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驗室廢物,廢液處理辦法有哪些
一、實驗室廢棄物收集的一般辦法
1、分類收集法:按廢棄物的類別性質和狀態不同,分門別類收集。
2、按量收集法:根據實驗過程中排出的廢棄物的量的多少或濃度高低予以收集。
3、相似歸類收集法:性質或處理方式、方法等相似的廢棄物應收集在一起。
4、單獨收集法:危險廢棄物應予以單獨收集處理。
二、實驗室處理廢液的一般原則
在證明廢棄物已相當稀少而又安全時,可以排放到大氣或排水溝中;盡量濃縮廢液,使其體積變小,放在安全處隔離儲存;利用蒸餾、過濾、吸附等方法,將危險物分離,而只棄去安全部分;無論液體或固體,凡能安全燃燒的則燃燒,但數量不宜太大,燃燒時切勿殘留在害氣體或燒余物,如不能焚燒時,要選擇安全場所填埋,不合其裸露在地面上。
一般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空氣稀釋後排除,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通過與氧充分燃燒或吸附處理後才能排放。
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通過密閉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貯存,標明廢物種類,貯存時間,定期處理。
三、實驗室三廢處理方法
(一)、廢氣的處理
所有產生廢氣的實驗必須備有吸收或處理裝置。 如NO2,SO2,Cl2,H2S,HF等可用導管通入鹼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後排出;在反應、加熱、蒸餾中,不能冷凝的氣體,排入通風櫥之前,要進行吸收或其他處理,以免污染空氣。常用的吸收劑及處理方法如下:
1.1、 氫氧化鈉稀溶液:處理鹵素、酸氣(如HCl,SO2,H2S,HCN等等)、甲醛、醯氯等等。 1.2、 稀酸(H2SO4或HCl):處理氨氣、胺類等等。 1.3、 濃硫酸:吸收有機物。 1.4、 活性碳、分子篩等吸附劑:吸收氣體、有機物氣體。 1.5、 水:吸收水溶性氣體,如氯化氫、氨氣等。為避免回吸,處理時用防止 回吸的儀器。 1.6、 氫氣、一氧化碳、甲烷氣:如果排出量大,應裝上單向閥門,點火燃燒。 但要注意,反應體系空氣排凈以後,再點火。最好,事先用氮氣將空氣趕走再反應。 1.7、 較重的不溶於水揮發物:導入水底,使下沉。吸收瓶吸入後再處理。
(二)、廢液的處理
實驗室廢液可以分別收集進行處理,下面介紹幾種處理方法: 2.1、 無機酸類:將廢酸慢慢倒入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或用 廢鹼互相中和,中和後用大量水沖洗。 2.2、 氫氧化鈉、氨水: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沖洗。 含氰廢液: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過量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 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 2.3、 普通簡單的廢液: 如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直接倒入廢液桶 中,廢液桶盡量不要密封,不能裝太滿(3/4即可)。 2.4、 有特殊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倒入另一個廢液桶內立即封蓋,統一處理。
廢液處理注意事項
實驗室廢液不同於工業廢水,實驗室廢液的成份及數量穩定度低,種類繁多且濃度高。所以,實驗室廢液處理的危險性也相對增高。
有關處理時,一些應注意事項敘述如下:
1.充分了解處理的方法:
實驗室廢液的處理方法因其特性而異,任一廢液如未能充分了解其處理方法,切勿嘗試處理,否則極易發生意外。
2.注意皮膚吸收致毒的廢液:
大部份的實驗室廢液觸及皮膚僅有輕微的不適,少部分腐蝕性廢議會傷害皮膚,有一部份廢液則會經由皮膚吸收而致毒,最著名的例子則為高雄縣大樹鄉造成二人死亡之苯胺廢液。會經由皮膚吸收產生劇毒的廢液,於搬運或處理時需要特別注意,不可接觸皮膚。
3.注意毒性氣體的產生:
實驗室廢液處理時,如操作不當會有毒性氣體產生,最常見者列舉如下: (1)氰類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的氰酸。
(2)漂白水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性之氯氣或偏次氯酸。 (3)硫化物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性之硫化物。
4.注意爆炸性物質的產生:
實驗室廢液處理時,應完全按照已知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不可任意混咱其他廢液,否則容易產生爆炸的危險。一些較易產生爆炸危害的混合物列舉如下: (1)迭氮化納與鉛或銅的混合。(2)胺類與漂白水的混合。 (3)硝酸銀與酒精的混合。(4)次氯酸鈣與酒精的混合。 (5)丙酮再鹼性溶液下與氯仿的混合。(6)硝酸與醋酸酐的混合。 (7)氧化銀、氨水、酒精酸種廢液的混合。 其他一些極容易產生過氧化物的廢液(如:異丙醚),也應特別注意,因過氧化物極易因熱、摩擦、沖擊而引起爆炸,此類廢液處理前應將其產生的過氧化物先行消除。
5.其他應注意事項:
實驗室廢液因濃度高,易於處理時因大量放熱火反應速率增加而致發生意外。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再處理實驗室廢液時應把握下列原則: (1)少量廢液進行處理,以防止大量反應。 (2)處理劑倒入時應緩慢,以防止激烈反應。 (3)充分攪拌,以防止局部反應。 必要時於水溶性廢液中加水稀釋,以緩和反應速率以及降低溫度上升的速率,如處理設備含有移設裝置則更佳。
(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3.1、 沾附有有害物質的濾紙、包葯紙、棉紙、廢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東西, 不要丟入垃圾箱內,要分類收集。 3.2、 廢棄不用的葯品可交還倉庫保存或用合適的方法處理掉。 3.3、 廢棄玻璃物品單獨放入紙箱內;廢棄注射器針頭統一放入專用容器內, 注射管放入垃圾箱內。 3.4、乾燥劑和硅膠可用垃圾袋裝好後放入帶蓋得垃圾桶內;其他廢棄的固體葯品包裝好後集中放入紙箱內,放到液體廢液集中放置點由專業回收公司處理(劇毒,易爆危險品要先預處理)。
2. 化學實驗室廢棄的液體、固體怎麼樣處理
實驗室廢物、廢液處理辦法 1.目的:為防止實驗室的污染擴散,對人員和環境燒毀處理,日產日清。 液體廢物一般可加漂白粉進行氯化消毒處理。固體可燃性
3. 化學實驗室廢棄的液體,固體怎麼樣處理
少量的無毒廢液,可以稀釋後到掉(有劇毒的不能這樣做,除非轉化成無毒物質),量多就分類收集,找專業的公司過或單位處理。
4. 作業幫:實驗過程中廢棄酸鹼、有機液體該如何處理
香蕉水(banana oil)又名天那水(thinner),是無色透明易揮發的液體,有較濃的香蕉氣味,微溶於水,能溶於各種有機溶劑,易燃,主要用作噴漆的溶劑和稀釋劑.在許多化工產品、塗料、黏合劑的生產過程中也要用到香蕉水做溶劑. 目錄簡介特性應用領域一、配製方法二、注意事項三、驗證海帶中含有碘四、對人體的危害五、應急處理措施展開編輯本段簡介香蕉水(banana oil)又名天那水(thinner),乙酸異戊酯、別名醋酸異戊酯、香蕉油,主要成分是二甲苯,揮發性極強易燃易爆有毒,是危險品.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丙酮、乙醇、丁醇按一定重量百分組成配製成混合溶劑,稱之為香蕉水.純香蕉水是無色透明易揮發的液體,有較濃的香蕉氣味,微溶於水,能溶於各種有機溶劑,易燃,主要用作噴漆的溶劑和稀釋劑.在許多化工產品、塗料、黏合劑的生產過程中也要用到香蕉水做溶劑.別名也叫稀料編輯本段特性無色透明液體,微溶於水,能溶於各種有機溶劑. 編輯本段應用領域廣泛使用電子、膠粘劑製造、傢具、塗料、玩具、印刷業、裝飾工程等領域. 編輯本段一、配製方法 1850年,人們用乙酸戊酯製成了香蕉水. 按重量比,取乙酸正丁酯15%,乙酸乙酯15%,正丁醇10~15%,乙醇10%,丙酮5~10%,苯20%,二甲苯20%,然後將其充分混勻即可製得香蕉水. 編輯本段二、注意事項 1.香蕉水中各種原料的配比可作適當調整.此外,所用原料也可替換,如乙酸乙酯少就可以用雜酯代替;有時可根據香蕉水的用途不同而選用不同原料. 2.酮類的加入可增加漆膜的光亮度,苯類一般不宜超過40%. 3.在配製香蕉水時,各種原料的含水量要盡量降低到最少程度. 香蕉水,一般稱為稀釋劑,上世紀20年代進口的硝基漆的稀釋劑因有香蕉味的乙酸正丁酯和乙酸乙酯,俗稱香蕉水;現在各種漆類的稀釋劑的配方不一樣,一般的硝基漆的稀釋劑的配方參考為乙酸正丁酯20%,乙酸乙酯20%,正丁醇10~15%,乙醇5%,丙酮5~10%,甲苯40%,高級品中另加乙二醇乙醚醋酸酯5~10%,甲基異丁酮10%.苯不要用,沸點太低,揮發速度太快,容易白化,尤其是濕度較大時,最重要的是危害性和危險性大. 編輯本段三、驗證海帶中含有碘實驗過程: 1、取一隻易拉罐,剪去上蓋. 2、取約25克干海帶,剪碎後放入罐內. 3、用鉗子夾持盛有海帶的易拉罐放在煤氣火焰上加熱.灼燒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直到海帶完全變成灰燼.這一過程操作要注意安全,做好排氣通風. 4、等罐子冷卻後將灰燼全部倒入到燒杯內,加少許水浸泡並靜置,取上層的無色清液. 5、向燒杯內加入無色的過氧化氫(即常用的外用消毒清洗劑「雙氧水」),兩種液體接觸後,溶液變成了黃色. 6、向黃色的液體中,加入少量有機溶劑香蕉水,用玻璃棒攪拌,直至水溶液變成無色透明,而香蕉水變成深黃色. 7、將深黃色的香蕉水放置在空氣中,香蕉水很快就會揮發,這時,燒杯底部會留有少量的深褐色固體物,這就是碘. 8、小心地倒掉燒杯內的水,留下底部的碘固體,再倒入少許酒精或白酒就可以製成碘酒. 9、煮飯時取少許上層的米湯,加入幾滴自製的碘酒,米湯水變藍色,證實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碘. 編輯本段四、對人體的危害生物危險特性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香蕉水,盡管有芳香的味道但是非常有害.短時間吸入高濃度會覺得眼鼻刺激感,流淚. 對眼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吸入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甚至肝腎損害.急性中毒可出現急性結膜炎、咽喉炎、支氣管肺炎、肺水腫. 由於香蕉水是親脂性的,特別容易與神經細胞結合.出現神經損害.如疲勞、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頭暈等.嚴重時可昏迷. 如果經常接觸同樣要進行防護,保持良好的通風,盡量避免大劑量吸入以及直接皮膚接觸,因為有機溶劑一般都有比較強的滲透性.最好配戴手套. 長期接觸,有流淚、咳嗽、喉干、疲勞等症狀,重者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心悸、食慾不振等.可致皮膚乾裂、皮炎或濕疹;可致貧血,嗜酸粒細胞增多. 化學危險特性香蕉水屬於有機溶劑,手皮膚接觸到會有脫脂作用,皮膚會乾燥,嚴重時會皸裂. 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到明火源引起著回燃.若遇到高熱度體內壓力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具有爆炸的危險,所以要小心,切不可馬虎大意. 編輯本段五、應急處理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如有不適感,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如有不適感,就醫. 吸 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就醫. 食 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消防措施: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可發生反應.流速過快,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蒸氣比空氣重,沿地面擴散並易積存於低窪處,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滅火方法:用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滅火. 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消防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泄露應急處理:應急行動: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防靜電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潔凈的無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減少蒸發.噴水霧能減少蒸發,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 編輯本段注意區分處 1. 大多也有將松香水與香蕉水等同看待的情況,嚴格意義上還是有區別的.在不是特殊情況下基本可以等量齊觀.工業香蕉水絕對不是「香蕉提煉的水叫香蕉水」這么一說.叫香蕉水的原因是其雖然是由很多不同物質按質量比配對,由於它的味道很像香蕉的味道且溶液的顏色多為透明像「水」,故為香蕉水. 2. 松香水、香蕉水、甲苯各自有不同的功用 不可混為一談 . 松香水是稀釋調和顏料的溶劑,香蕉水是調和透明漆及噴漆的溶劑,甲苯是調和油性水泥漆的溶劑.往往有傷害性大的多為甲苯或為二甲苯.
5. 自來水廠處理水
1)消毒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消毒是向水中加入氧化劑(一般是氯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氧化水中細菌、微生物等作用),通過氧化還原反應,使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等失去活性,所以消毒過程是化學變化。
(2)加絮凝劑的作用:絮凝劑可以將水溶液中的懸浮微粒聚集聯結形成粗大的絮狀團粒或團塊沉澱除去,即起來降低水中含固量的作用。
(3)絮凝劑能提供大量絡合基,這些絡合基能夠強烈吸附懸浮於溶液中的膠體微粒,通過粘附、架橋和交聯作用,促使膠體凝聚,通過下一步的過濾,濾去雜質,從而起來凈化水的作用。此外絮凝劑的絡合離子可中和膠體微粒及懸浮物表面的電荷,降低了Zeta電位,使膠體粒子由原來的相斥變成相吸,破壞了膠團的穩定性,促使膠體微粒相互碰撞,從而形成絮狀混凝沉澱,而且沉澱的表面積可達(200-1000)m2/g,極具吸附能力。也就是說,聚合物既有吸附脫穩作用,又可發揮黏附、橋聯以及卷掃絮凝作用。
(4)絮凝劑在沉澱過程的作用比較復雜,但主要還是讓水溶液中的懸浮膠體顆粒凝聚而沉澱,所以只能是算作是物理變化,而不能算做是化學變化。
其他地方不是有原題么....
6. 化學做完實驗後的廢液不是倒入指定容器嗎然後又將怎麼處理呢回收到哪裡才無污染呢我很好奇
為防止實驗室的污染擴散,污染物的一般處理原則為:分類收集、存放,分別集中處理。盡可能採用廢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燒處理,在實際工作中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測,盡可能減少廢物量、減少污染。廢棄物排放應符合國家有關環境排放標准。 化學類廢物 一般的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空氣稀釋排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通過與氧充分燃燒或吸收處理後才能排放。 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通過密閉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貯存,容器標簽必須標明廢物種類、貯存時間,定期處理。一般廢液可通過酸鹼中和、混凝沉澱、次氯酸鈉氧化處理後排放,有機溶劑廢液應根據性質進行回收。 處理方法: ①硫化物共沉澱法:先將含汞鹽的廢液的pH值調至8-10,然後加入過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澱。再加入FeSO4(共沉澱劑),與過量的S2-生成FeS沉澱,將懸浮在水中難以沉澱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澱.然後靜置、分離,再經離心、過濾,濾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 ②還原法:用銅屑、鐵屑、鋅粒、硼氫化鈉等作還原劑,可以直接回收金屬汞。 含鎘廢液的處理 ①氫氧化物沉澱法:在含鎘的廢液中投加石灰,調節pH值至10.5以上,充分攪拌後放置,使鎘離子變為難溶的Cd(OH)2沉澱.分離沉澱,用雙硫腙分光光度法檢測濾液中的Cd離子後(降至0.1mg/L以下),將濾液中和至pH值約為7,然後排放。 ②離子交換法:利用Cd2+離子比水中其它離子與陽離子交換樹脂有更強的結合力,優先交換. 含鉛廢液的處理 在廢液中加入消石灰,調節至pH值大於11,使廢液中的鉛生成Pb(OH)2沉澱.然後加入Al2(SO4)3(凝聚劑),將pH值降至7-8,則Pb(OH)2與Al(OH)3共沉澱,分離沉澱,達標後,排放廢液。 含砷廢液的處理 在含砷廢液中加入FeCl3,使Fe/As達到50,然後用消石灰將廢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氫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澱的吸附作用,除去廢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離沉澱,達標後,排放廢液。 含酚廢液的處理 酚屬劇毒類細胞原漿毒物,處理方法:低濃度的含酚廢液可加入次氯酸鈉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濃度的含酚廢液,可通過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萃取,經調節pH值後進行蒸餾回收.處理後的廢液排放。 綜合廢液處理 用酸、鹼調節廢液PH為3-4、加入鐵粉,攪拌30min,然後用鹼調節p H為9左右,繼續攪拌10min,加入硫酸鋁或鹼式氯化鋁混凝劑、進行混凝沉澱,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澱於廢渣方式處理。 生物類廢物 生物類廢物應根據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地點,專人分類收集進行消毒、燒毀處理,日產日清。 液體廢物一般可加漂白粉進行氯化消毒處理。固體可燃性廢物分類收集、處理、一律及時焚燒。固體非可燃性廢物分類收集,可加漂白粉進行氯化消毒處理。滿足消毒條件後作最終處置。 一次性使用的製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後放入污物袋內集中燒毀。 可重復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1000-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然後清洗重新使用,或者廢棄。 盛標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min.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後用洗滌劑及流水刷洗、瀝干;用於微生物培養的,用壓力蒸汽滅菌後使用。 微生物檢驗接種培養過的瓊脂平板應壓力滅菌30min,趁熱將瓊脂倒棄處理。 尿、唾液、血液等生物樣品,加漂白粉攪拌後作用2-4h,倒入化糞池或廁所。或者進行焚燒處理。 放射性廢棄物 一般實驗室的放射性廢棄物為中低水平放射性廢棄物,將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廢物收集在專門的污物桶內,桶的外部標明醒目的標志,根據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長短,分別採用貯存一定時間使其衰變和化學沉澱濃縮或焚燒後掩埋處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如:碘131、磷32等)的廢棄物,用專門的容器密閉後,放置於專門的貯存室,放置十個半衰期後排放或者焚燒處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較長(如:鐵59、鑽60等)的廢棄物,液體可用蒸發、離子交換、混凝劑共沉澱等方法濃縮,裝入容器集中埋於放射性廢物坑內。 很多很多,反正是分類處理!!
7. 自來水廠的水處理工藝流程(詳細)
1、自來水是如何生產的?
眾所周知,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原水裡含有各種各樣的雜質。從給水處理角度考慮,這些雜質可分為懸浮物、膠體、溶解物三大類。城市水廠凈水處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中這些會給人類健康和工業生產帶來危害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細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凈化後的水能滿足生活飲用及工業生產的需要。市自來水總公司水廠採用常規水處理工藝,它包括混合、反應、沉澱、過濾及消毒幾個過程。
(1)混凝反應處理
原水經取水泵房提升後,首先經過混凝工藝處理,即:
原水 + 水處理劑 → 混合 → 反應 → 礬花水
自葯劑與水均勻混合起直到大顆粒絮凝體形成為止,整個稱混凝過程。常用的水處理劑有聚合氯化鋁、硫酸鋁、三氯化鐵等。汕頭市使用的是鹼式氯化鋁。根據鋁元素的化學性質可知,投入葯劑後水中存在電離出來的鋁離子,它與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應:
Al3+ + 3H2O ←→ Al(OH)3 + 3H+
氫氧化鋁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澱的膠粒及微小懸浮物脫穩、相互聚結,再被吸附架橋,從而形成較大的絮粒,以利於從水中分離、沉降下來。
混合過程要求在加葯後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過水力、機械的劇烈攪拌,使葯劑迅速均勻地散於水中。
經混凝反應處理過的水通過道管流入沉澱池,進入凈水第二階段。
(2)沉澱處理
混凝階段形成的絮狀體依靠重力作用從水中分離出來的過程稱為沉澱,這個過程在沉澱池中進行。水流入沉澱區後,沿水區整個截面進行分配,進入沉澱區,然後緩慢地流向出口區。水中的顆粒沉於池底,污泥不斷堆積並濃縮,定期排出池外。
(3)過濾處理
過濾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狀濾料層通過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懸浮顆粒,從而進一步除去水中細小懸浮雜質、有機物、細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過程。
(4)濾後消毒處理
水經過濾後,濁度進一步降低,同時亦使殘留細菌、病毒等失去渾濁物保護或依附,為濾後消毒創造良好條件。消毒並非把微生物全部消滅,只要求消滅致病微生物。雖然水經混凝、沉澱和過濾,可以除去大多數細菌和病毒,但消毒則起了保證飲用達到飲用水細菌學指標的作用,同時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細菌繁殖且預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間。主要是通過氯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在細菌內部起氧化作用,破壞細菌的酶系統而使細菌死亡。消毒後的水由清水池經送水泵房提升達到一定的水壓,在通過輸、配水管網送給千家萬戶。
2、自來水是否含有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由以上自來水的生產過程,可見河水中原有的種種懸浮顆粒及膠體物質已在混凝過程中分離。而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已在濾後消毒處理過程中被消滅。因此,在自來水生產過程中已把原水含有的有害人體健康物質去除掉。
那麼,生產過程中所加入的葯劑呢?在去除水中原有雜質的過程中不免地加入了新的雜質。這些新的雜質是否會危害到我們的健康呢?
在混凝過程中所加入的水處理劑,一般情況下都與原水的懸浮顆粒及膠體一起沉澱開來,從而不影響水出廠時的質量。那麼,就只剩下氯氣了。氯氣消毒法是生產自來水的最後一個環節。往水裡加氯氣經反應後即可把水輸送到市民家庭使用。如此,氯氣是否會危害到我們的健康呢?
以下我們來重點研究氯氣。
氯氣(Cl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能溶於水,常溫下1體積水能溶解2體積氯氣。在相同條件下,氯氣比同體積的空氣重,標准狀況下,它的密度3.214g/L。氯氣容易液化,當壓強為101.3kPa,冷卻到-34.6℃,氣態的氯就變成黃色油狀的液態氯。液態氯繼續冷卻到-101℃,就變成了固態氯。氯氣是一種有毒物質,對人體有強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氣會刺激鼻腔和喉頭粘膜,並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較多氯氣會窒息致死。
把氯氣加入水中,會發生以下反應:
Cl2 + H2O = HCl + HClO
因為消毒過程中氯氣用量很小(一般在1L水中僅通入約0.005g氯氣),可以說只要出廠的自來水符合正常的國家標准,在自來水中的投入的氯氣會完全與水反應生成其他物質,故可認為出廠的水中不含Cl2。上文所謂的"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實際上應是指氯元素,而不是氯氣。
然而,雖然氯氣已完全反應,卻有其他物質生成。我們先來看次氯酸。次氯酸(HClO)具有強氧化性,因此具有很強的殺菌消毒能力,是常用的消毒劑。次氯酸是一種弱酸,很不穩定,在光照條件下易發生以下反應:
2HClO = 2HCl + O2↑
如此,水中有可能含有的雜質就只剩HCl了。
氯化氫(HCl)是無色而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它的密度比空氣大,約為空氣的1.26倍。氯化氫極易溶於水(0℃時,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500體積的氯化氫)。氯化氫的水溶液叫氫氯酸,俗稱鹽酸,是一種強酸,具有強的氧化性及腐蝕性。
由以上的方程式,根據氯原子守恆,可知一定物質的量的氯氣與水反應後最終生成的氯化氫的物質的量是原來氯氣的兩倍。由於在生產水的過程中使用的氯氣的量很少,產生的氯化氫的量自然微乎其微。根據生理衛生常識,我們知道人體的胃液含有少量鹽酸,故可認為微量的氯化氫並不影響人體健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此外,氯化氫是易揮發氣體,基於這一性質可推知煮沸了的水幾乎不含氯化氫。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生產過程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是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
最後,我們就「飲用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了社會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報告,我們發現 14.3%的人家中飲用純凈水,49%的人飲用自來水,36.7%的人家中飲用井水。在飲用純凈水的人中:約36.7%的人認為純凈水對人體無害,較喜歡飲用;22.4%的人認為飲用純凈水對人體有害,並不喜歡飲用;此外,還有約40.9%的人對飲用純凈水是否有害不太清楚,因大部分人都在飲用,也就跟著飲用。大部分人不飲用自來水是因為目前嚴重的水污染狀況,表示若自然經濟條件允許,願意喝天然的河湖水或礦泉水。多數人選擇飲用何種純凈水大都從品質、價錢等方面綜合考慮。
進水泵-蓄水池-澄清池-過濾池-加葯池-過濾池-澄清池-出水泵
首先從泵房將水打到水池,經初濾,再加水沉澱劑聚合、過濾得到清水,加氯氣消毒(小水廠加二氧化氯),將水儲入清水池備用,再經高壓泵壓出供水。
自來水廠工藝流程圖
8. 如何處理化學實驗室的廢液
化驗室廢水的處理辦法:
1、含鉻廢液的處理主要來源於鉻酸廢液,重鉻酸鉀滴定廢液分析實驗中產生的含鉻廢液的處理:首先在酸性條件下向含鉻廢液中加人廢鐵屑,FeS04或硫化物,亞硫酸鹽等還原劑,將強毒性的Cr0』還原十轉變成毒性較小的Cr",然後加廢鹼液或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生石灰等,調節溶液pH值至7左右,使CrI1轉變成低毒的Cr(OH)沉澱,分離出沉澱後的清液即可直接排放,沉渣經脫水乾燥後可綜合利用,或用焙燒法處理,處理後的鉻渣可與水泥混合,固化後即可填埋子地下.
2、含鉛,鉍廢液的處理
絡合滴定法連續測定混合液中的Bi"和Pb,是定量分析的一個重要實驗,也是鉛,鉍廢液的主要來源,該實驗產生的廢液如果直接排放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極大,而且還浪費了寶貴的資源.為此可先採用如下方法對廢液處理後,再直接回收並循環使用.
(I)對集中鉛,鉍連續測定後的廢液,每次取2500mL於3000mL大燒杯中,在電爐加熱到近沸後取下,在攪拌時趁熱加人2mol/L Na,S溶液至廢液的PH值為12.
5一13.0,充分攪拌後靜置沉澱(也可再攪拌兩次),由於溶液中存在著六次甲基四胺鹽和Na等強電解質,硫化物會很快沉澱,其上層清液呈紫紅色,是二甲酚橙指示劑在鹼性條件下的顏色.
(2)傾去仁層清液後,再每次用1500mL左右的自來水以傾瀉法洗滌產生的硫化物沉澱3次,再用少量的去離子水清洗2次,最後使硫化物沉澱和水的體積在1500mL左右,待沉澱被水充分洗滌後,再加人濃HNO,14mL,加熱至黑色硫化物完全溶解,然後加熱煮沸2min,驅除氮氧化合物,冷卻後過濾,最後將濾液稀釋至830mL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該法再生後的混合溶液酸度恰好在EDTA滴定Bi'所需的pH值.7一1..的范圍內,這樣不必再用氫氧化鈉中和,直接可供下一次做實驗時重復使用,而且該法鉛,秘回收率均在99%以上,是一種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好方法.
3:含汞廢液的處理方法
此方法主要來源於鐵礦石中鐵含量測定的預處理劑SnC1一HgC1:的反應過程,一般採用:
(1)化學凝聚沉澱法:含汞廢液先用NaoH把溶液的pH值調至8一10,加人過量的硫化鐵或硫化鈉,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澱,再加人一定量硫酸亞鐵作絮凝劑,將懸浮在水中難以沉澱的硫化汞微粒吸附而共同沉澱,然後靜置,分離或經離心過濾後,清液即可直接排人下水道,殘渣用緞燒法回收或再製成汞鹽
(2)汞齊提取法:在汞廢液內加人鋅屑或鋁屑,使廢液中的汞很容易被鋅或鋁置換出來,同時汞又能』j之生成鋅汞齊或鋁汞齊,從而使廢水達到凈化.還可採用電解法除去與汞生成汞齊的雜質,再用真空蒸餾法製取高純度的求.
4、含砷廢液的處理
在含砷廢液中加人生石灰,調節並控制pH值為8左右,即可生成砷酸鈣和亞砷酸鈣沉澱,有Fe"存在時還可一起沉澱下來,待沉澱分離後,濾液即可直接排人下水道,殘渣可作廢渣處理
5、含氰廢液的處理
(1)若CN-含量少,宜採用KMn0,氧化法,即在廢液中加人NaOH,調pH值至10以上,再加入3%KMn0,.使CN氧化分解;
(2)若CN含量高,則可採用鹼性氯化法即在廢液中加入NaOH,調pH值至10以上,加人次氯酸鈉使CN氧化分解。
9. 自來水廠如何去除水中的重金屬
去除水中重金屬的方式具體有以下幾種:
1、化學沉澱法
原理是通過化學反應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重金屬轉變為不溶於水的重金屬化合物,通過過濾和分離使沉澱物從水溶液中去除。由於受沉澱劑和環境條件的影響,沉澱法往往出水濃度達不到要求,需作進一步處理,產生的沉澱物必須很好地處理與處置,否則會造成二次污染。
2、螯合法
螯合法又稱高分子離子捕集劑法,是指在廢水處理過程中通過投加適量的重金屬捕集劑,利用捕集劑與金屬離子鉛、鎘結合時形成相應的螯合物的原理實現鉛、鎘的去除分離。
3、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是重金屬離子與離子交換劑進行交換,達到去除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的方法。
(9)自來水廠廢棄的化學液體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重金屬對水質的危害主要有:
水中的污染物是復雜多樣的,自來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大約有一千二百多種,按類大致可分為五類:
1.鐵銹、泥沙、漂浮物;
2.農葯、化肥、洗滌劑;
3.病毒、細菌、有機物;
4.異色、異味、無機物;
5.放射性病毒、細菌、微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