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比較兩種無腐蝕透明液體密度的大小
將一種液體放到燒杯中放到另一個液體中,看它的沉浮情況,沉下去就說明這種液體密度比較大。
Ⅱ 有三種密度不同液體,怎樣比較密度大小
1
用密度計,露出部分多的密度大
2
用天平取三者質量相等,體積小的密度大
3
用量筒取三者體積相等,質量大的密度大
4
用天平稱三者質量,用量筒測三者體積,計算出密度
5
用液壓計測三者深度相同時的壓強,壓強大的密度大
Ⅲ 化學常見物質與水的密度比較 (主要是有機)
密度大於水:大多數鹵代烴,包括氯仿,四氯化碳,溴乙烷,溴苯等溴代物。
密度小於水:大多數烴、醇、酯、酸。
沒有親水基團(羥基、羧基等)的一般不容。
烴類浮於水。而鹵代烴沉於水。鹵代不溶烴一般都比水重。比如溴苯。
低級醇,酸,醛,醚,酮與水互溶。
酯類浮於水。
苯及其同系物浮於水
好好學化學啊,哥們
Ⅳ 化學中怎樣比較物質密度 或者比較液體物質與水、氣體物質與空氣的密度
你們說的錯了 通常空氣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9 如果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小於29 就比空氣密度小 例如氫氣是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 所以密度就最小 所以是化學物質中最輕的物質
Ⅳ 高中化學之常見的一些物質的密度與水的比較
單位:克/立方厘米(液體和固體是 g/cm3)(氣體是克/升 g/L)
水(H2O):1g/cm3
硫酸(H2SO4):1.84g/cm3
鹽酸(HCl):1.20g/cm3
硝酸(HNO3):1.51g/cm3
溴(Br2):3.12g/cm3
氯氣(Cl2):3.214g/L
碘(I2):4.93g/cm3
氧氣(O2):1.429g/L
液態氧(O2):1.419g/cm3
硫(S):2.07g/cm3
硒(Se):4.81g/cm3
碲(Te):6.25g/cm3
氫氣(H2):0.0899g/L
鋰(Li):0.534g/cm3
鈉(Na):0.97g/cm3
鉀(K):0.86g/cm3
鋁(Al):2.7g/cm3
鉛(Pb):11.34g/cm3
水銀(Hg):13.6g/cm3
煤油:0.84g/cm3
汽油:0.85g/cm3
苯:0.8786g/cm3
甲苯:0.8669g/cm3
二甲苯:0.86g/cm3
苯酚:1.07g/cm3
四氯化碳:1.595g/cm3
三氯甲烷:1.48g/cm3
二氯甲烷:1.3266g/cm3
溴乙烷:1.4612g/cm3
二溴乙烷:2.18g/cm3
氨水(28%):0.91g/cm3
氨水(35%):0.88g/cm3
氫氧化鈣:2.24g/cm3
氧化鈣:3.25g/cm3
過氧化鈉:2.47g/cm3
碳酸鈉:2.532g/cm3
氫氧化鈉:2.13g/cm3
氫氧化鉀:2.04g/cm3
硝酸鉀:2.109g/cm3
亞硝酸鈉:2.168g/cm3
亞硝酸鉀:1.92g/cm3
氯化鈉:2.130g/cm3
氯化鉀:1.987g/cm3
溴化鉀:2.75g/cm3
碘化鉀:3.13g/cm3
碘酸鉀:3.89g/cm3
硝酸銨:1.72g/cm3
硫酸銨:1.77g/cm3
氯化銨:1.527g/cm3
尿素:1.335g/cm3
碳酸氫銨:1.57g/cm3
甲醇:0.7918g/cm3
乙醇:0.789g/cm3
丙酮:0.788g/cm3
甲酸:1.23g/cm3
乙酸:1.049g/cm3
乙醛:0.78g/cm3
丙三醇:1.26g/cm3
乙二醇:1.11g/cm3
Ⅵ 化學中如何比較固體和液體的相對密度大小
這個簡單呀,把固體放在液體中,如果沉入底部就證明固體的密度比液體大,如果浮在上面,就證明液體的密度大呀!追問:在一個化學體重如果沒有告訴這些呢,就給兩種物質讓你比較,是不要提前記住?補充:那這個就沒辦法了!只能靠記住了,比如鈉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烴的密度也比水小等等!這些都只能靠記的!追問:你多大了?補充:噫,跟答案有關?我奔四!咋么啦?追問:沒事,我看看你說的對不補充:這下我變成不明折白了!追問:如何學好化學?初中底子差,怎麼辦?補充:其實初中跟高中關系真不大!信心問題!還有化學現在偏重記憶結合理解,特別是高考!其實你如果想要學好化學,就把它當成是常識來對待,然後把它們擬人化,就像一些物質都有他們的個性!這個用在推斷題上,有記住的人一眼就知道是什麼物質,而沒有記住的人呢,靠想是想不出來的!追問:自己腦子笨,他們聽一遍就會,我的聽好幾遍,早晨早讀時我有時也記化學,如:性質、方程式、密度、等等。老被同學們嘲笑,說不用記多做幾個題就知道了,而且老師也不太重視,我該怎麼辦啊?而且記過的老是忘,我是不學不好了?補充:這個當然是方法問題啦!勤能補拙,化學方程式其實也是要背的!我用一個學期來幫高三的學生背下高中常見的一百二十個左右的方程式,方法是剛開始的時候,一周背十個左右!然後一周抽兩次,每次都收起來改!然後寫錯的同學就要罰十遍,雖然方法笨,最後抽查情況是抽三十個一般平均錯在三個左右,而且都是小問題!沒有嚴重性錯誤!追問:死記嗎,好麻煩啊,我好像沒那麼多時間,有什麼記的方法呢?補充:真的只能是這樣的方法呀!你知道嗎?我接這班的時候,高三啦,竟然抽查普通方程式沒人能寫得出來,太讓我意外了!其實你有計劃把這些切分成小塊來背,也不是非常難的,就像學寫漢字,寫多了,自然後面就簡單了!追問:好吧,謝謝你又讓我看到了一點希望,我要去學習去了,拜拜!
Ⅶ 如何判斷不同液體密度大小
不能,液體未必是純凈物,而溶液密度不僅由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決定還與其他因素有關。
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1、
稱量法:
器材:
燒杯、量筒
、天平、待測液體
步驟:
1、用調好的天平稱出燒杯和待測液體的總質量m1;
2、將燒杯中的液體(適量)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測出剩餘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2;
3、讀出量筒中液體的體積v。
計算表達:
ρ=(m1-m2)/v
2、
比重杯法
器材:
燒杯、水、待液體、天平
步驟:
1、用天平稱出燒杯的質量m1;
2、往燒杯內倒滿水,稱出總質量m2;
3、倒去燒杯中的水,擦乾,往燒杯中倒滿待測液體,稱出總質量m3。
計算表達:
ρ=ρ水(m3-m1)/(m2-m1)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
彈簧秤、水、待測液體、小石塊或金屬塊、細繩子
步驟:
1、用細繩系住小石塊金屬塊,用彈簧秤稱出小石塊或金屬塊的重力g;
2、將小石塊或金屬塊浸沒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小石塊或金屬塊的視重g1;
3、將小石塊浸沒入待測液體中,用彈簧秤稱出小石塊的視重g2。
計算表達:
ρ=ρ水(g-g2)/(g-g1)
(
注意:
用此種方法的條件是:小石塊或金屬塊不溶於待測液體,或與之發生反應,待測液體的密度小於小石塊或金屬塊的密度)
4
、
密度計法:
器材:
密度計、待測液體
方法:
將密度計放入待測液體中,直接讀出密度。
Ⅷ 高中化學常見液體與水的密度比較,氣體與空氣比較。固體和水比較,氣體的水溶性。還有沉澱及其顏色,
(1)試劑瓶選用原則:葯品狀態定口徑—— 固體廣口、液體細口
瓶塞取決酸鹼性(注意:盛放液)避光存放棕色瓶
保存方法
原因
物質
廣口瓶或細口瓶
便於取用
溴水、NaCl
瓶塞
用橡皮塞
防腐蝕
不能放HNO3、液Br2
用玻璃塞
防粘
不能放NaOH、Na2CO3、Na2S
塑料瓶
SiO2與HF反應
NH4F、HF
棕色瓶
見光分解
HNO3、氯水、
液封
水封
防氧化、揮發
P4、液Br2
煤油封
防氧化
Na、K
石蠟油封
防氧化
Li
密封
防揮發
HCl、HNO3、NH3.H2O
防氧化
Na2SO3、H2S、Fe2+、
防吸水、CO2
漂白粉、鹼石灰
防吸水
CaC2、CaCl2、P2O5、濃H2SO4
1.空氣中易變質的試劑:這類試劑應隔絕空氣或密封保存,有些試劑的保存還要採取特殊的措施。
被氧化的試劑:亞鐵鹽,活潑金屬單質、白磷、氫硫酸、苯酚、Na2SO3等。
易吸收CO2的試劑:CaO,NaOH, Ca(OH)2,Na2O2等。
易吸濕的試劑:P2O5、CaC2、CaO、NaOH、無水CaCl2、濃H2SO4、無水CuSO4、FeCl3·6H2O等。
易風化的試劑:Na2CO3·10H2O、Na2SO4·10H2O等。
2.見光或受熱易分解的試劑:應用棕色瓶盛放且置於冷、暗處。如氨水,雙氧水,AgNO3、HNO3等。
3.易揮發或升華的試劑:這類試劑應置於冷,暗處密封保存。
易揮發的試劑:濃氨水、濃鹽酸、濃硝酸、液溴、乙酸乙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汽油等。
易升華的試劑:碘、萘等。
4.危險品:這類試劑應分類存放並遠離火源。
易燃試劑:遇明火即可燃燒的有汽油、苯、乙醇、酯類物質等有機溶劑和紅磷、硫、鎂、硝酸纖維等。能自燃的有白磷。
本身不可燃但與可燃物接觸後有危險的試劑有:高錳酸鉀、氯酸鉀、硝酸鉀、過氧化鈉等。
易爆試劑:有硝酸纖維、硝酸銨等。
劇毒試劑:氰化物、汞鹽、黃磷、氯化鋇、硝基苯等。
強腐蝕性試劑:強酸、強鹼、液溴、甲醇、苯酚、氫氟酸、醋酸等。
5.有些試劑不宜長久防置,應隨用隨配。如硫酸亞鐵溶液、氯水、氫硫酸、銀氨溶液等。
Ⅸ 怎樣計算比較水與其他液體密度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天平、量筒和燒杯分別測出水和其他液體的密度,就可以進行比較了。
也可以用相同體積比質量的方法。
或者用相同質量比體積的方法。
Ⅹ 怎樣比較物質密度的大小
首先,我想先明確一個概念。在化學上,物質是純凈物(單質或化合物)。
1.在已知兩個物質的質量是相同的情況下,體積越小的物質,密度是越大的。
2.同理,在已知兩個物質的體積是相同的情況下,質量越大的物質,密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