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物中毒
按病原物質分類可分為:
細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們攝入含有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細菌污染。據我國近五年食物中毒統計資料表明,細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總數的50%左右,而動物性食品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類及熟肉製品居首位,其次有變質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魚、奶、剩飯等。
食物被細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禽畜在宰殺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潔,生熟交叉感染;
3、衛生狀況差,蚊蠅滋生;
4、食品從業人員帶菌污染食物。
並不是人吃了細菌污染的食物就馬上會發生食物中毒,細菌污染了食物並在食物上大量繁殖達到可致病的數量或繁殖產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這種食物才會發生食物中毒。因此,發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貯存方式不當或在較高溫度下存放較長時間。食品中的水分及營養條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徹底加熱,殺死病原菌的話,也不會發生食物中毒。那麼,最後一個重要原因為食前未充分加熱,未充分煮熟。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生與不同區域人群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美國多食肉、蛋和糕點,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魚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國食用畜禽肉、禽蛋類較多,多年來一直以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門茵、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肉毒桿菌、肝炎病毒等。這些細菌、病毒可直接生長在食物當中,也可經過食品操作人員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當人們食用這些被污染過的食物,有害菌所產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細菌數量較多,加速了其腐敗變質;加之人們貪涼,常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
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穀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長繁殖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人和動物食人這種毒性物質發生的中毒,稱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發生主要通過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調方法加熱處理不能破壞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長繁殖及產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較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區性。
動物性食物中毒
河豚美味而有毒 食入動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為動物性食物中毒。動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兩種;①將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動物或動物的某一部分當做食品,誤食引起中毒反應;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動物性食品,如食用鮐魚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國發生的動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魚中毒,其次是魚膽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發芽土豆是常見食物中毒因素 主要有3種。①將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製品當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將未能破壞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當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條件下,不當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鮮黃花菜、發芽馬鈴薯、未腌制好的鹹菜或未燒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誤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種子,或烹調加工方法不當,沒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質去掉而引起。最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毒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馬鈴薯、曼陀羅、銀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數沒有特效療法,對一些能引起死亡的嚴重中毒,盡早排除毒物對中毒者的預後非常重要。
化學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①誤食被有毒害的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②因添加非食品級的或偽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而導致的食物中毒;③因貯藏等原因,造成營養素發生化學變化的食品,如油脂酸敗造成中毒。食入化學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為化學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發病特點是:發病與進食時間、食用量有關。一般進食後不久發病,常有群體性,病人有相同的臨床表現。剩餘食品、嘔吐物、血和尿等樣品中可測出有關化學毒物。在處理化學性食物中毒時應突出一個「快」字!及時處理不但對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時對控制事態發展,特別是群體中毒和一時尚未明化學毒物時更為重要。
食物中毒是由於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攝食含有毒素的動植物如毒蕈、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變質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傳染源,不潔手、餐具和帶菌蒼蠅是主要傳播途徑。
此病的潛伏期短,可集體發病。表現為起病急驟,伴有腹痛、腹瀉、嘔吐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常有畏寒、發熱,嚴重吐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和休克。本病處理主要是對症和支持治療,重症可用抗生素。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肉毒中毒者可及早給予肉毒抗毒血清。
[編輯本段]【食物中毒的檢查】
為查找病原菌,應根據實際情況從多方面採集標本:如排泄物、嘔吐物、糞便剩餘食物、用具等。
臨床上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很多,如沙門氏菌、空腸彎麴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蠟樣芽胞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肉毒梭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等。
沙門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亦是最常見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一般從病人的糞便或嘔吐物中分離出沙門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通過對食物或糞便中的腸毒素檢測來進行診斷,因為被污染的食物經加熱後葡萄球菌已被殺死若培養則出現陰性結果,而腸毒素在加熱的情況下並不被破壞。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攝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水產品和腌菜所致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靠細菌學檢測確診。
空腸彎麴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由於食入彎麴菌污染的肉類或牛奶所致。該病的確診主要依據細菌學檢測。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採集食物或糞便的標本進行細菌培養。
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肉毒梭菌產生的外毒素所引起,通常應在現場採集可疑食物做細菌學檢測或動物試驗。
嬰兒的肉毒梭菌中毒則主要是通過糞便內毒素的檢測來確診,糞便培養結果多為陰性。
2. 怎樣才確認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後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體征
發熱,休克,腹瀉,惡心與嘔吐,腹痛,脫水,代謝性酸中毒,周圍血管征。
特點
食物中毒的特點是潛伏期短、突然地和集體地暴發,多數表現為腸胃炎的症狀,並和食用某種食物有明顯關系。由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絕大多數。由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動物性食品(如肉類、魚類、奶類和蛋類等)和植物性食品(如剩飯、豆製品等)。食用有毒動植物也可引起中毒。如食入未經妥善加工的河豚魚可使末梢神經和中樞神經發生麻痹,最後因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麻痹而死亡。一些含一定量硝酸鹽的蔬菜,貯存過久或煮熟後放置時間太長,細菌大量繁殖會使硝酸鹽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可使血液中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氧能力,造成組織缺氧。嚴重時,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發霉的大豆、花生、玉米中含有黃麴黴的代謝產物黃麴黴素,其毒性很大,它會損害肝臟,誘發肝癌,因此不能食用。食入一些化學物質如鉛、汞、鎘、氰化物及農葯等化學毒品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中毒。在食品中濫加營養素,對人體也有害,如在糧谷類缺少賴氨酸的食品,加入適當的賴氨酸,能夠改善營養價值,對人有利。但若添加過量,或在牛奶、豆漿等並不需添加賴氨酸的食品中添加,
就可能擾亂氨基酸在人體內的代謝,甚至引起對肝臟的損害。預防食物中毒的主要辦法是注意食品衛生,低溫存放食物,食前嚴格消毒徹底加熱,不食有毒的、變質的動植物和經化學物品污染過的食品。一經發現食物中毒的病人應及時送去醫院診治。 (1)由於沒有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傳染過程,所以導致發病呈暴發性,潛伏期短,來勢急劇,短時間內可能有多數人發病,發病曲線呈突然上升的趨勢。 (2)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臨床症狀。常常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3)發病與食物有關。患者在近期內都食用過同樣的食物,發病范圍局限在食用該類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該食物後發病很快停止,發病曲線在突然上升之後呈突然下降趨勢。 (4)食物中毒病人對健康人不具有傳染性。
食物中毒的分類
細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們攝入含有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細菌污染。據我國近五年食物中毒統計資料表明,細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總數的50%左右,而動物性食品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類及熟肉製品居首位,其次有變質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魚、奶、剩飯等。 食物被細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禽畜在宰殺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潔,生熟交叉感染; 3、衛生狀況差,蚊蠅滋生; 4、食品從業人員帶菌污染食物。 並不是人吃了細菌污染的食物就馬上會發生食物中毒,細菌污染了食物並在食物上大量繁殖達到可致病的數量或繁殖產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這種食物才會發生食物中毒。因此,發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貯存方式不當或在較高溫度下存放較長時間。食品中的水分及營養條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徹底加熱,殺死病原菌的話,也不會發生食物中毒。那麼,最後一個重要原因為食前未充分加熱,未充分煮熟。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生與不同區域人群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美國多食肉、蛋和糕點,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魚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國食用畜禽肉、禽蛋類較多,多年來一直以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門茵、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肉毒桿菌、肝炎病毒等。這些細菌、病毒可直接生長在食物當中,也可經過食品操作人員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當人們食用這些被污染過的食物,有害菌所產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細菌數量較多,加速了其腐敗變質;加之人們貪涼,常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
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穀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長繁殖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人和動物食人這種毒性物質發生的中毒,稱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發生主要通過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調方法加熱處理不能破壞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長繁殖及產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較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區性。
動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動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為動物性食物中毒。動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兩種;①將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動物或動物的某一部分當做食品,誤食引起中毒反應;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動物性食品,如食用鮐魚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國發生的動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魚中毒,其次是魚膽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種。①將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製品當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將未能破壞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當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條件下,不當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鮮黃花菜、發芽馬鈴薯、未腌制好的鹹菜或未燒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誤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種子,或烹調加工方法不當,沒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質去掉而引起。最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毒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馬鈴薯、曼陀羅、銀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數沒有特效療法,對一些能引起死亡的嚴重中毒,盡早排除毒物對中毒者的預後非常重要。
化學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①誤食被有毒害的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②因添加非食品級的或偽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而導致的食物中毒;③因貯藏等原因,造成營養素發生化學變化的食品,如油脂酸敗造成中毒。食入化學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為化學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發病特點是:發病與進食時間、食用量有關。一般進食後不久發病,常有群體性,病人有相同的臨床表現。剩餘食品、嘔吐物、血和尿等樣品中可測出有關化學毒物。在處理化學性食物中毒時應突出一個「快」字!及時處理不但對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時對控制事態發展,特別是群體中毒和一時尚未明化學毒物時更為重要。 食物中毒是由於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攝食含有毒素的動植物如毒蕈、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變質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傳染源,不潔手、餐具和帶菌蒼蠅是主要傳播途徑。 此病的潛伏期短,可集體發病。表現為起病急驟,伴有腹痛、腹瀉、嘔吐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常有畏寒、發熱,嚴重吐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和休克。本病處理主要是對症和支持治療,重症可用抗生素。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肉毒中毒者可及早給予肉毒抗毒血清。
食物中毒的檢查
為查找病原菌,應根據實際情況從多方面採集標本:如排泄物、嘔吐物、糞便剩餘食物、用具等。 臨床上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很多,如沙門氏菌、空腸彎麴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蠟樣芽胞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肉毒梭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等。 沙門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亦是最常見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一般從病人的糞便或嘔吐物中分離出沙門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通過對食物或糞便中的腸毒素檢測來進行診斷,因為被污染的食物經加熱後葡萄球菌已被殺死若培養則出現陰性結果,而腸毒素在加熱的情況下並不被破壞。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攝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水產品和腌菜所致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靠細菌學檢測確診。 空腸彎麴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由於食入彎麴菌污染的肉類或牛奶所致。該病的確診主要依據細菌學檢測。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採集食物或糞便的標本進行細菌培養。 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肉毒梭菌產生的外毒素所引起,通常應在現場採集可疑食物做細菌學檢測或動物試驗。 嬰兒的肉毒梭菌中毒則主要是通過糞便內毒素的檢測來確診,糞便培養結果多為陰性。
食物中毒的診斷
1、食物中毒的診斷機構:在《食物中毒診斷標准及技術處理總則》中明確規定食物中毒患 者的診斷由食品衛生醫師以上(含食品衛生醫師)診斷確定;食物中毒事件的確定由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根據食物中毒診斷標准及技術處理總則確定。 2、食物中毒的診斷依據:食物中毒診斷基礎在食物中毒調查所佔有的資料,把這些資料進行整理,用流行病學的方法進行分析,結合各類各種食物中毒的特點進行綜合判斷。其判定依據在GB14938-34的第4部分有詳盡的要求。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進食的關系: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發 病,發病者均是食用者,停止食用該種中毒食品後,發病很快停止。 (2)食物中毒特徵性的臨床表現:發病急劇,潛伏期短,病程亦較短,同一起食物中毒的病 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同時發病,很快形成發病高峰、相同的潛伏期,並且臨床表現基本相似(或相同),一般無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染,其發病曲線沒有尾峰。 (3)食物中毒的確定應盡可能有實驗室資料:從不同病人和中毒食品中檢出相同的病原,但由於報告的延誤可造成采樣不及時或采不到剩餘中毒食品或者病人已用過葯,或其他原因未能得到檢驗資料的陽性結果,通過流行病學的分析,可判定為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 對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學的分析報告至關重要,該報告必須滿足食物中毒流行病學 特徵性的要求,必要時可由三名副主任醫師以上的食品衛生專家進行評定。 對各類不同的食物中毒診斷標准略有不同,要作出明確的診斷和鑒別,食品衛生醫師應具有 一定業務技術水平。
食物中毒的行政處理
對食物中毒的處理可分為技術處理和行政處理。前者如救治中毒病人,對中毒場所的清潔、 消毒;後者如行政控制措施(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處理對象可包括中毒病人、中毒食品和造成中毒責任人等: 1、食物中毒行政控制措施要求及時、有效。這對控制食物中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必須 按法定的程序使用法定的形式。對於已售出或外流的中毒食品及原料也當然封存。故在封存之前應當責令追回,然後進行封存。責令追回也應有書面的責令追回通知書。 2、在行政處罰中責令停產停業是一種較為嚴厲的罰種,《行政處罰法》規定作出責令停產停業,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然而每當發生食物中毒時情況非常緊急,為了盡快控制食物中毒的事態,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保護人民的健康權不受侵害,責令肇事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業可疑中毒食品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很強的即時性,作為一種臨時控制措施必需立即得到執行。 3、《食品衛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了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何謂「嚴重」?應當注重食物中毒事故造成的後果。如中毒人數多,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致死致殘的,造成國家財產重大損失的。在調查重大食物中毒案時應按最高人民檢察院、衛生部、公安部發布的《關於查處違反食品衛生案件的暫行規定》及時與司法機關聯系。 4、在衛生部頒布《食品衛生行政處罰辦法》中將食物中毒按發病人數將罰款的數額進行了 較為合理的裁量,分為10人以下;11人至30人;31人至100人,101人以上四種情形,但在具體適用時還應參考其他情況,如中毒病人的嚴重程度,肇事單位主動消除影響的態度等。 5、《食品衛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造成食物中毒的還應當承擔民事賠償(損害賠償)的責任 。民事賠償責任的追究適用民法。應由受損害人提起,並適用調解,可由司法機關裁決。民事賠償的提起,往往是以行政責任的追究為前提的,因此在衛生行政部門作出食物中毒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時,可能會跟隨著一起民事賠償案的發生。
食物中毒的應急措施
前言
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潛伏期短、時間集中、突然爆發、來勢兇猛的特點。據統計,食物中毒絕大多數發生在七、八、九三個月
份。臨床上表現為以上吐、下瀉、腹痛為主的急性胃腸炎症狀,嚴重者可因脫水、休克、循環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發生食物中毒,千萬不能驚慌失措,應冷靜的分析發病的原因,針對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時間長短,及時採取如下應急措施:
催吐
如果服用時間在1~2小時內,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20g加開水200ml溶化,冷卻後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進嘔吐。亦可用鮮生薑100g搗碎取汁用200ml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品,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使迅速嘔吐。有的患者還可用筷子、手指或鵝毛等刺激咽喉,引發嘔吐。
導瀉
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時間較長,一般已超過2~3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則可服用些瀉葯,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g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20g,用開水沖服,即可緩瀉。對老年體質較好者,也可採用番瀉葉15g一次煎服,或用開水沖服,也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解毒
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釋後一次服下。此外,還可採用紫蘇30g、生甘草10g一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飲料灌服。 如果經上述急救,症狀未見好轉,或中毒較重者,應盡快送醫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給病人以良好的護理,盡量使其安靜,避免精神緊張,注意休息,防止受涼,同時補充足量的淡鹽開水。 控制食物中毒關鍵在預防,搞好飲食衛生,嚴把「病從口入」關。
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
一般的食物中毒,多數是由細菌感染,少數由含有毒物質(有機磷、砷劑、升汞)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毒魚)等引起。發病一般在就餐後數小時,嘔吐、腹瀉次數頻繁。如在家中發病,就視嘔吐、腹瀉、腹痛的程度適當處理。 主要急救方法有: 1、補充液體,尤其是涼開水或其它透明的液體. 2、補充因上吐下瀉所流失的電解質,如鉀、鈉及葡萄糖. 3、避免制酸劑; 4、先別止瀉,讓體內毒素排出之後再向醫生咨詢; 5、毋須催吐; 6、飲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需強調的是,嘔吐與腹瀉是肌體防禦功能起作用的一種表現,它可排除一定數量的致病菌釋放的腸毒素,故不應立即用止瀉葯如易蒙停等。特別對有高熱、毒血症及粘液膿血便的病人應避免使用,以免加重中毒症狀。 由於嘔吐、腹瀉造成體液的大量損失,會引起多種並發症狀,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這時,應大量飲用清水,可以促進致病菌及其產生的腸毒素的排除,減輕中毒症狀。 腹痛程度嚴重的病人可適量給予解紊劑,如顛茄合劑或顛茄片。 如無緩解跡象,甚至出現失水明顯,四肢寒冷,腹痛腹瀉加重,極度衰竭,面色蒼白,大汗,意識模糊,說胡話或抽搐,以至休克,應立即送醫院救治,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
1.冷藏食品應保質、保鮮,動物食品食前應徹底加熱煮透,隔餐剩萊食前也應充分加熱。 2.腌臘罐頭食品,食前應煮沸6~10分鍾。 3.禁止食用毒蕈、河豚等有毒動植物。 4.防止食品被細菌污染。首先應該加強對食品企業的衛生管理,特別加強對屠宰廠宰前、宰後的檢驗和管理。禁止使用病死禽畜肉或其他變質肉類。醉蝦、腌蟹等最好不吃。食品加工、銷售部門及食品飲食行業、集體食堂的操作人員應當嚴格遵守食品衛生法,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到生熟分開,特別是製作冷葷熟肉時更應該嚴格注意。從業人員應該進行健康檢驗合格後方能上崗,如發現腸道傳染病及帶菌者應及時調離。炊事員、保育員有沙門菌感染或帶菌者,應調離工作,待3次大便培養陰性後才可返回原工作崗位。 5.控制細菌繁殖。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凍。溫度控制在2C—8C,可抑制大部分細菌的繁殖。熟食品在冷藏中做到避光、斷氧、不重復被污染,其冷藏效果更好。 6.高溫殺菌。食品在食用前進行高溫殺菌是一種可靠的方法,其效果與溫度高低、加熱時間、細菌種類、污染量及被加工的食品性狀等因素有關,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3. 化學性食物中毒的簡介
化學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經口攝入了正常數量、在感官無異常,但含有較大量化學性有害物的食物後,引起的身體出現急性中毒的現象。化學性有害物包括有毒金屬、農葯如有機磷以及一些化學物質亞硝酸鹽、砷化物等。化學性食物中毒有發病快、潛伏期短、病死率高的特點,近幾年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
4. 什麼是化學性的食物中毒
①誤食被有毒害的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
②因添加非食品級的或偽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而導致的食物中毒;
③因貯藏等原因,造成營養素發生化學變化的食品,如油脂酸敗造成中毒。食入化學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為化學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發病特點是:發病與進食時間、食用量有關。一般進食後不久發病,常有群體性,病人有相同的臨床表現。剩餘食品、嘔吐物、血和尿等樣品中可測出有關化學毒物。在處理化學性食物中毒時應突出一個「快」字!及時處理不但對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時對控制事態發展,特別是群體中毒和一時尚未明化學毒物時更為重要。
食物中毒是由於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攝食含有毒素的動植物如毒蕈、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變質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傳染源,不潔手、餐具和帶菌蒼蠅是主要傳播途徑。
此病的潛伏期短,可集體發病。表現為起病急驟,伴有腹痛、腹瀉、嘔吐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常有畏寒、發熱,嚴重吐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和休克。本病處理主要是對症和支持治療,重症可用抗生素。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肉毒中毒者可及早給予肉毒抗毒血清。
5. 食物中毒的診斷必須符合哪幾點
①發病有群體性;②發病與進食有關;③有急性胃腸炎症狀;④從剩餘的食物中、病人的嘔吐物或糞便中分離出同一種細菌,對診斷食物中毒具有重要的意義。
6. 化學性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大多數指的是重金屬中毒或者殘留農葯中毒。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施肥不當、過量噴灑農葯,導致這些有害物質殘留;在食物製作過程中未清洗干凈,最終導致中毒,就是化學性食物中毒。
7. 怎麼判斷是食物中毒啊應該怎麼做啊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乾、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後可致休克。故必須給患者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症狀輕者讓其卧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後手伸進咽部催吐。.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症狀(如手足發涼、面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就應立即平卧,雙下肢盡量抬高並速請醫生進行治療。 化學性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主要指一些有毒的金屬,非金屬及其化合物,農葯和亞硝酸鹽等化學物質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誤食有毒化學物質,或食入被化學物質污染的食物所致。化學性食物中毒的特徵主要有: (一)發病快。潛伏期較短,多在數分鍾至數小時,少數也有超過一天的。 (二)中毒程度嚴重,病程比細菌性毒素中毒長,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三)季節性和地區性均不明顯,中毒食品無特異性,多為誤食或食入被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偶然性較大。 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人們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類。這類食物中毒的特徵主要有: (一)通常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於氣候炎熱的季節,一般以5-10月份最多。一方面由於較高的氣溫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這一時期內人體防禦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 (二)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動物性食品,如肉,魚,奶和蛋類等;少數是植物性食品,如余飯,糯米涼糕,面類發酵食品等。 (三)抵抗力降低的人,如病弱者,老人和兒童易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病率較高,急性胃腸炎症較嚴重,但此類食物中毒病死率較低,愈後良好。 食物中毒的表象與救護 ①凡是吃了被細菌(如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肉毒桿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進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學物質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發芽的土豆等),由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可見個別發病也可見集體中毒(如發生在食堂及宴會上)。 ②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乾、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後可致休克。故必須給患者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症狀輕者讓其卧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後手伸進咽部催吐。.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症狀(如手足發涼、面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就應立即平卧,雙下肢盡量抬高並速請醫生進行治療。 ③吃河豚者,食後2~3小時便會引起舌頭或手足麻木。早些催吐,效果較好,並急送醫院搶救。如耽誤4小時以上便會形成呼吸麻痹而死亡。毒蘑菇中毒除了胃腸道症狀外,還可見痙攣、流口水、出現幻覺、手發抖等症狀。急救時先催吐,然後再送醫院。 ④如果是集體中毒,救護工作要有條理。還應迅速通知衛生檢疫部門檢疫。最好能保留吃剩下的食物,以利於診斷、治療或檢疫。 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 盛夏時節,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家中一旦有人出現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冷靜地分析發病的原因,針對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時間長短,及時採取如下三點應急措施: 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一至二小時內,可採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二十克,加開水二百毫升,冷卻後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進嘔吐。亦可用鮮生薑一百克,搗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品,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進迅速嘔吐。有的患者還可用筷子、手指或鵝毛等刺激咽喉,引發嘔吐。 導瀉。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時間超過二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葯,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二十克,用開水沖服即可緩瀉。老年體質較好者,也可採用番瀉葉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開水沖服,亦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解毒。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釋後一次服下。此外,還可採用紫蘇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如果經上述急救,病人的症狀未見好轉,或中毒較重者,應盡快送醫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給病人以良好的護理,盡量使其安靜,避免精神緊張,注意休息,防止受涼,同時補充足量的淡鹽開水。控制食物中毒的關鍵在於預防,搞好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有些動物和植物,含有某種天然有毒成分,往往由於其形態與無毒的品種類似,是混淆而誤食;或食用方法不當,食物貯存不當,形成有毒物質,食用後引起中毒。此類食物中毒的特徵主要有: (一)季節性和地區性較明顯,這與有毒動物和植物的分布,生長成熟,採摘捕捉,飲食習慣等有關。 (二)散在性發生,偶然性大。 (三)潛伏期較短,大多在數十分鍾至十多小時。少數也有超過一天的。 (四)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但與有毒動物和植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冰箱內食物也能引起中毒 冰箱並不是食品保鮮、儲藏的保險櫃。許多疾病正是來源於吃了冰箱內不新鮮的或是被污染的食品所致。人們在往冰箱中存放食物時常出現生熟食品的混放現象,以致食品污染或變質,造成食品再污染。 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0—5℃左右,這溫度對大多數的細菌的繁殖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可是一些嗜冷菌,如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依然很活躍。它們的大量繁殖自然會造成食品的變質。所以,食用這樣的食物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等全身症狀。這就是人們所不知道的「電冰箱食物中毒」。 要想防治「電冰箱食物中毒」其實也不難,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即可: (1)家庭可考慮選用-18℃的低溫冷凍箱,它對於家庭食品保鮮和存儲,以及減少食品再污染方面都具有較好的效果。(2)熟食在冰箱冷藏的時間不宜太長(食用前要經過加熱處理),一般說來,細菌耐寒不耐熱,在高溫下很快死亡。(3)在電冰箱使用過程中,要長期保持電冰箱的內部清潔衛生,生、熟食要分開放,並且存放時間不能過長。
8. 怎樣判斷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最基本的表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不去醫院,自己買點消炎葯吃就好了,如氟哌酸等
解毒莫忘家常菜
白蘿卜:其味甘辛,如與紅糖適量合並煎取汁,分次飲用,可解蘑菇中毒,具有保肝排毒等功能。
白菜:取白菜、白蘿卜各1500克,用水洗凈,搗爛取汁,加少量溶化了的紅糖調味,當做飲料頻頻飲用,可解木薯中毒,減輕對肝臟功能的損害,有利於毒素的排泄。
雞蛋:一旦誤服了汞或含汞的農葯,引起了汞中毒,可取雞蛋數個中的蛋清飲用。
動物鮮血:人們誤服了砒霜之後,引起了砷中毒時,除了立即洗胃清除停留在胃內的砒霜之外,可及時宰一隻鴨子,取新鮮鴨血一次服下,連服2~3次,便可消除砷中毒的危險;與此同時,從事粉塵作業的工作、農民,經常食用豬血,可消除粉塵對肺臟的危害;發生了斷腸草中毒時,飲用新鮮羊血,有利於消除斷腸草的中毒症狀。
冬瓜:性味甘寒無毒,如誤食河豚或煤氣引起中毒時,將鮮冬瓜削去皮,用冷水洗凈,搗取冬瓜汁後頻頻飲用,冬瓜汁能促進毒素的排除。
胡蘿卜:由於胡蘿卜素能轉化維生素A和果膠。果膠這種物質可與汞結合,能有效地降低血中汞離子的濃度,所以遇上誤服汞劑,或從事接觸汞作業的人員,常食胡蘿卜有助於排除汞的不良作用。
還是趕緊去醫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