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化學里常見的滅火方法和原理
滅火的基本原理:
物質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必要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著火源。根據這些基本條件,一切滅火措施,都是為了破壞已經形成的燃燒條件,或終止燃燒的連鎖反應而使火熄滅以及把火勢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這就是滅火的基本原理。
1.冷卻法:如用水撲滅一般固體物質的火災,通過水來大量吸收熱量,使燃燒物的溫度迅速降低.最後使燃燒終止。
2.窒息法:如用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等來降低氧濃度,使燃燒不能持續。
3.隔離法:如用泡沫滅火劑滅火,通過產生的泡沫覆蓋於燃燒體表面,在冷卻作用的同時,把可燃物同火焰和空氣隔離開來,達到滅火的目的。
初中化學里常見的滅火方法和原理:
1.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目的是將可燃物與空氣隔絕;
2.紙箱著火,用水撲滅,目的是將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3.撲滅森林火災,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砍掉,目的是將可燃物與火場隔離!
㈡ 在危險化學品生產中,如何防止摩擦和撞擊引起火災或爆炸
(1)應保證機器上的軸承等轉動部件有良好的潤滑,及時加油,並經常清除附著的可燃污垢。
(2)防止金屬零件、鐵釘等落人粉碎機、反應器、提升機等設備內。
(3)在易燃易爆場所嚴禁穿帶釘鞋進入,地面應採用不產生火花材料的地坪。
(4)用銅制、木製工具代替鐵制工具,凡是會發生撞擊或者摩擦的兩部分應該採用不同的金屬。
(5)輸送氣體或液體的管道,應定期進行耐壓試驗,防止破裂或介面松脫噴射起火。
(6)搬運金屬容器,嚴禁在地上拋擲或拖拉,在容器可能碰撞部位覆蓋不發生火花的材料。
(7)吊裝盛有可燃氣體和液體的金屬容器用吊車,應經常重點檢查,以防吊繩斷裂,吊鉤松滑造成墜落沖擊發出火花(或發火)。
(摘錄於國家安全生產宣教網)
㈢ 化工生產中防止火災的措施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14
㈣ 在危險化學品生產中,如何防止磨擦和撞擊引起火災或爆炸
使用銅質工具以防止火花產生
減少摩擦和可能產生撞擊的作業環節
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
嚴格控制靜電的產生
㈤ 怎樣預防火災 有關化學
從化學角度,物體燃燒一般需要三個條件:1.自身必須是可燃物 2.與氧氣接觸 3.溫度達到這個可燃物的著火點。
相應的,阻止物體燃燒的方法有:
第一,清除可燃物。如,礦井中有較多的可燃氣體瓦斯(CH4),可加快空氣流通,以清除瓦斯。
第二,隔絕空氣(或氧氣)。如油鍋起火,可用鍋蓋蓋滅。
第三,降溫。如可澆水,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但金屬(如鉀、鈉、鎂、鋁鎂合金等)著火不能用水澆滅,因為這些金屬能和水起發應(生活中不常見);此外,吹滅蠟燭,也是這個原因。
所以預防火災的方法有:1.保持通風良好(火災發生後不可這樣做) 2.有易燃易爆品的地方嚴禁明火 3.消防工具要准備好 4.最重要的是有防火意識。
本人已竭盡心力了,願你看得上眼。
㈥ 防止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各試劑按照相應的危險性分級分類保存,避免禁忌保存如氧化性物質與可燃性物質共存,酸鹼共存,固液共存等
標識明確。
較高要求:保存對應儲存設施,如易燃可使用防爆櫃,放燃燒櫃,防腐蝕櫃等
揮發性液體密封保存,如果沒有的,通常置於陰涼通風處,加強通風,避免局部可燃氣體濃度過高。
較高要求:保存滿足試劑試液保存要求,如乙腈等應在陰涼處保存,丙酮等易揮發液體通常需要冷藏保存等
儲存房間設計應復合危化品保存標准,如門向外開等,避免發生警情後因燃燒氣壓過高無法開門。
有可燃氣體濃度報警器,房間內無明火,採用防爆電器(防爆燈、防爆插座等),
備防火毯、干基水基滅火器等等,相應人員需經過培訓方可操作,著裝應防靜電,有相應防護措施,如防毒面具,手套,防靜電鞋等
這些在安監局網站或者相應的安全標准化網站可以看到。
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主要是要減少危化品的使用及貯存量。不過一般是達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