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研究生如何選導師,師兄師姐們請進
研究生選導師的方法:
1、看導師願不願帶你,再好的導師,如果他本人不願意帶你,你再強求也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導師不帶你可能因為幾個因素:
第一,專業不對口,你的本科專業與他想招的不一樣。
第二,感覺你不適合跟著他,這是為你好,以免耽誤你的前程。
第三,他已經招夠人了。
2、看導師的實力強不強,知名導師一般都擁有著很廣的人脈關系以及很多項目,跟著他對以後的發展會很有幫助。
3、看導師的為人好不好,有些導師雖然學術成就斐然,但是個人性格、品德可能不太好,這時就要好好想下是不是合適自己。
4、看導師的科研方向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目標,同一學科會有很多方向,每個導師研究的方向也不同,這時要根據自己希望從事的行業選擇研究方向,然後根據研究方向選導師。
5、看導師未來兩三年的發展規劃,如果在未來的一年或者兩年的時間里,導師要去國外進修什麼的,那你就瞎了,可能一年都見不了導師幾面。
6、看導師的學術水平高不高,在選擇導師前,一定要先了解他的專業特長、學術觀點等, 這些信息可以再網上搜,也可以去看一些老師發表的論文、書籍等。
注意事項:
在選擇導師時需盡可能多的收集導師的信息,不要只看一位導師的信息,說不定會有更合適你的導師。
選好導師之後,就需要跟導師聯系了,聯系導師時盡量實話實說,不吹噓,但也不要謙虛,把自己做過什麼、可以做什麼都讓導師清楚,
在聯系導師時不要心虛,大膽的去聯系就可以,也不必為被導師拒絕而沮喪,繼續選擇下個合適的導師。
Ⅱ 如何選擇研究生導師主要是看他哪方面
1.
導師最佳年齡:30~35
一定要選擇年輕的導師。年輕的導師在單位歷淺,做事情比較小心謹慎,對學生負責的幾率比較大。帶不好學生可能會影響升職。年輕老師社會閱歷淺,比較單純,不會那麼黑。年輕老師富於創新精神,有朝氣,對新事物敏感。
不要選60歲以上的導師.正所謂"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縞也".其實45歲以上的導師基本上已經不做研究了.
2.
職稱考慮: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為最佳
職稱越高,名氣越大的導師,往往不把帶學生當成一回事情。在他們眼裡,當博導帶學生就是「踢著玩兒」的事情。有博士學位這一點很重要。還有,一定要看你未來的導師有沒有在國外高級期刊上發表過文章。
3.
不要選胖子做導師
常言道,「心寬體胖」。身體胖的人,往往比較懶,不喜歡費大力氣做事情,也不喜歡替他人操心。他們投機取巧,精於鑽營。給這種人當學生會很累。因為他們早就盤算好把最累的事情讓你來干,然後據為己有。這種人往往心黑。
個子矮的人也不要考慮。
瘦高個老師最好!
4.
不要選有行政職務的人做導師
有行政職務的人時間太少,這些人心思不在做學問上。
5.
不要選擇有項目的導師
你會成為廉價的打工仔,會很累也學不到學問,滿足以上1,2的除外。
6.
要讀博士一定要到國外
最好是英美,其次是法、德、瑞士。也可以考慮日本。日本的導師非常認真。
7.
不要選擇名下帶很多博士的導師
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導師的精力有限,多了帶不過來,所以乾脆不帶。
最後,我最強調的是第3點:不要選胖子做導師,切記!祝你們好運!
Ⅲ 選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導師,什麼年齡的導師比較適合
選擇40多歲但是背景很出色的導師很好。這樣的老師比較年輕而且正因為背景好,所以很有發展前途。他們一般會有很多研究項目,跟著他會有很多實驗得到很多鍛煉的機會,同時背景好,人脈寬廣,可以給繼續深造的同學提供優秀有含金量的推薦信,也可以給找工作的同學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如果是太老的導師,一般會給手下的年輕老師分配博士或是碩士生,這樣就毫無意義了。太年輕的老師經驗和知識都不是很足,學到的知識有限。
Ⅳ 北科大考研復試前需要馬上選導師嗎
不需要。
考研復試主要是學校對學生的考核和分級。
此時學生只是需要做好復試准備。復試結束後,學校會根據復試成績和初試成績的綜合情況分等級分配導師。
Ⅳ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
名單 dawn2080已經列出來了。
副教授職稱的你最好就不要考慮了。
選導師不僅要看學術,更要看人品。
不清楚的咱就不予置評,就知道的而言,
高永濤教授是很不錯的,跟著他你或許要到礦上出差不少時間,
但是找工作時能給你推薦工作,他可是土環學院的首富+名人啊。
人脈資源豐富,到時候給你推薦工作足夠你受益一輩子。
高教授曾經上過cctv人物欄目的專訪,你可以搜一下。
但是他經常出差,甚至呆在國外,你要想專心跟他搞學術的話就要再考慮一下。
Ⅵ 大學選導師怎麼選擇
現在導師的選擇都是雙向選擇,老師可以選學生,同時學生也可以選老師。同學可能會說聯系導師越早越好,其實導師的聯系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導師的研究方向,看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導師的研究方向,在初期一定要確定一下自己以後想從事哪兒方面的工作,其次查詢一下導師的發表論文,對導師以前發表的論文進行深入的研究,再有就是對導師目前所進行的研究工作進行了解。再有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特長展現在導師面前。
一、詳細了解自己喜歡的導師主要包括導師的研究領域、研究成果、大致的教育和工作經歷,以便正面接觸時能找到共同話題,使交流變得流暢,並較快獲取導師好感。切忌在對導師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貿然接觸,尤其是不懂裝懂,不著邊際地山聊海侃,沒有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想跟他人空耗。
二、及時掌握導師的聯系方式 導師的辦公室、住址、電話、手機、電子郵箱都要准確掌握,這些信息往往可以在校園網、院校招生辦公室、相關熟人處獲得。導師往往是學校方面乃至學界公眾人物,享有一定知名度,其信息不可能是封閉的,他對你掌握他的聯系方式也不會太吃驚。
三、在聯系時間上要錯落有致 初試之前可以有少量聯系,復試之際應增加聯系,入學後分配導師那段時間要加強聯系。雖然不要一開始就認為自己預定了某某導師,但是前期接觸是大有必要的,早期的零星交往既可以讓導師認識自己,也可以使自己更具體地了解導師。
四、旁敲側擊比單刀直入要好 導師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往往一諾千金,在導師對學生不甚了解之際是不可能向其做出承諾的;直來直去的做法效果不會太好,這絕對不是貨物市場上的討價還價,而是一種精神的掂量和人性的推敲,曲徑通幽才是高超的境界。
五、要說動聽的話,但要注意場合和措辭 比如在面試時獨贊某一導師的直接後果是分數上的不小損失,此外好話不要說得太露骨、太肉麻。差不多人人都喜歡聽好話,但同樣是好話,露骨的諂媚和恰到好處的贊美在效果上有天壤之別,而同一件事情同一種措辭也許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區別而搖擺於諂媚和贊美之間。
六、電子郵件是較好的聯系方式 認真思考後寫的信比倉促的交談更容易收到效果,導師大多會回簡短的信,這樣容易使交流繼續下去。在這個資訊比較發達的時代里,絕大部分導師都有每天上網檢查郵箱的習慣,導師跟自己的研究生也常用電子郵箱溝通聯系,導師不會吝嗇這種舉手之勞的。
七、一般不要輕易登門拜訪或打電話導師不歡迎不速之客和陌生人電話,最好是先約好或者有人引見,再去拜訪。之所以這么說,一是導師一般都比較忙,二是與不熟悉的人交談往往容易出現冷場的局面,三是彼此不太容易進入主題,四是弄不好將給接下來的接觸製造障礙。
八、巧妙利用節日獲取好感春節、中秋節、教師節,給導師寄個電子郵件或發個簡訊,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導師的回信才算成功,記得介紹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別玩匿名簡訊,教師節是個特別的日子,往往比其它節日的祝福更切合主題,更有效果。
九、不要過分披露自己為防止先入為主,要注意細節,以免過早披露自己的缺點,也不要太張揚自己的優點,導師不會喜歡一個咄咄逼人的學生。早期基本上要以釋放正面信息為主,注意分寸,後期也要適當解剖自己的缺點,但無論前期還是後期,大部分信息要依託於學習的主題。
最後,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心態,要分清選擇導師這一過程中的主要矛盾,要認識到導師固然重要,但學生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頑強不息、勤奮向上才是硬道理。
Ⅶ 北京科技大學的劉勤老師和楊彥強老師哪個比較好啊,我想選擇他們其中的一個人當導師
只是上過他們兩的公選課,感覺都還不錯,劉年紀比較大了,楊看上去應該才30來歲。
反正上公選課沒覺得哪個老師BT,都還不錯吧,要是我選還是選年紀大點的劉老師吧
Ⅷ 關於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具體課程、修雙專業、理科實驗班的問題。
我就是北科材料專業的,大一大二基礎課,主要是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C++,物理化學,工程力學等等一些為你以後學習打基礎的科目,大二下你就要面臨專業選擇了,因為一入學時大家都是在大專業,也就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而你再分專業時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和材料控制與成型這五個方向,每個方向的專業課有所不同。你問的卓越計劃屬於另一個學院了,叫高等工程師學院,現在應該是大一就可以報高工院,這又相當於是重新選擇專業,比如你進入貝殼的時候選的是環境工程,現在想報卓越工程師,那麼你可以選材料方向(當然也有別的專業可供你選擇),不過這個材料方向比較單一,只有材控。如果你學了材料還想修應用化學可以申請輔修專業,就是雙學位,通過學校的本科教學網申請就行,不過個人不建議你申請,因為材料的課很多,而且並不簡單,我們有些同學修的是經管的第二專業,周末上課,每天都很忙碌。至於你問的理實,我也覺得你最好直接報材料,因為很多理科實驗班的同學都會轉專業轉到我們材料來。理實學不到什麼東西。沒有材料實驗班,但有材料國際班,是根據高考成績劃分的,各個省市的高分考生如果選擇材料有可能會分到國際班,全英文授課,老師的講義和你的作業都是英文的,你也要用英文完成作業,但我問過國際班的同學,他們學的內容比普通班少,但最後由學校派出國的名額是全校排名來定的,也就是說國際班也不一定被送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