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資結構化:如何解決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問題
在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中,經常需要考生回答關於如何解決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問題。例如,「在課堂中,學生不注意聽講,東張西望,你怎麼辦」「上課時,有學生偷偷地在玩手機。此時,你要如何處理?」這類題目都是「學生上課不聽講」這一問題的具體細化。因此,今天就帶著大家來詳細剖析這類問題,使考生能在考場上輕松應對。
1.了解原因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在面對課堂上搗亂、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時,往往是通過嚴厲的斥責和讓學生請家長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這一做法卻是治標不治本的。因為學生不認真聽講的原因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應該不同,教師只有了解原因,才能在考場上有的放矢。
而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無外乎是以下三點原因:(1)學生對學習本身不感興趣;(2)教師的授課內容和過程沒有吸引力,難度不適合學生;(3)教師一人在講台上唱獨角戲,整堂課與學生的互動不足,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2.科學解決問題
(1)針對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原因,教師應在課下以朋友的身份跟學生溝通,通過講述正反事例,引導學生了解和領悟學習的重要性。課上,多將授課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針對學生覺得課堂沒有吸引力的原因,教師應充分備課,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演示實驗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在授課內容的難度設置上應符合學生的接受程度,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學生的感受,應由淺到深、逐層遞進的講解知識。
(3)對於教師一人在講台上唱獨角戲,與學生互動不足的問題,教師在上課時應該有意識地增加與學生的課堂互動。當然,這種課堂互動不僅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提問,還可以嘗試創新一些教學互動方式。比如,在講授文言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提前查閱一些資料,引導學生思考古文中的個別詞句與方言之間的關系;在生物或化學等實驗性較強的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方案的設計中,親自做實驗等。如此,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3.保持家校溝通
家校溝通並不是指教師要向家長「告狀」,而是指教師要和家長探討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上達成共識。通過家校合作,教師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可配合教師在家對孩子進行教育。以此,共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好的習慣。
總之,在答題的過程中,考生不應以偏概全,應根據題乾的不同,在充分分析原因的基礎之上,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方能讓自己在考場中更加出彩。
Ⅱ 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真題學生不按時交作業怎麼辦
首先要與學生勤於溝通,弄清楚學生不能按時交作業的原因,是因為作業比較有難度,自己因為不會而完不成,還是因為自己的貪玩造成的,還是其他原因,如果因為作業比較有難度就要適當地把作業的難度降下來,針對不同的學習水平學生,可以適當地補充做一些可以做的題目,如果是因為貪玩的原因,那麼就要與家庭共同協商,給孩子制定規矩,回家及時完成作業,如果因為其他原因我們就要針對原因找對策解決孩子不按時交作業。
Ⅲ 對於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應該怎麼辦
1、教給學生好的作業方法。進行正面教育提高小學生對認真做作業的重要性的認識。使之感到做作業的重要,從而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批評學生作業的一百個不是,還不如教給學生一個好的作業的方法,學生的自尊心都很強,一點都不批評學生是不可能的,但要注意有度,批評的同時也要教給學生正確的作業方法,這樣才是解問題的最好的辦法。
2、開展小組評比活動。學生的好勝心都很強,教師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好勝心的調控,如利用學生的作業進行小組評比活動,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定,以小組為單位,看他們每次作業的「優」有多少,進行量化,然後對突出的小組加分,差的小組扣分。通過小組評比來加強學生的細心的作業能力的培養。
3、找到學生作業馬虎的根源。一般的學生作業的馬虎是習慣不好,只要教師加強對其養成習慣的培養,便很快就能夠解決。對成績差無能力完成作業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教育學生專心聽課。只要自己會做了,就會從成功中感到愉快,產生興趣,也就不會再去抄襲別人的作業了。
擺道理
對作業拖拉,不專心寫作業,應付了事的孩子可用平等的語氣跟他商量擺道理。你可以建議他說:「一個人一天中要做的事情,比較重要的只有20%,但如果我們先做完這20%重要的事情,在心理上就會感覺已經輕鬆了80%,再去做別的事時,就覺得有更多的自由時間,玩得更痛快,明天不妨試一試。」切記不可以用責備或訓斥的語氣跟孩子講道理。
教方法
對於做作業不專心的孩子,教師除要運用具體事列說明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外,還要告訴他們做作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意到,才能把作業做好,否則既拖延了時間,又會把作業做得丟三落四,亂七八糟。
針對學生不做作業的情況,主要採取以下對策:
一、建立家校聯系
教育不完成作業的學生,單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不免有點勢單力薄了。我們非常需要得到家長的配合,大家只有"協同作戰",才會形成合力,讓不做作業的學生"無處藏身"。 學校與家庭應經常聯系,不妨准備一個家校聯系簿,每天記錄學生所布置的作業,對於有的學生,老師可以在記錄本上簽字,以防止學生故意漏抄,有時也可以寫上一些建議等。家校聯系簿使雙方對學生的一舉一動皆能了如指掌,及時扼制不做作業現象的抬頭,不留壞習慣滋生的時間和空間。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幫助學生慢慢去掉"懶勁"。
二、成立督查小組
對班級經常不寫作業的學生,可以指派在班級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讓他們每天負責檢查不寫作業的學生,如果他們作業沒有寫完,就不允許他們下課出去玩,直到補寫完為止。寫完的學生照樣可以戴上班級刻的小紅花。
三、學會溝通交流
對經常不寫作業的學生,老師肯定是恨之入骨,想不管吧!感覺不能盡到教育的責任。有的學生的確讓老師頭疼,但我們不能帶著怨情,教育好學生是我們神聖的職責。不寫作業的學生也許有自己的苦衷,我們不妨和學生談談心,問問原因,走進學生的心靈,看看他們內心究竟在想些什麼,或許就能找到打開大門的金鑰匙。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學生充分信任老師,才會與老師進行推心置腹地交流,他們的煩惱和困難才會向老師訴說,老師才能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老師要積極地和學生交朋友,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點燃學生心中學習的熱情,激起學習的慾望。有位老師面對不寫作業的學生,不是粗暴地訓斥,而是與其促膝談心,採用暗喻式點撥他。說他以前在老師眼裡,是一隻香噴噴的紅蘋果,現在所犯的錯誤就像是紅蘋果里鑽進了一條毛毛蟲。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紅蘋果就會慢慢變成爛蘋果。該生深受觸動,覺得自己對不起老師的關愛和信任。於是,就改正自己不寫作業的壞習慣。溝通架起師生之間情感的橋梁。
四、學會賞識教育
如果對學生整天只知道批評、抱怨,學生就會與教師產生對抗情緒,認為自己在老師的眼裡是壞學生,他們甚至會變本加厲地學壞。對這樣的學生,我們不妨可以給他們戴高帽子,讓他們在班級里擔任一些小角色,為班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師不時對他們進行表揚,讓他們心中充滿自信,這樣或許能改變他們不良狀況。因為他們知道,老師同學們信任他,自己不能讓老師們失望。所以,賞識教育改變了學生不寫作業的現狀。
五、作業減量與變樣
中小學作業偏多是普遍現象,很多老師不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而向課外作業要成績。大量的作業壓得學生沒有一點自由時間,使學生身心受到傷害。美國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阿爾菲.科恩。他經過對中小學作業多年的調查分析認為:過多的家庭作業只會挫傷小孩的學習興趣,甚至可能對他們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他建議全美中小學要減少或取消中小學生家庭作業,這觀點得到大部分學校的支持和響應。食物過多固然會引起厭食,花樣單調也會影響食慾。很多老師布置作業不經過深思熟慮,要麼背誦,要麼抄寫,形式單一。學生沒有寫作業的興趣,我們應結合教學內容,靈活設計作業形式,少做題,多增加一些開放性的作業。這樣的作業既符合中小學生天性好動的特點,又可開發智力,增強「探究、合作、實踐」能力,老師改革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有自主選擇作業的權利,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最重要的是能激發興趣,增進學生的「食慾」。這樣,我們的老師就不會為學生不寫作業而煩惱。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是真心為學生的發展負責,總有一天,學生會明白老師的一片苦心。撥開雲霧,我們的上空還會是一片艷陽高照。
Ⅳ 小學生寫作業不專心坐不住,該怎麼辦
我們要知道從零到六歲階段,更多的是孩子和家長的一些互動,他不需要坐下來長時間地去專注於做一件事情,那麼這個時候,家長並沒有對孩子有目的性的要求。
但是到六歲以後,我們開始有一個專項的作業需要他坐下來踏踏實實地去完成,而這個時候大腦皮層對孩子行為的控制,並不能達到我們目前作業量的要求,比如說四十五分鍾。這個孩子在初期入小學的階段,最多是半個小時,那我們抓緊時間讓這半個小時要高效率。
以上兩個方面,我們都要去進行一個合理化的調整。比如說,視覺運動失調,現在應該做什麼?多做一些視覺的一些練習,比如說手眼協調的一些活動,才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專注力。第二方面,要減少孩子玩電子游戲的時間。那比如說跟孩子共同制定規則,玩兒的時間是多長,並且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如果不遵守規則,我們可以有什麼相應的懲罰措施,這是我們應該跟孩子去做的。
最後一點就是,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保證孩子營養的這個飲食。這樣,我相信我的孩子注意力會越來越好,當然關於注意力方面記憶能力呀,還有他的思維能力呀,都是要進行一些訓練比較好。
Ⅳ 小孩寫作業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對於孩子不專心作業,你可採用以下方法:
1.查原因:有的孩子做作業不專心,與上學之初家長沒有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有關;孩子剛入學,回家做作業時,家長一會給孩子水喝、一會給孩子東西吃、一會由於孩子說二句話,時間一長,孩子就養成了做作業時吃東西、說話,不專心的習慣,對於這種情況,家長應克服這種過分關心孩子的錯誤教育方式。
2.擺道理:對確實貪玩、作業拖拉、不專心寫作業、應付了事的孩子,你可以用平等地語氣給孩子講道理,建議性地對他說:一個人一天要做的事情中重要的只佔五分之一,如果我們先把這五分之一的事情做完,心裡就會感到輕鬆了五分之四,這樣在做別的事情或玩耍時,就會感到很自由、痛快。
3.教方法:對於做作業不專心的孩子,你除要對孩子講明一心不能而用的道理外,還要告訴孩子做作業時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意到,才能把作業做好,否則,會既花了時間,又把作業做的丟三落四、亂七八糟。
4.適當陪伴:孩子學習早期,學習的堅持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有限的,你在一旁的陪伴對孩子是一種支持,你也可在旁邊專心做自己的事情,給孩子樹立一個專心做事的榜樣,不要總對孩子說話,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Ⅵ 孩子學習不專心怎麼辦
一、共情:能感覺到您對孩子的學習非常上心,孩子最近的表現讓您感到失望,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看看可以做些什麼,您覺得可以嗎?
二、具體化:您指孩子學習態度和習慣都特別不好,能具體的談一談嗎?或者舉幾個例子談一下?(先問清家長態度特別不好具體指什麼,要突出「特別」二字,因為一般家長在這樣說的時候,都是帶著很多情緒的,所以真實情況也許沒有想像的嚴重。
三、探究問題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學習態度問題:4-6年級的孩子,家長認為在學習態度上的問題,往往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即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而且也可能是家長給孩子強加的一些觀念,孩子並不認可。
解決:
(1)找時間和孩子一起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孩子對於學習的認識,即使孩子的回答家長不滿意,也不可用直接批評與職責的方式試圖糾正,這對於大齡孩子來說基本是沒用的,雙方都先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然後一起找到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即可。
(2)如果與家長的關系不錯,也可引導家長自己思考,那些學習態度與觀念,是家長自己期待的,還是學生自己期待的,家長是否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如果期待過高,則要引導適當降低期待。
b 學習習慣問題:學習習慣不好,也可以導致學生的學習沒有效率,成績下降。
解決:
(1)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表,越細致越好,操作性要強。
(2)幫助孩子了解學習是包括「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課後作業練習+鞏固復習+重點難點提升+測試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完整過程,學校里往往解決的是上課講解、課後練習與測試三大塊,「課前預習、鞏固復習、重點難點提升」這幾項則需要在家裡完成。平常可以准備錯題本,將錯誤問題記錄下來,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不能良好的養成,則需要專業機構老師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