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銅的化學式是什麼
銅的化學式為 Cu
銅是一種金屬元素,也是一種過渡元素,化學符號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數29。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單質呈紫紅色。
物理性質
銅呈紫紅色光澤的金屬,密度8.92克/立方厘米。熔點1083.4±0.2℃,沸點2567℃。有很好的延展性。導熱和導電性能較好。
磁性:抗磁性
晶體類型:面心立方結構
電阻率:1.75×10-8Ω·m
聲速(室溫)3810(m/s)
楊氏模量:110-128 GPa
電解銅晶體(通過電解可以得到非常美麗的銅晶體)
剪切模量:48 GPa
泊松比:0.34
莫氏硬度:3.0
維氏硬度:343–369 MPa
布氏硬度:235–878 MPa
固態密度 8.960 g/cm3
熔融液態密度 8.920 g/cm3
比熱容:24.440 J/(mol·K)
汽化熱:300.4kJ/mol
融化熱:13.26kJ/mol
熱導率:401 W/m.K
膨脹系數:(25 °C)16.5 µm/m·K
化合價通常為+2,也有+1(3價銅僅在少數不穩定的化合物中出現,例如銅酸鉀KCuO2)
在地殼中的含量(ppm):50
在太陽中的含量(ppm):0.7
電離能:7.726電子伏特
焰色為:綠色
化學性質
與氧氣的反應
銅是不太活潑的重金屬,在常溫下不與乾燥空氣中的氧氣化合,加熱時能產生黑色的氧化銅
如果繼續在很高溫度下燃燒,就生成紅色的Cu2O
與空氣的反應(與O2、H2O、CO2反應)
在潮濕的空氣中放久後,銅表面會慢慢生成一層銅綠(鹼式碳酸銅),銅綠可防止金屬進一步腐蝕,其組成是可變的。
與鹵素的反應
銅可與氯氣在點燃條件下化合。
與硫的反應
加熱時,銅與硫直接化合生成硫化亞銅(Cu2S)
與氯化鐵溶液反應
在電子工業中,常用FeCl3溶液來刻蝕銅,以製造印刷線路。
與酸的反應
與空氣和稀酸反應
在電位序(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族元素都在氫以後,所以不能置換稀酸中的氫。但當有空氣存在時,銅可先被氧化成氧化銅,然後再與酸作用然後緩慢溶於這些稀酸中。
與濃鹽酸反應
(concentrated代表濃)該反應符合置換反應。
與氧化性酸反應
銅會被硝酸、濃硫酸(需加熱)等氧化性酸氧化而溶解
B. 有關銅的化學方程式
一、銅容易被鹵素、互鹵化物、硫、硒腐蝕,硫化橡膠可以使銅變黑。銅在室溫下不和四氧化二氮反應,但在硝基甲烷、乙腈、乙醚或乙酸乙酯存在時,則生成硝酸銅:
(2)銅在化學反應里有什麼用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銅位於元素周期表第11族,同族的還有銀和金,這些金屬的共同特點有延展性高、導電性好。這些元素的原子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位於s亞層,次外層電子d亞層全滿。原子間的相互作用以s亞層電子形成的金屬鍵為主,而全滿的d亞層的影響不大。
與d亞層未滿的金屬原子不同,銅的金屬鍵共價成分不多,而且很弱,所以單晶銅硬度低、延展性高。宏觀上,晶格中廣泛存在的缺陷(如晶界),阻礙了材料在外加壓力下的流動,從而使硬度增加。因此,常見的銅是細粒多晶,硬度比單晶銅更高。
銅不但柔軟,導電性(59.6×106S/m)、導熱性(401W/(m·K))也好,室溫下在金屬單質中僅次於銀。這是因為室溫下電子在金屬中運動的阻力主要來自於電子因晶格熱振動而發生的散射,而較柔軟的金屬散射則較弱。銅在露天環境下所允許的最大電流密度為3.1×106A/m2(橫截面),更大的電流就會使之過熱。像其他金屬一樣,銅和其他金屬並置會發生電化腐蝕。
銅是四種天然色澤不是灰色或銀色的金屬元素之一,另外三種是銫、金(黃色)和鋨(藍色)。純凈的銅單質呈橙紅色的,接觸空氣以後失去光澤而變紅。銅的這種特殊顏色是由於全滿的3d亞層和半滿的4s亞層之間的電子躍遷——這兩個亞層之間的能量差正好對應於橙光。銫和金呈黃色也是這個原理。
C. 銅(Cu)在空氣中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和空氣中另外兩種常見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銅綠〔
(1)由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可知該物質由Cu、C、O、H四種元素組成,其中C元素一定來自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H元素一定來自於空氣中的水蒸氣,因此生成銅綠時,參加反應的空氣中的另外兩種物質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2)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生成銅綠的質量=參加反應銅的質量+參加反應氧氣質量+參加反應二氧化碳質量+參加反應水蒸氣質量,因此,銅生成銅綠後,質量會增加.
故答案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增加.
D. 有關銅的化學方程式(全)
加熱1373K2Cu+O2==2CuO4Cu+O2==2Cu2O 銅鹽的焰色反應2Cu+O2+H2O+CO2=Cu2(OH)2CO32Cu+4HCl+O2=2CuCl2+2H2OCu+4HNO3(濃)=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Cl2=點燃=CuCl2Cu+2FeCl3=2FeCl2+CuCl2銅的化合物(1)氫氧化銅和氧化銅>1273K4CuO==Cu2O+O2↑≈353KCu(OH)2=加熱=CuO+H2OCu(OH)2+H2SO4=CuSO4+2H2OCu2+ + 2OH- =Cu(OH)2↓(2)硫酸銅(a)硫酸銅俗名膽礬或藍礬,其水溶液呈藍色(b)硫酸銅的制備加熱Cu+2H2SO4(濃)====CuSO4+SO2↑+2H2O加熱2Cu+2H2SO4(稀)+O2====2CuSO4+2H2O(c)硫酸銅的加熱無水硫酸銅加熱到923K時,分解成CuOCuSO4==加熱==CuO+SO3↑或者2CuSO4==加熱==2CuO+2SO2↑+O2↑(d)硫酸銅的用途① 高中化學用無水硫酸銅檢驗水蒸氣的存在。② 高中生物檢驗蛋白質時常在蛋白質中加入鹼,再加入硫酸銅溶液,此時溶液會變為紫色,這個反應被稱為雙縮脲反應。③ 高中生物檢驗還原性糖時用硫酸銅、氫氧化鈉製成斐林試劑,與還原性糖經沸水浴後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澱。④ 應用領域無機工業用於製造其他飼鹽如氯化亞銅、氯化銅、焦磷酸銅、氧化亞銅、醋酸銅、碳酸銅等。染料和顏料工業用於製造含銅單偶氮染料如活性艷藍、活性紫等。有機工業用作合成香料和染料中間體的催化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阻聚劑。塗料工業用作生產船底防污漆的殺菌劑。電鍍工業用作全光亮酸性鍍銅主鹽和銅離子添加劑。印染工業用作媒染劑和精染布的助氧劑。農業上作為殺菌劑。(3)硫化銅Cu2++H2S=CuS+2H+加熱3CuS+2NO3-+8H+==3Cu2++2NO+3S+4H2O2CuS+10CN-==2[Cu(CN-)4]3-+2S2-+(CN)2(4)銅的配合物(a)配陽離子:[Cu(NH3)4]2+(b)配陰離子:[Cu(OH)4]2-(c)配陽離子:[Cu(NH3)2]+
E. 銅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的灰色沉澱是什麼
銅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的灰白色沉澱是無水硫酸銅。
原因:因為反應物是濃硫酸,生成的水少,看不到藍色溶液。想檢驗生成的白色固體是硫酸銅,在試管中的白色固體中加入少量的水,會出現藍色溶液。
相關化學方程式:Cu + 2H₂SO₄(濃)=CuSO₄+ SO₂↑+ 2H₂O(條件加熱)
副反應:5Cu+4H₂SO₄(濃)=3CuSO₄+Cu₂S+4H₂O(條件加熱)
(5)銅在化學反應里有什麼用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硫酸危害:
硫酸具有極高的腐蝕性,特別是高濃度硫酸。高濃度的硫酸不光為強酸性,也具有強烈去水及氧化性質:除了會和肉體里的蛋白質及脂肪發生水解反應並造成嚴重化學性燒傷之外,它還會與碳水化合物發生高放熱性去水反應並將其碳化,造成二級火焰性灼傷,對眼睛及皮肉造成極大傷害。
健康危害: 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蒸氣或霧可引起結膜炎、結膜水腫、角膜混濁,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發生呼吸困難和肺水腫;高濃度引起喉痙攣或聲門水腫而窒息死亡。口服後引起消化道燒傷以致潰瘍形成。
嚴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腎損害、休克等。皮膚灼傷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形成潰瘍,愈後癍痕收縮影響功能。濺入眼內可造成灼傷,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響:牙齒酸蝕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硬化。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助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及皮肉碳化。
工業製法:硫酸的原料有硫黃、硫鐵礦、有色金屬冶煉煙氣、石膏、硫化氫、二氧化硫和廢硫酸等。硫黃、硫鐵礦和冶煉煙氣是三種主要原料。
F. 灼熱的銅絲在化學反應中干什麼
可能是除去氣體中的氧氣,生成氧化銅
也可能作催化劑,比如醇氧化生成醛的反應需要灼熱的銅
銅一般是用來除去
氧氣
的
G. 銅在氧氣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銅在氧氣中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₂=2CuO,條件是點燃,反應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銅在純氧中點燃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綠色。
H. 關於銅的化學方程式
一、銅容易被鹵素、互鹵化物、硫、硒腐蝕,硫化橡膠可以使銅變黑。銅在室溫下不和四氧化二氮反應,但在硝基甲烷、乙腈、乙醚或乙酸乙酯存在時,則生成硝酸銅:
二、銅和硫化亞鐵加熱可以發生置換反應:
三、銅加熱可以和三氧化硫反應,主要反應有兩種:
四、銅在乾燥空氣中穩定,可保持金屬光澤。但在潮濕空氣中,表面會生成一層銅綠(鹼式碳酸銅,分子式:Cu2(OH)2CO3),保護內層的銅不再被氧化。反應方程式:
2
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
五、金屬銅易溶於硝酸等氧化性酸,若無氧化劑或適宜配位試劑的存在時,則不溶於非氧化性酸,如:
1、銅和硝酸的反應如下:
2、和濃硫酸的反應為:
和濃硫酸的反應產物還和溫度有一定關系。反應過程中硫酸逐漸變稀,直到反應停止。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但是有氧氣存在時,按下式反應:
3、銅可溶於氯酸或經過酸化的氯酸鹽:
4、存在硫脲時發生配位反應:
5、和濃鹽酸反應形成配合物:
(8)銅在化學反應里有什麼用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銅位於元素周期表第11族,同族的還有銀和金,這些金屬的共同特點有延展性高、導電性好。這些元素的原子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位於s亞層,次外層電子d亞層全滿。原子間的相互作用以s亞層電子形成的金屬鍵為主,而全滿的d亞層的影響不大。
與d亞層未滿的金屬原子不同,銅的金屬鍵共價成分不多,而且很弱,所以單晶銅硬度低、延展性高。宏觀上,晶格中廣泛存在的缺陷(如晶界),阻礙了材料在外加壓力下的流動,從而使硬度增加。因此,常見的銅是細粒多晶,硬度比單晶銅更高。
銅不但柔軟,導電性(59.6×106 S/m)、導熱性(401 W/(m·K))也好,室溫下在金屬單質中僅次於銀。這是因為室溫下電子在金屬中運動的阻力主要來自於電子因晶格熱振動而發生的散射,而較柔軟的金屬散射則較弱。銅在露天環境下所允許的最大電流密度為3.1×106 A/m2(橫截面),更大的電流就會使之過熱。像其他金屬一樣,銅和其他金屬並置會發生電化腐蝕。
銅是四種天然色澤不是灰色或銀色的金屬元素之一,另外三種是銫、金(黃色)和鋨(藍色)。純凈的銅單質呈橙紅色的,接觸空氣以後失去光澤而變紅。銅的這種特殊顏色是由於全滿的3d亞層和半滿的4s亞層之間的電子躍遷——這兩個亞層之間的能量差正好對應於橙光。銫和金呈黃色也是這個原理。
參考資料:網路
銅
I. 初中范圍內所有關於銅的化學方程式有哪些
CuSO4o5H2O△====CuSO4+5H2O↑ 現象:固體由藍色變為白色
高溫
CuO+CO==△==Cu+CO2 現象: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H2+CuO====Cu+H2O 現象: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同時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現象:銅表面慢慢生成了銀白色金屬
CuCl2+2NaOH==Cu (OH) 2↓+2NaCl 現象:生成了藍色絮狀沉澱
CuO+H2SO4==CuSO4+H2O 現象:黑色固體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現象:藍色沉澱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現象:有紅色金屬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現象:固體由綠色逐漸變成黑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J. 銅在化學反應中怎麼生成銅和亞銅
銅可以通過電解從化合物變成單質
或者利用置換反應從溶液中置換出來
亞銅可以用含醛基的物質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製得氧化物
即氧化亞銅Cu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