Ⅰ 兩道高中化學題
(1)A(低碳的實質指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並不是單純指釋放的c,A中只要是生產過程就必定耗能,必定排碳,因為能源的生成幾乎肯定排碳,除了H能源、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2)A中水電離的H+和OH-必定相等,而溶液中的H+包括水電離的和酸電離的H+,OH-則只有水電離,故只要算出c(OH-)則可知水電離的H+濃度,不難判斷
B HA是弱酸,故不難判斷HA濃度大於氫氧化鈉濃度,則混合後溶液呈酸性,後面的結論顯然錯
C鈉離子濃度>HA濃度
D正確,電荷守恆萬歲!溶液中只有這四種離子,故對
Ⅱ 高中化學,圖片中的這道題如何判斷四個碳的雜化類型(請詳細寫出具體的計算步驟,謝謝了)
這個題的答案選擇b選項。碳原子的雜化非常的好看,因為沒有孤對電子,這個時候你只要看他成鍵的個數就可以了。單鍵,雙鍵,三鍵都只看作是一個鍵。第一個成鍵四個,所以是sp3雜化。第二個是成鍵三個,所以是SP2雜化。第三個是兩個鍵所以是SP雜化第四個也是兩個鍵也是SP雜化。望採納,謝謝。
Ⅲ 高中化學怎樣判斷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
1
根據反應的難易來判斷。越容易反應,其氧化或還原性就越強。比如說鈉跟水反應不需加熱就反應劇烈,而鎂就不行,冷水不怎麼反應,熱水也困難,證明鈉的還原性強。
2
根據化學方程式兩邊的產物來看,產物總是沒有反應物的氧化或還原性強。
3
根據元素周期表。越往下金屬性(還原性)越強,越往右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
4
根據原電池和電解池的極板正負極或陰陽極來判斷。
5
根據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鹼性來判斷。比如硝酸的酸性強於磷酸,氮元素的氧化性大於磷。氫氧化鈉鹼性強於氫氧化鎂,則鈉的還原性強於鎂。
6
根據同氫化合的難易程度來判斷。越容易就說明氧化性越強,正如氟化氫在氫氣和氟氣陰暗處就劇烈反應,氯化氫要光照化合,溴化氫就要加熱了,至於碘化氫很難反應生成,並且很不穩定極易分解。
Ⅳ 高中化學
A,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顯然A說法不符合。
B,你應該學過煉鐵煉鋼的章節吧,很明顯煉鐵用的是氧化還原法,主要用CO做還原劑
C,這道題主要是要理解題意,題中實際是說高純硅在工業生產過程實現了零污染而非太陽能電池使用實現了零污染。(這里要運用到語文中的語法)。
工業生產太陽能級高純硅,SoG Silicon(註:硅純度至少要達到6個9,或雜質含量不得高於百萬分之一,PPM量級),是當前光伏產業最廣泛應用的原材料。通常由西門子法生產,但耗能過多,污染嚴重。故C也是錯的
Ⅳ 高中化學綜合(是我做題時一些不確定的選項整理出來的,求教)
3.7.8gNa2O2晶體中含有的陰離子數目為0.1NA 怎麼算出來0.1NA?
這一題,你用電子式寫出來,兩個鈉離子寫在左右兩邊,而兩個氧離子其實結合成一個負離子,如果你學過電子式應該就知道了Na+[O:O]2-Na+ ,氧裡面的其他點電腦我標不出來,懂就可以了。
4.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D)
A.pH=11的溶液中:Na+、K+、HS-、ClO-(ph=11,說明是鹼性溶液,而HS-是弱酸,會反應。)
B.加入鋁片能產生氫氣的溶液中:Ba2+、K+、SO42-、HCO3-(單純的不看前提,本身離子中硫酸鋇會沉澱,而且不能溶解在強酸中。看前提的話,因為鋁加入溶液中能產生氫氣,所以說明溶液是強鹼性或是酸性,而在這兩種溶液中,HCO3-都不能存在,會發生反應)
C.c(H+)=c(H-)的溶液中:NH4+、Fe3+、NO3-、Cl-(前提是氫離子等於氫氧根離子,但是後面的離子根據水解是顯示酸性,也就是說後面的離子所在的溶液中是氫離子多於氫氧根離子)
D.c(Cu2+)=0.1mol/L的溶液中:K+、NH4+、SO42-、Br-
5."用二氧化錳和0.5mol/L鹽酸混合加熱,製取氧氣"錯在哪裡?(是製取氯氣,不是氧氣)
6."用苯萃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哪裡錯了?(因為溴能溶解在苯四氯化碳中,作為萃取劑的條件是,不互溶,不反應,溶解度遠大於其他溶劑)
7.相同條件下,結合質子的能力:OH->ClO->CH3COO-(應該如何判斷?)
(這個可以假設陽離子都是鈉離子,那麼自然就有鹼性 NaOH>NaCLO>CH3COONa,這樣就可以看出溶液中的陰離子結合氫離子的大小,自然就有上式的關系,而題目說的質子就是指氫離子)
8.常溫下,將amol/LNH3?H2O與bmol/LHCl(0<a<0.2,0<b<0.2)等體積混合,若b=2a,則c(Cl-)>c(NH4+)>c(H+)>c(OH-)(為什麼是錯的?)
(這種題目的做法,首先能反應的話先讓他們反應,因為是兩倍關系,我們就假設有2mol的HCL和1mol的NH3*H2O,這樣二者反映後就剩下1molHCL和1molNH4CL,錯誤就是錯在氨根和氫離子的大小錯了,因為首先有1mol氫離子,然後氨根還會水解出氫離子,故氫離子是大於1mol的,而只剩下1mol的氨根離子由於水解所以小於1mol,故大小應該反過來)
9.常溫下,1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離子總數為多少?(要有計算過程)(這個應該算不出來吧)
10.常溫常壓下,5.6g乙烯和環丙烷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為0.4NA(怎麼算得?)(因為乙烯是C2H4,環丙烷是C3H6,所以他們都可以簡化成CH2,所以可以堪稱CH2,這樣就可以算了)
11.為什麼可以用激光筆鑒別澱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澱粉溶液是膠體,蔗糖溶液是溶液,所以用激光筆其實就是用丁達爾效應的原理)
12.滴加新制氯水後,Ag+、Ca2+、NH4+、NO3- 不可以大量存在?(是的,會有氯化銀沉澱)
14.14 g乙烯、丙烯的混合氣體,含有C一H鍵數為2NA(怎麼算得?)(等第十題的一樣,還是可以姜華琛CH2,這樣就可以做了)
15.H2SiO3如何一步反應到SiO2?(H2SiO3=△=H2O+SiO2)
16.「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溶液)和「潔廁靈」(濃HCl)混合放出氯氣:
ClO-+Cl-+H+=Cl2↑+OH-(因為實在濃鹽酸中,故不可能反應會有氫氧根存在,正確的是ClO-+Cl-+2H+=Cl2↑+H2O)
(方程式哪裡錯了?)
Ⅵ 在高中有機化學中怎樣判斷碳原子在不在同一平面內怎麼判斷在不在一條直線上謝謝啊
根據乙烯和苯的共面結構、乙炔的共線結構來分析有機物的結構,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其它有機物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共線、共面判斷,只是在判斷的過程中,把氫原子調整為碳原子或其他
Ⅶ 高中化學:如何判斷有機物中碳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方法詳細一點。
如果是最多有多少個C原子共面,記住每個C(單鍵的)最多和它周圍的兩個C共面(三點一面),而化學鍵可旋轉,所以下一個C又可以和其他兩個C共面,查一下就好,至於雙鍵三鍵和苯環我想你應該能懂,只是注意它也能旋轉就好。
如果是一定有多少個,那就最好以苯環,雙鍵三鍵為基礎,往上加C原子,盡你最大能力往不在一個平面上加,看最後剩幾個吧,畢竟有機物不同也不太好說,總之也是注意旋轉就是了,比如苯與一個乙烯(去一個H)相連,那條單鍵就可以旋轉,也就是說一定有7個,最多有8個。
純手打,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