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化學除雜題的解題方法
用酸除CO32+(如果要不保留鹼的話),沉澱,Ca2+,Ba2+沉澱CO32+,用Ag+沉澱Cl-,用BA2+沉澱SO42+,用Mg2+,Cu2+,等沉澱OH-,NO3-無法沉澱,可以用隱蔽法把要的沉澱出來,在過濾後提取
『貳』 初三化學,除雜的問題,希望大家教教我
B
一、除雜選擇試劑原則:除雜不引雜,並盡可能不消耗原樣品。
例如:除去NaCl中Na2CO3,選擇鹽酸,而不用硝酸或硫酸;除去CO2中的HCl,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而不用水。除去BaCl2溶液中的HCl,我們選擇碳酸鋇,而不選擇氫氧化鋇溶液,因無法控制氫氧化鋇溶液的加入量,而用碳酸鋇則可通過固體不再溶解確定鹽酸除盡的終點。再如:氣體除雜中,往往選擇的試劑都是飽和溶液,這樣既能減少原氣體的損耗,又可實現雜質的除去。如除去CO2中的SO2,我們選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而不首選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二、除雜的思維方向:
1.將雜質從混合物中除去
能溶於水的物質中混有不溶於水的物質,就加水溶解,然後過濾除去。
2.將需除雜的原物質從混合物中提出
如鐵屑和沙子混合物中除去沙子就可以用吸鐵石提出鐵;高沸點固體中混有碘,就可以利用碘升華的特性將碘提出等。
3.將雜質轉化為原樣品
如除去碳酸鈉中碳酸氫鈉,可以加熱使碳酸氫鈉轉化為碳酸鈉。
三、除雜方法選擇原則
1、能用物理方法的就不用化學方法,
2、能簡單操作的不用復雜方法
3.、用試劑除雜,能用水除去就不用其他試劑
4、特殊除雜:如除去CO、氫氣雜質選用灼熱的氧化銅;除去氧氣通過灼熱的銅網,但是這類問題注意混合氣體必須先乾燥,所以往往在實驗題中出現。
四、除雜的方法總結
物理方法:過濾、分液、蒸餾、加熱(升華)、溶解、冷凝液化等,
化學方法:反應溶解法、加熱分解法、反應洗氣法、轉化法等
五、中學常見除雜
一般高中化學的除雜問題主要考察點:氣體或固體的溶解性、兩種物質與酸、鹼或鹽溶液反應的區別、溶液中離子氧化還原能力的差別、物質的穩定性比較、酸性強弱等等。能在溶液中反應,就在溶液中反應。因為在具體操作中,試管反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
我們可以從物質所處的狀態分為:氣氣混合物除雜,氣液混合物除雜,液液混合物除雜,液固混合物除雜,固固混合物除雜等。下面我就高中所學元素化合物知識做一個簡單總結:
1.氣氣混合體系:常用洗氣法,乾燥法。如:
⑴Cl2(HCl):飽和食鹽水;
⑵弱酸性氣體中強酸性氣體的除去用弱酸性氣體的飽和鹽溶液:CO2(SO2或HCl)飽和碳酸氫鈉溶液;SO2(SO3):飽和NaHSO3溶液
⑶NO(NO2):水(運用了轉化思維)。
⑷H2(H2S、SO2、CO2、HCl、H2O),用鹼石灰一次除去(分析雜質性質為酸性氣體和水,故用鹼性吸收劑和乾燥劑)。若雜質為鹼性氣體和水,則用濃硫酸酸性乾燥劑;
⑸氣體中除水蒸汽:酸性氣體中用濃硫酸;鹼性氣體中用鹼石灰;CO、H2中性氣體中水蒸氣的除去既可用濃硫酸、又可用鹼石灰。
⑹甲烷(乙烯或乙炔):溴水。
⑺CH2=CH2(CO2、SO2):NaOH溶液;
⑻乙炔(H2S ):NaOH溶液;(這一條原作者沒有考慮到乙炔中可能還含有的磷化氫(PH3)氣體,所以選擇了氫氧化鈉溶液除雜,但是一般實驗製取乙炔的時候都會有磷化氫氣體,而NAOH除不了磷化氫氣體,詳情見我前面的轉載,所以大家考試的時候千萬注意,一般情況下最好寫CUSO4溶液除雜,這個肯定沒錯,生成CUS沉澱,不溶於硫酸,省的老師鑽你的空子。)————淹死的猴子想哭備注
2.氣液混合體系:加熱。如: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解氧的出去。氯化鈉溶液中除去鹽酸
3.液液混合體系:蒸餾,萃取,分液,試劑法等。如:
(1)互溶性液液分離方法:蒸餾,例:石油的各餾分分離;乙醇(乙酸):加CaO,蒸餾。;乙醇(水):加CaO,蒸餾。
(2)互不溶性混合物或轉化為互不相溶體系:分液。
例:硝基苯(水):分液;
溴苯(溴):NaOH溶液;分液;
硝基苯(混酸):NaOH溶液;分液
苯(苯的同系物):分步:①KMnO4(H+)溶液;②NaOH溶液;③分液。
乙酸乙酯(乙酸、乙醇):Na2CO3飽和溶液,分液
苯(苯酚):NaOH溶液;分液(不能用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溶於苯中)
有機物(HCl):水,分液。
溴水(溴):(萃取劑)直餾汽油、苯、CCl4,分液。
4.液固混合體系
(1)液體中不溶固體除去,過濾。泥沙和水的分離
(2)液體中可溶性固體的除去:蒸發結晶。
5.固固混合體系,常用方法:升華法,溶解過濾,加熱蒸發,加熱分解法、試劑法,轉化法等,
(1)可溶性固體中不溶性固體的除去:固體中融水部分除去:溶解過濾;如
(2)NaCl(I2):加熱升華;
(3)MgCl2(FeCl3):加Mg、MgO、Mg(OH)2、MgCO3;
BaCl2(HCl):BaCO3、適量Ba(OH)2(不如前者好);
MgO(Al2O3):NaOH溶液,過濾;
(4).Na2CO3(NaHCO3):加熱分解;
(5).MgO(SiO2):NaOH溶液;
初中化學常見的幾種題型解答
(除雜質、分離、鑒別、推斷)
除雜質:物質的提純又稱之為除雜質,即將所需物質中的雜質除去得到純凈的該物質的操作
重點掌握常見離子:H+、OH-、SO42-、Cl-、CO2-3等的鑒定方法.在混合物提純中,還要記住常見物質的溶解性,強化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並對復分解反應條件加深理解和應用.
1. 除雜質題: 物理方法; 化學方法
一 化學方法:解答除雜質一類的題目時,要注意三原則;三步驟;五種常用的方法。
三原則:①不增:提純過程中不增加新的雜質;
②不變:被提純的物質不能改變;
③易分:被提純的物質與雜質易分離。
三步驟:①根據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的差異;②確定除雜質方法;③選擇適宜試劑。
五種常用的方法:除雜質思路分析方法:
(1)沉澱法:加入一種試劑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沉澱,再用過濾法除去。(NaNO3;NaCl)
(2)化氣法: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變為氣體逸出。(NaCl;Na2CO3)
(3)置換法:應用金屬活動順序通過置換反應除去雜質的方法。(FeSO4;CuSO4)
(4)轉純法(轉換法):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提純的物質。(CO2(CO))
(5)吸收法:利用混合物中某組分化學性質的差異,用試劑吸收其中一種,從而分離提純物質的方法。(H2;CO2)
2. 混合物的分離:
(1)可溶性與難溶性物質的混合物——常用溶解、過濾、蒸發三步操作加以分離,分別得到純凈物。如:粗鹽的提純;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兩種物質均溶於水,但兩種物質的溶解度一種隨溫度變化大,另一種變化不大時,可考慮——結晶法。即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離。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兩種物質均溶於水時,可考慮用化學方法分離。
3. 物質的鑒別:
鑒別是通過化學實驗將幾種不同特性的物質區別開來。如鑒別兩瓶無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檢驗出來,即可認定NaCl溶液,另一瓶則是KNO3溶液。
(1)常見離子鑒別的特效試劑
① H+ :紫色石蕊試液。 NH4+:鹼溶液——有NH3↑。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② OH-:無色酚酞試液(可鑒別鹼性溶液)——變紅。
③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④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澱。
⑤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澱。
(2)特徵離子關系圖
(3)物質鑒別的原則
① 操作簡便: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不用化學方法。能用一種試劑鑒別的不用多種試劑。
② 現象明顯:使待檢物質的現象對比度較大。
③ 防止干擾:鑒別Cl-和SO42-時,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質鑒別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氣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用試紙,三用火點,四加試劑。
② 固體、液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看氣體,三辨沉澱。
③ 一種試劑的鑒別:
A. 幾種溶液含不同陽離子時,常選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鑒別試劑。
B. 幾種溶液含不同陰離子時,常選用強酸做鑒別試劑。
C. 幾種溶液酸鹼性不同時,常選用紫色石蕊做鑒別試劑。
D. 幾種物質是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時,常選用稀強酸做鑒別試劑。
E. 一種試劑與四種溶液反應時,應是現象對比度大。多數是有沉澱、有氣體,既有沉澱又有氣體、沉澱顏色不同,無明顯現象。
F. 當給定的一種試劑不能鑒別出被檢物時,可從已鑒別出的物質中找出一種試劑再鑒別。
④ 不同試劑的鑒別:
A. 觀察法:根據物理性質中顏色、氣味、狀態、溶解性等進行鑒別。
B. 熱分解法:根據不同物質的熱穩定性,利用產物的不同性質特徵進行鑒別。
C. 相互作用法:根據兩兩混合後的不同現象進行鑒別。
4. 物質的推斷題:
物質的推斷是根據給出的實驗步驟和現象,運用物質的特性,經過分析、推理作出正確的判斷,以確定所給的未知物是什麼物質,不可能是什麼物質;確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麼物質,肯定不含有什麼物質,可能含有什麼物質。
推斷題是考查化學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的一種題型。常見的有文字敘述、圖表式、鏈條式三種形式推斷題,無論哪種形式推斷都必備的知識有反應規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驗現象、溶解性等。在題目分析過程中,注意關鍵字的分析,如某物質溶於水是「生成」還是「得到」,「生成」是反應產物,「得到」既可能有反應產物,也可能有原物質。加酸沉澱溶解時有氣體生成,一般有CO2-3。沉澱溶解但無氣體生成時,一般有OH-。部分溶解時,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斷題應注意:
(1)推理分析要緊扣實驗現象,思考時要層次分明。判斷的結論要准確,既要明確的肯定,又要明確的否定。
(2)一般情況下,與試題敘述的現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與現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種物質的存在使現象不正確的物質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種物質的存在不影響其它反應的現象或自始至終沒有參與任何反應的物質是「可能存在」。
『叄』 初三化學除雜方法總結(化學方法)
初三化學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知識點總結
物質的分離是把原混合物中各成份一一分開,並恢復原樣品。物質的提純(除雜)就是除去物質中混有的雜質,從而得到純凈的某物質,其基本方法有:
一、 物理方法
1、 過濾法:適用於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的分離或提純。
2、 結晶法:適用於可溶性固體與液體的分離和提純。具體方法有兩種。
① 降溫結晶法:適用於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固態物質的分離或提純。
② 蒸發結晶法:適用於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固體物質的分離或提純。
二、 化學方法:
1、 原則:
①「不增、不減、易分」:
不增即最終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不減是除雜結果不應使所需物質減少;
易分是加入試劑後,使雜質轉化為沉澱、氣體和水等與所需物質易於分離。
②先除雜後乾燥。
2、 方法:(以下括弧里的均為雜質)
① 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氫氧化鈉等鹼性溶液吸收;
② 沉澱法:如氯化鉀中混有氯化鎂可加氫氧化鉀溶液,再過濾;
③ 溶解法:如銅中混有氧化銅可加入過量的鹽酸,再過濾;
④ 轉化法:如銅中混有鋅可加硫酸銅溶液再過濾;
⑤ 氣化法:如氯化鈉中混有碳酸鈉可加入過量鹽酸,再蒸發結晶;
⑥ 加熱法:如氧化鈣中混有碳酸鈣可高溫灼燒;
⑦ 綜合法:當含有多種成分的雜質時,分離提純往往不僅僅使用一種方法,而是幾種方法交替使用。
三、知識解析: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提純)從內容上看,它包含著常見酸、鹼、鹽及其他重要物質的性質及特殊化學反應的知識;從過程上看,它是一個原理確定、試劑選擇與實驗方案確定、操作實施的過程。其考查點和趨勢是:
1、 考查物質的分離和提純原理。根據除雜質的原則,自選或從題給試劑中選出除雜試劑。判斷題給試劑的正誤等。
2、 考查物質提純的實驗設計。根據物質分離和提純的原則設計正確的實驗方案。
3、 考查評價物質分離和提純的實驗方案。對題給試、步驟、操作、效果等進行評價、比較,從中選出最佳方案。
4、 除去混合物中雜質,不僅要考慮反應原理正確可行,而且要考慮實際操作簡便易行,同時還要注意實驗的安全性和葯品、能源的節約等其它問題。
物質分離和提純方法
根據物質和雜質的化學性質,採用化學方法把混合物中雜質分離除去,從而保留一種較為純凈的成分,這一過程叫做物質的提純,又叫除雜。這里就初中化學常用的5種化學除雜方法,結合一些中考題逐一淺析如下:
一、吸收法
若氣態混合物中的雜質氣體能夠被某種試劑吸收,則可採用吸收法除雜。讓氣體混合物通過盛有某種試劑的洗氣瓶後即可得到純凈物。
例1 若CO中混有少量CO2,欲除去CO2將混合氣體通過( )溶液。
分析
CO2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跟鹼反應生成鹽和水,而CO不能溶於水也不跟鹼反應。所以可讓混合氣體通過石灰水或氫氧化鈉溶液。
二、沉澱法
往混合溶液(若混合物為固態,則應先製成溶液)中加入某種試劑,使其中雜質通過反應以沉澱析出,然後經過濾除去沉澱,得到純凈物的溶液。
例2 要除去氯化鈉中含有少量硫酸鐵雜質,應選用的一種試劑是 [ ]
A.氯化鈉溶液 B.氫氧化鋇溶液
C.碳酸鈉溶液 D.氫氧化鉀溶液
分析
本題只能選加氫氧化鋇溶液,跟硫酸鐵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氫氧化鐵沉澱。但若選其餘物質,均易在除雜過程中引入新的雜質。
三、氣化法
通過把混合物加熱或加入試劑,使其中雜質發生化學反應,變成氣體而逸出。
例3 除掉氯化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鈉,應選用適量的試劑是 [ ]
A.稀硫酸 B.硝酸銀
C.澄清石灰水 D.稀鹽酸
分析
本題除去雜質碳酸鈉,可考慮加入酸溶液與碳酸鈉發生復分解反應,把雜質變成CO2氣體逸出。但要注意加入的酸只能是鹽酸,否則又會產生新的鈉鹽雜質。
四、互變法
通過適當的方法,把欲除去的雜質轉變為純凈物,這樣不僅除了雜質,且增加了純凈物的量,可謂一舉兩得,因此是諸多方法中的最佳方法。
例4 欲除去KNO3溶液里的KOH雜質,可加入適量的_____溶液,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分析 除去硝酸鉀中混有KOH雜質,實質上是除去OH-離子,所以可選加酸溶液,與之發生中和反應,即可把雜質變為硝酸鉀,但只能選用硝酸,而不能用其它酸,否則,除去了OH -,卻引進了新的雜質。
五、置換法
利用金屬跟酸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的規律,使所加試劑跟雜質發生置換反應,從而將雜質除去或轉變為純凈物。
例5 要除去後邊括弧中的雜質,填寫選用試劑的分子式:Cu(Zn)
分析 可根據Cu和Zn金屬活動性的不同,Cu不跟酸溶液反應,而Zn能溶於酸,故可加入鹽酸與稀硫酸。又因為鋅比銅活潑,故也可加入銅鹽溶液,也可使鋅置換出銅而溶解。
練習:
1.除去下列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不正確的是( )
物質 雜質 除雜質所用的試劑和方法
A.KOH K2CO3 Ca(OH)2溶液、過濾
B.KNO3 K2SO4 Ba(NO3)2溶液、過濾
C.H2SO4 HCl AgNO3溶液、過濾
D.CuO KNO3 水、過濾(2003年中考題)
2.稀鹽酸中混有少量硫酸,為了除去硫酸,可加入適量( )
A.鐵屑 B.硝酸銀溶液 C.氯化鋇溶液 D.氫氧化鉀溶液
3.CO中混有少量水蒸氣和CO2,要得到純凈、乾燥的CO,可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 )
A.灼熱的CuO、濃H2SO4 B.濃H2SO4、灼熱的CuO
C.濃H2SO4、NaOH溶液 D.NaOH溶液、濃H2SO4
4.下列各組物質可按溶解、過濾、蒸發的操作順序,將它們分離的是( )
A.銅粉和鐵粉 B.蔗糖和泥沙 C.水和植物油 D.氯化鈉和硝酸鉀
5.氯化鈉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鈉,可加入適量的( )
A.鐵屑 B.硝酸銀溶液 C.氯化鋇溶液 D.氫氧化鉀溶液
6.某工廠排出的廢液中含有大量的Cu2+,該廢液Ph<4,對人畜及農作物都十分有害,下列方法能回收銅並能消除危害的是( )
A.加入過量的燒鹼,再過濾灼燒 B.加入過量的石灰粉末後過濾
C.加入足量鐵粉再加適量的熟石灰 D.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後過濾
7.將含有N2、CO、H2、CO2和少量水蒸氣的混合氣體,依次通過足量的1KOH溶液、2灼熱的氧化銅、3濃硫酸後,剩餘氣體是( )
A.N2 B.CO2和N2 C.H2和CO D.H2和N2
8.欲除去下列物質中含有的少量雜質,請將除去雜質所加試劑的化學式填在橫線上。
氯化鉀(碳酸鉀) 。
氯化鋅(氯化銅) 。
9.下列各組物質中,都含有少量的雜質,分別用什麼試劑可以將括弧內的雜質除去(只要求寫所加物質的名稱或方法及化學方程式)
(l)CO(CO2) ;
(2)KCl(KCIO3) ;
(3)KNO3(KCl) ;
(4)NaCl(Na2CO3) ;
(5)FeSO4(CuSO4) ;
(6)NaOH(Ca(OH)2) ;
(7)Cu(NO3)2(CuSO4) ;
二、物質的簽別
2.只用一種試劑鑒別下列物質,在橫線上填所加試劑的化學式或名稱
(l)BaCI2 NaCI K2CO3
(2)NaNO3 MgCI2 (NH4)2SO4
(3)CaCI2 NaNO3 H2SO4
(4)NaCI H2SO4 Ca(OH)2
『肆』 化學的除雜題應該怎麼做呀
常見的物質除雜參考答案
原物 所含雜質 除雜質試劑 除雜質的方法
1 N2 O2 灼熱的銅絲網 洗氣
2 CO2 H2S 硫酸銅溶液 洗氣
3 CO CO2 石灰水或燒鹼液 洗氣
4 CO2 HCl 飽和小蘇打溶液 洗氣
5 H2S HCl 飽和NaHS溶液 洗氣
6 SO2 HCl 飽和NaHSO3溶液 洗氣
7 Cl2 HCl 飽和NaCl溶液 洗氣
8 CO2 SO2 飽和小蘇打溶液 洗氣
9 碳粉 MnO2 濃鹽酸 加熱後過濾
10 MnO2 碳粉 ----------- 加熱灼燒
11 碳粉 CuO 鹽酸或硫酸 過濾
12 Al2O3 Fe2O3 NaOH溶液(過量),再通CO2 過濾、加熱固體
13 Fe2O3 Al2O3 NaOH溶液 過濾
14 Al2O3 SiO2 鹽酸 NH3•H2O 過濾、加熱固體
15 SiO2 ZnO 鹽酸 過濾
16 CuO ZnO NaOH溶液 過濾
17 BaSO4 BaCO3 稀硫酸 過濾
18 NaOH Na2CO3 Ba(OH)2溶液(適量) 過濾
19 NaHCO3 Na2CO3 通入過量CO2 ------
20 Na2CO3 NaHCO3 ------- 加熱
21 NaCl NaHCO3 鹽酸 蒸發結晶
22 NH4Cl (NH4)2SO4 Ba Cl2溶液(適量) 過濾
23 FeCl3 FeCl2 通入過量Cl2 -----
24 FeCl3 CuCl2 鐵粉、Cl2 過濾
25 FeCl2 FeCl3 鐵粉 過濾
26 Fe(OH)3膠體 FeCl3 (半透膜) 滲析
27 CuS FeS 稀鹽酸或稀硫酸 過濾
28 I2 NaCl ------ 升華
29 NaCl NH4Cl ------- 加熱
30 KNO3 NaCl 蒸餾水 重結晶
31 乙烯 SO2、H2O 鹼石灰 洗氣
32 乙烷 乙烯 溴水 洗氣
33 溴苯 溴 稀NaOH溶液 分液
34 硝基苯 NO2 稀NaOH溶液 分液
35 甲苯 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36 乙醛 乙酸 飽和Na2CO3溶液 蒸餾
37 乙醇 水 新制生石灰 蒸餾
38 苯酚 苯 NaOH溶液、CO2 分液
39 乙酸乙酯 乙酸 飽和Na2CO3溶液 分液
40 溴乙烷 乙醇 蒸餾水 分液
41 肥皂 甘油 食鹽 過濾
42 葡萄糖 澱粉 (半透膜) 滲析
氣體除雜的原則:
(1)不引入新的雜質
(2)不減少被凈化氣體的量
注意的問題:
(1)需凈化的氣體中含有多種雜質時,除雜順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氣體,如:氯化氫氣體,CO2、SO2等,水蒸氣要在最後除去。
(2)除雜選用方法時要保證雜質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濃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方法: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苯酚鈉,利用苯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即可除去
3沉澱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少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即可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即可用此法
5溶液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採用此法
6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可得到純硝酸鈉晶體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鈉膠體中的氯離子
『伍』 九年級化學除雜問題解題技巧
不是什麼都有技巧的,題目是靠做出來的,當然我也能說些經驗。除雜問題考慮你可以先從化學反應入手,想一下要去除的物質和什麼會反應產生不溶性沉澱,或者氣體,反正目的就是讓它可以被去除,但是同時要保證引入的物質不會造成新的雜質問題。在我印象中九年級的化學是我最得意的一門課,它讓我做的十分順手。如果有實題可以拿來問我。
『陸』 初中化學除雜方法。
1、
沉澱法
:
使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生成沉澱,然後通過過濾而除去。
2
、氣化法
: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3
、
置換法
: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量試劑通過發生置換反應而除去。
4
、
吸收法
:
兩種以上混合氣體中的雜質被某種溶劑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純的氣體不能被吸收時,可用此方法。
5
、
其它法
:
將混合物中的雜質用化學方法轉化成其它物質
舉例:
1.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用氫氧化鈉 誤區;不要使用氫氧化鈣[澄清石灰水] 他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弱 只用於檢驗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誤區;不要點燃 因為一氧化碳量少
3.乾燥酸性氣體
通過濃硫酸。注意要長進短出
4.乾燥鹼性氣體
使用乾燥的氫氧化鈉 石灰石等
5.至於其他的除雜,就是不要引進新的雜質
比如從氫氧化鈉中除去少量的氯化鈉
一 要有沉澱氣體之類的才可以
除去雜質
二 不可以有新的雜質生成
『柒』 化學初三除雜類的題該怎麼做啊
可以考慮物理方法看是否能行,如加熱,過濾。然後再用化學方法,如沉澱(Ag+和Cl-形成白色沉澱、Ba2+和SO42-形成白色沉澱、Cu2+、Fe2+\Fe3+、Mg2+都可以用OH-分別形成藍色、淺綠色\紅褐色、白色沉澱),加H+生成氣體(如CO32-\HCO3-)、
原則:不引入新雜質,可增加原有物質,不能減少原有物質。
『捌』 化學除雜的問題應該怎麼做啊
一、除雜的解題思路:
1、 將雜質從混合物中除去,能溶於水的物質中混有不溶於水的物質,就加水溶解,然後過濾除去。
2、將需除雜的原物質從混合物中提出,如鐵屑和沙子混合物中除去沙子就可以用吸鐵石提出鐵等。
3、將雜質轉化為原樣品 如除去碳酸鈉中碳酸氫鈉,可以加熱使碳酸氫鈉轉化為碳酸鈉。
二、除雜選擇試劑原則:除雜不引雜,並盡可能不消耗原樣品。
三、除雜方法選擇原則:
1、能用物理方法的就不用化學方法。
2、能簡單操作的不用復雜方法 。
3、用試劑除雜,能用水除去就不用其他試劑 。
4、特殊除雜:如除去CO、氫氣雜質選用灼熱的氧化銅;除去氧氣通過灼熱的銅網。
四、除雜的方法總結 物理方法:過濾、分液、蒸餾、加熱(升華)、溶解、冷凝液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