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中哪些戰役用了哪些種生化武器
1935 年末,義大利軍隊開始向衣索比亞空投了液態芥子氣毒劑,到1936 年 1 月末,士兵、婦女、兒童、牲畜、河流、 湖泊和牧場均被這種「死雨」,所滲透。在 4 月份的第 1 周內,義大利空軍又對柯勒姆鎮連續 4 天布灑糜爛性毒劑,造成和平居民大量傷亡。4 月 的第 2 周,在南部戰區的奧加登前線,意軍又向達加爾和薩薩巴內兩個小鎮 使用了化學武器。
1939 年 9 月,波軍一部在加里西亞賈斯羅鎮大橋少量布灑芥子氣。這 一事件在當時有不同的報道並被大加渲染,製造了一場宣傳運動。
1940年10月27日,侵華日軍在寧波開明街上空投撒染有鼠疫病毒的雜物,幾天後,開明街一帶暴發鼠疫災難,僅一個月內就死亡110餘人。11月30日晚,當時的KMT鄞縣政府對疫區進行焚毀,經過4個小時的焚燒,疫區內115戶人家、5000平方米的建築物,一下子變成了廢墟。
1941 年春,731 部隊按照日本關 東軍司令部下達的要破壞中國軍隊佔領的重要樞紐常德城以及沿鐵路交通線 地區的一項命令,又派出第二批遠征隊。它由第二部隊長太田洽大佐帶領, 開始為 40 多人,後增加到 100 多人。其中,有 30 名細菌學專家。這個遠征 隊在常德一帶空中撤布染有鼠疫的跳蚤,引起該地區鼠疫的發生,死於鼠疫 的有 400 多人。同年 4 月 21 日,日軍又在新登縣上空投下白色絮狀物。是年 春,細菌災難還遍及浙南。
1942 年 4 月,日本大本營命令侵略中國上海的第 13 軍 團和侵略武漢的第 11 軍團組織浙贛戰役,東西夾擊國民黨第三戰區部隊,打 通浙贛鐵路。戰役從 5 月 15 日展開,日軍先後佔領了金華、衢州、玉山、廣 豐、麗水等地,完成打通浙贛鐵路計劃後,在其沿線駐屯約 2 個月,大肆進 行破壞,並在一些地方施放細菌。9 月中旬,「遠征隊」返回上海,派出一 支「陰謀破壞班」,在南京兩座戰俘營里,用注射器把傷寒和副傷寒病菌注 入特製的燒餅中,由翻譯春日中一分發給 3000 名中國戰俘,在他們吃下後予 以釋放,使這種傳染病廣為流行。
1942 年 5 月,德軍在克里木半島對蘇聯軍民使用化學武器。據塔斯社
報道,德國人於 1942 年 5 月 7 日在克里木半島使用了化學迫擊炮彈。
1943 年初,盟軍在義大利安齊奧灘頭的化學彈葯堆積處被擊中而放出 毒氣。
1943 年 12 月,美國運輸化學武器的船隻被擊中而造成嚴重染毒。 這次事件造成的 800 名中毒傷員在當地醫院治療。其中有 630 人在第 2
天雙目失明,有些人皮膚灼傷的面積達 90%,兩周內死亡 70 人。此外,美 國驅逐艦比斯特拉號救起了 30 名傷員,然後出海開赴塔蘭脫。在離開巴里港約 5 小時,從 30 名染毒者衣服上揮發出的芥子氣開始發生作用,幾乎所有船 員都因芥子氣蒸氣傷害而暫時、甚至永久失明。同時,在巴里城內的居民也有 1000 多人死亡,很多是由於大面積芥子氣煙雲籠罩城區,靠近港口的人沾 染了席捲海岸的芥子氣與油的混合物而中毒身亡。
1943 年 10 月,在瓜 達爾卡納爾島戰斗進入極殘酷的階段,日軍使用了毒劑手榴彈。
1942 年 3 月 27 日,侵緬日軍在曼 德勒方向的第 55 師團向防守同古的中國遠征軍第 5 軍 200 師進攻時,發射了 大量毒劑炮彈,守軍傷亡甚重,於 29 日主動撤退。
德國在集中營內使用毒氣屠殺戰俘及平民。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 法庭審判中,大量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在集中營內使用毒劑大量屠殺戰俘及平 民的罪行。從證據文件中得知,在布痕瓦爾德、奧斯維辛、薩克森豪森、諾 因加默、盧布林、格羅斯羅森、拉文斯布呂克和特雷布林卡等地的集中營內 均設有毒氣室。根據奧斯維辛集中營一個司令官的口供,從 1940 年 5 月至
1943 年 12 月,僅在他的集中營里就有 250 萬人被毒劑殺傷。在這個集中營 里使用的毒劑代號為「旋風—B」的化台物或是內燃機廢氣里的一氧化碳。「旋 風—B」是由被吸附在粉末上的氫氰酸所組成,是由路德維希港化學公司的一 個小規模實驗廠生產的。僅在 1942—1943 年間,該廠就為各集中營提供「旋 風—B」27022 千克。其中提供給奧斯維辛集中營 19653 千克,薩克森豪森集 中營 4352 千克,諾因加默集中營 607 千克,盧布林集中營 1628 千克,格羅 斯羅森集中營 430 千克,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 352 千克。德國法西斯還在一 些集中營里對囚禁者進行毒劑的活體試驗。如根據 1942 年 7 月 14 日希姆萊 的命令,在埃茲維勒一斯特魯索夫對 12 人進行芥子氣燒傷作用試驗,另一次 是對 10 人進行在毒氣室暴露 3 分鍾逐漸增加光氣濃度後果的試驗。此外,黨 衛軍還對 5 人進行烏頭鹼子彈中毒的效果試驗。
Ⅱ 請問,哪些國家使用過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使用情況
1.第一次世界大戰首次見證了化學武器的使用,英、德、法等國一共釋放了12.4萬噸化學戰劑。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在衣索比亞使用了化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中國使用了化學武器。
3.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都在研製和貯存化學武器。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大量使用化學武器,手段極其殘忍。而一份解密的CIA文件則宣稱蘇聯在入侵並佔領阿富汗期間使用了它們。
4.埃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個在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的國家。埃及於1963年捲入了葉門的內戰。埃及軍隊向躲藏在山洞中的敵軍投放了硫芥炸彈。
(依次為輻射危險、生物危險、化學危險)
5.1980年代,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海珊在兩伊戰爭期間對伊朗以及1988年對伊拉克北部地區的庫爾德人使用了硫芥和神經毒劑塔崩。
6.敘利亞可能早在1973年便獲得了首批化學武器,並於2012年公開承認擁有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是通過爆炸的方式(比如炸彈、炮彈或導彈)釋放有毒化學品或稱化學戰劑。化學武器通過包括窒息、神經損傷、血中毒和起水皰在內的令人恐怖的反應殺傷人類。
化學武器素有「無聲殺手」之稱。它包括裝有各種化學毒劑的化學炮彈、導彈和化學地雷、飛機布灑器、毒煙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學炮彈等。
Ⅲ 歷史上的化學戰有哪些戰例
1.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於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時伊珀爾戰線前沿6公里正面上,預先布設約6000具裝有氯氣的吹放鋼瓶,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向英法聯軍陣地吹放。由於對方毫無戒備,約15000人中毒,其中近5000人死亡,陣地被突破8~9公里。
2.八國聯軍進攻天津時使用了毒氣彈,在總攻時用毒彈攻陷天津城。
3.在1899年開始的「英布戰爭」中,在南非東部的萊底斯戰場上,英軍就是使用這種炮毒死了很多士兵,加速了戰爭的勝利。
4.1917年7月德軍又在伊珀爾地區,向英軍使用了具有糜爛作用的芥子氣炮彈,10天內共發射約100萬發,造成對方重大傷亡。
5.1935年末到1936年初,義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用飛機布灑芥子氣,給阿軍民造成重大傷亡。
6.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法西斯德國准備了大量毒劑,包括新型神經性毒劑,主要由於蘇、美、英等國在化學攻擊和化學防護方面已有準備而未在戰場上使用。
7.1937~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曾多次使用毒劑。如1941年10月8日,日軍在湖北宜昌大量使用芥子氣,中國軍隊約1600餘人中毒,其中死亡600餘人。1942年5月28日,在河北省定縣北坦村,日軍使用毒劑毒殺轉入地道堅持抗戰的軍民800餘人。
大概主要的就這些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化學武器使用案例
瓦斯部隊是侵華日軍的常設兵種,毒氣是日軍的必備裝備。1938年徐州會戰、安慶戰役後,日軍加快了大規模實施毒氣戰的步伐。據不完全統計,侵華日軍先後在中國17個省、市的77個縣、區,使用毒氣武器數千次,其毒氣種類有芥子氣、二苯氯砷和光氣等糜爛性、刺激性、窒息性毒劑。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向各部隊派遣了「野戰瓦斯隊」等化學戰部隊,在上海、南京、忻口、武漢等戰役中都大肆施放毒氣,並且將受到毒氣傷害而喪失戰鬥力的中國士兵就地刺殺。日軍在戰略相持階段的歷次重大戰役中,尤其是在受到中國軍隊強大壓力或敗北之際,更加野蠻地進行毒氣戰。例如,1939年日軍在南昌戰役期間強渡修水河,向中國軍隊發射毒氣彈3000餘發,使用毒氣筒15000餘個,致使中國兩個軍喪失戰鬥力;同年,日軍攻擊冀中齊會村八路軍一二零師師部,發射毒氣彈,致使一二零師師長賀龍等八路軍官兵500多人中毒;1940年,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日軍施放毒氣20餘次,致使陳賡等2萬余名八路軍官兵中毒;1941年,宜昌日軍遭到中國軍隊的圍攻後,為了擺脫困境,向中國軍隊空投了300餘發毒氣炸彈,發射2500餘發毒氣彈,致使中國軍隊1600餘人中毒,其中600餘人死亡。日軍在1942年的浙贛作戰、1943年的常德作戰、1944年的長衡作戰等戰役中,都頻繁使用毒氣。正如日本學者粟屋憲太郎等指出的那樣,毒氣戰並非是一線部隊的肆意妄為,而是「在日軍最高層的具體命令之下,得到作為天皇幕僚長的參謀總長的准用命令後才大規模使用的。在苦戰之時可以說是經常使用」。
日軍在對抗日游擊區和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過程中,對平民也大肆使用毒氣。例如,1940年2月,日軍炮兵向山西翼城縣儀門村發射毒氣彈,致使村民500餘人中毒;1942年5月,日軍在河北定縣北疃村「掃盪」時,對鑽進地道的民眾施放毒氣,使800多人中毒死亡。日軍還殘忍地用毒氣集體屠殺中國平民。例如,1939年2月,在河北蠡縣車里營等5個村莊,日軍將80名壯年男子驅趕進3間房子,然後施放毒氣,將人全部殺死;1941年9月,日軍在河北宛平杜家莊,以舉行運動會為名,將村民和學生500餘人集中起來,施放毒氣筒,使其全部中毒;1942年7月,在河北平鄉南侯伶村,日軍又以召開村民大會為名,將村民集中起來,施放毒氣筒,使其全部中毒。
Ⅳ 現代戰爭中有用過化學武器嗎
有,太多了
一戰時同盟國首先使用氯氣大規模攻擊對方,開了化學戰的先河。此後氯氣、光氣、芥子氣輪番登場,釋放方式也從一開始的鋼瓶順風放變成多樣化撒布,裝在彈葯里釋放
1921年為了對付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動),圖哈切夫斯基使用了毒氣彈
1934年,墨索里尼入侵衣索比亞時也使用了毒氣彈
1937年後,進入全面抗戰後,日本人在中國戰場大量使用化學武器
二戰中,美國也曾把一批芥子氣武器運到義大利,准備應付德國人可能的化學武器攻擊,但很不幸,船被炸沉了,害了不少自己人
二戰後,在越南戰爭中,美國人大量撒布含有二惡英的除草劑,也算是使用了化學武器
此外,在埃及納賽爾參與葉門戰爭時也使用了化學武器
1984年的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大量使用了沙林、芥子氣等化學武器
最近的敘利亞也據說使用了這玩意
Ⅵ 二戰後哪些國家在戰爭中用過生化武器
1 斯大林在衛國戰爭初期曾准備大量使用生化武器
1925年,世界各大國簽署了旨在禁止生產和在戰爭中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的《日內瓦議定書》,幾年後,蘇聯和×××德國先後加入。不過,這種國際議定書有時只不過是一紙空文,二戰結束後不久,英國首相丘吉爾就承認,如果×××部隊在英倫三島登陸,他可能會立即下令使用化學武器。這說明英國盡管簽署了《日內瓦議定書》卻還是大量生產並准備使用生化武器。那麼,蘇聯是否也研製了生化武器呢?答案是肯定的。
幾年前,俄羅斯軍事歷史學家克內舍夫斯基(現已病故)公布了自己的調查研究結果,通過大量文獻證實斯大林不僅擁有生化武器,還曾准備在衛國戰爭初期大量使用。
1985年,德國歷史學家吉勒在弗賴堡軍事檔案中發現了一份曾經轟動一時的文獻,表明1942年底(最遲不晚於1943年4月),×××曾計劃對蘇聯發動化學戰,德軍總參謀部據此確定了主要攻擊目標是列寧格勒(今日的聖彼得堡),並且制訂了十分詳盡的使用計劃,精確到首次打擊時使用化學彈葯的具體數量為72萬枚。吉勒確認,×××德國擁有了足夠的化學武器儲備,1941年10月1日前,×××軍隊技術供應處擁有150萬枚裝配了有毒戰斗物質的彈葯,而且,新的彈葯還在不斷補充。軍事檔案文獻表明,×××堅持對蘇聯使用化學武器的計劃,下令進行戰斗條件下的試驗。
1941年10月20日,蘇聯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簽發一份絕密報告:「絕密!在列寧格勒前線,敵人使用了催淚性質的有毒物質,不排除敵人對西南方面軍部隊使用有毒物質的可能性。這一點可由下列事實證明:1941年10月,敵人加速向前線運輸有毒物質,增加了化學部隊數量。」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阻止了×××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呢?當然不是《日內瓦議定書》,類似條約對×××來說純粹是一紙空文。據一些比較含糊的情報證據,戰爭初期,蘇德軍隊司令部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秘密協議,蘇軍司令部沒有在「卡秋莎」火炮中使用某種物質(其作用類似今日的凝固汽油),德軍司令部放棄使用化學武器。不過,即使是存在這種協議的話,也並不會阻止×××,因為無論是「卡秋莎」火炮,還是凝固汽油彈,都無法與德國裝配了有毒戰斗物的彈葯相提並論。
軍事歷史學家認為,雖然蘇聯官方宣稱沒有生產化學武器,在×××德國類似攻擊面前將沒有任何防護能力,但在事實上,早在戰前,斯大林就已下令加強包括生物武器在內的有毒戰斗物質的生產,而且早就准備大量使用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942-1943年,世界距離生化大災難曾經只有一步之遙。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部隊在列寧格勒郊外使用催淚氣體,可以視為對蘇聯領導層的及時警告,向斯大林發出一個獨特的信號:德國間諜已經掌握了蘇聯生化武器生產和准備使用的情況。
而且,在衛國戰爭前,生化武器的使用對蘇聯軍事領導人來說它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而神秘的事情。蘇聯當局曾經在化學武器的幫助下鎮壓了1919年亞羅斯拉夫爾市的起義,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也曾在鎮壓安東諾夫暴亂時使用過。另外,戰前蘇聯科學家和軍人與德國同行在有毒戰斗物質試驗方面的合作也早為世人所知,這一合作一直持續到30年代中期,因德國政治局勢變化而中斷。之後,蘇聯科學家繼續自行研究,1938年蘇聯已獲得首批生物武器樣品,化學武器也在逐年完善。到1941年前,蘇聯已擁有強大的軍事化學實力,因此,在戰爭初期,斯大林准備使用這種致命武器庫的想法絲毫不足為奇。
1941年8月,蘇聯最高統帥簽署了一項命令,要求在1941年8-9月開始立即大量裝配化學炮彈、化學炸彈、化學瓶等武器。規定了具體任務量,責成化學工業人民委員傑尼索夫親自負責,在工廠內裝配化學武器中,要求每月裝配的化學航空炸彈在45萬枚以上,76毫米化學爆破殺傷彈每月在112萬枚以上,其餘彈葯在每月50萬枚以上。同時還對具體化學企業下達了直接裝配任務,如每月要裝配10萬枚122毫米火箭彈,至少50萬個AZ-2化學瓶。這樣,到1942年前,斯大林開始准備直接使用化學武器時,下令在亞羅斯拉夫爾、古比雪夫、高爾基、喀山、烏里揚諾夫斯克、薩拉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構築了特種指揮所,每個指揮所佔地300多平方米,配備特種過濾裝置,完全密封。不僅用於防護德國軍隊可能使用的生化武器攻擊,還用於防護自己方面使用的生化武器的威脅。
之後,蘇聯繼續進行尋找和試驗新型有毒物質的工作,1942年中期,蘇聯化學部隊裝備了一些代號NOV、OT、B-2、R-2的有毒戰斗物質,除軍方外,其成分至今無人知曉。斯大林制訂了使用生物武器的計劃,1942年7月4日簽署了國家國防委員會決議:絕密!要求化學工業人民委員會在7月份製造下列生物武器設備:安瓿炮彈4000發、AS-1型玻璃安瓿23萬個、安瓿子彈60萬發,全部裝配生物物質。
還有一個證據可以證實蘇軍曾准備使用生化武器:1938年開始研製的新型秘密防毒面具開始在1943年初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這種防毒面具不僅能有效防護毒氣、病菌、有毒煙霧,還能防護德軍和蘇軍可能使用的生物武器。斯大林准備在進攻戰役開始前使用生化武器,一些相關文獻在原蘇共中央委員會檔案室內保存,如今在俄羅斯檔案管理中心內。要想全面了解斯大林使用生化武器的秘密軍事計劃,必須查證軍事化學總局檔案,但這些檔案至今仍屬絕密文獻,研究人員無法查看。
一直到戰爭末期,蘇聯仍在加緊生產化學和生物武器,至於斯大林為何最終沒有決定使用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1943年初之前的衛國戰爭戰略局勢判斷上舉棋不定,也可能是因為斯大林不想使自己被美英等盟國視為惡魔,破壞爭取早日開辟第二戰場的計劃。
在俄羅斯國防部檔案中,有幾份軍事化學總局關於戰爭年代彈葯使用的報告,數字不詳細,但足以證明化學局曾得到了兩種武器:火焰噴射設備和有毒化學物質。這意味著,在與德國軍隊作戰時,蘇軍還是使用了化學武器,可能是對付部署在高加索地區的德國師團。
衛國戰爭初期,人類得以避免巨大的化學或生物災難,只是因為斯大林是個實用主義者,他擔心蘇聯會遭到類似武器的反擊,也正是同樣的原因阻止了×××發動生化戰爭的計劃。
Ⅶ 日本侵華戰爭在哪些戰役使用了化學武器
實在太多了 幾乎10次戰役就有7-8次使用了化學武器 這方面的資料很多都被日軍銷毀了 下面是幾個有詳細記載的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14年裡,侵華日軍先後在我國的敦化、海拉爾、太原、宜昌、濟南、南京、漢口、廣州等處,設立製造毒氣的工廠或化學武器的裝配廠;在上海、宜昌、太原等地駐扎有從事化學戰爭的部隊。吉林省敦化是日本在中國最大的化學武器生產中心,它生產化學武器的數量超過了日本大久野島化學武器工廠;規模次之的則是內蒙古海拉爾的化學毒氣廠,20世紀90年代,海拉爾地區已發現超過一萬人以上的中國人、朝鮮人和蘇聯人等死於日軍的化學毒氣戰。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先後在我國14個省、市,77縣、區,使用化學武器1131次,中毒死亡者3100多人。據美國生化武器防衛研究主任、化學戰研究領域的國際一流專家本傑明·C·加瑞特博士的統計,他認為侵華日軍在化學武器中使用了6種毒氣:碳醯氯、氫氰化物、溴氰化物和氯乙醯苯、二苯基氰胂和二苯氯胂、三氯化胂、芥子氣和糜爛性毒氣。日本在中國的化學戰導致中國的受害傷亡人數,遠遠高於中國方面的統計,他認為日軍在中國使用化學武器達2000多次,造成10萬多名中國軍人和平民的死亡。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國居民區及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頻繁使用化學武器,進行化學戰。據不完全統計:
1938年7月,日軍在山西夏縣一帶的村莊水井內投放毒葯,當地農民至死者2000餘人。
1939年4月,八路軍第120師等部在河北省河間縣齊會地區對「掃盪」日軍進行圍殲作戰,期間遭到日軍第27師團第3旅團發射毒氣彈攻擊,賀龍及第120師司令部20餘人中毒。
1940年5月,日軍獨立混成第10旅團迫擊炮大隊在山東泰安縣紅山戰斗中發射毒氣彈,致使我抗日官兵300餘人中毒身亡。
1940年8月,在八路軍進行的「百團大戰」中,日軍施放毒氣11次之多,致使八路軍10,000餘名官兵中毒。同月,在山東嶧縣朱溝戰斗中,日軍使用「窒息性」毒氣彈,使八路軍350餘名官兵及許多村民中毒身亡。
1941年9月,日軍第137師團第375聯隊在河北省宛平縣杜家莊施放毒氣,傷害學生和居民400多人。
1941年10月,日軍在宜昌戰役中兼用毒氣炮彈和毒劑炸彈,造成國民黨軍1,600人中毒,其中600多人死亡。
1942年,日軍為了摧毀冀中軍民創造的地道戰術,於5月28日在河北定縣坦村的地道內施放大量的窒息性毒氣,致使躲藏在地道內的800多名老幼婦孺中毒身亡。戰後,日軍第59師團第53旅團少將旅團長上坂勝供認:是他親手製造了殺害800多名和平居民的大慘案。
1943年5月,日軍第222聯隊在山西遼縣的麻田至河北涉縣的河南店約25公里的公路上,向其一帶的村莊水井、水池投放毒劑20餘箱,使八路軍120多人中毒,中毒身亡的群眾達300餘人。
1943年11月初,日軍向常德進攻時,施放毒氣80餘次,中國軍隊中毒傷亡1,000餘人。
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廣泛使用化學武器的次數及傷亡人數,到目前為止,仍然難以確定。
Ⅷ 人類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是在什麼
1915年4月22日,西線戰場比利時境內伊普爾防線上,德軍施放了氯氣,這就是震驚世界的伊普爾之霧,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現代生化武器由此登上戰爭舞台,給世界人民留下陰森可怕的回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類使用的毒劑有氯氣、光氣、雙光氣、氯化苦、二苯氯胂、氫氰酸、芥子氣等多達40餘種,毒劑用量達12萬噸,傷亡人數約130萬,占戰爭傷亡總人數的4.6%。
(8)有哪些戰爭使用了化學武器擴展閱讀:
一、化學武器
在戰爭中用來毒害人畜、毀滅生態的有毒物質叫軍用毒劑,裝有軍用毒劑的炮彈、炸彈、火箭彈、導彈、地雷、布(噴)灑器等,統稱為化學武器。
二、化學毒劑品種
芥子氣、芥子氣和路易氏氣混合劑、二苯氰胂氫氰酸、光氣、苯氰酮等。很多毒劑的致毒能力很強,在戰爭期間,芥子氣被稱為毒氣之王,而路易氏氣被稱為"死亡之露"。迄今為止,仍沒有治療這些毒劑受害的有效的方法和葯劑。一旦受害,或者死亡,或者承受相當的痛苦和漫長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