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
判斷反應自發進行可以用 吉布斯自由能..這個是給你完全不熟悉的反應問你能否發生的時候會用到..
濃度的關系我來給你舉個例子
Al3+和OH-反應,當OH-過量的時候無現象,當Al3+的時候有白色沉澱
Na2CO3和HCl,HCl過量有氣體生成,Na2CO3過量無現象
還有Fe和硝酸的反應,硝酸濃度大會鈍化Fe,不反應,稀硝酸會把Fe氧化到3價..而如果Fe過量的化,又會把3價鐵還原到2價..
㈡ 如何判斷化學反應能否發生需要專業的回答
按照熱力學第三定律的觀點,萬事萬物總是趨向混亂最大化,度量混亂的這個概念就是熵。
學生到了操場,如果沒有刻意安排的話,操場上總會變得亂糟糟的。把紅墨水滴入水中,紅墨水不會保持原來的一團 ,總會混入水中。這個過程是混亂度增加的過程,也是熵增加的過程。
同樣的道理,化學反應也會想著熵增加的方向進行。我們只需要測定物質的熵值,然後按照假定的化學方程式將熵值計算出來,如果方程式的熵值增加了,那麼這個化學反應就能夠發生,反之則不能發生。
熵值在不同的狀態下是不同的,改變溫度、壓力等外部條件,熵值會發生變化。有些化學反應在通常條件下(常溫常壓)是不會發生的,但是如果改變的條件,例如放在高溫的環境下,如果熵值增加了,這個反應就會變得能夠進行。
㈢ 如何判斷物質是否發生化學變化 舉例說明
產生了新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如鐵的生銹、鎂條能燃燒生成氧化鎂、水能電解出氧氣和氫氣、氫氣能還原氧化銅成銅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宏觀上可以看到各種化學變化都產生了新物質,這是化學變化的特徵。但要注意跟物理變化的區別,物理變化也常伴有放出氣體(啟開汽水瓶蓋)、產生沉澱物(明礬凈水)等,只是沒有新物質生成。
化學變化的種類:
1、氧化反應: 還原劑(反應物)→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離→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2、還原反應: 氧化劑(反應物)→得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向→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3)如何判斷化學反應的發生擴展閱讀:
化學變化的特點
1、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個數沒有變化,僅僅是原子與原子之間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
2、對於分子構成的物質來說,就是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物質的化學性質需要通過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來研究物質的化學性質,製取新的物質。
3、化學變化常伴有光、熱、氣體、沉澱產生或顏色氣味改變等表現現象發生,可以參照這些現象來判斷有無化學反應發生。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種類不同可以把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分解、置換和復分解4種基本類型。
4、物體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
5、化學變化里一定包含物理變化,物理變化里一定沒有化學變化。
㈣ 高中生該如何判斷某個化學反應能否發生
反應能否發生可以有兩個參照物(實際上是一個原理):
看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一般認為平衡常數小於10^(-5)的不能發生,平衡常數小於10^(-3)的反應傾向很小。平衡常數大於10^5的反應可以直接視為不可逆反應。
看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ΔG=ΔH-TΔS,綜合判據),ΔG>0表示在該溫度下不能自發地發生。
實際上,兩者可以通過等式ΔG = -RTlnK來聯系(化學熱力學內容)。
由於部分高中可能沒有傳授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通過焓變和熵判斷也是可以的。一般焓變為正值且反應熵為負(無序度減少)的反應都不能自發發生。
對於兩者信息都沒有給出且化學方程式無明顯提示的,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可以按照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弱氧化劑+弱還原劑等的規律來尋找。
實際上幾乎沒有完全不發生的反應,但是有很多反應在有限的時間和受限的觀測精度下可以認為不發生。
㈤ 怎樣判斷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
在中學
(1)復分解的反應
一般看反應物是否可以溶於水或溶於酸,生成物是否滿足有沉澱或氣體或水,三者有其中一個可以了.
生成物有弱電解質的生成,或簡單說「強生弱」
(2)氧化還原反應
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是否有化合價的改變,即是否有氧化劑和還原劑.
在大學角度
化學現象是由反應速率表徵的,只有在非平衡條件下化學反應過程才會呈現出非零的反 應速率.在非平衡的時候物質會發生反應.
對於孤立體系而言,在其中發生的任何反應變化必然是自發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在孤立體系中發生的任何變化或化學反應,總是向著熵值增大的方向進行,即向著△S孤立>0的方向進行的.而當達到平衡時△S孤立=0,此時熵值達到最大.如果不是孤立體系,則可以把體系與其周圍的環境一起作為一個新的孤立體系考慮,熵增原理仍然是適用的.由此可以得出,自發反應是向著(△ S體系+△S環境)>0的方向進行的
㈥ 怎樣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就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質。
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1、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澱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麼物質。
新物質的生成判斷:
1、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
2、形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
3、物質的組成結構變化有新物質的生成。
(6)如何判斷化學反應的發生擴展閱讀
誤區:有變色、發光、放熱、氣體或沉澱現象發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在於變化時有無新物質生成,而變色、發光、放熱、生成氣體或沉澱等往往是化學變化中產生的現象,在變化類型的判斷時,僅起到輔助判斷作用。
注意事項
1、不能把現象描述為結論。
現象是物質變化時伴隨產生的,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現象為「生成黑色固體」,不能將現象敘述為實驗結論,如「生成四氧化三鐵」。
2、狀態變化不包括生成氣體或沉澱。
物質的狀態變化一般屬於物理變化,而生成氣體或沉澱的變化一般是由於化學變化而產生的現象。
㈦ 初中化學如何判斷兩種物質是否發生化學反應
首先要知道化學反應有多少種
1.中和反應 即酸和鹼發生反應 具體的要看反應條件 在水中的話 有不溶的就不反映
2.復分解反應 反應產物中有不容物或氣體 2種鹽[也可以是其他]就會反應
3.置換反應 比如還原性氣體置換金屬的反應 鹵素和鹵素化合物的反應.
4.氧化還原反應 主要看兩種物質是不是具有相對的 相反的氧化還原性質.
中學階段的化學,判斷物質間是否反應有些規律遵從.
如強制弱,強酸強鹼制出弱酸弱鹼,這樣就能反應,反過來弱酸弱鹼就不能制強酸強鹼.
也可運用相對氧化還原性強弱來判斷,同樣是強制弱.但是具體物質間能否反應還要看實際是否有這樣的反應,不能用這些規律去捏造不存在的反應.另外中學階段還要多記一些反應,多做些題目,在判斷能否反應上可以進行類比,也有很大幫助
比如復分解反應要生成沉澱,氣體,水.這是最好理解的
㈧ 請問怎樣判斷化學反應能否發生急需!謝謝!!!
(1)復分解的反應
一般看反應物是否可以溶於水或溶於酸,生成物是否滿足有沉澱或氣體或水,三者有其中一個可以了.
生成物有弱電解質的生成,或簡單說「強生弱」
(2)氧化還原反應
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是否有化合價的改變,即是否有氧化劑和還原劑.
㈨ 化學中怎麼判斷兩種物質能不能發生反應
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反應物溶於水(或有酸參加的另一種溶於酸),生成物有沉澱、氣體或水。
如強制弱,強酸強鹼制出弱酸弱鹼,這樣就能反應,反過來弱酸弱鹼就不能制強酸強鹼。也可運用相對氧化還原性強弱來判斷,同樣是強制弱。但是具體物質間能否反應還要看實際是否有這樣的反應,不能用這些規律去捏造不存在的反應。
化學放映伴隨著物質和能量的變化。所以判斷兩種物質是發生化學反應,本質是看有沒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變化(發光﹑放熱),新物質的形態(氣體和沉澱)也是要關注下的。
實質
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在反應中常伴有發光、發熱、變色、生成沉澱物等。判斷一個反應是否為化學反應的依據是反應是否生成新的物質。根據化學鍵理論,又可根據一個變化過程中是否有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來判斷其是否為化學反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化學反應
㈩ 怎麼物質間判斷是否發生化學反應
生成新物質是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的重點。但是對於溶液判斷物質是否發生化學反應,可以從是否生成弱電解質·難溶物以及氣體生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