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黃酸是大黃的主要成分,為黃色固體,但在鹼性溶液中成紅色,請解釋其原因
摘要 大黃的主要成分為蒽醌衍生物,蒽醌衍生物遇鹼會變紅
⑵ 什麼是大黃
正確答案:是一種葯
⑶ 中葯里的「大黃」是什麼
大黃
別名:西大黃、將軍、錦軍
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葯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乾燥根及根莖。
原植物形態:
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肥厚。莖直立。瘦果3棱形。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胃、脾、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
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甚至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如大承氣湯;或脾陽不足之冷積便秘,如溫脾湯。
解毒消癰功效,用於熱毒瘡瘍、暴赤眼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如大黃牡丹皮湯。
行瘀通經功效,用於瘀血阻滯之月經閉止、產後瘀阻、症瘕積聚,及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清熱除濕功效,用於濕熱壅滯之黃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結;熱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涼血止血,用於熱傷血絡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
現代臨床可用於治療流行性腦膜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齦膿腫、皮炎、濕疹、淋病、帶狀皰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後醋調敷。
大黃生用瀉下力猛,蒸熟瀉下力緩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熱,炒炭可化瘀止血。用於瀉下時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黃峻烈、攻下破瘀力強,易傷正氣,故表證未解、氣血虛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瘀結者及孕婦胎前、產後均應慎用或忌服。
中成葯:
大承氣湯、溫脾湯、大黃牡丹皮湯、八正散
⑷ 大黃主要含哪些葯用成分
主要含蒽醌類衍生物。a.游離型蒽醌衍生物:抗菌,如大黃酸、大黃素等;b.結合型蒽醌化合物:具瀉下作用,如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大黃酚的葡萄糖苷;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的單糖苷;c.蒽酚和蒽酮化合物:大黃二蒽酮、掌葉二蒽酮以及與糖結合的苷,如番瀉苷A、B、C、D、E、F等。最近從大黃中分離出新的瀉下成分大黃酸苷A、B、及C、D。另含鞣質及有機酸等
大黃是我國的四大中葯之一,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70年我國就開始使用了大黃這種葯材,公元前144年大黃開始運往國外,近幾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大黃主要出口國。青海出產的大黃又是全國大黃中的優良品種,出產歷史悠久,以質量好、產量高和療效佳馳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達50萬公斤。歷史上西寧長期是青海全省大黃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黃又稱「西寧大黃」。大黃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
⑸ 大黃的化學成分及其作用是什麼
大黃中具有致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甙及雙蒽酮甙,其瀉下作用較其相應甙元作用為強.蒽醌甙有: 大黃酚-1-葡萄糖甙(Chrysophanol-1-monoglucoside)或大黃酚甙(Chrysophaein)、大黃素-6-葡萄糖甙(Emodin- -6-monoglucoside)、蘆薈大黃素-8-葡萄糖甙(Aloe-emodin-8-monoglucoside)、大黃素甲醚葡萄糖甙(Physcion monoglucoside)、大黃酸-8-葡萄糖甙(Rhein-8-monoglucoside);掌葉大黃中還含有大黃素雙葡萄糖甙(Emodin diglucosi- de)、蘆薈大黃素雙葡萄糖甙(Aloe-emodin diglucosi- de)、大黃酚雙葡萄糖甙(Chrysophanol diglucoside).雙蒽酮甙有番瀉甙A、B、C、D、E、F(Sennoside A、B、C、D、E、F).大黃的致瀉效力與其中的結合性大黃酸含量成正比, 游離的蒽醌類成分無致瀉作用.番瀉甙的瀉下作用較蒽醌甙為強,但含量則遠較後者為少.游離型蒽醌類主要有: 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酸(Rhein).大黃又含有大黃鞣酸(Rheum tannic acids)及其相關物質, 如沒食子酸(Gallic acid)、兒茶精(Cate- chin)、大黃四聚素(Tetrarin).此類物質有止瀉作用.此外,大黃尚含有脂肪酸、草酸鈣、葡萄糖、果糖和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