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化學中什麼叫正誤差,什麼叫負誤差
我是化學專業的
所有的
測量誤差=測量值-真值
測量值>真值,為正誤差;測量值<真值,為負誤差
其實都可以不用記
直接理解成為
誤差是正值,就是正誤差
誤差是負值,就是負誤差
Ⅱ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
分析化學中,誤差有兩種: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
系統誤差包括方法誤差,儀器和試劑誤差,操作誤差
隨機誤差就比較多了,比如環境引起的誤差,移液時的誤差,讀數的誤差,滴定終點判定誤差等等
Ⅲ 如何區分分析化學偶然誤差、系統誤差、過失誤差
分析化學中,誤差有兩種: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 系統誤差包括方法誤差,儀器和試劑誤差,操作誤差 隨機誤差就比較多了,比如環境引起的誤差,移液時的誤差,讀數的誤差,滴定終點判定誤差等等
Ⅳ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
分析化學中,誤差有兩種: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
系統誤差包括方法誤差,儀器和試劑誤差,操作誤差
隨機誤差就比較多了,比如環境引起的誤差,移液時的誤差,讀數的誤差,滴定終點判定誤差等等
Ⅳ 分析化學中的過失誤差和操作誤差有點分不明白,請教我辨別一下。
答:
【1】過失誤差,是操作失敗,結果不能報出;操作誤差,是一種隨機誤差,具有偶然性。
【2】滴定管讀數偏高或偏低:是一種隨機誤差,具有偶然性。
【3】讀錯刻度,是過失,有的誤差分類里,不把它作為一種誤差去對待。
Ⅵ 分析化學,終點誤差
分析化學中,誤差有兩種: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系統誤差包括方法誤差,儀器和試劑誤差,操作誤差隨機誤差就比較多了,比如環境引起的誤差,移液時的誤差,讀數的誤差,滴定終點判定誤差等等
Ⅶ 分析化學 使用碘量法滴定時,誤差的主要來源是什麼如何減小誤差
(1)誤差來源
1、碘量法適用 pH 2 ~ 9:澱粉指示劑在弱酸介質中最靈敏,pH>9時,I2易發生歧化反應,生成IO、IO3, 而IO、IO3不與澱粉發生顯色反應,當pH<2時,澱粉易水解成糊精,糊精遇I2顯紅色,該顯色反應可逆性差。
2、碘量法適用用直鏈澱粉:直鏈澱粉必須有碘一價負離子的存在,才能遇碘變藍色;支鏈澱粉遇碘顯紫色,且顏色變化不敏銳。
3、碘在50%乙醇存在時不變色:醇類的存在降低指示劑的靈敏度,在50%以上的乙醇中,澱粉甚至不與碘發生顯色反應。
4、隨著溫度的升高,澱粉指示劑變色的靈敏度降低。
5、大量電解質存在的情況下,也會使其靈敏度降低甚至失效。
6、澱粉指示劑最好在用前配製,不宜久存,若在澱粉指示劑中加入少量碘化汞或氯化鋅,甘油、甲醯胺等防腐劑,可延長貯存時間。配製時將澱粉混懸液煮至半透明,且加熱時間不宜過長,並應迅速冷卻至室溫。
(2)減小誤差的方法:
1、過量加入KI—助溶,防止揮發(增大濃度,提高速度);
2、溶液溫度勿高;
3、碘量瓶中進行反應(磨口塞,封水);
4、滴定中勿過分振搖;
5、控制溶液酸度(勿高);
6、避免光照(暗處放置);
7、I2完全析出後立即滴定;
8、除去催化性雜質(NO3-,NO,Cu2+)。
(7)分析化學中的誤差有哪些擴展閱讀
碘量法的應用:
1、碘量法可用於測定水中游離氯、總氯、溶解氧,氣體中硫化氫,食品中維C、葡萄糖等物質的含量。因此碘量法是環境、食品、醫葯、冶金、化工等領域最為常用的監測方法之一。
2、碘量法是一種氧化還原滴定法,以碘作為氧化劑,或以碘化物(如碘化鉀)作為還原劑進行滴定的方法,用於測定物質含量。極微量的碘與多羥基化合物澱粉相遇,也能立即形成深藍色的配合物,這一性質在碘量法中得到應用。
3、碘量法分為直接碘量法和間接碘量法,其中間接碘量法有分為剩餘碘量法和置換碘量法。 [1]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碘量法
Ⅷ 分析化學中偏差與誤差有什麼關系啊,感覺不是很懂
【】誤差是指測定結果與真值接近的程度,用e表示;是評價測定結果准確度的指標;
【】偏差是指單次測定結果與測定結果平均值的接近的程度,用d表示;是評價測定結果精密度的指標;
【】兩者關系:
偏差越小,即精密度好,但不一定準確度高;
准確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