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教案中教與學的活動怎麼寫

化學教案中教與學的活動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7-22 17:55:41

㈠ 化學教學設計怎麼寫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

㈡ 初中化學教案的內容和格式是怎麼樣的

對於剛剛參加工作寫教案要寫詳案
例如: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並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還可以寫上輔助教具)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裡,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腐敗、燃料能燃燒、鋼鐵製品在潮濕的環境會慢慢生銹等。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特點,掌握其規律,對於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板書]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後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
演示[實驗1-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
演示[實驗1-2] 首先展示膽礬晶體 藍色塊狀固體研碎後成為藍色粉末
[提問] 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板書] 一、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1. 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 特徵: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
演示[實驗1—3] 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後立即生成藍色沉澱。這里的藍色沉澱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
演示[實驗1—4]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加入鹽酸後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麼共同特徵?
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
[板書] (二)化學變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2.特徵: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討論]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麼?
[練習]口答課本第10頁1、2。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板書] 二、 物質的性質
(一)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講解]
例如,我們剛剛做的實驗3、4中,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澱生成,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里物質表現出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
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例子。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乾燥的空氣里難生銹;
[小結] 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系
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
例如:(1) 木柴燃燒—化學變化 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
(2) 鐵生銹——化學變化 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化學性質
鐵(在乾燥的空氣里)難生銹——化學性質
(3) 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變化
膽礬溶液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性質
[過渡]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板書](二)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講解]
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於物質的物理性質。
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作一簡單介紹
[板書]1、熔點
我們知道,當溫度升高時,固態的冰會變成液態的水。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物質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板書]2、沸點
把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水就會沸騰。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物質的沸點隨著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板書]3、密度
兩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有經驗的人只要用手分別「掂量」一下,就可以鑒別出哪是鐵,哪是鋁。這是由於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它們的質量是不相等的。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演示[實驗1—5]
[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不僅要掌握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變化,哪是化學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多做一些練習。
布置作業:習題1、2、3、4、5
對於每個單元前面最好寫下教材分析等:比如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教材分析:
本單元由「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使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走進化學實驗室」三個課題組成。其中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體驗、廣泛交流,從一些生活或中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事實、現象和問題出發、培養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建立有關物質變化的基本概念,結合具體試驗,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並初步學會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重點難點:
了解化學的學科特點和一些基本概念,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並進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練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概念的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思路:
教材已開始就從具體的實驗中納出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概念,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教材從生活中提煉出兩個探究活動,還安排了三項基本試驗操作,我們要主動參與探究活動和試驗操作練習,並通過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初步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和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後的喜悅,從而產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並可望了解化學的情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於合作等優良品德。
通過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中和熄滅後三個階段的觀察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初步學會觀察、記錄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方法,學會結論推理的方法,學會實驗原理步驟等的圖示方法。同過葯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基本操作練習,學會化學試驗基本操作技能,學會實驗設計,填寫實驗報告。

㈢ 化學教案怎麼寫

化學教案還不就那樣,寫目標,寫重難點,寫過程,寫板書設計,寫作業布置。如果是比賽用的,還需要加些什麼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之類的。總之把自己的教學意圖(怎麼教,那些重點教,會用些什麼樣的手段)寫出來就好了。

㈣ 教育教學實踐評價中教案設計里有一個教與學的活動要怎麼寫

就寫都有什麼活動就行,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

㈤ 如何寫化學教學案例化學教學案例的步驟

直接搜索 如何寫化學教學案例和 化學教學案例的步驟 會找到好的答案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分析
課題:酸和鹼的性質(第一課時)
一、 教學背景與定位
課型:新授課 一課時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鹼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鹼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銹、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教學方式:觀察總結、實驗探究、交流合作
二、 教學資源與設備
儀器:試管、鑷子、葯匙、多媒體展示台
葯品:濃硫酸、濃鹽酸、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氯化鋇溶液
三、教學設計方案

設計內容

具體設計

設計意圖








1、知識與技能:了解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了解酸的腐蝕性、濃硫酸的稀釋方法及原因;掌握酸的主要化學性質;認識其它幾種常見的酸的化學式。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了解探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途徑;逐步養成善於觀察對比、敢於質疑、參與實驗、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使用酸,進行物質性質的探究,增強實驗的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實驗探究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通過三維目標的設計,本節課不但要使「酸的性質」這一知
識目標得以實現,更要重視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參與性,使
學生在學習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培養。

















內容選擇:
1、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2、濃硫酸的腐蝕性、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常見酸的化學性質

情景設計:
1、多媒體展示真實標簽,對比濃硫酸和濃鹽酸的物理性質。
2、濃硫酸塗到布條上出現破洞,體會它的腐蝕性;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有明顯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給出葯品和儀器,學生分組探究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內容緊扣新課程標准,除了知識性問題「酸的性質」,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時的參與過程,使學生認識「了解物質是從個體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教學情景的設計盡量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感到化學知識的真實性、實用性。教師通過適當的情景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1、學生通過教師展示的標簽觀察、閱讀和交流,獲取關於兩種重要的酸的物理性質的信息。
2、通過教師演示的趣味小實驗感受濃硫酸的腐蝕性;通過濃硫酸吸水後的溫度變化以及水和濃硫酸的密度探究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學生在開放性的實驗中自主探究酸的化學性質,深化對酸的相似化學性質的認識。
4、了解幾種常見的酸的化學式和名稱,加深對酸的理解。

學生在觀察思考、實驗操作、交流討論等學習過程中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科學方法,養成科學的態度,培養初步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探究的能力。

















學習活動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酸的物理性質」以學生觀察、思考、閱讀等自主學習為主;「酸的化學性質」以實踐、合作、交流、討論為主。

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結論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
結論性評價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展現。

在學生感到有意義、有興趣的活動中組織教學活動,培養學習興趣,有利於發展學生終生學習的習慣。

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指導,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更關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能力提高,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流程

讓學生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探究活動中的化學反應。

1、根據化學方程式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
2、分析酸的化學性質的實質是H+參與反應,總結出酸相似的化學性質。

操作探究

通過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體展台,把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進行對比,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濃硫酸和濃鹽酸的主要物理性質;使用濃酸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天地

引入新課

鐵製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討厭的現象,利用酸的性質,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質?

練習使用化學用語

實驗探究

1、第一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2、第二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總結歸納

多識一點

介紹幾種其它常見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學式;試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五、教學實錄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很多頭痛的問題,如:鐵製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很難用常規的方法除去。你有什麼好的做法嗎?
生:用砂紙打磨
看見家長用過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
師: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這些問題的確利用酸就可以迎刃而解,前兩節我們對酸有了一些認識,酸還有哪些性質?
多媒體展台展示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從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看標簽、思考、做簡單的記錄。並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結果。將結果填寫在課本表格中。
師:(打開濃鹽酸瓶蓋)你看到什麼?
生:有白霧產生。
師:為什麼濃鹽酸在空氣中會形成白霧?
生:(思考、交流)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它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里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的緣故。
師:下面看一個小魔術。用玻璃棒蘸濃硫酸塗到一塊棉布中間。你看到了什麼?
生:玻璃棒穿過來啦!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濃硫酸有腐蝕性。
師:對,並且是強烈的腐蝕性。所以使用濃硫酸時要特別小心。如果不慎將濃硫酸粘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後塗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以防灼傷皮膚。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啊!
生:老師,那用硫酸做實驗的時候豈不是很危險?
師:同學們有這樣的意識很好,但如果我們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來進行就能避免危險。比如我們實驗室經常要將買回來的濃硫酸進行稀釋,你們知道應該如何操作嗎?
生:思考。
師:(小實驗)用溫度計蘸濃硫酸在空氣中靜置。請兩個學生上來觀察溫度變化情況。
生:溫度在升高!
師:能說出這是為什麼嗎?
生:(討論)可能是濃硫酸在空氣中吸水會放出熱量。
師:這對稀釋濃硫酸有何啟示?你能試著設計濃硫酸稀釋的方法嗎?
(提示:水的密度—— 1.0g/mL ; 濃硫酸的密度——1.84g/mL)
生:(思考、交流、閱讀後回答)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裡,並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
師:如果倒反了,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熱烈交流、討論、並大膽猜測)
師:(實驗)在錐形瓶里倒入少量濃硫酸,塞上雙孔塞,分別插上分液漏斗和導管,從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提示學生仔細觀察現象。
生:啊,液體往外飛濺,倒反了真的有危險!!
師:所以說實驗操作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我們可以用稀釋後的硫酸和鹽酸進行下面的實驗。
左邊兩排六個小組的同學用實驗桌上的儀器和葯品探究稀硫酸的化學性質;(葯品: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硝酸銀溶液;試管若干。)
右邊兩排六個小組的同學用實驗桌上的儀器和葯品探究稀鹽酸的化學性質;(葯品:稀硫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鈉、硫酸銅溶液、氯化鋇溶液;試管若干。)
生:(小組合作,建立猜想並設計實驗方案,交流後進行實驗操作。)
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學們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正確操作,注意記錄實驗現象。
(約十分鍾後)
師: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交流一下你們的實驗情況。其它同學要認真聽,與你們的結果做對比,看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生:(充分交流,大膽發言)
生1:稀鹽酸與鎂條反應有氣泡放出,與生銹鐵釘、氧化銅反應固體減少、溶液變色,與碳酸鈣反應也有氣泡,與硝酸銀有白色沉澱生成,其它幾種物質都沒有現象。
生2:稀硫酸與鎂條反應有氣泡放出,與生銹鐵釘、氧化銅反應固體減少、溶液變色,與碳酸鈉反應也有氣泡,與氯化鋇有白色沉澱生成,其它幾種物質都沒有現象。
……
師:(對個別有不同情況的小組予以分析、解釋,對他們參與實驗的積極精神予以肯定)
請同學們試著把剛才我們做的實驗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
(讓兩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生:(對照實驗記錄,思考後,在練習本上寫化學方程式)
(五分鍾後)
師:對照黑板上兩位同學寫的,我們一起來訂正一下。
生:(留出時間讓方程式有錯誤的學生改正。)
師:回顧我們剛才做的實驗,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如果從物質分類的角度看,鹽酸和硫酸都能與哪些物質發生變化?
生1:金屬、金屬氧化物、鹽等
生2:不對。應該是它們中的一部分能與酸發生反應。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加上前面一節學過的中和反應,我們可以總結出酸的幾條化學性質?
(留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總結,然後大屏幕展示酸的四條化學性質)同學們是否想過,不同的酸為什麼會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生:因為它們都是酸;
因為它們的組成有相似的地方!
師:(引導)化學學科與其它學科不同的地方是我們是從微觀角度來認識世界、認識物質的。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
(多媒體課件:播放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微觀的flash動畫)
生:(討論、交流、回答)
因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
因為這些反應都是氫離子決定的;
如果別的溶液中有氫離子也會發生這樣的反應!
師:同學們肯動腦,總結得很好,並且能夠舉一反三。從認識個體到認識一般規律是我們學習化學常用的科學方法,同學們只要細觀察、勤思考、敢實踐,化學就一定可以學得最棒!酸的知識還有很多,同學們想了解嗎?你們可以上網查閱資料,或者到圖書館查閱化學書籍報刊,相信你們會有更多收獲!
師:(板書)介紹幾種常見酸的化學式:硝酸、碳酸、磷酸、醋酸。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生:(討論後自己小結本課內容)
【練習】1、碳酸飲料用瓶裝還是罐裝更合理?
2、手工藝者將失去光澤的銀首飾高溫加熱使其表面被氧化,投入硝酸溶液中,取出後首飾恢復光澤,用所學過的化學知識解釋原因。
【作業】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請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舉例說明酸在我們生活生產中的用途;查閱資料舉例說明酸對人類不利的方面。(能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的請寫出方程式)
六、教學效果與課後反思評價
新課程標准中特別強調「化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課堂教學是教師施教、學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陣地,更是創新發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各方面的價值,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積極參與過程體驗,倡導學生自主、協作、勇於探究的學習精神和情感體驗。如:在講解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時,我不再以講授的方式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實物標簽自己觀察總結,這讓學生感到知識是他自己學到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給他的,初步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講解濃硫酸的腐蝕性和濃硫酸的稀釋時,如果不給學生提供這些情景小實驗,他們的思維就不會如此積極,對其性質和方法的理解也不會非常深刻,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同學們的反應超過了我預先的設想,效果很好;酸的化學性質的教學則通過開放性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過程、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他們手腦並用、樂在其中,這種親身經歷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活動設計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活動,多數時候是以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作為「引路人」,我及時恰當地對他們的成功與問題進行評價,這樣縮短了老師和學生之間感情的距離,在這樣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全體學生都沒有過重的思想包袱,他們有時竊竊私語,有時群情激昂,積極主動地在老師設計的活動中探究學習,從而使他們的參與、協作、創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動的發展。
在多媒體的運用上,我沒有刻意地加以修飾,華而不實、多而無用的課件不會對教學有任何的幫助。本節課的重點是實驗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認識反應的微觀本質,看似簡單的flash動畫,卻能讓學生不再憑空想像,很容易看出反應的本質,從而使所學知識得到歸納和提升。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時,有很多實驗可以在井穴板中進行,這樣可能節約更多的葯品。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 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學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選擇一個有沖突的教學事件;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確定事件中的「演員」;檢查你行動的結果;假設你再次遇到該事件

閱讀全文

與化學教案中教與學的活動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