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判斷化學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
1同一物質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者濃度,百分含量,體積分數,質量分數,物質的量分數不再改變
3同一物種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數目相等
4有氣體參加反應,當反應前後氣體總體積不等的時候 ,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密度,壓強不變
5若反應為絕熱體系,反應體系溫度一定
6轉化率相同
7若反應有顏色的改變,則顏色不變時平衡。
全手打,望採納
『貳』 怎樣判斷化學反應平衡
怎樣判斷化學平衡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即平衡
推論,反應:mA(g) +nB(g) ≒ pC(g) + qD(g)
⑴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一定 → 平衡
⑵各物質的質量或個物質的質量分數一定 → 平衡
⑶個氣體的體積或體積分數一定 → 平衡
⑷在單位時間內消耗了m摩爾A的同時生成了m摩爾A → 平衡
⑸在單位時間內消耗了n摩爾B的同時消耗了p摩爾C → 平衡
⑹m+n≠p+q,且總壓力一定 → 平衡
⑺m+n≠p+q,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一定 → 平衡
⑻體系溫度一定(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 平衡
⑼體系顏色不再變化 → 平衡
1、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
(2)化學平衡狀態
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速率等於逆反應速率,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3)化學平衡的特徵
①「動」,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即處於化學平衡狀態時,化學反應並沒有停止,而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罷了。
②「定」,由於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所以,該狀態下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質量分數保持一定,不再改變。
③「變」,化學平衡是有條件的,即「定」是相對的、暫時的,「動」則是絕對的。當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某一個條件(如溫度、壓強、濃度)時,原有的化學平衡狀態會被破壞,直至在新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狀態。
2、化學平衡常數
平衡常數數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應進行越完全,反應物轉化率越高,反之則越低。
3、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1)濃度:
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都會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2)溫度:
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3)壓強:
對於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方向移動。
4、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本質:υ正=υ逆
現象:
(1)各組成成份的含量保持不變;
(2)各物質濃度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
(3)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
(4)對於有氣體參加,且反應前後氣體體積有改變的反應,混合氣體的體積或壓強或氣體物質的量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對於反應:,壓強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不能作為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
5、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
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建立平衡狀態時,正反應、逆反應均未停止,只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而已。
6、化學反應速率的改變與化學平衡移動的關系
(1)化學平衡移動的概念
一定條件下的化學平衡(υ正=υ逆,各組分含量保持一定)平衡破壞(υ正≠υ逆)新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狀態(υ正′=υ逆′)各組分含量保持新的一定。
(2)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①濃度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但υ正>υ逆,因此,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②壓強
對於反應沒有氣體參加的可逆反應及反應前後氣體體積不改變的反應,改變壓強化學平衡不移動。對於反應前後氣體體積有改變的反應,如:,增大壓強,反應物、生成物壓強都相應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但υ正>υ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③溫度
無論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反應速率都加快,達到化學平衡的時間就短,降低溫度反應速率則減慢,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所需時間就長。
『叄』 有哪些能判斷化學反應平衡的方法
平衡狀態的判斷方法 : 直接判定:V正=V逆①同一物質:該物質的生成速率等於它的消耗速率。②不同的物質:速率之比等於方程式中的系數比,但必須是不同方向的速率。即必須是一個V正一個是V逆之比等於系數比才能判斷是平衡狀態。間接判定:①各組成成分的質量、物質的量、分子數、體積(氣體)、物質的量濃度保持不變。②各組成成分的質量分數、物質的量分數、氣體的體積分數保持不變。③若反應前後的物質都是氣體,且系數不等,總物質的量、總壓強(恆溫、恆容)、平均摩爾質量、混合氣體的密度(恆溫、恆壓)保持不變。④反應物的轉化率、產物的產率保持不變。總之:能變的量保持不變說明已達平衡。具體方法</b>注意事項:在研究化學平衡時注意各物質的狀態,和左右兩邊氣體系數和是否相等。在做題時注意用公式推出結論,在進行討論,在此要注意哪些是可變數,哪些是不變數。一、 密度ρ密度=質量/體積①可逆反應:2NO2(g) =2NO(g) + O2(g),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密度保持不變能否判斷是平衡狀態(否 )原因:在反應中質量不變,體積不變,密度是個恆定量,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②可逆反應:2NO2(g) =2NO(g) + O2(g),在壓強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密度保持不變能否判斷是平衡狀態(能 )原因:該反應左右兩邊氣體系數不等,說明隨著反應的進行體積是變化的,而氣體總質量保持不變,所以密度是個變化量,現在不變說明已經達到平衡。③可逆反應2HI(g)= H2(g)+I2(g)中,恆定壓強下密度保持不變能否判斷是平衡狀態( 否 )原因:該反應左右兩邊氣體系數相等,在恆定壓強下氣體的總體積保持不變,反應物生成物都是氣體,總質量保持不變,所以體積、質量都是不變數,所以不能判斷是否為平衡狀態。④可逆反應C(s)+H2O(g)= CO(g)+H2(g),在恆定體積下發生反應,某時刻發現密度保持不變能否判斷達到平衡狀態。(能) 原因:該反應中有固體參加,所以氣體質量是個可變數,而體積是個不變的量,所以密度不變能判斷是已經達到平衡狀態。⑤在一恆定壓強下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C(s)和1mol H2O(g)發生如下反應:C(s)+H2O(g)= CO(g)+H2(g),某時刻密度保持不變能否判斷達到平衡狀態。(能) 原因:雖然該反應中,質量、體積都是變數而且隨著反應的進行都在增大,此時可以考慮密度和相對分子質量成正比,反應開始時相對分子質量為18g/mol,假設完全生成CO(g)和H2(g)時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5g/mol。所以隨著反應的進行密度在減小,所以密度就是變化量。二、 物質的量(分子數)在可逆反應中,任何物質的物質的量(分子數)保持不變,都能判斷已經達到平衡狀態。n總保持不變能否判斷是否為平衡狀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如左右兩邊氣體系數和不等的反應,n總不變就能判斷已達平衡狀態,左右兩邊氣體系數相等的反應。三、體積(在恆壓下討論)V總保持不變能否判斷是否為平衡狀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如左右兩邊氣體系數和不等的反應,V總不變就能判斷已達平衡狀態,左右兩邊氣體系數相等的反應。四、體積分數任何物質的體積分數不變都能判斷平衡狀態。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M=質量m/物質的量n①在恆溫恆壓下發生2HI(g)= H2(g)+I2(g),某時刻發現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能否判斷達到平衡狀態。(否)原因:質量不變、物質的量不變,所以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也保持不變。 ②在恆溫恆壓下發生A(s)+3B(g)= 2C(g)+D(g)反應,某時刻發現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能否判斷達到平衡狀態。(能)原因:質量變化,而物質的量不變,所以M是變化的。③在恆溫恆容下發生N2(g)+3H2(g)= 2NH3(g)反應,某時刻發現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能否判斷達到平衡狀態。(能)原因:質量不變、物質的量變,所以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個可變數。④在恆溫恆容下發生CO(g)+H2(g)= CO2(g)+H2O(g)反應,某時刻發現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能否判斷達到平衡狀態。(否)原因:質量不變、物質的量不變,所以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個不變數。⑤在恆溫恆容下發生A(s) =3C(g)+2D(s)反應,某時刻發現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能否判斷達到平衡狀態。(否)原因:該反應中,雖然氣體質量變化、物質的量也變,但是氣體只有一種它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個恆定值。六、 壓強P=nRT/V (該式子中R、T、V都是恆定量)在恆溫恆容條件下,左右兩邊氣體系數相等,就不能用壓強來判斷;左右兩邊氣體系數不等就能用壓強判斷。七、質量任何物質的質量不變都能判斷該反應已經達到平衡。八、溫度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當體系溫度一定時肯定是平衡狀態。九、顏色顏色的深淺代表著有色物質的濃度大小①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可逆反應:2NO2(g) =2NO(g) + O2(g),某時刻顏色不變能否判斷是否為平衡狀態(能)原因:顏色深淺代表NO2濃度大小,顏色不變就意味著NO2濃度不變,可以判斷平衡狀態。注意:顏色改變平衡並不一定發生移動,比如2HI(g)= H2(g)+I2(g)反應中,改變體積顏色肯定改變,但平衡不會發生移動,這種顏色改變是由體積變化導致的。十、轉化率任何物質的轉化率不再改變都能判斷已達平衡狀態。</B>
『肆』 怎麼判斷化學反應平衡啊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1.同一物質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者濃度,百分含量,體積分數,質量分數,物質的量分數不再改變
3.同一物種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數目相等
4.有氣體參加反應,當反應前後氣體總體積不等的時候 ,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密度,壓強不變
5.若反應為絕熱體系,反應體系溫度一定
6.轉化率相同
7.若反應有顏色的改變,則顏色不變時平衡。
『伍』 如何判斷某化學反應是否以達平衡
一、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具體表現為「一等六定」:
一等: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六定:① 物質的量一定,② 平衡濃度一定,③ 百分含量保持一定,④ 反應的轉化率一定,⑤ 產物的產率一定,⑥ 正反應和逆反應速率一定。
除了上述的「一等六定」外,還可考慮以下幾點:
①同一物質單位時間內的消耗量與生成量相等。
②不同物質間消耗物質的量與生成物質的量之比符合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比。
③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應物的轉化率最大,或產物的產率最大。
④對於有顏色變化的可逆反應,顏色不再改變時。
對於反應前後氣體總體積變的可逆反應,還可考慮以下幾點:
①反應混合物的平均相對分子量不再改變。
②反應混合物的密度不再改變。
③反應混合物的壓強不再改變。
還可以從化學鍵的生成和斷裂的關系去判斷是否處於化學平衡狀態。
二、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
1、等速標志:
指反應體系中用同一種物質來表示的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
即 V(正)= V(逆)
2、各組分濃度不變標志:
因為V(正)= V(逆)≠0,所以在同一瞬間、同一物質的生成量等於消耗量。總的結果是混合體系中各組成成分的物質的量、質量、物質的量濃度;各成分的體積分數、質量分數;轉化率等不隨時間變化而改變。
3.有氣體參與的可逆反應:
(1)從反應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M)考慮:M=m(總)/n(總)
①若各物質均為氣體:
當氣體△n(g)≠0時,若M一定時,則標志達平衡。如2SO2(g)+O2(g) 2SO3(g)
當氣體△n(g)=0時,若M為恆值,無法判斷是否平衡。如H2(g)+I2(g) 2HI(g)
②若有非氣體參加:無論△n(g)≠0或△n(g)=0時,當若M一定時,則標志達平衡。 如C(s)+O2(g) CO2(g)、CO2(g)+ C(s) 2CO(g)
(2)從氣體密度考慮:密度=質量/體積
①若各物質均為氣體:
A.恆容:密度總為恆值,不能作為平衡標志。
B.恆壓:a. △n(g)=0時,密度總為恆值,不能作為平衡標志。
b. △n(g)≠0時,密度為一定值,則可作為平衡的標志。
②若有非氣體參加:
A.恆容:密度為一定值,則可作為平衡的標志。
B.恆壓:△n(g)=0時,密度為一定值,則可作為平衡的標志。
(3)從體系內部壓強考慮:因為恆溫、恆容條件下,n(g)越大,則壓強就越大。若各成分均為氣體時,只需考慮△n(g)。
①△n(g)=0時,則壓強為恆值,不能作為平衡標志。
②△n(g)≠0時,當壓強為一定值,可作為平衡的標志。
(4)從體系內部溫度考慮:
當化學平衡尚未建立或平衡發生移動時,反應總要放出或吸收熱量。若為絕熱體系,當體系溫度一定時,則標志達到平衡。
『陸』 化學反應是否平衡,哪些方法可以判斷
N2(g)+3H2(g)====2NH3(g)達平衡後,當溫度、體積不變時,充入一定量He氣,氣體總壓增大,但N2、H2、NH3分壓(即濃度)未變,所以速率不變,即V正=V逆,平衡不移動(1)從速率的角度描述:同一物質的生成速率等於消耗速率;
(2)從速率的角度描述:處於可逆方程式同一側(即兩者同為反應物或兩者同為生成物)的不同種物質,必須一種物質生成同時另一種物質消耗,且兩者的速率之比等於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3)從速率的角度描述:處於可逆方程式不同側(即一為反應物,另一為生成物)的不同種物質,必須兩種物質同時生成或同時消耗,且兩者的速率之比等於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4)從時間和物質的生消量的角度描述:單位時間內消耗掉某物質的量與生成該物質的量相等;
(5)從斷鍵角度描述:如H2+I2 2HI的反應,單位時間內斷裂一個H—H鍵的同時,形成一個H—H鍵,或形成一個I—I鍵,或斷裂2個H—I鍵;
(6)從能量角度描述:絕熱容器中,反應放出的熱量與吸收的熱量相等,即體系溫度不變。
第二大類方法:特徵性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徵性標志是:「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這樣,就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衍生出以下5種判斷方式:
(7)反應混合物中和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保持不變;
(8)反應混合物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質量分數、體積分數(對氣體物質而言)等保持不變;
(9)反應混合物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質量、分子數等保持不變;
(10)反應混合物中某一種反應物的轉化率、某一生成物的產率等保持不變;
(11)反應混合物中某些特徵,如某組分有顏色,體系的顏色不再改變時。
第三大類方法:整體性判斷。化學平衡狀態可以從各組分來判斷以外,對於有些可逆反應,還可以採取反應混合物的整體情況來判斷。
如:對於mA(g)+nB(g) pC(g)+qD(g) (其中m+n≠p+q)
或者mA(s)+nB(g) pC(g)+qD(g) (其中n≠p+q)
等可逆反應而言,只要出現下列幾種情況時,也達到了平衡狀態:
(12)定溫、定容條件下,總壓強保持不變;
(13)定溫、定壓條件下,總體積保持不變;
(14)定容條件下,氣體密度保持不變(僅指除氣體外還有固、液物質反應或生成的反應)
(15)總物質的量保持不變;
(16)總分子數保持不變。
特別要提醒的是:當上述反應中氣體計量數相等時,上述(12)—(16)情況在反應的任一過程中都會保持不變。
『柒』 高中化學怎麼判斷一個化學是否平衡
一個化學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有兩類方法判斷:
1、等法:正反應的速率=逆反應的速率。
此法應用時需要注意三個問題:
(1)一正一逆:正反應速率指的是反應物消耗快慢或者生成物積累快慢;逆反應速率指的是反應物積累快慢和生成物消耗快慢。
(2)等的是本質:數值比等於化學計量數之比而不是簡單的數值相等(當然二者的化學計量數相等則數值也相等)
(3)速率還可以用斷鍵產鍵等方法標志:反應物斷鍵是正反應,生成物斷鍵是逆反應。如每斷1mol氮氮叄鍵同時也斷3mol氫氫單鍵。
2、定法:達平衡前一直在改變的任何相對量不再改變均可以。
(1)如合成氨反應中如果在恆溫恆容(溫度和體積不變)的容器中進行,那麼,當下列量不再改變時,即可判斷已經達到平衡:
壓強、任一物質的物質的量、任一物質的濃度、任一物質的百分含量、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轉化率等不再改變均可說明已經達到化學平衡。但密度不再改變卻不行,因為所有反應物均是氣體,故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氣體總質量不會變,恆容容器氣體體積不會變,故氣體密度(氣體總質量與氣體總體積之商)也不會改變。從來不變的量不再改變無法判斷是否已達平衡。
(2)如N02
與N204的相互轉化過程也在恆溫恆容下進行,除了以上描述的量可以外,氣體的著色不再改變也可以。
(3)如果確定氣體前後系數和不相等,那麼在恆溫恆壓下,除了壓強不變不能說明已經達到平衡外,其它任何量不再改變均可說明已經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包括密度)
『捌』 怎麼樣判斷化學反應是否平衡
從化學平衡的定義來看,判斷一個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有兩個標志:一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二是各組分的濃度不再變化。
實際判斷中,如果我們利用密度,壓強,濃度,各成分含量,混合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等相關物理量可推出各組分的濃度不再變化這個結論,那麼這些物理量也可以作為判斷依據。
對於一個反應我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反應前後分子總數不變的反應,我們叫等體積反應。如HI(g)=I2(g)+H2(g)。這類反應有個特點,就是反應前後體積不變,壓強不變,因為分子個數即物質的量沒變。一類是反應前後分子個數變化的反應。如合成氨的反應。我們叫不等體積反應。這類反應前後分子個數即物質的量變了。所以體積、壓強都變。
具體情況是:
1 恆容
a 等體積反應
由於反應前後外界體積不變,體系自身壓強也不變,質量守恆,所以密度等於質量除以體積,質量體積都不變,所以密度一直不變。即密度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
平均摩爾質量等於總質量除以總物質的量,所以摩爾質量不變也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
b 不等體積反應
由於反應前後外界體積不變,體系自身壓強改變,質量守恆,所以密度等於質量除以體積,質量體積都不變,所以密度一直不變。即密度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
平均摩爾質量等於總質量除以總物質的量,總物質的量變,所以摩爾質量不變可以作為平衡的標志。
2 恆壓
a 等體積反應
由於反應前後外界壓強不變,體系自身體積也不變,所以壓強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質量守恆,密度等於質量除以體積,質量體積都不變,所以密度一直不變。即密度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
平均摩爾質量等於總質量除以總物質的量,所以摩爾質量不變也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
b 不等體積反應
由於反應前後外界壓強不變,體系自身體積改變,所以壓強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質量守恆,密度等於質量除以體積,體積改變,所以密度一直在變。即密度可以作為平衡的標志。
平均摩爾質量等於總質量除以總物質的量,所以摩爾質量不變能作為平衡的標志。
但是,如果體系中有非氣體出現,比如上題把A改為固體後,就屬於等體反應,則對於氣體來說,隨著反應的進行,氣體總質量是增大的,但體積不變,則密度不變可作為標志。,總物質的量不變,則平均摩爾質量是一直在增大的,則平均摩爾質量是可以作為標志的。
『玖』 怎麼才能判斷化學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1、從速率的角度描述:同一物質的生成速率等於消耗速率。
2、從速率的角度描述:處於可逆方程式同一側(即兩者同為反應物或兩者同為生成物)的不同種物質,必須一種物質生成,同時另一種物質消耗,且兩者的速率之比等於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3、從速率的角度描述:處於可逆方程式不同側(即一為反應物,另一為生成物)的不同種物質,必須兩種物質同時生成或同時消耗,且兩者的速率之比等於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4、從時間和物質的生消量的角度描述:單位時間內消耗掉某物質的量與生成該物質的量相等。
(9)化學反應如何判斷平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從化學平衡的定義來看,判斷一個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有兩個標志:一個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另一個是各組分的濃度不再變化。
2、實際判斷中,如果利用密度,壓強,濃度、顏色改變,各成分含量,混合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等相關物理量可推出各組分的濃度不再變化這個結論,那麼這些物理量也可以作為判斷依據。
3、對於有氣體生成和參與反應的實驗,並且前後壓強有改變,比如NH3(g)+H2O===NH4.OH,壓強不再變化時說明達到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