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學實驗中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注意各種試劑的性質;准確地組裝實驗裝置;需加熱時,要使容器均勻受熱;有些實驗要添加尾氣處理裝置。
❷ 化學實驗常見的安全隱患有哪些
1.爆炸。
一些試劑或氣體的閃點很低,爆炸極限范圍很大。
旋轉蒸發或加壓蒸餾帶有過氧化物的溶液的時候,整個蒸餾系統都有爆炸的危險。
高壓反應的管道堵塞,安全墊失靈等,都會引起物理性爆炸,釋放出來的能量有時還會同時引發化學性爆炸。
2.火災。
很多試劑都是易燃的。有時不注意,接觸到了電阻絲等,很容易引起火災;
一些加熱設備的溫控系統是不夠穩定,實驗室無人超過半小時,烘箱、紅外燈、油浴鍋、電熱爐等都要斷電。
3.中毒。
有些化學試劑毒性極強,空氣中少量的蒸汽就可以使試驗者急性或慢性中毒,在使用這些試劑的時候,務必在通風櫥中進行。
4.反應噴濺。
有的反應很劇烈,一定要在做試驗前心裡有數。
❸ 化學實驗室有哪些危險
火災 爆炸 中毒 腐蝕 窒息 灼燙、觸電、高出墜落、物體打擊
❹ 最危險最刺激的化學實驗有哪些
鋁熱試驗,非常刺激!還有,把鉀這種金屬從煤油里取出,往沸水裡一投直接就爆炸!可燃性氣體在混有空氣的情況下點燃很可能發生猛烈爆炸!
❺ 有機化學實驗室里有哪些危險
進實驗室,我們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有些實驗室常見事故:割傷,灼傷,中毒,著火,爆炸,為了確保安全,我們要懂得如何預防和處理: 1割傷預防:a按規則操作,不強行扳、折玻璃儀器,特別是比較緊的磨口處。盡量保證玻璃儀器的完整。b注意玻璃儀器的邊緣是否碎裂,小心使用。c玻璃管(棒)切割後,斷面應在火上燒熔以消除稜角。割傷處理:如果不慎,發生割傷事故要及時處理,先將傷口處的玻璃碎片取出。若傷口不大,用蒸餾水洗凈傷口,用創可貼包紮,或塗上紅葯水,撒上止血粉用紗布包紮。若傷口較大或割破了主血管,則應用力按住主血管,防止大出血,及時送醫院治療。 2灼傷預防:實驗時,要避免皮膚與上述能引起灼傷的物質接觸。取用有腐蝕性化學葯品時,應戴上橡皮手套和防護眼鏡。根據不同的灼傷情況需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灼傷處理: a被酸或鹼灼傷時,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酸灼傷用1%碳酸鈉溶液沖洗;鹼灼傷則用1%硼酸溶液沖洗。最後再用水沖洗。嚴重者要消毒灼傷面,並塗上軟膏,送醫院就醫。 b被溴灼傷時,應立即用2%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至傷處呈白色,然後用甘油加以按摩。 c如被灼熱的玻璃或鐵器燙傷,輕者立即用冷自來水沖傷口數分鍾或用冰塊敷傷口至痛感減輕;較重者可在患處塗以正紅花油,然後擦一些些燙傷軟膏。 d除金屬鈉外的任何葯品濺入眼內,都要立即用大量水沖洗。沖洗後,如果眼睛未恢復正常,應馬上送醫院就醫。 3中毒預防:化學葯品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產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皮膚或呼吸道接觸有毒葯品所引起的。在實驗中,要防止中毒,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a葯品不要沾在皮膚上,尤其是極毒的葯品。實驗完畢後應立即洗手。稱量任何葯品都應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接觸。 b使用和處理有毒或腐蝕性物質時,應在通風櫃中進行,並戴上防護用品,盡可能避免有機物蒸氣擴散在實驗室內。 c對沾染過有毒物質的儀器和用具,實驗完畢應立即採取適當方法處理以破壞或消除其毒性。 d不要在實驗室進食、飲水,食物在實驗室易沾染有毒的化學物質。 中毒處理:一般葯品濺到手上,通常是用水和乙醇洗去。實驗時若有中毒特徵,應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休息,最好平卧,出現其他較嚴重的症狀,如斑點、頭昏、嘔吐、瞳孔放大時應及時送往醫院。 4著火預防:不能用燒杯或敞口容器盛裝易燃物。加熱時,應根據實驗要求及易燃燒物的特點選擇熱源,注意遠離明火。嚴禁用明火進行易燃液體(如乙醚)的蒸餾或迴流操作。 a盡量防止或減少易燃的氣體外逸,傾倒時要滅火源,且注意室內通風,及時排出室內的有機物蒸氣。 b嚴禁將與水有猛烈反應的物質倒入水槽中,如金屬鈉,切忌養成一切東西都往水槽里倒的習慣。 c注意一些能在空氣中自燃的試劑的使用與保存,(如煤油中的鉀、鈉和水中的白磷) 著火處理:a實驗室如果發生了著火事故,首先應保持沉著鎮靜,切忌驚慌失措。應及時地採取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首先,立即熄滅附近所有火源,切斷電源,移開未著火的易燃物。然後,根據易燃物的性質和火勢設法撲滅。b地面或
桌面著火,如火勢不大,可用淋濕的抹布來滅火;反應瓶內有機物的著火,可用石棉板或濕布蓋住瓶口,火即熄滅;身上著火時,切勿在實驗室內亂跑,應就近卧倒,用石棉布等把著火部位包起來,或在地上滾動以滅火焰。c不管用哪一種滅火器都是從火的周圍開始向中心撲滅。注意水在大多數場合下不能用來撲滅有機物的著火。因為一般有機物都比水輕,潑水後,火不但不熄,反而漂浮在水面燃燒,火隨水流促其蔓延。 5爆炸預防:a常壓操作加熱反應時,切勿在封閉系統內進行。在反應進行時,必須經常檢查儀器裝置的各部分有無堵塞現象。 b減壓蒸餾時,不得使用機械強度不大的儀器(如錐形瓶、平底燒瓶、薄壁試管等)。必要時,要戴上防護面罩或防護眼鏡。 c使用易燃易爆物(如氫氣、乙炔和過氧化物)或遇水易燃燒爆炸的物質(如鈉、鉀等)時,應特別小心,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 d若反應過於猛烈,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冷凍和控制加料速度等。
❻ 在實驗室做化學實驗真的很危險嗎
化學實驗的危險性我們既不要過分誇大,也不要無視。首先,許多葯品本身易燃、易爆、有毒或具有腐蝕性,學生進入實驗室一定要保持「三不」原則,即「不摸、不聞、不嘗」。不用手觸摸任何葯品,不直接用鼻子聞葯品氣味,不去品嘗任何葯品的味道。其次,所有化學儀器的使用或實驗的流程都有嚴格的標准,學生應熟練掌握安全操作規范,並在實驗中謹慎執行。大部分事故都是由於知識掌握不完善或執行不到位造成的。希望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真正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讓悲劇不再重演。
❼ 化學實驗有危險嗎
你是說什麼性質的化學實驗,如果僅是簡單的類似硫化鈉的溶解,我想問題應該不是很大,如果是硫酸的稀釋會有一定的危險,但是操作得當的話也沒什麼問題,所以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不過謹慎處理一般問題不大。
❽ 化學實驗室常見的安全隱患有哪些
隱患一:電
危險指數:★★
在實驗室里,用電問題與實驗室管理直接關聯。各種電子儀器操作都離不開電。從分析樣品稱重開始,到完成實驗斷電走人的整個過程中,你都被電所包圍著。是不是很恐怖啊?哈哈,其實作為「兩顆星」的隱患而言,實驗室中的觸電事故還是相對較少的,日常新聞中也極少能見到此類事故的報道。
不過,筆者還是要強調實驗室用電的幾點注意事項。首先,不要在手上還沾有水漬時就去觸碰電器開關或插座,防止手上的水分通過開關與電路接通、造成觸電事故。其次,使用電器時應該遠離水源,水和電器混合放置亦是一種安全隱患。此外,在使用某些電儀器時,如烘箱,電油浴鍋等,最好保證有人從旁看管。再提醒一下,實驗做完後一定要記得斷電哦!
隱患二:火
危險指數:★★★
火的使用因實驗時而異,然而,很多危險都與火有關。初高中接觸到的酒精燈,關於它的注意事項簡直是考試中的常客,你應該不陌生吧?
實驗室裡面火的使用是需要謹慎謹慎再謹慎的(重要的詞語說三遍!)。古人講「水火無情」,用火比用電更要小心。在進行某些油浴實驗或者酒精燈旁邊的滅菌實驗時,旁邊應該備好濕沙子或濕抹布,點火前最好思考一下「萬一著火了應該怎麼做」。對於烘箱這類溫度不高、不出明火的電器,也需要提前注意插座口及對應的滅火器的位置。萬一遇到烘箱內冒煙著火的情況,應該先切斷電源、觀察煙火的勢頭,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滅火器。
筆者給大家講個事例吧。某位同學在烘箱內烘烤樹枝樹葉樣品,樣品都是裝在檔案袋和信封內的,烤箱溫度調節到60-70℃後該同學就離開了。過了半小時左右,實驗室其他人看到煙霧,就趕緊叫來該同學。她一看到煙就判斷「有煙應該就沒有火苗」,加之烘箱是密封的,所以應該用泡沫滅火器。於是果斷打開烘箱、拿來泡沫滅火器一陣亂噴、再關上箱門淡定地等了半個小時,直到烘箱「恢復平靜」。打開一看,只有底部的內壁被燒黑了,其他的都沒事。
通過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出,面對突發情況,首先一定得有過硬的心理素質,然後透過現象看本質,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判斷,並施與恰當的補救措施。今年清華化學系何添樓發生的火災爆炸事故就是一記警鍾。大家在實驗前就應該埋下危機意識——「萬一著火了,該怎麼做」——在腦海中羅列出大致的應對步驟。其實,筆者對於實驗室用火安全隱患的建議就是:跟荷蘭人學習,提前做好腳底抹油的准備。
隱患三:爆炸
危險指數:★★★★
實驗室爆炸的新聞太多了,最近的清華、南京理工、中國礦大等等。這些實驗室爆炸事故或多或少都有人為操作不當的因素,但總結下來就是:「爆炸只在一瞬間」——也許你正興沖沖地做實驗,爆炸就突然發生了,而且強度還未知呢。
爆炸存在極強的未知性與不確定性,所以筆者提醒各位同學,進入實驗室之後最好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實驗。你不需要對那些實驗步驟了如指掌,但最好學會根據他們操作實驗的手法、結合自己的判斷來預測那種操作方式是否具有危險性。譬如某個同學烘箱開著而人卻不在周圍,又或者某個同學不在通風櫥里加強腐蝕性試劑,碰到這類情況就應該果斷提醒他們,比如督促「烘箱同學」設置鬧鍾、定時來看看烘箱等等。別以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兒,萬一發生爆炸,便是牽扯到生命與糾紛的重大事故。所以自己在實驗室處處留心也是對每個人生命的負責。
隱患四:化學試劑
危險指數:★★★★★
為什麼把化學試劑評為「五星級」安全隱患呢?當然是因為化學試劑的隱患比前面任何一個都重要。
因為化學試劑的瓶身顏色是區別其危險與否的重要標志,因此使用時一定要小心,手套也可以多帶幾副。筆者加濃硫酸時都會多添一副手套和口罩,防止意外發生。某些生物化學試劑量小作用大,尤其是那些對人體有致死致癌(苯之類的基本都是致癌)效力的試劑,一定要嚴格遵照實驗步驟來操作。
❾ 化學,物理中什麼實驗最危險
一,當然是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對於葯品、試劑的了解,特別是對於危險葯品、試劑的了解和安全使用的學習,是一個尤為引以重視的問題。 高中化學實驗中有很多危險化學品,比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等特性,會對人(包括生物)、設備、環境造成傷害和侵害的化學品。一般而言,危險化學品具有能夠燃燒、爆炸、毒害、腐蝕、放射性等危險性質,在與人或某些物品接觸時,或在受到摩擦、撞擊、接觸火源、遇水(或受潮)、強光照射、高溫等外界條件的影響時,能夠引起強烈的燃燒、爆炸、侵蝕、中毒、燒傷、灼傷,甚至致命等災害性事故。所以在購取、保管、使用各類危險化學品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及葯品操作流程、規則,謹慎地按照產品說明書照章辦事。 二、 實驗操作方面的潛在危險。 1、 對於加熱、生成氣體的反應,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閉體系。 2、 應該小心滴加、冷卻的反應,一定要嚴格遵守,不要圖省事。 3、反應前,一定要檢查儀器有無裂痕。對於反應體系氣壓變化大的反應,大家一般都會注意。但是,有些問題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時候出現。我在一次萃取的時候,量在 2升左右,發現分液漏斗有一個裂痕,以為沒有問題。結果,在手中剛一搖晃時,就炸開了。20%的KOH溶液噴了我一臉,更可怕的是,溶液順著桌面進入插座,引起電源短路,然後引發火災。 4、 對於容易爆炸的反應物,如過氧化合物,疊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無水高 人鹽,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加熱小心,量取小心,處理小心。不要因為震動引起爆炸。舉三個例子如下: 某副教授在有機所進修時,加壓蒸餾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於加熱沒有控制好,發生爆炸,場面極其血腥。胸口的洞縫了五十多針! 某研究生,在做關於過氧化合物的實驗時,用旋轉蒸發儀濃縮含有過氧化合物的溶液,完畢,不是小心地把空氣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氣,結果由於空氣的撞擊引發爆炸,甲級甲等殘廢。我們今天看到的現場的照片是:一截手指頭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 某工作人員,在做疊氮化合物的實驗室,反應都處理好了,他覺得反應容器要處理一下,結果在打開瓶塞的時候,一用力,爆炸。 最後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實驗,不了解化合物性質的實驗,精神狀態不好時,一 定要當心。
❿ 化學專業在做實驗時會遇到危險嗎
作為鄭州大學大三狗,做了三年化學實驗的小學渣來答一波。
眾所周知,化學實驗是化學專業學生課上不可缺少的環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有動手操作能力,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最近頻發的實驗室安全事故讓大家觸目驚心,很多人都對化學實驗是否存在疑問,今天我來分析幾點:
首先,化學試劑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各種化學試劑有不同的危害,有的有腐蝕性,毒性,被皮膚或者口鼻吸收都會導致生命安全。做實驗的時候稍不留意濺到手上,臉上都會導致傷害。但是,如果實驗員能夠戴好口罩,手套,防護鏡,穿好實驗服,這些傷害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總之,以上陳述了化學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威脅,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只要我們在實驗之前認真的查閱相關資料,知道每個試劑毒性,做好防護,在實驗過程中認真遵循相關的操作步驟,不粗心,不耍小聰明,認真完成實驗,必定能夠避免實驗帶來的傷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