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思想或觀念有哪些

化學思想或觀念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3 18:07:54

① 化學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

  1. 現象與本質的思想方法

  2. 結構與性質的思想方法

  3. 一般與特殊的思想方法,

  4. 分類思想,

  5. 定性與定量的思想方法,

  6. 量變與質變的思想方法

  7. 比較的思想方法

  8. 守恆的思想方法等

② 求解數學.物理.化學中所有重要的思想

一、在高中復習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途徑主要有:
1、用數學思想指導基礎復習,在基礎復習中培養思想方法。
基礎知識的復習中要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發展過程,揭示其中蘊涵的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討論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時的兩種基本方法:一是把直線方程和圓錐曲線方程聯立,討論方程組解的情況;二是從幾何圖形上考慮直線和圓錐曲線交點的情況,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將會使問題清晰明了。
②注重知識在教學整體結構中的內在聯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識互相聯系、互相溝通中的紐帶作用。如函數、方程、不等式的關系,當函數值等於、大於或小於一常數時,分別可得方程,不等式,聯想函數圖象可提供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幾何意義。運用轉化、數形結合的思想,這中塊知識可相互為用。
例如、若關於 x的方程9x2+(4+a)3x+4=0有實根,求實數a的范圍。
分析:若令3x=t ,則t>0,原方程有解的充要條件是方程t2+(4+a)t+4=0有正根,故解得:a≤-8。這種解法是根據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討論,思維方法是常規合理的,但解法繁瑣,若採取以下解法:因為a∈R,所以原方程有解的a的取值范圍為函數a= 的值域。根據基本不等式上式 a≤-2-4=-8。則思維突破常規,利用函數與方程的轉化,解法靈活簡捷。
2、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解題練習,在問題解決中運用思想方法,提高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
①注意分析探求解題思路時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解題的過程就是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合理聯想提取相關知識,調用一定數學方法加工、處理題設條件及知識,逐步縮小題設與題斷間的差異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運用化歸思想的過程,解題思想的尋求就自然是運用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
②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典型問題中的運用。例如選擇題中的求解不等式:>x+1,雖然可以通過代數方法求解,但若用數形結合,轉化為半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問題將變得非常簡單。
③用數學思想指導知識、方法的靈活運用,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培養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敏捷性;對習題靈活變通,引伸推廣,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抽象性;組織引導對解法的簡捷性的反思評估,不斷優化思維品質,培養思維的嚴謹性,批判性。對同一數學問題的多角度的審視引發的不同聯想,是一題多解的思維本源。豐富的合理的聯想,是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及類比、轉化、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等數學思想運用的必然。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的自覺運用往往使我們運算簡捷、推理機敏,是提高數學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高中數學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有以下幾類:
1、函數與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數描述了自然界中量的依存關系,是對問題本身的數量本質特徵和制約關系的一種動態刻畫。因此,函數思想的實質是提取問題的數學特徵,用聯系的變化的觀點提出數學對象,抽象其數學特徵,建立函數關系。很明顯,只有在對問題的觀察、分析、判斷等一系列的思維過程中,具備有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深刻性、獨創性思維,才能構造出函數原型,化歸為方程的問題,實現函數與方程的互相轉化接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函數知識涉及到的知識點多,面廣,在概念性、應用性、理解性上能達到一定的要求,有利於檢測學生的深刻性、獨創性思維。
2、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數形結合的思想,其實質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通過對圖形的認識,數形結合的轉化,可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形象性,使問題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3、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
分類討論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邏輯方法,也是一種數學思想,這種思想在人的思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原因有二,其一:具有明顯的邏輯性特點;其二:能訓練人的思維的條理性的概括性。
如「參數問題」對中學生來說並不十分陌生,它實際上是對具體的個別的問題的概括.從絕對值、算術根以及在一般情況下討論字母系數的方程、不等式、函數,到曲線方程等等,無不包含著參數討論的思想.但在含參數問題中,常常會碰到兩種情形:在一種情形下,參數變化並未引起所研究的問題發生質變,例如在 中,參數 的變化並未改變曲線系是拋物線系的性質;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參數的變化使問題發生了質變.例如曲線系 中,隨著 值的變化,該曲線可能是橢圓、雙曲線、圓、二平行直線等,因此需根據 的不同范圍分類討論.這種分類討論有時並不難,但問題主要在於有沒有討論的意識.在更多的情況下,「想不到要分類」比「不知如何分類」的錯誤更為普遍.這就是所謂「素質」的問題.良好的數學素養,需長期的磨練形成.
4、等價轉化的思想。
等價轉化思想是把未知解的問題轉化到在已有知識范圍內可解的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轉化包括等價轉化和非等價轉化,等價轉化要求轉化過程中前因後果應是充分必要的,這樣的轉化能保證轉化後的結果仍為原問題所需要的結果;而非等價轉化其過程是充分或必要的,這樣的轉化能給人帶來思維的閃光點,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是分析問題中思維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
轉化思想貫穿於整個高中數學之中,每個問題的解題過程實質就是不斷轉化的過程。

③ 綠色化學的理念是什麼

理念:

原子經濟性和「5R」原則是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原子經濟性是指充分利用反應物中的各個原子,從而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又能防止污染。實驗過程中應遵循綠色化實驗的5個「R」原則,即

1、Rection,減量使用原料,減少實驗廢棄物的產生和排放;

2、Reuse,循環使用、重復使用;

3、Recycling,回收,實現資源的回收利用,從而實現「省資源、少污染,減成本」;

4、Regeneration,再生,變廢為寶,資源和能源再利用,是減少污染的有效途徑;

5、Rejection,拒用有毒有害品,對一些無法替代又無法回收、再生和重復使用的,有毒副作用及會造成污染的原料,拒絕使用,這是杜絕污染的最根本的辦法。

(3)化學思想或觀念有哪些擴展閱讀:

綠色化學發展歷史

1、1984年美國環保局(EPA)提出「廢物最小化」,基本思想是通過減少產生廢物和回收利用廢物以達到廢物最少,初步體現綠色化學的思想。但廢物最小化不能涵蓋綠色化學整體概念,它只是一個化學工業術語,沒有注重綠色化學生產過程。

2、1989年美國環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預防」的概念,指出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場地產生的廢物,包括減少使用有害物質和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並以此來保護自然資源初步形成綠色化學思想。

3、1990年美國頒布了污染防止法案,將污染的防止確立為國策。所謂污染防止是使得廢物不再產生,因而不再有廢物處理的問題:該法案中第一次出現「綠色化學」一詞,定義為採用最小的資源和能源消耗,並產生最小排放的工藝過程。

4、1991年「綠色化學」成為美國環保局的中心口號,確立了綠色化學的重要地位。同時,美國環保局污染預防和毒物辦公室啟動「為防止污染變更合成路線」的研究基金計劃,目的是資助化學品設計與合成中污染預防的研究項目。

④ 化學教學理念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理念

1、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這種核心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評價已經將關注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以學論教」使得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革新、備課方式和課前准備、自我教學能力的重新認識及課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課程課堂教學由學科本位轉向人的發展本位,符合、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不再是教師的表現,而是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同學間合作的行為表現、學生的參與熱情、情感體驗與探究、思考的過程等。但目前,許多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時,依舊把知識傳授作為第一要素,把教師的主要引導放在核心位置,把過多的練習當成學生提高的主要手段,對學生的接受狀況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手裡拿的是新教材,上的卻是傳統課。

2、新課程改革的重點

新《課程標准》明確地指出:改革的目標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標准》還體現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改變原大綱中以教為主的原則,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提倡學生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把課程定位在一個開放的體繫上,讓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建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二、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單一的、傳授為主的「輸入式」教學,代之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輸出式」教學。因為輸入式方式的過多使用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失去學習興趣。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對話」機制,要善於處理教材,選擇進行對話的「話題」,只有平等的「對話」,才能實現智慧的撞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從而真正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其次就是要改變我們過去直接呈現或講授結論、結果、定理、公式、法則、定律等,然後要求學生再進行理解、記憶、練習、運用的教學方式,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從問題的提出到自主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獲取結論的過程,在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再次就是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差異,要著力研究學生的學法分層,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的不同,採取啟發性講授、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動手實踐、調查探究、交流辯論、自主合作等多種方式,甚至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讓學生在經歷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中,選擇、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

三、學習方式

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徵是: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由於過去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甚至忽視發現和探索,因此,現在所要轉變的也不是完全拋棄接受性學習,而是變機械的接受性學習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時,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討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

⑤ 化學基本觀念有哪些

宏觀化學

⑥ 高中干化學有哪些核心觀念

1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實驗)》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相融合制定了高中化學課程目標[1]。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維度突出了「化學概念原理、化學變化規律、化學基本觀念、化學實驗」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提供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學科觀念;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維度突出了「科學探究、信息獲取和加工、自主學習」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突出了「樂於科學探究、感受世界奇妙、贊賞化學應用、關注化學發展、養成科學態度」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發展學習化學、探究物質變化奧秘的興趣,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能夠贊賞化學科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科學素養和化學課程的價值等方面綜合分析,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化學學科觀念、化學學科思維、科學探究實踐和化學學科價值追求」等方面,因此高中化學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形成和發展化學學科觀念、化學思維方式、科學探究能力,樹立和發展科學精神和價值觀。從三維目標相融合制定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可以看出,十多年前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倡導的課程目標中就包涵了化學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2]。
1.1 從學科觀念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科學的形成源於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活動,而自然界又是一個普遍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因而,科學領域不同的學科之間就必定會存在一些共通、跨越學科界限、具有普適性的科學主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版的「科學框架」(Science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中,將「尺度與結構」、「變化的形式」、「穩定性」、「系統與相互作用」、「能量」、「演化」提煉為科學主題,上述科學主題在化學學科中以學科觀念或核心概念的形式表現出來(表1)[3]。
「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同樣是化學學科觀念的特徵。人們通過觀察(特別是通過實驗觀察)、辨識並表徵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如物質的形態改變、新物質的生成、能量的轉化等,這種直接觀察或通過一定的儀器或技術間接觀察所得到的物質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往往是宏觀的,可用文字或化學符號對其進行描述,即「宏觀辨識」。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並不僅僅滿足於對物質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的觀察、辨識和表徵,還必須探析其運動變化的本質原因。化學學科中主要從兩個視角進行探析,一方面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相聯系的視角分析,即「微觀探析」,另一方面從變化和平衡相統一的視角分析,即「變化思想與平衡觀點」。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不停運動變化的,平衡和運動是不可分的,客觀世界是不斷地沿著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軌跡運動著。而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根據,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統領性和遷移性的化學學科觀念。
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我們不能只看到「宏觀、微觀、變化、平衡」幾個簡單的詞,不能僅從化學一般概念或原理層面進行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涉及化學變化的條件、方向、限度、能量轉變,涉及物質及其構成微粒的作用力和作用力平衡,涉及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辨識、探析和表徵等。
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不能把其中的「與」簡單理解成兩者加和,它們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是指以「物質結構與性質相聯系、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認識和分析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
1.2 從學科思維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人類在運用化學方法探索物質世界及其相互關系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其中極其重要的就是具有化學特質的思維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堅信有一個客觀世界存在,而人類認識世界就是不斷地通過實證研究去接近這個客觀世界。作為科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化學十分重視實證研究,堅持科學結論需要通過多次反復的證實或證偽。事實上化學科學中許多理論的建立和原理的發現,特別是中學化學課程中所涉及的化學理論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基礎上的,是根據大量的實驗事實(證據)進行邏輯推理形成科學結論的,這就是「證據推理」。由於化學研究的對象是分子、原子層次的物質,且存在物質的多樣性、不同物質結構的獨特性和環境對物質及其變化影響的復雜性等特點,人類運用化學方法探索物質世界時,常常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後,還需要通過抽象和簡化的方法建構模型,再現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這就是「模型認知」。因此「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特質的思維方法。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證據推理主要是指根據觀察和實驗等方面獲取的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證據),通過基於證據推理的方法形成科學結論;模型認知是指對研究的物質及其變化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假設,根據觀察和實驗得到的信息,通過抽象和模型思維,用簡化的、形象化的模型再現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內在特性和一般規律,並通過實驗驗證和完善模型。證據推理所形成的科學結論是簡單的模型認知,模型認知離不開證據推理,證據推理是建構模型的前提。
1.3 從學科實踐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化學科學發展至今,化學實驗仍然是探索物質奧秘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學生化學學習中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活動。從化學實驗研究的對象看,有物質的合成(轉化)與分離、物

⑦ 化學思想方法有哪些

1.微觀角度,從物質的結構理解物質的性質。2.反應原理角度 氧化還原原理可以說是整個高中化學學習的核心。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是物質化學變化的核心3.實驗和工業 原理角度 課本從來沒有完整的講解過工業和實驗設計的邏輯和思路,但是實驗是整個化學的核心 包括上面所以的原理都是為工業生產服務。4.細節性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化學有太多零碎的知識點,學習中一定要多積累多記。

閱讀全文

與化學思想或觀念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