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麻黃化學成分結構式
麻黃化學成分結構式如下,含L-麻黃鹼(L-epheAine)、D-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 e)、L-去甲基麻黃減(L,-norepherHne)、D-去甲基偽麻黃鹼(D-nra- pseudoephedrine )。
L-甲基麻黃鹼(L-methylephedrine)、2,3,5,6 —四 甲基B比嗓(2,3,5,6tetramethylpyrazine)等。
相關信息
1、麻黃的化學成分,生物鹼類,主要含麻黃鹼和偽麻黃鹼,少量的甲基麻黃鹼,甲基偽麻黃鹼和去甲基麻黃鹼、去甲基偉麻黃鹼,屬於有機胺類。
2、理化性質是游離鹼具有揮發性,可隨水蒸氣蒸餾。不易和多數生物鹼沉澱試劑反應。鹼性為仲胺衍生物,中強鹼,麻黃鹼的鹼性比偽麻黃鹼弱。由於偽麻黃鹼的共軛酸可以形成分子內氫鍵。
3、溶解性,游離的麻黃鹼、偽麻黃鹼既可溶於水,又可溶於氯仿、乙醚、苯及醇類溶劑中。草酸麻黃鹼難溶於水,草酸偽麻黃鹼易溶於水。鹽酸麻黃鹼不溶於氯仿,鹽酸偽麻黃鹼可溶於氯仿。
4、麻黃的葯用價值,麻黃是特產於中國而聞名於世界的葯用植物,具有興奮中樞神經、誘發出汗、抗過敏、抗流感病毒、利尿等作用。在中醫葯、蒙醫葯、西醫葯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貳』 麻黃的來源為何、其性狀、顯微橫切面的主要區別為何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麼
麻黃
Herba Ephedrae
(英)Ephedra Herb
來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質莖。
植物形態 草本狀小灌木,高20~40cm。木質莖短,常匍匐;草質莖綠色,長圓柱形。直立,節明顯,節間長2~6cm,直徑約2mm,有不明顯的細縱槽紋。鱗葉膜質鞘狀,長3~4mm,下部約1/2合和生,上部2(3)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常向外反曲。雌雄異株,雄球花3~5聚成復穗狀,頂生;雌球花寬卵形,多單生枝端,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種子2,卵形。花期5~6月。種子成熟期7~8月。
生於河床、河灘、乾草原、固定砂丘。主產河北、山西、新疆、內蒙古。
採制 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干。
化學成分 含1-麻黃鹼(I-ephedrine)、d-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I-N-甲基麻黃鹼、d-N-甲基偽麻黃鹼、1-去甲麻黃鹼(I-norephedrine)、d-去甲偽麻黃鹼,並含麻黃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苄甲胺等。
性味 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
附註 同屬植物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ge.的草質莖亦作麻黃葯用。
【性狀】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棕色木質莖。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脊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長3~4mm;裂片2 (稀 3��袢�切危�榷嘶野咨��辭���苛�銑賞滄矗�熳厴�L邇幔�蝕啵�漬鄱希�廈媛猿氏宋�裕�鼙唄袒粕��璨亢熳厴���殘巍F�⑾悖�渡�⑽⒖唷?/p>
中麻黃:多分枝,直徑1.5~3mm,有粗糙感。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長2~3mm,裂片3 (稀 2),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木賊麻黃:較多分枝,直徑1~1.5mm,無粗糙感。節間長1.5~3cm。膜質鱗葉長 1~2mm ;裂片2 (稀3 ),上部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色至棕黑色。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草麻黃 表皮細胞外被厚的角質層;脊線較密,有蠟質疣狀凸起,兩脊線間有下陷氣孔。下皮纖維束位於脊線處,壁厚,非木化。皮層較寬,纖維成束散在。中柱鞘纖維束新月形。維管束外韌型,8~10 個。形成層環類圓形。木質部呈三角狀。髓部薄壁細胞含棕色塊;偶有環髓纖維。表皮細胞外壁、皮層薄壁細胞及纖維均有多數微小草酸鈣砂晶或方晶。
中麻黃 維管束12~15個。形成層環類三角形。環髓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
木賊麻黃 維管束8~10 個。形成層環類圓形。無環髓纖維。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與稀鹽酸1~2滴,煮沸2~3分鍾,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試液數滴使呈鹼性,再加氯仿5ml,振搖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二支試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銅試液與二硫化碳各5 滴,振搖,靜置,氯仿層顯深黃色;另一管為空白,以氯仿5 滴代替二硫化碳5 滴,振搖後氯仿層無色或顯微黃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濃氨試液數滴,再加氯仿10ml,加熱迴流 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 充分振搖,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麻黃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 (20:5:0.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
【用法用量】 2~9g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注】
(1)麻黃性溫辛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用治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無汗等症,常與桂枝相須為用,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發不暢,兼有咳嗽氣急症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葯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於用治風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葯配伍應用。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的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內有痰飲,常配細辛、乾薑、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於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麻黃既能發汗,又能利尿,故適用於水腫而伴有表症者,常與白術、生薑等同用。
(2)麻黃一葯,始載於《本經》。自從漢代《傷寒論》中收載麻黃湯一方後,後世醫家都認為麻黃是一味發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葯。本品的作用以發散與宣肺為主,如配桂枝則發汗解表,配杏仁則止咳平喘,配乾薑則宣肺散寒,配石膏則宣肺泄熱,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配附子則溫經發表,在陽和湯中配肉桂則溫散寒邪、宣通氣血。綜上所述,麻黃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取它宣、散兩個方面的功效。
『叄』 麻黃這種中葯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你知道它有哪些嗎
麻黃這種中葯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你知道它有哪些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麻黃這種中葯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你知道它有哪些嗎?我們一起倆聊聊吧。
麻黃素又稱麻黃鹼,是一詞多稱呼,就和冰毒又稱甲基安非他明一樣。它的學名(1R,2S)-2-甲氨基-苯丙烷-1-醇,存在多種立體異構體,是一種生物鹼。分子式C10H15NO。存在於多種麻黃屬植物中,中草葯麻黃的主要成分。無色揮發性液體。可以水蒸氣蒸餾。常用其鹽酸鹽。
麻黃除了平喘外,還可用於消腫主要用於治療明顯的上身水腫,或頭、臉、四肢水腫或急性水腫伴表證。麻黃能溫肺氣,改善皮膚質地,促進上焦水的水合作用,達到用水消腫的效果。當麻黃用於治療水腫時,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水分會從汗液中分解並減少腫脹;排尿增加可以減輕腫脹。麻黃除了與其他的中葯材配伍,熬製成湯葯之外,還能夠製作成葯膳。薄荷參黃茶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麻黃,取適量的薄荷、黨參、生石膏,將麻黃、生石膏切成段狀,然後將生薑切片,煮沸後去渣取汁,等至水溫後即可飲用。興奮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產生精神興奮、失眠、不安和震顫等。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麻黃鹼的中樞神經興奮作用遠較腎上腺素為強。能興奮大腦皮層及皮層下中樞,使精神振奮。
通過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吧
『肆』 關於麻黃
麻黃
[來源]
麻黃科(Ephedraceae)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unge、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d et C.A.Mey.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草質莖,曬干。
[產地分布]
主產於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區。
[葯材特徵]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質莖。表面淡綠至黃綠色,有細的縱棱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鱗葉2,稀3,銳三角形,長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連合成筒狀。質較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微苦澀。
木賊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1.5mm,棱線13~14條;節間長1~3cm;膜質鱗葉2,稀3,上部約四分之一分離,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至棕黑色。
中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5~3mm,棱線18~28條,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3,稀2,長2~3mm,上部約三分之一分離,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主要化學成分]
草麻黃:含生物鹼1.315%,主要為左旋麻黃鹼(L-Ephedrine, C10H15ON),占生物鹼總量的80~85%。其次為右旋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 C10H15ON)。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黃鹼(L-N-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麻黃鹼(D-N-Methyl- 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黃鹼(L-Nor-ephed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D-Nor-Pseudoephedrine)等;還含揮發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兒茶酚、鞣質以及少量揮發油,油中含L-a-萜品醇(L-a-Terpined)。此外,尚分離出2種平喘有效成分,即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和L-a-萜品稀醇(L-a-Terpineol)。前者還有降壓、擴張血管作用。
木賊麻黃:含生物鹼量最高,約1.02~3.33%,其中麻黃鹼佔55~75%,右旋偽麻黃鹼佔25~45%。尚含甲基麻黃鹼等。
中麻黃:生物鹼含量最低,約0.25~0.89%。
[功效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炙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2~9g
海關編碼有:
麻黃提取物 29394900
麻黃提取物制劑 30049090
『伍』 麻黃的化學成分
草麻黃地上部分含有麻黃類:左旋麻黃鹼(ephedrine),右旋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黃鹼(norephedr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norpseudoephe-drine),左旋甲基麻黃鹼(methylephedrine),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methylpseudoephedrine),以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0.481$-1.382%。惡唑酮類生物鹼:麻黃惡唑酮(ephedroxane)。揮了油:從中分離出32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α,α,4-trimethyl-3-cyclohexen-1-methanol),β-松油醇(β-terpineol),對(艹孟)-2-烯-7-醇(p-meth-2-en-7-ol),平喘有效成分左旋-α-松油醇(α-terpineol)和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小麥黃素(tricin),山柰酚(kaempferol),芹菜素-5-鼠李糖甙(apigenin-5-rhamnoside),蜀葵甙元(herbacetin),3-甲氧基蜀葵甙元(3-methoxyherbacein)及山柰酚鼠李糖甙(kaempferol rhamnoside)。
另有報道,由生產麻黃鹼的麻黃母液殘渣中分離得O-苯甲醯-L-(=)-偽麻黃鹼(O-benzoyl-L(+)-pseudoephedrine)。
木賊麻黃地上部分含有麻黃生物鹼類: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黃鹼,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以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2.093%-2.436%。 惡唑酮類生物鹼:麻黃惡唑酮。揮發油:從中分離出27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6,10,14,-三甲基十五碳-2-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十八碳酸甲酯(oc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平喘有效成分2,3,5,6-四甲基吡嗪,但不含另一種平喘有效成分旋-α-松油醇。黃酮醇甙:4′,5,7-三羥基-8甲氧基黃酮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4′,5,7-trihydroxy-8-methoxyflavonol-3-O-β-D-gluranoside)。芳香酸類:苯甲酸(benzo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佳皮酸(cinnam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中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黃鹼,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以偽麻黃鹼含量較高,麻黃生物鹼類總含量為1.059%-1.564%.還含麻黃惡唑酮。
山嶺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甲基麻黃鹼,微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麻黃生物鹼總含量為1.058%,還含麻黃惡唑酮。
麗江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鹼,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基總含量為1.495%-1.772%,雲南產麗江麻黃偽麻黃鹼含量較多,而四川產麗江麻黃則麻黃鹼含量較多。
單子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2.466%。
藏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黃鹼,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其總含量為0.806%。
『陸』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麻黃為中葯中一個重要的發散風寒,是麻黃科麻黃屬植物,它歸肺經和膀胱經,它的功效主要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接下來給大家詳細講講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以上就是有關麻黃的功效與作用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麻黃是一種帶有毒性的中葯材,它含有的麻黃鹼毒性比較強,不可過量服用,避免引起中毒。
『柒』 麻黃有什麼用
麻黃的功效為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
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
麻黃絨作用緩和,適於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於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麻黃的化學成分主要是麻黃鹼和偽麻黃鹼,此外還有鞣質、黃酮甙、糊精、菊粉、澱粉、果膠、纖維素、葡萄糖等糖類化合物和草酸、檸檬酸、蘋果酸、延胡索酸等。
現代葯理研究證明,麻黃有發汗、解熱、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過敏等作用,也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減輕黏膜水腫、抗炎、抗過敏、鎮咳、祛痰、利尿等。
使用麻黃應注意,其用量一般為2~10g,對於體虛自汗、盜汗、虛喘及陰虛陽亢者禁服,表虛自汗和陰虛盜汗,喘咳腎不納氣的虛喘、高血壓患者均應慎用
『捌』 麻黃有沒有毒請用葯理說明!謝謝!
我要為麻黃辯解一下,麻黃可是我在中葯學里學到的第一味中葯,不是毒品。
它屬於辛溫解表葯,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風寒感冒(就是表實無汗症狀的感冒)、咳嗽氣喘和風水水腫。發汗解表多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煎服:2~9g
麻黃中含有麻黃鹼,麻黃鹼能興奮心臟,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可引起興奮失眠不安。揮發油對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
所以陰虛火旺,心臟病,高血壓,失眠者慎用。
麻黃不是毒品,正確使用,是可以幫助我們的良葯。葯理 發汗
① 有效成分 揮發油、麻黃鹼。
② 條件溫服、溫熱條件。
③ 作用機理:·阻礙汗腺導管對鈉 離子 的重吸收→汗腺分泌↑;·興奮中樞,外周α受體。
平喘
① 有效成分 麻黃鹼、偽麻黃鹼、揮發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
② 機理
促進NA和Adr的釋放。
本身激動β-R→激活Ac→促進cAMP產生。
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
促進PGE的釋放。
直接興奮α-腎上腺素受體→血管收縮→粘膜腫脹減輕。
抑制抗體產生。
③ 作用特點 緩慢、溫和、持久,可以口服。
利尿
① 有效成分 d-偽麻黃鹼。
② 作用 尿量增加。
③ 機理
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
阻礙腎小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
抗炎、抗過敏
① 有效成分 偽麻黃鹼、甲基麻黃鹼、麻黃鹼。
② 作用機理
抑制過敏遞質釋放;
溶血素減少,呈抗補體作用。
鎮咳、祛痰
① 作用強度 為可待因的1/20。
② 有效成分 萜品烯醇,麻黃揮發油。
解熱、抗菌、抗病毒
① 有效成分 揮發油。
② 抗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 乙型溶血 鏈球菌、 流感嗜血桿菌 、肺炎雙球菌、 炭疽桿菌 、白喉桿菌、 大腸桿菌 、奈瑟雙球菌。
③ 抗病毒 流感病毒。
『玖』 麻黃是什麼我們該怎樣辨別麻黃
麻黃是一種中葯,在治療風寒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往往用於外感風寒,能夠及時的發汗解表,而且還可以改善身體疼痛的情況。麻黃在儲存的過程中要置於陰涼乾燥處,要注意防潮,而且還需要注意防蛀。麻黃的莖枝比較粗壯,呈現圓柱形,顏色一般是淡綠色,味道比較苦澀,並不帶根,也不存在雜草,不能夠有霉變。市面上通常會對麻黃中的鹼含量進行衡量,認為木賊麻黃的葯效最好。
麻黃中會含有麻黃鹼,能夠有效的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麻黃的水提取物能夠有效的降低身體血清溶血素水平。人們可以選擇用理化方式去鑒別不同的麻黃,可以將葯材的縱剖面放在紫外燈下面進行觀察。麻黃的採摘季節大概在9~10月,人們會將麻黃進行晾乾,還會切斷備用,並且會除去麻黃的木質莖、雜質以及殘根, 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就會影響麻黃的葯效。
『拾』 中葯麻黃的來源科屬
來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質莖。
植物形態 草本狀小灌木,高20~40cm。木質莖短,常匍匐;草質莖綠色,長圓柱形。直立,節明顯,節間長2~6cm,直徑約2mm,有不明顯的細縱槽紋。鱗葉膜質鞘狀,長3~4mm,下部約1/2合和生,上部2(3)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常向外反曲。雌雄異株,雄球花3~5聚成復穗狀,頂生;雌球花寬卵形,多單生枝端,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種子2,卵形。花期5~6月。種子成熟期7~8月。生於河床、河灘、乾草原、固定砂丘。主產河北、山西、新疆、內蒙古。
採制 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干。
化學成分 含1-麻黃鹼(I-ephedrine)、d-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I-N-甲基麻黃鹼、d-N-甲基偽麻黃鹼、1-去甲麻黃鹼(I-norephedrine)、d-去甲偽麻黃鹼,並含麻黃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苄甲胺等。
性味 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