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紙張的化學成分
主要就是纖維素(植物纖維)。
植物纖維是紙張的基本組成部分,作為造紙原料的植物纖維必須具備在制漿時易於離解,植物纖維中的纖維素含量高,木質索含量少;合乎要求的強度、長度和寬度;具有足夠的彈性與交織能力;來源豐富和成本低廉,適應大量生產等條件.
我國常用的造紙植物纖維有:稻草、麥草、蘆葦、竹、木材、麻類、棉花等,廢棉、廢布、廢麻、廢紙等也是造紙的主要原材料.
在製造紙漿的過程中,將植物纖維經理加工處理,去掉植物纖維中含有的木質素、果膠、樹脂、脂肪等其他成分,僅保留纖維素和半纖維索等有效成分.
紙張的性質,在一定條件下取決於所選用的植物纖維的物理化學性能,以及制漿方法。
㈡ 纖維素的成分是什麼
纖維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於水及一般有機溶劑。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天然有機物,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纖維素含量接近100%,為天然的最純纖維素來源。一般木材中,纖維素佔40~50%,還有10~30%的半纖維素和20~30%的木質素。此外,麻、麥稈、稻草、甘蔗渣等,都是纖維素的豐富來源。纖維素是重要的造紙原料。此外,以纖維素為原料的產品也廣泛用於塑料、炸葯、電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食物中的纖維素(即膳食纖維)對人體的健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㈢ 紙張的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普通的紙張由植物纖維、填充料、膠料和色料等組成。
植物纖維是紙張的主體,它主要指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是用化學、機械或化學與機械相結合的方法從木材或非木材類的植物體中提取的。由於植物纖維呈細長絲狀,如果只由植物纖維交織在一起,便會出現一些空隙和表面的凹凸不平。加填充料的作用是填塞纖維問的縫隙,使紙張表面平整均勻,同時還能減少紙張的伸縮,降低紙張的透明度和增加白度。但填充料使紙張強度下降,含量過多易出現掉粉、掉毛現象。由於纖維是親水物質,加上纖維之間的毛細孔吸收作用,使紙張具有過強的親水性,容易在印刷過程中因吸水過多而變形和出現洇墨現象。膠料的作用主要是給予紙張適當的抗液體滲透和擴散的能力。植物纖維大多為雜色,色料的作用是將紙張的顏色校正和改變為白色或其他所需的特定顏色。
單銅紙 表面光亮、塗布均勻、吸墨快速具有良好之印刷適性,適合精緻之彩色印刷。 以精緻印刷為目的,將原紙表面施以塗料加工,並經超級壓光機壓光之一般銅版紙。 雙銅紙 分為單面及雙面塗布之銅版紙,依日本紙業分類標准 其每面塗布量約10g/m2以上,為目前文化出版、廣告設計、印刷裝 訂及工商業界最常使用紙種之一。紙張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和輔料。植物纖維是指纖維素,半纖維素,輔料是指填料、膠料和染料。
㈣ 纖維素是有什麼組成
纖維素的詳細說明:
纖維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於水及一般有機溶劑。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天然有機物,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纖維素含量接近100%,為天然的最純纖維素來源。一般木材中,纖維素佔40~50%,還有10~30%的半纖維素和20~30%的木質素。此外,麻、麥稈、稻草、甘蔗渣等,都是纖維素的豐富來源。纖維素是重要的造紙原料。此外,以纖維素為原料的產品也廣泛用於塑料、炸葯、電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食物中的纖維素(即膳食纖維)對人體的健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纖維素的性質
纖維素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鍵組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量約50000~2500000,相當於300~15000個葡萄糖基。分子式可寫作(C6H10O5)n。是維管束植物、地衣植物以及一部分藻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醋酸菌(Acetobaeter)的莢膜,以及尾索類動物的被囊中也發現有纖維素的存在,棉的種子毛是高純度(98%的纖維素。所謂α-纖維素(α-cellulose)這一名稱系指從原來細胞壁的完全纖維素標准樣品用17.5%NaOH不能提取的部分。β-纖維素(β-cellulose)、γ-纖維素(γ-cellulose)是相應於半纖維素的纖維素。雖然,α-纖維素通常大部分是結晶性纖維素,β-纖維素,γ-纖維素在化學上除含有纖維素以外,還含有各種多糖類。細胞壁的纖維素形成微纖維。寬度為10—30毫微米,長度有的達數微米。應用X線衍射和負染色法(negative染色法),根據電子顯微鏡觀察,鏈狀分子平行排列的結晶性部分組成寬為3—4毫微米的基本微纖維。推測這些基本微纖維集合起來就構成了微纖維。纖維素能溶於Schwitzer試劑或濃硫酸。雖然不易用酸水解,但是稀酸或纖維素酶可使纖維素生成D-葡萄糖、纖維二糖和寡糖。在醋酸菌中有從UDP葡萄糖引子(primer)轉移糖苷合成纖維素的酶(cellulose synthase(UDPformingEC2.4.1.12)。在高等植物中已得到具有同樣活性的顆粒性酶的標准樣品。此酶通常是利用GDP葡萄糖(cellulose synthase(GDP forming) EC2.4.1.29),在由UDP葡萄糖轉移的情況下,發生β-1,3鍵的混合。微纖維的形成場所和控制纖維素排列的機制還不太明了。另一方面就纖維素的分解而言,估計在初生細胞壁伸展生長時,微纖維的一部分由於纖維素酶的作用而被分解,成為可溶性。
㈤ 制漿造紙的材料有哪些
制漿造紙 -
造紙
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纖維,原料中除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較少的組分,如樹脂、灰份等。此外還有硫酸鈉等輔助成分。
紙張中除了植物纖維,還需要根據不同紙材添加不同的填料。
比如銅系抗菌紙就是將銅離子復合在聚丙烯腈(俗稱:腈綸)的第一單體丙烯腈上,製得改性腈綸復合纖維,然後再將改性腈綸配加到植物纖維中,配上各種用途的紙,即可製得抗菌紙。
而現在環保呼聲日益高漲,制紙廠紛紛推出了加入不同百分比的再生紙成分的紙,有100%再生紙,亦有隻加入50%再生紙成分的紙張,適合不同客戶的需求。再生紙來自於廢紙,經過消毒、碎漿等處理後可以再度利用。碎漿系統的目的都是將廢紙完全碎解而不損傷纖維,不打碎非紙成分。
原料的化學成分
植物纖維中主要含有
1、纖維素
在棉花中,纖維素的含量在90%以上;木材、蘆葦、荻葦中也含有40~50%的纖維素。從造紙角度看,在制漿過程中應極力設法保留纖維素,以提高紙漿得率和紙張強度。
2、半纖維素
在植物纖維原料中,闊葉木和草類原料中的半纖維素含量可高達30%左右;而在針葉木中一般只含有20%左右;在棉花中含量更少。為了提高制漿得率和紙張強度,在制漿過程中也要盡量多保留一些半纖維素。
3、木素
在針葉木材中,木素含量佔30%左右,而草類原料一般含20%左右,棉花、亞麻則不含木素。化學制漿就是用化學葯品使細胞之間粘結物質溶去一部分,使纖維互相分離成漿。原料中含木素愈多,則制漿愈困難,所要消耗的化學葯品也愈多。
次要成分:
植物纖維原料中除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較少的組分,如樹脂、灰份等。在一般常用的原料中含量不大,對造紙不會造成太大的困難。但若含量過多,對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紙張則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除去。
1、樹脂、脂肪
一般的原料含量較少,都在1%以下,但在松屬木材中含量較多,它們的粘性較大,容易粘結成團,如粘在銅網和壓輥上,造成抄紙困難,在紙上則形成透明的樹脂點,降低了紙的質量。它們易與鹼作用生成肥皂,而溶於水中,所以含樹脂多的松木一般都用鹼法制漿,以減少它們的危害。脂肪一般危害不大,也可以被皂化溶出。
2、澱粉、果膠
澱粉為細胞腔內的貯存物質,含量不多,易溶於熱水,對制漿造紙沒有什麼影響。一般原料中含果膠不多,它們易被稀鹼液分解溶出。在植物中以果膠酸鹽的形式存在,被認為是植物中灰份的來源。亞麻等韌皮纖維細胞介質主要是果膠質,只需要少量的鹼蒸煮即可脫膠。
3、單寧、色素
一般的原料中含量較少不致為害,它們易被熱水抽出。但含量較多時應事先設法抽出,否則使紙漿的顏色變深不易漂白。
4、灰份
灰份是植物纖維原料中的無機鹽類,主要是鉀、鈉、鈣、鎂、硫、磷、硅的鹽類。木材中的灰份都在0.2~1.0%之間,草類原料中灰份稍高一些。一般紙張對原料中的灰份含量沒有什麼特殊要求。但在生產電器絕緣紙時,必須除去灰份才能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草類原料中,尤其是稻草灰份高,灰份中的SiO2的含量較高,造成了鹼回收的困難。減少或消除鹼回收中硅的干擾,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楊木,相思木,桉木都可用來做紙!
㈥ 造紙需要哪些化工原料
1.造紙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木漿、草漿、進口漿板及進口廢紙等。
2.制漿原料:麥草、蘆葦、速生楊、竹子、龍須草,(就是含纖維量高且纖維長的植物)(棉:是做衛生紙的主材料。棉、麻也是做特殊用紙的主材料。)
3.主要化工原料:燒鹼、硫化鹼、蒽醌、(化石粉、硫酸鋁為填料)等。
拓展資料: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漿紙。
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有別於糹氐,糹氐為動物纖維「絲滓」。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紙張一般分為: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
參考資料:中國網路網/
造紙原材料
㈦ 紙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纖維,原料中除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較少的組分,如樹脂、灰份等。此外還有硫酸鈉等輔助成分。
紙張中除了植物纖維,還需要根據不同紙材添加不同的填料。
比如銅系抗菌紙就是將銅離子復合在聚丙烯腈(俗稱:腈綸)的第一單體丙烯腈上,製得改性腈綸復合纖維,然後再將改性腈綸配加到植物纖維中,配上各種用途的紙,即可製得抗菌紙。
而現在環保呼聲日益高漲,制紙廠紛紛推出了加入不同百分比的再生紙成分的紙,有100%再生紙,亦有隻加入50%再生紙成分的紙張,適合不同客戶的需求。再生紙來自於廢紙,經過消毒、碎漿等處理後可以再度利用。碎漿系統的目的都是將廢紙完全碎解而不損傷纖維,不打碎非紙成分。
原料的化學成分
植物纖維中主要含有
1、纖維素
在棉花中,纖維素的含量在90%以上;木材、蘆葦、荻葦中也含有40~50%的纖維素。從造紙角度看,在制漿過程中應極力設法保留纖維素,以提高紙漿得率和紙張強度。
2、半纖維素
在植物纖維原料中,闊葉木和草類原料中的半纖維素含量可高達30%左右;而在針葉木中一般只含有20%左右;在棉花中含量更少。為了提高制漿得率和紙張強度,在制漿過程中也要盡量多保留一些半纖維素。
3、木素
在針葉木材中,木素含量佔30%左右,而草類原料一般含20%左右,棉花、亞麻則不含木素。化學制漿就是用化學葯品使細胞之間粘結物質溶去一部分,使纖維互相分離成漿。原料中含木素愈多,則制漿愈困難,所要消耗的化學葯品也愈多。
次要成分:
植物纖維原料中除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較少的組分,如樹脂、灰份等。在一般常用的原料中含量不大,對造紙不會造成太大的困難。但若含量過多,對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紙張則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除去。
1、樹脂、脂肪
一般的原料含量較少,都在1%以下,但在松屬木材中含量較多,它們的粘性較大,容易粘結成團,如粘在銅網和壓輥上,造成抄紙困難,在紙上則形成透明的樹脂點,降低了紙的質量。它們易與鹼作用生成肥皂,而溶於水中,所以含樹脂多的松木一般都用鹼法制漿,以減少它們的危害。脂肪一般危害不大,也可以被皂化溶出。
2、澱粉、果膠
澱粉為細胞腔內的貯存物質,含量不多,易溶於熱水,對制漿造紙沒有什麼影響。一般原料中含果膠不多,它們易被稀鹼液分解溶出。在植物中以果膠酸鹽的形式存在,被認為是植物中灰份的來源。亞麻等韌皮纖維細胞介質主要是果膠質,只需要少量的鹼蒸煮即可脫膠。
3、單寧、色素
一般的原料中含量較少不致為害,它們易被熱水抽出。但含量較多時應事先設法抽出,否則使紙漿的顏色變深不易漂白。
4、灰份
灰份是植物纖維原料中的無機鹽類,主要是鉀、鈉、鈣、鎂、硫、磷、硅的鹽類。木材中的灰份都在0.2~1.0%之間,草類原料中灰份稍高一些。一般紙張對原料中的灰份含量沒有什麼特殊要求。但在生產電器絕緣紙時,必須除去灰份才能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草類原料中,尤其是稻草灰份高,灰份中的SiO2的含量較高,造成了鹼回收的困難。減少或消除鹼回收中硅的干擾,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㈧ 紙張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紙張由植物纖維、填料、膠料、色料等組成。
(1)植物纖維
植物纖維是紙張的基本組成部分,作為造紙原料的植物纖維必須具備在制漿時易於離解,植物纖維中的纖維素含量高,木質索含量少;合乎要求的強度、長度和寬度;具有足夠的彈性與交織能力;來源豐富和成本低廉,適應大量生產等條件。
我國常用的造紙植物纖維有:稻草、麥草、蘆葦、竹、木材、麻類、棉花等,廢棉、廢布、廢麻、廢紙等也是造紙的主要原材料。
在製造紙漿的過程中,將植物纖維經理加工處理,去掉植物纖維中含有的木質素、果膠、樹脂、脂肪等其他成分,僅保留纖維素和半纖維索等有效成分。
紙張的性質,在一定條件下取決於所選用的植物纖維的物理化學性能,以及制漿方法。
(2)填料
相互交織的纖維構成的紙,有許多空隙,必須添加填料填塞,增加柔韌性,減少紙的透明度和伸縮性,使表面均勻,適應使用的要求。
常用的填料有高嶺土、滑石粉、石膏粉、碳酸和硫酸鋇等,一般印刷用紙選用滑石粉,高級印刷用紙採用高嶺土和硫酸鋇。
填料的用量,一般佔20%左右,填料過多會影響紙張質量,降低抗張力和韌性,阻礙油墨的吸收,印刷時容易掉粉。
(3)膠料
加入膠料是為了填塞紙張表面的間隙,減少紙張中的毛細管作用,提高紙張的抗水性,施膠後還能起到改善紙張的光澤、強度和防止紙面起毛等作用。
常用的膠料有松香、硫酸鋁,明礬、澱粉、水玻璃、乾酪酸等。
根據各種紙張的使用要求不同,有各種施膠方法,有紙內施膠、表面施膠、重施膠和輕施膠等。施膠量相差很大,從占漿料重量的0.25~9%不等,施膠過量也會影響紙張的吸墨性能。
(4)色料
植物纖維有一定的顏色,經漂白後仍不純白,而是略帶一些淺黃或淺綠色,不能滿足造白紙的要求,因此要加入色料進行調色與增白處理。
造白紙常用的色料為品藍、群青等,造高級紙要加入一定的熒光增白劑。
在製造有色紙時,也需要使用色料,大都使用無機顏料或有機染料。
㈨ 造紙纖維原料的化學組成及特點
植物體內管狀或長紡錘狀的細胞,在造紙技術上稱做纖維。作為造紙工業纖維原料造紙植物纖維的化學組成,隨產地、品種的不同以及同一品種的不同部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