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葯化學成分沉澱分離法的基本原理及具體方法
指於中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試劑或溶劑,使某些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沉澱,使所要成分與雜質分離的方法。依據加入試劑或溶劑不同,分為下述五種方法。
1
水醇沉澱法:
水提醇沉法:於水提濃縮液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以上,可使多糖、蛋白質沉澱。
醇提水沉法:於醇提取濃縮液中加入10倍量以上水,可沉澱親脂性成分。
2
鉛鹽沉澱法:
利用中性醋酸鉛或鹼式醋酸鉛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能與許多物質生成難溶的鉛鹽或絡鹽沉澱而分離的方法。中性醋酸鉛可沉澱具有鄰二酚羥基和羧基的成分;鹼式醋酸鉛的沉澱范圍較廣,可沉澱含酚羥基和羧基及中性皂苷等。
3
酸鹼沉澱法:
酸提取鹼沉澱:用於生物鹼的提取分離。
鹼提取酸沉澱:用於酚、酸類成分和內酯類成分的提取、分離。
4
專屬試劑沉澱法
某些試劑能選擇性地沉澱某類成分,稱為專屬試劑沉澱法。如雷氏銨鹽能與水溶性生物鹼類生成沉澱,可用於分離水溶性生物鹼與其它生物鹼;膽甾醇能和甾體皂苷沉澱,可使其與三萜皂苷分離;明膠能沉澱鞣質,可用於分離或除去鞣質等。
5
鹽析法
於中葯水提取液中加入某些無機鹽至一定濃度或達到飽和狀態,可使某些成分由於溶解度降低而沉澱析出。常用的無機鹽有NaCl、Na2SO4等。
『貳』 麝香具有哪些醫用功效高分請專業人士回答。急!!謝謝~~
麝香(開竅,辟穢,通絡,散瘀)
[葯 名]:麝香
[拼 音]:SHEXIANG
[英文名]:Musk
[來 源]:為鹿科動物麝的雄獸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功 效]:開竅,辟穢,通絡,散瘀。
[主 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症瘕癖積,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性味歸經]:辛,溫。①《本經》:「味辛,溫。」②《別錄》:「無毒。」③《葯性論》:「味苦,辛。」
入心、脾、肝經。①《本草匯言》:「入足太明、手少陰經。」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3~5厘。外用:吹喉、畜鼻、點眼、調塗或入膏葯中敷貼。
[用葯忌宜]:孕婦忌用。
[葯物配伍]:配冰片:開竅醒神。配乳香:活血消腫止痛。配肉桂:催產下胎。
[別 名]:當門子、臍香(《雷公炮炙論》)、麝臍香(《綱目》)、四味臭(《東醫寶鑒》)、臭子、臘子(《中葯志》)、香臍子(《中葯材手冊》)。
處方名:麝香、麝香仁。麝(《本經》),又名:麝父(《爾雅》)、香獐(《綱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驢子
[處方名]:麝香、射香、元寸、當門子等
[商品名]:毛殼麝香:又名毛麝香、毛香、整麝香。為獵取後割下香囊陰干者。以皮薄、飽滿、有彈性,乾燥、香氣濃者為佳。
麝香仁:又名麝香肉、散麝香、散香。為剖開香囊,除去皮囊後剩餘部分陰干者。以顆粒紫黑色、粉末棕褐色、質柔、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當門子:又名香子。呈顆粒狀的優質麝香仁。
元寸:又名元寸香、寸香。為呈粉末狀的麝香仁。
黑子麝香:為麝香仁黑色,粉末棕黃,香氣濃烈,富有油性者。
[葯用部位]:本動物的肉(麝肉)以及香腺囊的外皮(麝香殼)亦供葯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現在多人工飼養。葯材主產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此外,東北、河南、安徽、湖北、廣西、貴州、青海等地亦產。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活麝取香:選3歲以上的壯年雄康,縛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並分開囊口,右手持經過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視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損傷香囊。插入後,輕輕轉動取香匙,並向外掏取麝香,用盤盛取。取香後,用消炎葯塗搽囊口,然後將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取香2 次。過去多獵麝取香,在冬、春季獵取雄麝,連腹皮割下麝香囊,陰干。將毛剪短,即為「整麝香」,又稱「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顆粒,稱為「麝香仁」,又稱 「散香」。
[拉丁名]:葯材Moschus原動物麝Moschus moschiferus L。
[炮製方法]:用溫水浸潤香囊,割開後除去皮毛內膜雜質,用時取庸香仁研細。①《雷公炮炙論》: 「凡使麝香,用當門子尤妙,微研用,不必苦細也。」②《本草蒙簽》:「勿近火、日,磁缽細擂。」③《本草述》:「如欲細甚,人醇酒少許,不損香氣,」
[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生葯材鑒定]:①整麝香:呈球形、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7厘米。開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細短毛,呈旋渦狀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徑約2~3毫米,去毛後顯棕色的革質皮。另一面為黑棕色的皮膜,無毛,手捏略有彈性。用剪刀剪開,可見中層皮膜,呈銀灰色且透明,習稱「銀皮」,內層皮膜呈棕紅色,習稱「油皮」,再內包含有顆粒狀及粉末狀的麝香仁。質較柔軟,有特異的香氣。②麝香仁:鮮時呈稠厚黑褐色軟膏狀,干後為棕黃色或紫紅色的粉未,並偶爾夾有細毛。其中呈塊伏顆粒者習稱「當門子」,為不規則圓形或扁平狀,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紋,油潤光亮。質柔有油性,手捻成團而不粘手、不結塊,手放開立即鬆散彈起。有強烈而特異的香氣,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質柔軟、有油性。當門子多。香氣濃烈者為佳。顯微鑒定:粉末:黃棕色。①分泌物團塊由許多大小不一的顆粒狀物聚集而成,黃色、淡黃棕色或暗棕色,團塊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體或簇狀結晶,結晶透明或半透明,有的邊緣不整齊。另有類圓形油滴散在或存在於團塊中,半透明,表面具細點。②表皮組織碎片糸香囊內壁脫落物,無色或淡黃色,半透明,可見多條縱皺紋,有的附著油滴及結晶。
[中葯化學成分]:含水分22.56% (常溫,減壓,濃硫酸乾燥器中),灰分3.62%(中台鉀、鈉、鈣、鎂、鐵、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銨1.15% ,銨鹽中的氨1.89% ,尿素0.40% ,氨基酸氮1.07% ,總氮量9.15% ),膽甾醇2.19% ,粗纖維0.59% ,脂肪酸5.15% ,麝香酮(Mus- cone)1.2%.麝香主要芳香成分為麝香酮,但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Normuscone)。麝香純乾燥品一般組成的范圍如次:水溶性物質 50~75% ,乙醇溶性物質10~15%,水分10~15% (常溫、濃硫酸乾燥器中),灰分7~8% ,麝香酮0.5~2%.主含麝香酮(muscone)0.5%-2%,有特異強烈香氣。另含鹿香吡啶(musridine);甾體化合物有膽甾醇、膽甾-4-烯-3-酮(cholest-4-en-3-one)、5α-雄甾烷-3,17 -二酮(5α-androstane-3,17-dione)、5β-雄甾烷-3,17-二酮、3α-羥基-5α-雄甾烷-17-酮、3α-羥基-5β-雄甾烷-17-酮、3β-羥基-5α-雄甾烷-17-酮、雄甾烷-4-烯-3,17-二酮、雄甾烷-4,6-二烯-3,17-二酮、5α—雄甾烷——3β—17α—二醇、5β—雄甾烷—3α—17β—二醇、5β—雄甾烷—3α—17α—二醇等;脂類化合物有甘油二軟脂油酸酯、棕櫚二油酸酯、棕櫚三油酸酯、棕櫚酸甲酯、油酸甲酯醇。尚含蛋白質和多肽,其中分子量約為5000—6000的多肽,具抗炎活性,含15個氨基酸,主為甘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纈氨酸、天東氨酸。
[中葯化學鑒定]:(1)取本品細粉,加五氯化銻共研,香氣消失;再加氨水少許共研,香氣恢復。(2)取狹長濾紙條,懸入本品乙醇提取液中,1h後取出,乾燥,在紫外燈(365nm)下觀察,上部顯亮黃色、中部顯青紫色;有時上部及中部均顯亮黃色帶綠黃色。
『叄』 中葯化學成分的分類與性質怎麼學習
中葯化學成分很復雜,你要學習必須分類系統學習。一般學習化學結構式,因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效果,他們息息相關,所以一起系統學習理解,其實也不難
『肆』 中葯化學成分預實驗有何實際意義
中葯化學成分的預試驗
系統預試法——應用一些簡單的定性試驗,對中葯中所含各類化學成分作全面檢查。
單項預試法——根據需要,有重點的檢查某類成分或某葯效成分。
方法:試管反應+薄層層析檢查
中草葯主要來源於植物。植物的化學成分較復雜,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纖維素、蛋白質、油脂、澱粉、糖類、色素等。有些成分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鹼類、甙類、揮發油、有機酸、鞣質等。
各類化學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葯材的外觀、色、嗅、味等作為初步檢查判斷的手段之一。如葯材樣品折斷後,斷面不油點或擠壓後有油跡者,多含油脂或揮發油;有粉層的多含澱粉、糖類;嗅之有特殊氣味者,大多含有揮發油、香豆精、內酯;有甜奈者多含糖類;味若者大多含生物鹼、甙類、苦味質;味酸者含有有機酸;味澀者多含有鞣質等等。
中草葯所含化學成分均為多類的混合物,分析時常常互相干擾,不易得到正確結果。因此需根據中草葯所含各種化學成分的溶解度、酸鹼度、極性等理化性質,再用各類成分的鑒別反應加以鑒別。
一、 預試溶液的制備
1、 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機酸、皂苷、酚類、鞣質、氨基酸、多肽、蛋白質……
2、 乙醇提取液——酚類、鞣質、有機酸、香豆素、強心苷、黃酮、蒽醌、甾體……
3、 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鹼
4、 石油醚提取液——甾體、萜類、脂肪油……
(一)鑒別注意事項
1.根據各灰成分不同性質,選用適宜的溶劑提取,以保證等成分能被提取出來。
2.檢品提取液的濃度應足以達到各該反應的靈敏度。
3.檢品提取液的酸鹼度(pH)值應不致影響鑒別反應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時應事先調節。
4.提取液較深時,常易影響觀察鑒別反應的效果,此時可適當稀釋,或進一步提純。
5.鑒別反應時應注意防止多類成分的相互干擾,以免出現假陽性,或顏色不正等情況。最好在化學鑒別的同時,做空白試驗和對照試驗(用已知含某類成分的中草葯或純品做陽性對照)。
6.在鑒別試驗中,如果某一類成分的幾個鑒別反應結果不一致時(即有的呈陽性反應,有的呈陰性)則應進行全面分析。首先應注意呈陽性反應的試驗是否屬於該類成分的專一反應,否則應檢查其他類成分能否產生該反應,從多方面加以判斷。但也應注
『伍』 丁香花的中葯化學成分和鑒定
【中葯化學成分】:花蕾含揮發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醯丁香油酚、B-石竹烯(B一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楊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間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蘭烯(a一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種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櫻桃素(Eugenin)。花中還含三萜化合物如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黃酮和對氧萘酮類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櫻桃素、番櫻桃素亭(Eugenitin)、異番櫻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異番櫻桃酚(IsoeugenitoI)。
簡述:治療牙痛、支氣管炎,神經痛、胃酸,抗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感染,減輕痢疾所造成之不適與疼痛,改善衰弱體質與貧血,催情(性無能、冷感),驅蟲。促進血液循環,治療皮膚潰瘍及傷口發炎,治療疥癬,改善粗糙肌膚。【中葯化學鑒定】:(1)取粉末少許,滴加氯仿攪勻,再加3%氫氧化鈉的氯化鈉飽和液1滴,加蓋玻片,放置片刻,有針狀丁香酚鈉結晶析出。(2)取切片直接滴加鹼液,加蓋玻片,可見油室內有針狀丁香酚鈉結晶形成。(3)薄層鑒別: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5ml,振搖數分鍾,過濾,濾液供試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對照品,加乙醚製成對照品溶液。將兩種溶液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於105℃烘乾。可見供式液色譜與對照品溶液色譜在相同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2]
【本質】似指甲狀的紅棕色花苞是精油的原料,樹平均高度為5~6公尺左右,主要產地斯里蘭卡、瓜哇、馬達加斯加,以蒸餾法製得,其香味為有點鮮苔及木香的花香,是香水製造業不可缺少的香味,亦常加入酒中,精油顏色為透明無色。 不過這個酒不曉得是不是可以飲用的酒哦。不能亂猜的啊!!
『陸』 中葯化學成分主要類型的溶解性一般規律和特徵
中葯化學成分主要類型的溶解性一般規律:
鉀鈉銨硝酸鹽溶水快, 硫酸鹽除去鋇鉛鈣。
氯化物不溶氯化銀,硝酸鹽溶液都透明。
口訣中未有皆下沉,鉀鈉銨鹽都溶於水。
硫酸鹽中只有硫酸鋇、硫酸鉛、硫酸鈣不溶。
硝酸鹽都溶於水,口訣中沒有涉及的鹽類都不溶於水。
特徵: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原則,評價中葯質量;中葯化學成分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中葯質量的差異性和不穩定性;中葯雜質來源的多樣性;中葯成分的非單一性。
分離純化
將中葯的提取液經濃縮(或不濃縮)後,較長時間放置,就可析出沉澱,再經重結晶可得單體成分,這是個別現象,如從槐米中提取蘆丁。如果要得到更多的成分,或者要系統地研究一味中葯中的化學成分,則需經過比較復雜的過程,一般是經過初步分離純化,得到某一類型的總成分(混合物),或者得到極性相近的一混合物,再經過進一步分離得到單體成分。分離方法有很多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葯化學
『柒』 荊三菱是什麼東西
荊三菱應該是一種根莖類中葯。
〔出處〕 《本草拾遺》。【葯材學名】 RHIZOMA SPARGANII
【別名】黑三棱
【基原】本品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乾燥塊莖。冬季至次年春採挖,洗凈,削去外皮,曬干。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植株質地疏鬆呈海綿質,綠色。根狀莖圓柱形,橫走於泥中,下生粗短的塊莖及多數須根,莖直立,圓柱形。葉叢生,排成2列,長條形,長60~95厘米,寬8~14毫米,先端鈍,全緣,中脈在下面突出成棱,基部鞘狀,三棱形,抱莖。6~7月間從葉叢間生出花萼,不分枝或分枝,具葉狀苞片,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密集成圓頭狀,排成疏離穗狀花序,雄花具有3雄蕊,雌花具單心皮雌蕊,或少為2個離生的單雌蕊。果為核果狀,具稜角。分布於東北、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各省區及西藏。
【製法】
三棱:除去雜質,浸泡,潤透,切薄片,乾燥。
醋三棱:取凈三棱片,照醋炙法(附錄Ⅱ D)炒至色變深。每100Kg三棱,用醋15kg。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略扁,長2~6cm ,直徑2~4cm 。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刀削痕,須根痕小點狀,略呈橫向環狀排列。體重,質堅實。無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鑒別】本品橫切面:皮層為通氣組織,薄壁細胞分枝狀,枝端彼此相連,形成大的細胞間隙;內皮層細胞排列緊密。中柱薄壁細胞類圓形,壁略厚,內含澱粉粒;維管束外韌型及周木型,散列,導管非木化。皮層及中柱均散有分泌細胞,內含棕紅色分泌物。
【性味歸經】辛、苦,平。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
【用法用量】 4.5~9g。
【注意】孕婦禁用,月經過多者禁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備注】(1)同屬植物的塊莖作三棱入葯的還有:1.細葉黑三棱:Sparganium stenophyllum Maxim.其特點在於根狀莖短不橫走,葉窄條形,寬2~3毫米,花穗無梗。2.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 Huds.特徵為葉寬條形,扁平,寬5~8毫米,最下部花穗有梗。二者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及河北等省。
【摘錄】《中國葯典》
葯理作用
1.對家兔離體小腸運動的影響 三棱水煎者沸30min,製成含生葯75%的煎劑,在100ml保養液中加入三棱煎劑0.2ml,觀察對離體腸管的影響,實驗重復8次,結果表明,三棱可引起腸管收縮加強,緊張性升高,但其作用可被不同濃度的阿托品所拮抗。對離體兔子宮也有興奮作用。
2.對大白鼠血液凝固的影響 大鼠體重200±50g左右,禁食(不禁水)14-15小時,ig三棱煎劑6-8ml,連續2次,間隔1.5小時,總量相當中葯15-20g,給葯後1.5h,麻醉後自頸總動脈放血。對照組用自來水。觀察葯物對體外血栓形成的時間,長度,重量,血小板計數和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以及優球蛋白溶解時間的影響,結果見表1-4。有報道用小鼠做三棱的活血作用,結果表明三棱水煎劑ig給葯(每隻相當生葯10g),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長血栓形成時間、縮短血栓,長度和減輕重量的作用,還有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及部分凝血致活酶的趨勢,降低全血粘度。其結果對傳統的活血化瘀葯提供了理論依據。實驗中還發現荊三棱(Scirpusyagara)的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全血粘度的作用強於本品,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製作用,則本品強於荊三棱。
中葯化學成分
黑三棱,塊莖含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為苯乙醇(benzeneethanol),對苯二酚(1,4-benzenediol),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還有去氫木香內酯(dehydrocostuslactone),3,4-二氫-8-羥基-3-甲基-1H2-苯並吡喃-4-酮(3,4-dihydro-8-hydroxy-3-methyl-1H-2-benzopyran-4-one),1-羥基-2-乙醯基-4-甲基苯(1-hydroxy-2-acetyl-4-methylbenzene),β欖香烯(β-elemene),2-呋喃醇(2-furanmethanol),2-乙醯基吡咯(2-acetylpyrrole)等共21個成分。又含多種有機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三棱酸(sanleng acid),9-11-十八碳二烯酸(9-11-octadedicenoic acid),9-12-十八碳二烯酸(9-12-octadedicenoic acid),10-十九烯酸(10-nonadecenoic acid),11-二十烯酸(11-eicoseno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3-苯-2-丙烯酸(3-phenyl-2-propenoic acid),壬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decanedioic acid)以及含有C8-C10、C12、C14-C20的脂肪酸。還含刺芒柄花素(formonet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
2.小黑三棱,葉、根含生物鹼;地上莖含維生素C。
功效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科屬分類
黑三棱科
拉丁文名
1.Rhizoma Sparganii Stoloniferi
2.Rhizoma Sparganii Stenophylli
3.Rhizoma Sparganii Simplecis
葯(毒)理學
本品水煎劑(4g生葯/ml)ig給葯,NIH小鼠10隻,劑量480g生葯/kg,連續7日,ig後活動減少,靜卧不動,d2恢復正常,未見死亡;ig給葯,觀察7d,LD50為233.3±9.9g生葯/kg。死亡前出現短暫的抽搐、驚跳、呼吸抑制而死亡。
主治
症瘕痞塊;瘀滯經閉;痛經;食積脹痛;跌年傷痛
1.化學成分: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苯乙醇、對苯二酚、十六酸,去莖木香內酯等以及多種有機酸。
2.葯理作用:水提物能顯著延長凝血酶對人纖維蛋白的凝聚時間;水煎劑能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能明顯延長血漿凝血酶時間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時間;能抗體外血栓形成,並使血栓時間延長,血栓長度縮短,血栓重量減輕,能使優球蛋白時間縮短。水煎劑對離體家兔子宮有興奮作用。
[編輯本段]生態環境
1.生於池沼或水溝等處。
2.生於沼澤地。
3.生於池沼及水溝等地。
[編輯本段]各家論述
1.王好古:三棱,破血中之氣,肝經血分葯也。三棱、莪術治積塊瘡硬者,乃堅者削之也。......通肝經積血。治瘡腫堅硬。
2.《綱目》:三棱能破氣散結,故能治諸病,其功可近於香附而力峻,故難久服。
3.《醫學衷中參西錄》:三棱氣味俱淡,微有辛意;莪術味微苦,氣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溫,為化瘀血之要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症瘕,月經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氣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脅下脹疼,一切血凝氣滯之症。若與參、術、芪諸葯並用,大能開胃進食,調血和血。若細核二葯之區別,化血之力三棱優於莪術,理氣之力莪術優於三棱。
4.《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脈不調,心腹痛,落胎,消惡血,補勞,通月經,治氣脹,消撲損瘀血,產後腹痛、血運並宿血不下。
5.《開寶本草》:主老癖症瘕結塊。
6.《醫學啟源》:主心膈痛,飲食不消,破氣。
7.《本草經疏》:三棱,從血葯則治血,從氣葯則治氣。老癖症瘕積聚結塊,未有不由血瘀、氣結、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屬陰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結停滯有形之堅積也。潔古謂其能瀉真氣,真氣虛者勿用,此見諦之言也。故凡用以消導,必資人參、芍葯、地黃之力,而後可以無弊,觀東垣五積方皆有人參,意可知矣。何者?蓋積聚症瘕,必由元氣不足,不能運化流行致之,欲其消也,必借脾胃氣旺,能漸漸消磨開散,以收平復之功,如只一味專用克消,則脾胃之氣愈弱,後天之氣益虧,將見故者不去,新者復至矣。戒之哉。
8.《本草圖經》:今三棱荊、湘、江、淮水澤之間皆有。葉如莎草,極長,莖三棱如削,大如人指,高五、六尺,莖端開花,大體皆如莎草而大,生水際及淺水中,苗下即魁,其旁有根橫貫,一根則連數魁,魁上發苗,采時斷其苗及橫根。形扁如鯽魚者,三棱也;根末將盡一魁,未發苗,小圓如烏梅者,黑三棱也;又根之端,鉤屈如爪者,為雞爪三棱,皆皮黑肌白而至輕。三者本一物,但力有剛柔,各適其用,因其形為名,如烏頭、烏喙,雲母、雲華之類,本非兩物也。今人乃妄以鳧茨、香附子為之。又《本草》謂京三棱形如鯽魚,黑三棱形如烏梅而輕,今紅蒲根至堅重,刻削而成,莫知形體,又葉扁莖圓,不復有三棱處,不知何緣名三棱也。今三棱皆獨旁引二根,無直下根,其形大體多亦如鯽魚。
採收和儲藏
秋、冬二季均可採收,挖取塊莖後,去掉莖葉及須根,洗凈,削去外皮,曬干。
[編輯本段]資源分布
1.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陝西、寧夏、甘肅、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於東北,河北等地。
3.分布於東北各地。
[編輯本段]用葯禁忌
氣虛體弱,血枯經閉及孕婦忌服。《醫學啟源》:破氣損真,氣虛人不用。《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得配本草》:素有血症者禁用。
[編輯本段]動植物形態
1.黑三棱,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莖橫走,下生粗而短的塊莖。莖直立,圓柱形,光滑。葉叢生,2列;葉片線形,長60-95cm,寬約2cm,先端漸失,基部拖莖,下面具1條縱校。花莖由葉叢中抽出,單一,有時分枝;花單性,雌雄同株,集成頭狀花序,有葉狀苞片;雄花序位於雌花序的上部,直徑約10mm,通常2-10個;雌花序直徑12mm以上,通常1-3個;雄花花被片3-4,倒披外形,雄蕊3;雌花有雌蕊1,罕為2,子房紡錘形,花柱
長,柱頭狹披針形。聚花果直徑約2cm,核果倒卵狀圓錐形,長6-10mm,徑4-5mm,先端有銳尖頭,花被宿存。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於池沼或水溝等處。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陝西、寧夏、甘肅、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細葉黑,本種與黑三陵的主要區別在於:植株較矮小,根莖短,塊莖較小,莖直立,纖細、葉片決條形,長達65cm,寬2.5-4mm,中脈明顯 雌花序1-2(-3)個,無模,球形,直徑約8mm,雌花密集,花被葉膜質,倒卵形或狹倒卵形,長1.5-2.5mm ,雌蕊長約3.5mm,子房狹長,上部變細成花注,柱頭狹長圓形;雄花序通常7個左右,本月莖或分校預部,誰花密集,花被片3,膜質,狹匙形或匙狀條形術1.5-2mm,雄蕊3,長2-3mm,有長花絲。
3.小黑三棱,本種與前兩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莖不分校,通常無根莖,塊望較小。葉片狹條形,長達60cm,寬5-8mm,中脈明顯。雌花序2-4(-6)個,最卜面的1-2個有便,球形,直徑約8mm,雌花密儲,花被片3-4,狹匙形,有不整齊小齒,雌蕊紋外向錘形,長約5mm,花柱長約2mm,柱頭鑽形;雄蘊含序5-7個,雄花密集,花被片膜質,近狹條表,長約3mm,雄花長達5mm。聚花果直徑約1.5cm;果實紡錘形,先端漸狹,有宿存花被片。
此外,在吉林、安徽和江蘇等省的個別地區用莎草科植物荊三棱Scirpus yagara Ohwi的塊莖作三棱商品收購。
功效分類
活血葯;行氣葯
[編輯本段]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善 喜暖濕潤氣候,宜在向陽、低濕的環境中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可栽種在溝渠、池塘的淺水處,也可栽在水田裡。
栽培技術用塊莖繁殖。冬季收獲的塊莖,放於客中貯藏,翌春用貯存的塊莖或臨時挖取的塊莖為繁殖材料,按30cm開穴、深約10cm,每穴平放塊莖2-3個,栽後澆灌清水,經常保持
有水。
田間管理苗出齊後,須經常拔除雜草;生長期中追肥2次,夯苗後追肥1次,以人畜糞水為主,也可施用硫酸按,5-6月進行第2次追肥,先撤施草木灰或圈肥及過磷酸鈣,施後中耕薅到土裡,並實行淺水灌溉,切忌斷水乾旱。 冬季苗枯時收獲,割去枯殘莖葉,挖取塊莖,洗凈,曬至八成平時,放入竹籠里,撞去須根和粗皮,或削去外皮,曬或炕至全乾。
[編輯本段]炮製方法
三棱: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醋三棱:取凈三棱置開水鍋內浸沒,煮至五、六成透時,加醋再煮至八成透,停止加水,並停止續火,留在鍋內悶透,吸盡余湯,撈出,晾至外皮無水分,切片,曬干。(每三棱100斤,用醋30斤)。麩炒制:取麥麩炒至冒煙時,加入三棱片,炒至黃色,篩去麥麩。每三棱片10公斤,用麥麩1公斤。酒麩制:麥麩炒熱,再加經水、酒悶4小時的三棱片,炒至黃色,篩去麥麩。每三棱片10公斤,用酒、麥麩、水各0、5公斤。
[編輯本段]生葯材鑒定
(1)黑三棱塊莖圓錐形或倒卵形,略扁,上圓下尖,下端稍彎曲,長2-10Cm,直徑2-4Cm。表 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刀削痕,頂端有莖痕;須根痕點狀,略呈橫向環狀排列,兩側的須根浪較粗。體重,質堅實,難碎斷,入水下沉。碎斷麵灰黃色或淺棕色,稍平坦,有多數散在的小點及條狀根紋。氣微,嚼之略苦澀、微麻辣。以體重、質堅實、黃白色者為佳。
(2)細葉黑三棱本品與黑三棱相似,推塊莖較小。
(3)小黑三校本品與黑三棱相似,但塊莖較小。
顯微鑒別
黑三陵,塊莖橫切面:殘存的皮層為通氣組織,有較大的細胞間隙,內皮層為1列切向延長的細胞,有的細胞內壁及側壁增厚。中柱薄壁細胞類多角形,壁略厚,維管束周木型或外韌型,星散排列,外有維管束鞘纖維、導管及纖維非木化。薄壁細胞間散有多數分泌細胞。薄壁細胞含有多數澱粉粒。在殘存的皮層細胞中偶見草酸鈣簇晶。
性味
味辛;澀;涼
葯材基源
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細葉黑三棱、小黑三棱的塊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捌』 何為中葯其主要的有機化合物有哪些
中葯所含化學成分很復雜,通常有糖類、氨基酸、蛋白質、油脂、蠟、酶、色素、維生素、有機酸、鞣質、無機鹽、揮發油、生物鹼、甙類等。每一種中葯都可能含有多種成分。在這些成分中,有一部分具有明顯生物活性並起醫療作用的,常稱為有效成分,如生物鹼、甙類、揮發油、氨基酸等。中葯之所以有醫療作用,主要因所含有效成分所致。除過去早有研究並已廣泛應用的許多中草葯有效成分,如黃連中抗菌消炎的小檗鹼(黃連素)、麻黃中平喘的麻黃鹼、蘿芙木中的降壓成分利血平等外,近年來,國內外均陸續發現了更多的中草葯有效成分,如糖類、蛋白質、色素、樹脂、無機鹽等。但是,有效與無效不是絕對的,一些原來認為是無效的成分因發現了它們具有生物活性而成為有效成分。例如蘑菇、茯芩所含的多糖有一定的抑制腫瘤作用;海藻中的多糖有降血脂作用,天花粉蛋白質具有引產作用;鞣質在中草葯里普遍存在,一般對治療疾病不起主導作用,常視為無效成分,但在五倍子、虎杖、地榆中卻因鞣質含量較高並有一定生物活性而是有效成分;又如粘液通常為無效成分,而在白及中卻為有效成分等。
『玖』 中葯化學成分算不算中葯中的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是針對病症說的 化學成分是說中葯葯劑中的所含物質元素
比如一個葯材可能還有硒啊 鐵啊 鋅啊 鈣啊 如果被認定是為了補鈣 那必須就是鈣元素是有效成分 剩下的鋅 鐵的化合物 那算成分 不算對用途有效的有效成分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