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拆分法怎麼寫

化學拆分法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7-24 13:42:30

『壹』 初三化學計算題中歸一法,XY法, 拆分法,分配法,K值法是怎樣的,最好有具體的例子

歸一法: 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後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這種先定關鍵化學式計量數為1的配平方法,稱為歸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燒化學方程式配平可採用此法:CH3OH+O2――H2O+CO2,顯然決定生成H2O與CO2的多少的關鍵是甲醇的組成,因而定其計量數為1,這樣可得其燃燒後生成H2O與CO2的分子個數:CH3OH+O2――2H2O+CO2。然後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將各計量數同乘以2化分為整數: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用何種方法配平化學方程式,只能改動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而決不能改動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因為改動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即意味著改動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組成,就可能出現根本不存在的物質或改變了原有化學變化的反應物或生成物,出現根本不存在的化學變化。

交叉法(XY法)
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確定二元混合物組成的重要方法。
①適用范圍:在二元混合物體系中,各組分的特性數值具有可加性,如:質量、體積、耗氧量、摩爾質量、微粒個數。此時多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求算混合物各組分含量。
②數學推導:請看下面兩個典型具體實例:
[例1]C2H4、C3H4混合氣體平均分子量為30,求混合物中兩種烴的體積比。
解:設兩種氣態烴物質的量分別為n1、n2,混合氣體的質量為兩種氣體質量之和。
28n1 + 40n2 = 30 (n1 + n2) n2 (40 -30)= n1 (30 - 28)
將 改為十字交叉的形式
28 40—30
30
40 30—28
10 5
2 1

∴體積比 = 5:1
[例2]量濃度為60%和20%的NaCl溶液混合後濃度為30%,求如何配比?
解:設兩溶液的質量分別為n1克、n2克,混合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等於原兩溶液中溶質質量之和。
n1×60% + n2×20% = (n1 + n2)×30%
n1× (60%—30%) = n2× (30%—20%)
改為十字交叉:
20% 60%—30%
30%
60% 30%—20%
10% 1
30% 3

③使用十字交叉法應注意的事項:
要弄清用十字交叉法得到的比值是物質的量之比還是質量之比。
當特性數值帶有物質的量的因素時(例如:分子量即摩爾質量,1mol可燃物的耗氧量,1mol物質轉移電子數等),十字交叉法得到的比值是物質的量之比。
當特性數值是質量百分數時(例如:溶液質量百分比濃度,元素質量百分含量等),則用十字交叉法得到的比值是質量比。

④十字交叉法主要應用在以下幾方面的計算中:有關同位素的計算;有關平均分子量的計算;有關平均耗氧量的計算;混合物質量百分含量的計算。

[例3]銅有兩種天然同位素,65Cu和63Cu,銅元素的原子量為63.5,則65Cu的百分含量為___________。
65 0.5
63.5
63 1.5
分析:

答案:25%

3拆分法 高一化學離子反應化學式的拆分
記住以下口訣:
鹼類只溶鉀鈉鈣鋇,
鉀鈉銨硝酸鹽全部溶於水,
硫酸鹽不容硫酸鋇,
碳酸鹽不容碳酸鋇,
氯化鹽不容氯化銀。

拆分原則:
①「寫」: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拆」:可溶性的強電解質(強酸、強鹼、可溶性鹽)用離子符號表示,其它難溶的物質、氣體、水等仍用分子式表示。微溶的強電解質應看其是否主要以自由離子形式存在,
③「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
④「查」:檢查式子兩邊的各種原子的個數及電荷數是否相等(看是否配平),還要看所得式子化學計量數是不是最簡整數比,若不是,要化成最簡整數比。

極限法一般用在化學的可逆反應中,即反應生成最大量或者最小量,舉個例子
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N2+3H2=2NH3已知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N2 H2 NH3 的濃度分別為0.1mol\l,0.3mol\l,0.2mol\l 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可能存在的數據是
AN2為0.21mol\l H2 0.6...
BN2 0.15MOL\L
CN2 H2 都為0.18mol\l
DNH2為0.4mol\l
答B
麻煩說明一下0<NH3濃度<0.4MOL/L
0<N2濃度<0.2mol\l
0<H2濃度<0.6mol\l
用極限法
假設0.1molN2和0.3mol3H2都反應完全生成0.2molNH3加上原有0.2molNH3所以NH3的濃度為0.4mol
同理假設逆反應即NH3生成N2和3H2完全,根據方程式知0.2molNH3生成0.1molN20.3molH2加上原有的即N2為0.2molH2為0.6mol。
因為可逆反應不能完全反應,所以以上數據為極限,實際數據必在其之間
差量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變化找出所謂的理論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方法。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按化學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題完全一樣。
例1、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塊Na,待反應完全後,過濾,得到仍有棕黃色的溶液45.9g,則投入的Na的質量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發生如下反應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與6molH2O反應,則生成6molNaCl,溶液質量減少82g,此時參加反應的Na為6mol;
現溶液質量減少4.1g,則參加反應Na應為0.3moL,質量應為6.9g。答案為(C)
例2、同溫同壓下,某瓶充滿O2共重116g,充滿CO2時共重122g,充滿某氣體共重114g,則該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溫同壓同體積下,不同氣體的質量比等於它們的摩爾質量比」可知此題中,氣體質量之差與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計算本瓶的質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氣體))

解之得,M(氣體)=28。 故答案為(A)

、守恆法
所謂「守恆」就是以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恆關系如質量守恆、元素守恆、得
失電子守恆,電荷守恆等。運用守恆法解題可避免在紛紜復雜得解題背景中尋找關系式,提高解題的准確度。
例3、有一在空氣中放置了一段時間的KOH固體,經分析測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克該樣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鹽酸中後,多餘的鹽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發中和後的溶液可得到固體
(A)1克 (B)3.725克 (C)0.797克 (D)2.836克
[解析] 本題化學反應復雜,數字處理煩瑣,但若根據Cl-守恆,便可以看出:蒸發溶液所得KCl固體中的Cl-,全部來自鹽酸中的Cl-,即:生成的n(KCl)=n(HC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答案為(B)
例4、將KCl和KBr混合物13.4克溶於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過量的Cl2,反應後將溶液蒸干,得固體11.175g則原溶液中K+,Cl-,Br-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
A、3:2:1 B、1:2:3 C、1:3:2 D、2:3:1
[解析] 此題的解法有多種,但作為選擇題,可以從答案中求解。原溶液中含有K+,Cl-,Br-,由電荷守恆可知:n(K+)=n(Cl-)+n(Br-),選項中符合這一關系式的只有答案(A)
例5、將純鐵絲5.21克溶於過量稀鹽酸中,在加熱條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應後剩餘的Fe2+離子尚需12毫升0.3摩/升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則KNO3被還原後的產物為 ( )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 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的總數相等,Fe2+變為Fe3+失去電子的總數等於NO3+和MnO4-得電子的總數
設n為KNO3的還原產物中N的化合價,則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
解得 n=3 故KNO3的還原產物為NO。 答案為(B)
極值法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學上所謂「極值法」就是對數據不足而感到無從下手的計算或混合物組成判斷的題目,採用極端假設(即為某一成分或者為恰好完全反應)的方法以確定混合體系中各物質的名稱、質量分數、體積分數,這樣使一些抽象的復雜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下面結合一些具體的試題,淺談一下極值法在化學計算中的巧妙應用與技巧。

1、用極值法確定混合物的含量問題

例1 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經分析含鈉31.5%,含氯27.08%(以上均為質量分數),則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 )

A.25% B.50% C.80% D.無法確定

解析:若混合物質量為100g,則可求出n (Cl-)= 0.763mol ,①假設這0.763mol的Cl-全部來自於KCl(即混合物為KCl和Na2CO3)則m(KCl)=56.84g,②假設這0.763mol的Cl-全部來自於NaCl(即混合物為NaCl和Na2CO3)則m(NaCl)=44.63g,因Cl-來自於NaCl、KCl兩種物質,由平均值原理知(1-56.84%)<m(Na2CO3) %<(1-44.63%)。

答案:B

2、用極值法確定物質的成份

例2 某鹼金屬單質與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與足量水完全反應後生成1.79g鹼,此鹼金屬可能是( )

A.Na B.K C.Rb D.Li

解析: 本題若用常規思路列方程計算,則很難解答此問題。但若將1.40g混合物假設成純品(鹼金屬或氧化物),即可很快算出鹼金屬相對原子質量的取值范圍,以確定是哪一種鹼金屬

①假定1.40g物質全是金屬單質(設為R) ②假定1.40g全是氧化物設為R2O

則:R→ROH △m 則:R2O → 2ROH △m

MR 17 2MR+16 18

1.40 (1.79-1.40) 1.40 (1.79-1.40)

解得:MR=61 解得:MR=24.3

實際上1.40g物質是R和R2O的混合物,故R的相對原子質量應介於24.3—61之間。題中已指明R是鹼金屬,相對原子質量介於24.3—61之間的鹼金屬只有鉀,其相對原子質量為39。

答案:B

3、用極值法確定溶液的濃度

例3 鹼金屬(如鋰、鈉、鉀、銣等)溶於汞中可形成良好的還原劑「汞齊」。取7g某種鹼金屬的汞齊與水作用得到0.2g氫氣,並得到1L 密度為p g•cm-3的溶液,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可以是( )

A.0.8g%/p B.0.48g%/p C.0.32g%/p D.0.7g%/p

解析:假設鹼金屬汞齊全部為鹼金屬(用M表示)時,則得:

2M+2H2O=2MOH+H2↑

2x 2

7g 0.2g

解得x=35,故鹼金屬汞齊中的鹼金屬可以為鋰或鈉,然後再根據具體的反應2Li+2H2O=2LiOH+H2↑、 2Na+2H2O=2NaOH+H2↑計算可得0.8g%/p 、0.48g%/p

答案:AB

4、用極值法確定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例4 0.03mol Cu完全溶於硝酸,產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氣體共0.05mol 。該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 )

A.30 B.46 C.50 D.66

解析:設NO、NO2、N2O4三者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y、z,根據題意得:x + y + z = 0.05①式,再由電子守恆可得:3x+y+2z=0.06 ②式。②式減去①式得:2x + z = 0.01 ③式。現討論③、①式:

(1)假設x=0時,則z=0.01 mol,即N2O4物質的量的為極值0.01 mol、NO2為0.04 mol,可得此時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92×0.01+46×0.04)/0.05 =55.2。

(2)假設z=0時,則x=0.005 mol,即NO物質的量的極值為0.005 mol、NO2為0.045 mol可得此時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30×0.005+46×0.045)/0.05 =44.4。

故原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介於44.4和55.2之間,故選B、C

答案:BC

5、用極值法確定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取值范圍

例5 將Mg粉放入盛有CO2和O2混合氣體的密閉容器中充分燃燒 。(1)若Mg粉的質量為6.0g,反應後容器內O2剩餘,則在反應後容器內的固體物質中一定含有 ,該固體的質量為 。(2)若Mg粉的質量為ag,混合氣體的體積為bL ,反應後容器內O2有剩餘,則在bL混合氣體中V(O2) 的取值范圍是 。(3)若Mg粉的質量仍為ag,混合氣體的體積仍為bL ,反應後容器內無氣體剩餘,則反應後容器內固體物質質量的最大值是 。(氣體體積均已折算成標況下的數據)

解析:本題涉及的化學反應有:2Mg+O2 2MgO 2Mg+CO2 2MgO+C ,又知CO2的氧化性比O2弱。(1)當反應後容器內有O2剩餘時,則可推知鎂完全反應;CO2沒有反應,即反應後容器內的固體物質中一定含有MgO,根據2Mg+O2 2MgO計算可得m(MgO) =10g。(2)若求混合氣體中V(O2) 的取值范圍,就影響到極值法。假設氧氣完全反應,根據2Mg+O2 2MgO可求得V(O2)=(7a/15)L,因而根據題意可知V(O2) 的取值范圍:(7a/15)L<V(O2)<bL。(3)求反應後容器內固體物質質量的最大值時,可採用極端假設混合氣體全部為CO2或O2,當全部為O2時,則容器內固體物質的質量為m=(a+32×b/22.4)g=(a+10b/7)g;當全部為CO2時,則容器內固體物質的質量為m=(a+44×b/22.4)g =(a+55b/28)g,然後經比較可得反應後容器內固體物質質量的最大值是(a+55b/28)g。

答案:(1)MgO 10g (2)(7a/15)L<V(O2)<bL (3)(a+55b/28)g

6、用極值法確定反應中的過量問題

例6 18.4g NaOH 和NaHCO3固體混合物,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到250℃,經過充分反應後排除氣體,冷卻,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16.6g,試計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分數。

解析:這是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可能的反應有:NaOH+ NaHCO3 = Na2CO3+H2O ---① 2NaHCO3 Na2CO3+ CO2↑+ H2O---②。究竟第②種情況是否發生,必須判斷出NaOH與NaHCO3在反應①中何者過量,然後才能進行計算。若藉助極值法,則很容易解答此問題。

假設NaOH與NaHCO3恰好完全反應,

NaOH+ NaHCO3 = Na2CO3+H2O △m

40 84 106 18

x y (18.4-16.6)g=1.8g

解得:x=4g y=8.4g

因x+y=(4+8.4)g=12.4g<18.4g,故18.4g NaOH 和NaHCO3固體混合物不能恰好反應,所以存在過量問題,再由於NaHCO3受熱能分解、NaOH則不能,因而知過量物質為NaOH。即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質量為8.4g 、NaOH的質量為10g。故原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分數為:w(NaOH)% = (10 g/18.4g)×100%= 54.3%

答案:54.3%

7、用極值法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例7 已知Cl2和N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化合成一種氣態化合物A。為了測定A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1)當Cl2和NO2混合氣體以不同比例混合時,測得其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51及61,則Cl2在上述混合氣體中的體積分數分別為 和 ;

(2)取上述不同比例的混合氣體各5 L ,分別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氣體體積仍均為4L,則Cl2與N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解析:(1)依據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M=〔n(Cl2)×M(Cl2)+n(NO2)×M(NO2)〕/〔n(Cl2)+n(NO2)〕可求得Cl2在上述混合氣體中的體積分數分別為1/5和 3/5。由於總體積為5 L,故氣體的組成:第一種,V(Cl2)=1 L、V(NO2)= 4L ;第二種,V(Cl2)=3L、V(NO2)= 2L。

(2)由題意知此反應的方程式只有一個,因在不同條件下混合氣體的體積變化值相同,故說明不同比例的混合氣體參加反應的量相同,進而推知在兩種條件下肯定都存在一種反應物完全反應、另一種反應物過量情況,所以第一種情況是1 L Cl2完全反應;第二種情況是2L NO2完全反應,故可知1 L Cl2和2L NO2是恰好完全反應,故化學方程式為:Cl2+2NO2 = 2 NO2Cl(體積之比等於化學式前面的系數之比)

答案:(1)1/5和 3/5 (2)Cl2+2NO2 = 2 NO2Cl

鞏固練習:

1.兩種金屬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產生1g氫氣,該混合物可能是( )

A.A1和Fe B.Zn和Fe C.Mg和Zn D.Mg和Fe

2.CO2 和NO共30mL,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固體並充分反應後,氣體體積縮小到20mL,原混合氣體中NO的體積是( )

A.10mL B.15mL C.20mL D.25mL

3.在標准狀況下,將混合後充入容器,倒置於水中,完全溶解無氣體剩餘。若產物不擴散,則所的溶液物質的量濃度(mol/L)的數值范圍是( )

A.0<C<1/22.4 B.1/39.2<C<1/22.4 C.1/39.2<C<1/28 D.1/28<C<1/22.4

4.在一定條件下,對於可逆反應A(g)+B(g) 2C(g)中的A、B、C的起始濃度分別為amol/L、bmol/L、cmol/L(均大於0),達到平衡後,測得A、B、C的濃度分別為0.5mol/L、0.1mol/L、1.6mol/L。求:

(1)a、b應滿足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 (2) 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

5.將適量CO2的通入含0.8gNaOH的鹼溶液中,將產物在減壓、低溫下蒸干後得到1.37g固體物質。問(1)產物是什麼物質?(2)通入CO2的質量為多少?

參考答案:1.A 2.C 3.C 4.(1)a-b=0.4 (2)0.4<a<1.3 5.(1)Na2CO3和NaHCO3 (2)0.66g

你要的內容上面獨有,請細看!!!!

『貳』 一些有機合成反應產物,左旋和右旋的同分異構體會混在一起,如何拆分

光學活性異構體的分離是一個技術和藝術結合的科學。一般採取下述技術:
1) 直接結晶拆分(需要運氣)。
2)晶體結晶拆分。
3)手性溶劑結晶法。
4)化學拆分法。用手性試劑反應,利用生成的對映體的某種性質(例如溶解度)來分離。
5)不對稱合成。

『叄』 化學問題,如何把形如Fe3O4拆開寫成FeO●Fe2O3類似的怎樣寫有木有具體的步驟方法在線

其實化學方程式的拆分是有規律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平,記住每一個元素有哪些「價」,就像本題的Fe有+2、+3。最好把一些特殊情況記下來,因為這些是常考的。老師上課好好聽吧,會給我們很多方法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肆』 如何把總化學式拆分成氧化物形式 例如拆成CaMgSi2O6的氧化物形式CaO·MgO·2SiO2

按價態寫出氧化物即可

『伍』 外消旋體拆分的化學拆分法

將外消旋的酸(或鹼)與旋光性的鹼(或酸)反應,便生成非對映體的鹽。然後再利用非對映體鹽物理性質上的差異達到分離的目的。

『陸』 求助幾種氨基酸化學拆分的方法(最好有文獻參考)

DL-蘇氨酸的拆分————優先結晶法DL-絲氨酸的拆分————制備型手型柱DL-酪氨酸的拆分————拆分試劑:酒石酸拆分溶劑:甲醇/丙酮(3:1)混合溶劑將DL-酪氨酸溶於甲醇/丙酮混合溶劑中,溫度保持25-30℃,分批加入酒石酸,DL-酪氨酸與D-酒石酸的投料摩爾比約為1:1.05,攪拌,降溫至15℃攪拌析晶,過濾,固體乾燥,測定水分<0.5%,測定旋光度.DL-二羥基苯丙氨酸的拆分————Pirkle型手性固定相

『柒』 如何分離出帶多個羧基基團的化合物

(1)化學拆分法:這種方法是先將對映異構體與純手性物質形成非對映異構體。然後利用
非對映異構體的性質差異進行分離(如分級結晶),再將衍生物還原為純對映體。這種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但操作周期長,適用的化合物也多限於酸鹼類物質。
(2)酶或微生物法:利用酶或微生物對對映體具有專一識別能力的性質,消耗掉一種對映體而得到另一種對映體。
(3)色譜拆分法:與經典的對映體拆分法相比,色譜法具有許多明顯的優越性,可以滿足各種條件下對映體分離和測定的要求。能夠進行簡便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也能進行制備規模的分離和微量測定。目前,色譜法已成為光學拆分最有用的方法。

『捌』 化學離子方程式怎樣拆分

書寫離子方程式的基本步驟為:

①「寫」: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拆」:可溶性的強電解質(強酸、強鹼、可溶性鹽)用離子符號表示,其它難溶的物質、氣體、水等仍用分子式表示。微溶的強電解質應看其是否主要以自由離子形式存在,例如,石灰水中的Ca(OH)2寫離子符號,石灰乳中的Ca(OH)2用分子式表示。濃硫酸中由於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也書寫化學式。濃硝酸、鹽酸書寫離子式。
③「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
④「查」:檢查式子兩邊的各種原子的個數及電荷數是否相等(看是否配平),還要看所得式子化學計量數是不是最簡整數比,若不是,要化成最簡整數比。
編輯本段
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規律:

1.依據四原則
(1)客觀事實原則
如2Fe + 6H+ ==== 2Fe3+ + 3H2↑,錯在H+不能把Fe氧化成Fe3+,而只能氧化成Fe2+。應為:Fe + 2H+ ==== Fe2+ + H2↑。
(2)質量守恆原則
如Na + H20 ====Na+ + OH- + H2↑,錯在反應前後H原子的數目不等。應為: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電荷守恆原則
如Fe3+ + Cu ==== Fe2+ + Cu2+,錯在左右兩邊電荷不守恆。應為:2Fe3+ + Cu ====2Fe2+ + Cu2+。
(4)定組成原則
如稀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H+ + SO4- + Ba2+ + OH- ==== BaSO4↓ + H2O,錯在SO42-和H+,Ba2+和OH-未遵循1:2這一定組成。應為:2H+ + SO4- + Ba2+ + 2OH- ====BaSO4↓ + 2H2O。
2.看拆分正誤
(1)能拆分的物質
如Ca(HCO3)2 + 2H+ ====Ca2+ + 2CO2↑ + 2H2O,錯在未將Ca(HCO3)2拆分成Ca2+ 和HCO3-。應為:HCO3- + H+ ====CO2↑ + H2O。
可見:能拆分的物質一般為強酸(如鹽酸HCl)、強鹼(如氫氧化鈉NaOH)、和大多數可溶性鹽(氯化鈉NaCl)等強電解質
(2)不能拆分的物質
如Cl2 + H2O ? 2H+ + Cl- + ClO-,錯在將弱酸HClO改寫成了H+ 和 ClO-。應為:Cl2 + H2O ==== H+ + Cl- + HClo。
可見不可拆分的物質一般為弱酸(如氫硫酸H2S)、弱鹼(如氫氧化鎂Mg(OH)2、一水合氨NH3?H2O)、少數可溶性鹽(如氯化亞汞HgCl2)、沉澱(CaCO3、AgCl、Cu(OH)2等)、氣體(CO2、H2等)和水
3.分析量的關系
如把過量的NaHCO3溶液與Ca(OH)2溶液混合:HCO3- + Ca2+ + OH- ====CaCO3↓ + H2O,錯在未考慮反應物中量的關系。應為:2HCO3- + Ca2+ + 2OH- ==== CaCO3↓ + 2H2O +CO32-。
4.查看是否有忽略隱含反應
如將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H2O + SO2 + Ca2+ + 2ClO- ==== CaSO3↓ + 2HClO,錯在忽略了HClO可以將+4價的硫氧化。應為: Ca2+ + 2ClO- + SO2 + H2O ==== CaSO4↓ + H+ + Cl- + HClO。

閱讀全文

與化學拆分法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