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探究性實驗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化學探究性實驗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4 09:36:52

⑴ 化學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那些

你這個問題是個世界難題啊!你都說是探究了!實驗是要自己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你所認為的理論!你為了證明什麼就要圍繞這個問題去做實驗

⑵ 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主要有哪些具體方法

如何開展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利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不斷誘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並採取一定的輔助教學途徑,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並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一、讓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象發現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意識,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保意識,節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葯品,取葯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後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約是有理論依據的,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利用好化學實驗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要使之落在實處。二、讓化學實驗貼近現實生活現行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課本中所列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中得以親身體驗。所以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魔術表演,而學生只不過是一名觀眾。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親手做實驗。例如在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別後,再歸納物理性質包括的范圍;利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製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考察化學變化在工業上的應用;到大自然中採集土壤樣品;利用植物來製取酸鹼指示劑;通過調節水樣的酸鹼度現象觀察牽牛花顏色的變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製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從家中自製一些溶液互換後通過簡單的實驗推出溶液的名稱。指導學生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進行科技小發明,利用木炭的吸附製作凈水裝置。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學習的過程關鍵在於學習者認識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存在不足或者錯誤,然後在外界和內部的推動下形成完善和優化認知結構的意識,形成預期的認知目標,才能實現認知結構的轉變。教師作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在化學實驗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通過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行指引。首先,問題導入設置問題情境;其次,建構概念創設判斷條件;再次,問題解決形成最近發展區,獲得獨立概念和結果;最後,歸納總結,通過獲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認知結構進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許多實例進行有意識的應用和嘗試。例如在進行下面的實驗時,就可以進行嘗試。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氧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引導學生思考3個問題:在介紹上面的問題後,繼續向同學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先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然後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思考現象背後原因和規律。藉助於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四、讓化學實驗成為探究性課題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所定實驗用品從生活中能找到、實驗操作簡易無危險、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例如可以設置如下實驗項目:(1)證明自來水不是純凈物(2)驗證白酒中含有水(3)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氣樣品(4)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製得的氧氣(5)測定蘋果、桔子的酸鹼度(7)證明紙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氫元素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讓學生利用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設計一套檢驗酸、鹼、鹽溶液導電性的裝置。讓學生利用實驗中破損儀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葯瓶、輸液管、廢筆桿等製作簡單的儀器。例如可製作簡易的啟普發生器,洗氣瓶,沖洗瓶,集氣瓶等儀器。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認識的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素質教育全面的今天,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構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⑶ 化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有機化學研究手段的發展經歷了從手工操作到自動化、計算機化,從常量到超微量的過程。
20世紀40年代前,用傳統的蒸餾、結晶、升華等方法來純化產品,用化學降解和衍生物制備的方法測定結構。後來,各種色譜法、電泳技術的應用,特別是高壓液相色譜的應用改變了分離技術的面貌。各種光譜、能譜技術的使用,使有機化學家能夠研究分子內部的運動,使結構測定手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電子計算機的引入,使有機化合物的分離、分析方法向自動化、超微量化方向又前進了一大步。帶傅里葉變換技術的核磁共振譜和紅外光譜又為反應動力學、反應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這些儀器和x射線結構分析、電子衍射光譜分析,已能測定微克級樣品的化學結構。用電子計算機設計合成路線的研究也已取得某些進展。
未來有機化學的發展首先是研究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迄今我們使用的大部分能源和資源,如煤、天然氣、石油、動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太陽能的化學貯存形式。今後一些學科的重要課題是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
對光合作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利用,是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共同課題。有機化學可以用光化學反應生成高能有機化合物,加以貯存;必要時則利用其逆反應,釋放出能量。另一個開發資源的目標是在有機金屬化合物的作用下固定二氧化碳,以產生無窮盡的有。機化合物。這幾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一些初步結果。
其次是研究和開發新型有機催化劑,使它們能夠模擬酶的高速高效和溫和的反應方式。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今後會有更大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了有機合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今後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測定等必將更趨系統化、邏輯化。

⑷ 化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1. 實驗法。這是最普遍的方法。根據基本原理及你的總體設計路線,通過N多具體實驗驗證,得到測試數據,然後分析,歸納,總結……
2. 理論計演算法。利用現代電腦技術,再根據理論模型及其相關假設,編程、計算、預測,最好再配合實驗數據驗證、分析、總結。
3. 歸納法。從已有的N多實驗數據、已驗證數據等,歸納總結別人還沒有注意或發現的特殊規律。不過,這在現代,已經很難撿到這樣的漏了。前面的研究人員都是很聰明的。
4. 經驗法。根據生產、生活實踐中的經驗積累,總結一些特別的、專門的技術,常可以得到專利,也很能取得經濟效益。但要足具慧眼。

⑸ 化學教研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如假設法、文獻法、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教育實驗法、化學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方法,以及化學教育研究一般學術論文的撰寫方法等.苗深花 編的《現代化學教育研究方法》一書,希望可以幫到您.

⑹ 科學探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通過化學實驗,創設科學探究。

實驗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透過實驗展示化學現象,創設問題情景的方法是化學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的。

2、通過日常生活實例,創設科學探究。

教師應該精於設計,巧於結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產生活經驗創設科學探究,激發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現象的興趣。

3、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創設科學探究。

知識是密切聯系的,新舊知識都有一定的邏輯結構,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來創設學習新知識的探究點,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科學探究的要素

第一要素是提出問題。也就是探究什麼,針對什麼現象設問。

第二要素是猜想與假設。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

第三要素是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一環節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啟發學生討論、思考,讓學生理解實驗研究方案,積極投入探索學習.

第四要素是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在實驗中加強實驗規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導,實驗數據及時填入記錄表中。第五要素是分析與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據進行描述,對探究現象歸納總結的過程。

第六要素是評估。評估的實質是對探究的反思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現和改進建議等。評估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養成對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結果有評估的意識。

第七要素是交流與合作。全班或同一組內圍繞得到什麼結論,如何得出結論,有什麼體會等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探究實驗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完成的,教師要注意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個環節還要求學生能對探究過程做出簡單報告。

⑺ 化學新課程探究性實驗形式有哪些,各自有什麼優點

助人為快樂之本,第一時間來幫TA[摘要] 高中化學新課程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加強了實驗的內容,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強調實驗的環保安全,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實驗功能,強調了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實驗探究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課堂的核心方式,是改善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動力。化學教師應轉變實驗教學觀念,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主動探究實驗的方法,深入探究實驗的原理,同時做好實驗探究教學的反思,以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教學,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 新課程;化學實驗;特點;探究性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不僅僅是理論的附屬物,更是這門學科的基礎和靈魂,玻意爾正是從實驗這個角度確立了化學,以及它在近代科學中的地位。在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實驗的形式和功能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它在與理論的交織中共同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在新的一輪課改中,作為化學教師,我們不應把實驗課當成是從屬於理論學習的內容,而是要當成與元素周期表、物質結構、氧化還原等方面的化學知識同樣重要的一個部分進行教學。我國著名的化學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說,「在化學教育中強調化學實驗,無論如何都不會過分;化學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化學最有效和收獲豐富的場所」。化學實驗課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主要途徑。但長期以來,在實驗課教學中普遍存在偏重實驗的操作和動手能力,忽視對實驗目的、原理的理解;強調按「本本」做實驗,忽視獨立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實驗教學與能力培養脫鉤,導致學生對實驗的最初興趣逐漸平淡,實驗的探究功能將會被淹沒。而高中化學新課程立足學生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構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目標體系。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加強了實驗的內容,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強調實驗的環保安全,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實驗功能,強調了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科學的一般過程與方法,是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面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化學教師應轉變實驗教學觀念,體現新課程化學實驗的改革特點,大力推行探究性實驗課的教學,使科學探究作為一種理念滲透到化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主動探究實驗的方法,深入探究實驗的原理,同時做好實驗探究教學的反思,以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教學,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價值。

一、新課程高中化學實驗的特點

隨著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以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科層面的有效實施和落實,廣東省2004年開始實行教材改革,高中化學採用人教版的標准實驗教科書。新教材由兩個必修模塊教材和六個選修模塊教材組成,所涉及的內容基本覆蓋了初等化學的所有領域。化學實驗改革是化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有關實驗及其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有了較大的進展,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選修模塊教材還專門開設了《實驗化學》的課程。對於化學實驗改革,不能就實驗談實驗,而應當將其置於整個化學甚至理科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加以思考。下面讓我概括一下新教材化學實驗及其教學改革的一些新的理念。

(一)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加強實驗的內容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科學規律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發現、探究和反復驗證形成的。化學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方法,實驗是學習化學、體驗化學和探究化學過程的重要途徑。所以,學化學也離不開實驗。掌握實驗方法以及完成化學實驗所必需的技能,是學好化學的關鍵。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實驗,有實驗、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等,選修本還專門開設了《實驗化學》課程,以對實驗進行系統的學習。新教材的實驗教學內容淡化了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的區別,實驗的設計非常有趣味性,而且強調有條件的學校就讓學生人人動手做實驗。教學中,教師只要積極引導,就能實現人人動手的目標。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以及通過自製儀器和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等手段來動手多做實驗,這樣,既訓練了學生運用化學實驗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形成了嚴謹求學的科學態度,具有批評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較強的參與意識及實驗內在的魅力,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興趣,從而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

(二)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化學知識廣泛深刻地滲透進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此,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成為新教材化學實驗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新教材中除編寫了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必學內容外,還編寫了能源、材料等的利用與人類進步的關系等閱讀材料,又如安排「家庭裝修如何選用材料」、「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等實踐活動。選修課專門開設了《化學與生活》的課程,從「關注營養平衡、促進身心健康、探索生活材料、保護生存環境」等四個方面來闡述了生活中與化學的密切聯系。《實驗化學》還安排了「污水處理、海帶提碘、飲料的研究」等非常有實際應用意義的實驗。這些都使學生初步了解能源、材料、營養物質等這些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與人類進步的關系,從中體會化學的作用和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邊無處不化學;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清楚所學的知識能力用於做什麼和怎麼做;同時對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以及經濟效益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強調實驗的安全環保作用

化學給人類的衣食住行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因此,新教材的實驗非常注意環保的問題。例如,教材從引言開始,就注意結合有關內容滲透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又如必修一第四章,結合SO2和NO2等性質的介紹,採用學習、實驗、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資料卡片、科學視野等相結合的方式,從大氣、水、土壤以及居室、食品等方面相對集中地介紹了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問題,使學生了解化工生產等雖然可能會給環境造成污染,但最終防治污染還需運用化學原理和化學的方法。《化學與生活》專門開設了「保護生存環境」的章節,詳細講述了如何利用化學方法來改善大氣質量、污水處理和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等。另外,新教材也刪掉舊教材中一些毒性較大的實驗,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要求盡量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較大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質,盡量選擇污染少的實驗方法和實驗裝置;在無法避免使用或者產生有害物質和污染的情況下,實驗方案中包括有效的保護和消害處理措施。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鼓勵進行微型化實驗,盡量減少實驗試劑用量,以使操作安全,污染減少,如《實驗化學》中的「氯氣的生成及其性質的微型實驗」,利用表面皿與玻璃片之間形成的一個相對密閉的小氣室,使生成的少量氯氣在密閉空間擴散,與各試劑液滴迅速反應,現象明顯,並可防氯氣泄漏。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強化實驗安全意識,不僅利於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同時有利於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養成。

(四)拓展實驗功能,強調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展現創新能力

以前教材驗證性實驗過多,探究性實驗偏少,二者比例關系失衡,導致各自的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新教材改變了驗證性實驗「照方抓葯」式的設計,倡導結合所學知識對「驗證性實驗」進行探究。由此安排了大量的科學探究實驗,著重學習和體驗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將實驗技能的訓練與培養,置於實驗探究活動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實驗探究活動上,啟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把實驗和化學原理的學習結合起來,重視預習、實驗、完成實驗報告三個環節,勤於思索,勇於實踐,有條不紊地進行探究。訓練學生能對實驗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能運用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在積極、主動的實驗探究活動中,形成化學實驗技能,使實驗技能的訓練成為實驗探究活動的結果之一。化學實驗功能的體現,不僅僅在於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更重要的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究過程,只有親身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真正地體現了實驗探究的艱辛,學生才能對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實驗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以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化學新教材強調實驗的重要性,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在實驗的形式上體現了課改的理念,反映現代實驗教學改革的特點,如介紹現代實驗技術,安排相當數量的應用型實驗、研究性實驗和微型實驗,體現了它的時代性和探究性,還有就是教科書以多種形式強調實驗安全,又體現了它的安全性。新教材這些特點帶給我們不同於以往的教學方法,化學實驗是進行化學學科探究性教學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實驗課教學,以有效實現新課程目標,探究性實驗課教學已成為當前化學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特徵與含義

「探究」即探索(觀察)和研究(思維加工),這兩個要素與運用(遷移)一起,構成探究教學的基本模式:按照探索——研究——運用的程序安排教學。讓學生在探索情境中觀察事物,在研究過程中進行思維加工,在實際運用中發生知識遷移。

⑻ 化學實驗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銅和硝酸的反應、二氧化硫的性質、銅氨纖維的制備等實驗都是高中化學教材中重要的演示實驗,對於探究物質的性質和用途,起著積極的作用。

⑼ 進行化學實驗研究主要有哪些方法

1。不斷嘗試。
2。按照文獻中可行的方法來,如果可以,改進相關細節。
3。自己創新,一個字,難,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實驗經驗上。

至於具體的方法,每一個領域都是很不一樣的。多讀文獻多思考,多觀察,多嘗試,才是做化學的最好的方法吧。

⑽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方法。

科學探究過程。科學探究是一種過程,有一定的活動程序或階段。盡管科學有許多門類,科學家都有各自的研究領域,不同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式、途徑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因而不存在統一的研究模式,但無論他們從事哪一門類或哪一領域的研究,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都要大體上經過這樣一些類似的活動過程或階段:形成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作出結論。正是上述這些活動過程構成了被稱為「探究」的科學過程,進而也成為判斷某種活動是否是科學探究活動的依據。探究學習是探究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最早提出了探究性學習(Inquiry Learning),他認為探究學習是兒童通過自主地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時形成認識自然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培養探索世界的積極態度的學習活動。對於探究過程,施瓦布提出了五個階段:(1)明確問題;(2)收集適合問題解決的資料;(3)提出假說;(4)驗證假說;(5)導出結論。施瓦布等人的實驗探究教學思想,過分強調學生像「小科學家」那樣進行探究、發現,忽視教師在探究過程中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化學探究性實驗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