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危險源類別是怎麼分類的有哪些,請高手指教
1、安全科學理論對危險源的分類
這種分類主要是概念性的.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按安全科學理論把危險源分為兩大類.
(1)兩類危險源
a、第一類危險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
為了防止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必須採取措施約束、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控制危險源.
b、第二類危險源.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稱作第二輪危險源.
第二類危險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和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誤).
(2)兩類危險源的關系
第一類危險源是傷亡事故發生的能量主體,決定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第一類危險源的存在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
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在此基礎上再辨識第二類危險源.
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認為: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是傷亡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
2、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對危險源的分類
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是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對危險源進行分類:
(1)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
設備、設施缺陷;
防護缺陷;
電危害;
雜訊危害;
振動危害;
電磁危害;
運動物危害;
明火;
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
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
粉塵與氣溶膠;
作業環境不良;
信號缺陷;
標志缺陷;
其他.
(2)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質;
自燃性物質;
有毒物質;
腐蝕性物質;
其他;
(3)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傳染病媒介物;
致害動物;
致害植物;
其他.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負荷超限:體力、聽力、視力、其他負荷超限;
健康狀況異常;
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
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
其他.
(5)行為性危害因素
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
操作失誤:誤動作、違章作業、其他;
監護失誤;
其他.
(6)其他.
3、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對危險源的分類
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將危險源分為16類:
(1)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3)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
(5)觸電;
(6)淹溺;
(7)灼燙;
(8)火災;
(9)意外墜落;
(10)坍塌;
(11)放炮;
(12)火葯爆炸;
(13)化學性爆炸;
(14)物理性爆炸;
(15)中毒和窒息;
(16)其他傷害.
B. 危險源分為幾類,具體是什麼
法律分析:工業生產作業過程的危險源一般分為七類:
1、 化學品類: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2、 輻射類:放射源、射線裝置、及電磁輻射裝置等;
3、 生物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傳染病病原體類等)等危害個體或群體生存的生物因子;
4、特種設備類:電梯、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
5、電氣類:高電壓或高電流、高速運動、高溫作業、高空作業等非常態、靜態、穩態裝置或作業;
6、土木工程類:建築工程、水利工程、礦山工程、鐵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7、交通運輸類: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
法律依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和經營的單位(以下統稱危險化學品單位)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估、登記建檔、備案、核銷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
城鎮燃氣、用於國防科研生產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以及港區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監督管理,不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以下簡稱重大危險源),是指按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標准辨識確定,生產、儲存、使用或者搬運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三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並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C. 危險源有那些
1、安全科學理論對危險源的分類
這種分類主要是概念性的。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按安全科學理論把危險源分為兩大類。
(1)兩類危險源
a、第一類危險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
為了防止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必須採取措施約束、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控制危險源。
b、第二類危險源。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稱作第二輪危險源。
第二類危險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和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誤)。
(2)兩類危險源的關系
第一類危險源是傷亡事故發生的能量主體,決定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第一類危險源的存在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
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在此基礎上再辨識第二類危險源。
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認為: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是傷亡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
2、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對危險源的分類
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是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對危險源進行分類: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共分為四大類,分別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 人的因素
11 心理、生理性危險有害因素
1101 負荷超限
110101 體力負荷超限(指引起疲勞、勞損、傷害等的負荷超限)
110102 聽力負荷超限
110103 視力負荷超限
110199 其他負荷超限
1102 健康狀況異常(指傷、病期等)
1103 從事禁忌作業;
1104 心理異常
110401 情緒異常
110402 冒險心理
110403 過度緊張
110499 其他心理異常
1105 辨識功能缺陷
110501 感知延遲
110502 辨識錯誤
110599 其他辨識功能缺陷
1199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12 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1201 指揮錯誤 (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各級管理人員的指揮)
120101 指揮失誤
120102 違章指揮
120199 其他指揮錯誤
1202 操作錯誤
120201 誤操作
120202 違章作業
120299 其他操作錯誤
1203 監護失誤
1299 其他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包括脫崗等違反勞動紀律行為)
2 物的因素
21 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2101 設備、設施、工具、附件缺陷
210101 強度不夠
210102 剛度不夠
210103 穩定性差(抗傾覆、
抗位移能力不夠。包括重心過
高、底座不穩定、支承不正確等)
210104 密封不良
210105 耐腐蝕性差 (指密封件、密封介質、設備輔件、加工精度、裝配工藝等缺陷以及磨損、變形、氣蝕等造成的密封不良)
210106 應力集中
210107 外形缺陷 (指設備、
設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應
有的凹凸部分等)
210108 外露運動件 (指人員易觸及的運動件)
210109 操縱器缺陷
210110 制動器缺陷
210111 控制器缺陷
210199 設備、設施、工具、附件其他缺陷
2102 防護缺陷
210201 無防護
210202 防護裝置、設施缺陷(指防護裝置、設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護裝置、設施、防護用品損壞、失效、失靈等)
210203 防護不當(指防護裝置、設施和防護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當。不包括防護距離不夠)
210204 支撐不當(包括礦井、建築施工支護不符合要求)
210205 防護距離不夠(指設備布置,機械、電氣、防火、防爆等安全距離不夠和衛生防護距離不夠等)
210299 其他防護缺陷
2103 電傷害 (指人員易觸及的裸露帶電部位)
210301 電危害帶電部位裸露
210302 漏電
210303 靜電和雜散電流
210304 電火花
210399 其他電傷害
2104 雜訊
210401 機械性雜訊
210402 電磁性雜訊
210403 流體動力性雜訊
210499 其他雜訊
2105 振動危害
210501 機械性振動
210502 電磁性振動
210503 流體動力性振動
210599 其他振動危害
2106 電離輻射 包括X射線、γ射線、α粒子、β粒子、中子、質子、高能電子束等
2107 非電離輻射
210701 紫外輻射
210702 激光輻射
210703 微波輻射
210704 超高頻輻射
210705 高頻電磁場
210706 工頻電場
2108 運動物傷害
210801 拋射物
210802 飛濺物
210803 墜落物
210804 反彈物
210805 土、岩滑動
210806 料堆(垛)滑動
210507 氣流卷動
210599 其他運動物傷害
2109 明火
2110 高溫物質
211001 高溫氣體
211002 高溫液體
211003 高溫固體
211099 其他高溫物質
2111 低溫物質
03 低溫氣體
211102 低溫液體
211103 低溫固體
211199 其他低溫物質
2112 信號缺陷
211201 無信號設施 指應設信號設施處無信號,如無緊急撤離信號等
211202 信號選用不當
233203 信號位置不當
211204 信號不清 指信號量不足,如響度、亮度、對比度、信號維持時
間不夠等
211205 信號顯示不準(包括信號顯示錯誤、顯示滯後或超前等)
211299 其他信號缺陷
標志缺陷
01 無標志
02 標志不清晰
03 標志不規范
04 標志選用不當
05 標志位置缺陷
99 其他標志缺陷
2114 有害光照(包括直射光、反射光、眩光、頻閃效應等)
2199 其他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22 化學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依據GB13690中的規定
2201 爆炸品
2202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2203 易燃液體
2204 易然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
2205 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
2206 有毒品
2207 放射性物品
2208 腐蝕品
2209 粉塵與氣溶膠
2299 其他化學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23 生物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3 環境因素 (包括室內、室外、地上、地下(如隧道、礦井)、水上、水下等作業(施工)環境
31 室內作業場所環境不良
32 室外作業場地環境不良
33 地下(含水下)作業環境不良
39 其他作業環境不良
4 管理因素
41 職業安全衛生組織機構不健全 包括組織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配置
42 職業安全衛生責任制未落實
43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
4301 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未落實
4302 操作規程不規范
4303 事故應急預案及響應缺陷
4304 培訓制度不完善
4399 其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 包括隱患管理、事故調查處理等制度不健全
44 職業安全衛生投入不足
45 職業健康管理不完善 (包括職業健康體檢及其檔案管理等不完善)
49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3、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准》將事故分為20類
01 物體打擊
02 車輛傷害
03 機械傷害
04 起重傷害
05 觸電
06 淹溺
07 灼燙
08 火災
09 高處墜落
010 坍塌
011 冒頂片幫
012 透水
013 放炮
014 火葯爆炸
015 瓦斯爆炸
016 鍋爐爆炸
017 容器爆炸
018 其它爆炸
019 中毒和窒息
020 其它傷害
D. 危險源分類有幾種
法律分析:工業生產作業過程的危險源一般分為七類:
(一) 化學品類: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二) 輻射類:放射源、射線裝置、及電磁輻射裝置等;
(三) 生物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傳染病病原體類等)等危害個體或群體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種設備類:電梯、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
(五) 電氣類:高電壓或高電流、高速運動、高溫作業、高空作業等非常態、靜態、穩態裝置或作業;
(六) 土木工程類:建築工程、水利工程、礦山工程、鐵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 交通運輸類: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
法律依據: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第四條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和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危險化學品的單位(以下統稱危險化學品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負責。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要求的安全條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崗位技術培訓。從業人員應當接受教育和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作業;對有資格要求的崗位,應當配備依法取得相應資格的人員。
E. 重大危險源清單(危化品)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有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危險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1993年6月第80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將「重大事故」定義為:在重大危害設施內的一項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的突發性的事故,如嚴重泄漏、火災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並導致對工人、公眾或環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嚴重危險。
對重大危害設施定義為:不論長期地或臨時地加工、生產、處理、搬運、使用或儲存數量超過臨界量的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或多類危險物質的設施(不包括核設施、軍事設施以及設施現場之外的非管道的運輸)。
由來:
20世紀70年代以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隨之產生了「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設施(國內通常稱為重大危險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等概念。
英國是最早系統地研究重大危險源控制技術的國家。英國衛生與安全委員會設立了重大危險咨詢委員會(ACMH)並在1976年向英國衛生與安全監察局提交了第一份重大危險源控制技術研究報告。英國政府於1982年頒布了《關於報告處理危害物質設施的報告規程》,1984年頒布了《重大工業事故控制規程》。
F. 化工廠一般有哪些重大危險源
炸葯庫,油庫,貯氣櫃,輻射源(常用於計量),易燃易爆物品的貯存、輸送、反應器,有毒有害物質的貯存、輸送、反應器,腐蝕性物質(如酸、鹼)的貯存、輸送、反應器,強氧化劑的貯存、輸送、反應器,高壓容器,壓力管道,高壓電器,等。
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能量與物質的意外逸散,並可能造成設備損壞、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的生產設備、作業現場和易燃易爆場所,均稱為危險點源。
化工廠指從事化學工業的工廠。化工廠多依水而建,往往充足的水源可以吸引更多的化工企業。
化學工業(chemical instry)又稱化學加工工業,泛指生產過程中化學方法佔主要地位的過程工業。化學工業是從19世紀初開始形成,並發展較快的一個工業部門。
化學工業是屬於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由最初只生產純鹼、硫酸等少數幾種無機產品和主要從植物中提取茜素製成染料的有機產品,逐步發展為一個多行業、多品種的生產部門,出現了一大批綜合利用資源和規模大型化的化工企業。
(6)化學危險源名稱有哪些擴展閱讀
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化工產品價格也在節節攀升。一位內部人士說,當年有的化工產品價格甚至能達到原材料成本的5至6倍。所以說,一個地區的化工產業可以極好地帶動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化工廠多依水而建,往往充足的水源可以吸引更多的化工企業,但很多企業一般不願意購買處理污染的設備。這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化工廠 (化工廠的影響)
G. 化驗室危險源有那些
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
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裡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危險源存在於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范圍,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
(7)化學危險源名稱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生產作業過程的危險源一般分為七類:
(一) 化學品類: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二) 輻射類:放射源、射線裝置、及電磁輻射裝置等。
(三) 生物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傳染病病原體類等)等危害個體或群體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種設備類:電梯、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
(五) 電氣類:高電壓或高電流、高速運動、高溫作業、高空作業等非常態、靜態、穩態裝置或作業。
(六) 土木工程類:建築工程、水利工程、礦山工程、鐵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 交通運輸類: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
H. 危險源有哪些
化學類: 霧:懸浮液狀微粒 蒸氣:液體揮發形成的氣狀物 氣體:無形物質 煙:燃燒產生的固態或液態顆粒 粉塵:固體顆粒 煙霧:細微的液體/固體物質
物理類: 噪音:有害的聲音 溫度:極高/低溫 照明:光淺強度 震動:運動狀態 輻射:(電離)可損環細胞 輻射:(非電離)可發熱 氣壓:(高/低)大氣壓
生物類: 細菌:病素、真菌 寄生蟲:植物型/動物型
人因工程類: 單調、重覆的動作 工作壓力:憂慮、疲勞 過重的工作負擔 身體姿勢:拉高/扭曲/伸張 新陳代謝周期:加班/上班時間/輪班 心理:人際關系/情感
I.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列出九類多少種
建築工地重大危險源的分類:施工生活用危險化學品及壓力容器是第一類危險源。人的不安全行為、料機工藝的不安全狀態和不良環境條件為第二類危險源。建築工地絕大部分危險和有害因數屬第二類危險源。
建築工地重大危險源按場所的不同初步可分為: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與臨建設施重大危險源兩類。
一、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
存在於人的重大危險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即「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主要集中表現在那些施工現場經驗不豐富、素質較低的人員當中。事故原因統計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違」造成的,因此應嚴禁「三違」。
存在於分部、分項工藝過程、施工機械運行過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險源:
(1)腳手架、模板和支撐、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機、施工電梯安裝與運行,人工挖孔樁、基坑施工等局部結構工程失穩,造成機械設備傾覆、結構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層建築或高度大於2m的作業面(包括高空、四口、五臨邊作業),因安全防護不到位或安全兜網內積存建築垃圾、人員未配系安全帶等原因造成人員踏空、滑倒等高處墜落摔傷或墜落物體打擊下方人員等意外。
(3)焊接、金屬切割、沖擊鑽孔、鑿岩等施工,臨時電漏電遇地下室積水及各種施工電器設備的安全保護(如:漏電、絕緣、接地保護、一機一閘)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員觸電、局部火災等意外;
(4)工程材料、構件及設備的堆放與頻繁吊運、搬運等過程中因各種原因易發生堆放散落、高空墜落、撞擊人員等意外。
存在於施工自然環境中的重大危險源
(1)人工挖孔樁、隧道掘進、地下市政工程介面、室內裝修、挖掘機作業時損壞地下燃氣管道等因通風排氣不暢造成人員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地鐵、豎井、大型管溝的施工,因為支護、支撐等設施失穩,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場所破壞、人員傷亡,往往還引起地面、周邊建築設施的傾斜、塌陷、坍塌、爆炸與火災等意外。基坑開挖、人工挖孔樁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圍建築物因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傾斜、開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業由於受自然氣象條件如台風、汛、雷電、風暴潮等侵襲易發生翻船人亡且群死群傷意外。
二、臨建設施重大危險源
(1)廚房與臨建宿舍安全間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臨時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護不到位,造成火災或人員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飲食因衛生不符合衛生標准,造成集體中毒或疾病意外。
(2) 臨時簡易帳篷搭設不符合安全間距要求,易發生火燒連營的意外。
(3)電線私拉亂接,直接與金屬結構或鋼管接觸,易發生觸電及火災等意外。
(4)臨建設施撤除時房頂發生整體坍塌,作業人員踏空、踩虛造成傷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