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葯物化學,急求。
本品抑制中腦網狀結構對皮層的激醒兒利睡眠(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功能狀態相關,能把刺激沖動通過非特異性彌散性投射系統傳向皮層,維持興奮,保持覺醒),抑制邊緣系統神經元活動,減弱其對網狀結構的激活而利睡眠。同時,對邊緣系統的特殊作用能有效減輕情緒活動,對焦慮症失眠效果佳。
目錄
作用機制
葯理作用
優缺點
注意事項
氯氮卓
地西泮
氯巴詹
展開
作用機制
葯理作用
優缺點
注意事項
氯氮卓
地西泮
氯巴詹
展開
作用機制
放射配體結合試驗證明,腦內有地西泮的高親和力的特異結合位點苯二氮䓬受
苯二氮卓類
體。其分布以皮質為最密,其次為邊緣系統和中腦,再次為腦乾和脊髓。這種分布狀況與中樞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GABAA受體的分布基本一致。電生理實驗證明,苯二氮䓬類能增強GABA能神經傳遞功能和突觸抑制效應;還有增強GABA與GABAA受體相結合的作用。GABAA受體是氯離子通道的門控受體,由兩個α和兩個β亞單位(α2β2)構成Cl-通道(圖14-1)。β亞單位上有GABA受點,當GABA與之結合時,Cl-通道開放,Cl-內流,使神經細胞超極化,產生抑制效應。在α亞單位上則有苯二氮䓬受體,苯二氮䓬與之結合時,並不能使Cl-通道開放,但它通過促進GABA與GABAA受體的結合而使Cl-通道開放的頻率增加(不是使Cl-通道開放時間延長或使Cl-流增大),更多的Cl-內流。這就是目前關於GABAA受體苯二氮受體-Cl-通道大分子復合體的概念。現在苯二氮䓬受體/GABAA受體的基因密碼已被克隆,並在爪蟾卵上得到表達。
葯理作用
具有抗焦慮作用,鎮靜催眠作用,加大劑量也不產生麻醉,但長期應用引起依賴性。抗驚厥、癲癇作用,是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首選葯。中樞性肌肉鬆弛作用。增加其它中樞抑制葯的作用。葯動: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肝腸循環。由於脂溶性大,作用快而短暫。主要經肝葯酶轉化。機制:中樞抑制神經元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經末梢的突觸後膜上有高親合力的特異結合位點苯二氮䓬類受體。不良反應:依賴性,戒斷症狀。嗜睡、頭暈、乏力等,大劑量時偶有共濟失調。24.巴比妥類鎮靜催眠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普遍性抑製作用,可起到鎮靜、催眠、抗驚厥和麻醉作用。大劑量可抑制心血管中樞,中毒量可致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機制:催眠劑量主要抑制多突觸反應,減弱易化,增強抑制。可增強GABA介導的Cl離子內流,減弱谷氨酸介導的除極,延長Cl通道開放頻率,增加Cl離子內流,引起神經細胞的超極化。在較高劑量時,還能抑制Ca離子依賴性動作電位,抑制Ca離子依賴性遞質的釋放,產生與GABA相似的作用。苯巴比妥:中樞抑製作用。長效抗驚厥葯,抗癲癇葯。口服易吸收,進入腦的速度與葯物脂溶性成正比。較高劑量能抑制Na離子內流和K離子外流,能抑制異常神經元的放電和沖動擴散。不良反應有睏倦,過敏反應,依賴性,輕度抑制呼吸中樞。具有肝葯酶誘導作用。
優缺點
苯二氮䓬類具有使用安全、起效快、耐受性良好的特點。目前,仍是使用最廣泛的催眠葯。
苯二氮䓬類葯物可縮短入睡時間、減少覺醒時間和次數、增加總睡眠時間。按葯物的半衰期長短分為短效、中效、長效三類。
(1)短效類(半衰期<12小時):如三唑侖、咪達唑侖(速眠安)、去甲羥安定、溴替唑侖等。主要用於入睡困難和易醒。
(2)中效類(半衰期12~20小時):常用的有羥基安定、氯羥安定、舒樂安定、阿普唑侖(佳樂定)、氯氮卓(利眠寧)等,主要用於入睡困難。
(3)長效類(半衰期20~50小時):如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安定、氟基安定、氟硝安定等,對於早醒和驚醒後難以再入睡較有效。
苯二氮䓬類主要副作用有:
(1)殘留效應,即白天的殘留效應是指葯物夜間的催眠效應延長到第二天白天,產生了不良反應,如宿醉效應、頭暈、嗜睡等。
(2)遺忘效應,是指在服葯後不能記憶信息。其遺忘程度與葯物的血漿濃度有關,即葯物劑量越大,血中濃度也越高,遺忘也越嚴重。
(3)停葯效應,即苯二氮䓬類葯物最常見的停葯反應是反跳性失眠。反跳性失眠是一種睡眠紊亂,指在開始停葯後1-2個晚上失眠症狀比治療前還要嚴重,常見於服用比較短效的葯物停葯後。建議在用葯時從產生療效的最小劑量開始,並且在停葯時逐漸減量。
(4)成癮性,即葯物依賴主要有兩方面:心理依賴和軀體依賴。苯二氮䓬類葯物可以產生葯物依賴,主要由於:失眠→苯二氮䓬類葯物治療→出現反跳性失眠→需要繼續葯物治療→產生耐受性→需要加大葯物劑量治療→出現葯物依賴→無法終止治療。這些副作用在短效的苯二氮䓬類葯物中最易出現;而長效苯二氮䓬類葯物則顯效慢,其抑制呼吸作用與白日殘留作用較強。為避免以上的不良反應發生,目前主張以最小有效劑量、短期間斷性使用來達到滿意的睡眠。按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的規定,苯二氮䓬類葯物作為催眠使用不宜超過4周。
注意事項
這些抗焦慮葯在美國都有Blackbox warning of suicide,警告病人家屬注意病人的心理狀況,避免病人自殺,因為這些葯有可能會增加病人的自殺想法或行為。
如果是口服的話,一般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但是如果是靜脈輸液的話,要注意以下事項:
1. 不要輸液速度過快,否則容易造成低血壓。
2. 不要和其他的CNS depressants,例如酒、止痛葯一起使用,否則會過分抑制心跳和呼吸,甚至造成心跳或呼吸停止的嚴重後果。因此在靜脈輸液的時候,要留意病人的心跳、呼吸情況。
3. 要注意葯物給病人神經系統造成的副作用,也就是嗜睡、頭暈等問題。最好給病人的床鋪加上欄桿,免得病人摔倒。如果病人要起來上廁所等,最好叫護士幫忙,不要自己行動。
過量用葯,造成心跳或呼吸問題後,使用氟馬西尼Romazicon(flumazenil) 作為解葯。氟馬西尼是苯二氮䓬類(BDZ)選擇性拮抗葯,作用於腦BDZ受體,阻滯BDZ受體而並不產生BDZ葯物的作用。但是使用氟馬西尼作為解葯時要注意氟馬西尼可能會造成癲癇發作(seizures) 和 心臟節律障礙(cardiac dysrhythmias)。並且氟馬西尼不能和三環抗抑鬱葯一起使用。[1]
氯氮卓
【別名】 甲氨二氮卓;立布龍;利眠寧 ,氯氮卓
【外文名】Chlordiazepoxide
【作用機制】
適應症
具有鎮靜、抗焦慮、肌肉鬆弛、抗驚厥作用。 1.常用於治療焦慮性和強迫性神經官能症、癔病、神經衰弱病人的失眠及情緒煩躁、高血壓頭痛等。 2.可用於酒精中毒及痙攣(如傷風和各種腦膜炎所致的抽搐發作)。 3.與抗癲癇葯合用,可抑制癲癇大發作,對小發作也有效。
用量用法
1.口服:成人每次5~10mg,每日3次。嚴重病例可給20mg,每日3次。如症狀改善,應立即減為5~10mg。年老體衰者應減量。兒童鎮靜用,5歲以上每次5mg,每日1~3次。失眠者睡前服10~20mg,嚴重者可同時服用小劑量其他安眠葯。 2.肌注或靜註:成人每次25~50mg,必要時2小時再重復1次,適用於神志昏迷的抽搐病人。兒童抗驚厥每日每千克體重3~5mg,分4次給予。
注意事項
1.本品有嗜睡、便秘等不良反應,大劑量時可發生共濟失調(走路不穩)、皮疹、乏力、頭痛、粒細胞減少及尿閉等症狀,偶見中毒性肝炎及粒細胞減少症,肝腎功能減退者宜慎用。 2.本品以小劑量多次服用為佳,長期大量服用可產生耐受性和成癮,男性病人可導致陽痿。久服驟停可引起驚厥。 3.本品能加強吩噻嗪類安定劑(如氯丙嗪)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優降寧)的作用與吩噻嗪類、巴比妥類、酒精等合用時,有加強中樞抑制的危險。 4.老年人用葯後易引起精神失常,甚至昏厥,故應慎用。 5.哺乳期婦女及孕婦應忌用,尤其是妊娠開始3個月及分娩前3個月。
規格
1.片劑:每片5mg,10mg。 2.注射用氯氮卓:每支50mg;100mg。
地西泮
葯物名稱: 地西泮
葯物別名: 安定,苯甲二氮,VALIUM,Diapam,Stesolid,
英文名稱: Diazepam
說 明: 片劑:每片2.5mg;4mg。注射液:每支10mg(2ml)。膜劑。
功用作用
臨床應用於治療:①焦慮症及各種神經官能症。②失眠:尤對焦慮性失眠療效極佳。③癲癇:可與其它抗癲癇葯合用,治療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控制癲癇持續狀態時應靜脈注射。④各種原因引起的驚厥:如子癇、破傷風、小兒高燒驚厥等。⑤腦血管意外或脊髓損傷性中樞性肌強直或腰肌勞損、內鏡檢查等所致肌肉痙攣。
作用機制
與苯二氮䓬受體結合,增強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經的功能,促進Cl-離子內流,使神經細胞膜超極化。
用法用量
口服:①抗焦慮:每次2.5~5mg,每日3次。嚴重狀態時可增至每日15~30mg,分次服。②安眠:每次5~10mg,睡前服用。③抗癲癇:見本章第6節。④抗驚厥:成人每次2.5~10mg,每日2~4次。6個月以上兒童,每次0.1mg/kg,每日3次。肌內或緩慢靜脈注射:每次10~20mg,必要時,4小時再重復1次。
注意事項
(1)本品有嗜睡、輕微頭痛、乏力、運動失調,與劑量有關。老年患者更易出現以上反應。偶見低血壓、呼吸抑制、視力模糊、皮疹、尿瀦留、憂郁、精神紊亂、白細胞減少。高劑量時少數人出現興奮不安。
(2)長期應用可致耐受與依賴性,突然停葯有戒斷症狀出現。宜從小劑量用起。
(3)青光眼、重症肌無力等患者慎用。新生兒、哺乳期婦女、孕婦(尤其妊娠開始3個月及分娩前3個月)忌用,粒細胞減少、肝腎功能不良者慎用。老年人劑量減半。
氯巴詹
氯巴詹 苯並二氮卓類化合物,抗焦 上市 Hoechst 慮葯(1975),局灶性與全身性癲癇,易產生耐葯性。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Ⅱ 葯物化學中什麼是前葯,舉例說明哪些是前葯:什麼是基本結構,舉例說明哪些是基本結構
前葯是指在原型葯物葯物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的結構修飾使之降低毒性或對人體的傷害及不良反應,形成的新化合物稱為前葯。當前葯進入體內後,在酶的作用下使之還原成為原型葯物,發揮葯效。如阿司匹林就是水楊酸的前葯,水楊酸經乙醯化生成阿司匹林,減少服用時對胃腸道的刺激,進入體內後通過酶的作用還原成水楊酸發揮解熱鎮痛的作用。此外,用於腫瘤化療的5氟尿嘧啶經結構修飾生成的「卡培他濱」是最典型的多級前葯。前葯的基本結構是酯鍵、內酯間、環醯胺,甲基醚等。
Ⅲ 20世紀30-70年代是葯物化學發展最快的時期,期間出現了哪些類型的葯物
1940年青黴素療效得到肯定,β內醯胺類抗生素得到飛速發展。化學治療的范圍日益擴大,已不限於細菌感染的疾病。隨著1940年woods和FildeS抗代謝學說的建立,不僅闡明抗菌葯物的作用機理,也為尋找新葯開拓了新的途徑。例如根據抗代謝學說發現抗腫瘤葯、利尿葯和抗瘧葯等。葯物結構與生物活性關系的研究也隨之開展,為創制新葯和先導物提供了重要依據。30~40年代發現的化學葯物最多,此時期是葯物化學發展史上的豐收時代。
進人50年代後,新葯數量不及初階段,葯物在機體內的作用機理和代謝變化逐步得到闡明,導致聯系生理、生化效應和針對病因尋找新葯。改進了單純從葯物的顯效基團或基本結構尋找新葯的方法。例如利用潛效(Latentiation)和前葯(Prodrug)概念,設計能降低毒副作用和提高選擇性的新化合物。1952年發現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氯丙嗪後。精神神經疾病的治療,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非甾體抗炎葯是60年代中期以後研究的活躍領域,一系列抗炎新葯先後上市。
60年代以後構效關系研究發展很快,已由定性轉向定量方面。定量構效關系(QSAR)是將化合物的結構信息、理化參數與生物活性進行分析計算,建立合理的數學模型,研究構-效之間的量變規律,為葯物設計、指導先導化合物結構改造提供理論依據。QSAR常用方法有Hansch線性多元回歸模型,Free-WilSon加合模型和Kier分子連接性等。所用的參數大多是由化合物二維結構測得,稱為二維定量構效關系(2D-QSAR)。50~60年代是葯物化學發展的重要時期。70年代迄今,對葯物潛在作用靶點進行深入研究,對其結構、功能逐步了解。另外,分子力學和量子化學與葯學科學的滲透,X衍射、生物核磁共振、資料庫、分子圖形學的應用,為研究葯物與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葯效構象以及二者作用模式,探索構效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先進手段,SD-QSAR與基於結構的設計方法相結合,將使葯物設計更趨於合理化。
Ⅳ 葯物化學中什麼是前葯,舉例說明哪些是前葯:什麼是基
葯物經過化學結構的修飾,得到一種沒有葯效或葯效很低的化合物叫前葯,前葯本身無葯效,但在體內可以轉化成原葯,原葯具有葯效。所以前葯是對原葯進行化學改造得到的一種化合物,與原葯比起來這類葯物的性能會更好一些
Ⅳ 多選題《葯物化學》下列葯物中哪些是前體葯物
A,B,C,洛伐他汀需要水解成羥基酸的形式,奧美拉唑是次磺醯胺的前葯,環磷醯胺在癌細胞中經消除反應生成磷醯氮芥
Ⅵ 前葯的名詞解釋
前葯是指一些在體外活性較小或者無活性的化合物,在體內經過酶的催化或者非酶作用,釋放出活性物質從而發揮其葯理作用的化合物,其常常指將活性葯物(原葯)與某種無毒性化合物以共價鍵相連接而生成的新化學實體。 即前體葯物。指用化學方法合成原有葯物的衍生物,這種衍生物在機體內能轉化成原來葯物而發揮作用。因此,前...體葯物又可稱為生物可逆性衍生物。 前葯的分類: 一類是載體前體葯物(carrier-prodrug,簡稱載體前葯);另一類是生物前體葯物(bioprecursors )。生物前體葯物大部分不是人為修飾的,而是在研究作用機制時,發現其作用過程是經體內酶催化代謝而產生活性物質。如非甾體抗炎類葯物舒林酸(sulindac)就是典型的生物前體葯,舒林酸本身沒有活性,在體內還原酶的作用下由亞碸轉為硫化物形式產生抗炎活性。 前葯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根據具有生物活性的葯物分子性質,按治療需要進行化學改造; (2)進入機體後,不論是否需要酶的作用,要保證恢復原來的葯物分子; (3)本身不顯示生物活性。 前葯的特徵: 原葯分子的載體的聯結一般是共價鍵;前葯應無活性或低於原葯的活性;前葯的合成簡單易行,且載體分子價廉易得;原葯與載體的聯結在體內經酶反應或酶促反應可以裂解;前葯在體內產生原葯事快速動力學過程。 前葯的作用: 利用前葯原理修飾先導化合物,不能增加其活性。但前葯設計可以改變葯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或提高葯物對靶部位作用的選擇性;改善葯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轉運與代謝等葯代動力學過程,或延長作用時間,或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善葯物的理化性質和消除不良氣味;降低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作用部位的特異性,有利於葯物與受體或酶的相互作用;延長作用時間;發揮葯物的配伍作用。 前葯的制備方法: 羧酸類化合物,醇類化合物或酚類化合物形成酯;胺類化合物形成醯胺等等。
Ⅶ 什麼是前葯的原理在葯物化學中有什麼作用
前葯 (pro drug)原理系指用化學方法將有活性的原葯轉變成無活性衍生物 ,在體內經酶促或非酶促反應釋放出原葯而發揮療效
保持葯物的基本結構,僅在某些官能團上作出一定的化學結構改變的方法,稱為化學結構修飾.如果葯物經過化學結構修飾後得到的化合物,在體外沒有或很少有活性,在生物體或人體內通過酶的作用又轉化為原來的葯物而發揮葯效時,則成原來的葯物為母體葯物,修飾後得到的化合物為前體葯物,簡稱前葯.
應用:
1)應用前葯原理增加活性化合物的體內代謝穩定性,延長起作用時間
例如,羧苄青黴素口服時對胃酸不穩定,易被胃酸分解失效.將其側鏈上的羧基酯化為茚滿酯則對算穩定,可供口服,吸收也得以改善.
雌二醇等天然雌激素在提內迅速代謝,作用時間短暫.與長鏈脂肪酸形成的酯類,因不溶於水而成為延效制劑。如雌二醇的二丙酸酯.庚酸酯.戊酸酯以及苯甲酸酯等都可在體內緩慢水解,釋放出母體葯物而延長療效,作用時間可持續數周。
2)利用作用部位的某些特異的物理及化學或生物學特徵,應用前葯原理設計前體葯物,可使葯物在某些特定靶組織中定位,這樣可以提高葯物作用的選擇性及療效
如果化合物具有較高毒性,但對病理組織細胞有良好治療作用,則可以在葯物分子上引入一個載體,使葯物能轉運到靶組織細胞部位,而後,通過酶的作用或化學環境的差異使前葯在該組織部位分解,釋放出母體葯物來,以達到治療目的。許多有效的抗癌葯物就是根據這種設想而設計的。
例如,氮芥是一個有效的抗癌葯,但其選擇性差,毒性大。由於發現腫瘤組織細胞中醯胺酶含量和活性高於正常組織,於是設想合成醯胺類氮芥,期望它進入機體後轉運到腫瘤組織時被醯胺酶水解,釋放出氮芥發揮抗癌作用,於是合成了一系列醯胺類化合物,其中環磷醯胺已證明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毒性較低的細胞毒類抗癌葯。它本聲不具備細胞毒活性,而是通過在提內的代謝轉化,經肝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才有烷基化活性。
3)許多葯物由於味覺不良而限制其應用。如苦味是一化合物溶於口腔唾液中,與味覺感受器苦味受體產生相互作用之故。克服苦味的方法,除制劑上的糖衣法,膠囊法之外,還可利用前葯的方法來解決,即製成具有生物可逆性的結構衍生物。
例如,抗瘧葯奎寧具有強烈的苦味,小兒用葯受到限制,後利用奎寧分子中的羥基使其成為碳酸乙酯,由於水溶性下降而成為無味奎寧,適合於小兒應用。
4)有的葯物由於分子中缺少親水基團而水溶性太小,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利用前葯原理,在分子中引入一些親水性基團,增加水溶性,以利於注射給葯。
例如,甾體抗炎葯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等通過分子中的羥基與磷酸或有機二元酸成酯,製成有良好水溶性的鹽類,可以製成針劑。在提內通過酶解而重新釋放出母體化合物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