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一有機化學(從甲烷一直到乙酸)
烷烴的結構通式:CnHn+2 烯烴的結構通式:CnHn 醇的特點是帶有一個羥基(-OH) 乙酸的特點則是帶一個羧基(-COOH) 學這一章的要點則是:1要知到區分烷烴,烯烴。2了解取代反應,加成反應,酯化反應。3知道什麼是同系物,什麼是同分異構體。 補充:碳碳單鍵則能發生取代反應,如果是碳碳雙鍵則能發生加成反應。而處於兩者之間的(如苯的鍵則處於單鍵和雙鍵之間)則兩種反應都可發生
B. 甲烷和氯氣反應中什麼化學鍵最先斷裂
氯氣的化學鍵先斷裂,因為在光照下Cl-Cl發生斷裂,生成Cl·,再與甲烷發生反應:Cl·+CH4=CH3·+HCl
C. 高一必修二 乙烯、甲烷、乙醇、乙酸、苯的所有反應和各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麻煩寫全 拜託了
乙烯乙烯是由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組成的化合物。兩個碳原子之間以雙鍵連接。乙烯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於製造氯乙烯、苯乙烯、環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劑,是一種已證實的植物激素。
分子結構
這烴有4個氫原子的約束,碳原子之間以雙鍵連接。所有6個原子組成的乙烯是共面。H-C-C角是121.3°;H-C-H角是117.4 °,接近120 °,為理想sp 2混成軌域。這種分子也比較僵硬:旋轉C-C鍵是一個高吸熱過程,需要打破π鍵,而保留σ鍵之間的碳原子。 雙鍵是一個高電子密度的地區,因而大部分反應發生在這個位置。
編輯本段三、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 吸入 健康危害: 具有較強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濃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識喪失,無明顯的興奮期,但吸入新鮮空氣後,可很快蘇醒。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輕微刺激性。液態乙烯可致皮膚凍傷。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可引起頭昏、全身不適、乏力、思維不集中。個別人有胃腸道功能紊亂。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易燃。
編輯本段四、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若有凍傷,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編輯本段五、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 有害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 滅火方法: 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泡沫、二氧化碳、乾粉。
編輯本段六、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編輯本段七、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穿防靜電工作服。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鹵素接觸。在傳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鹵素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編輯本段八、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未制定標准 前蘇聯MAC(mg/m3): 100 TLVTN: ACGIH 窒息性氣體 TLVWN: 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 生產過程密閉,全面通風。 呼吸系統防護: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 一般不需特殊防護。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 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長期反復接觸。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編輯本段九、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9.95% (以體積計)。 外觀與性狀: 無色氣體,略具烴類特有的臭味。 少量乙烯具有淡淡的甜味。 吸收峰:吸收帶在遠紫外區 pH:水溶液是中性 熔點(℃): -169.4 沸點(℃): -103.9 相對密度(水=1): 0.61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0.98 飽和蒸氣壓(kPa): 4083.40(0℃) 燃燒熱(kJ/mol):1411.0 臨界溫度(℃): 9.2 臨界壓力(MPa): 5.04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無資料 閃點(fp): 無意義 引燃溫度(℃): 425 爆炸上限%(V/V): 36.0 爆炸下限%(V/V): 2.7 溶解性: 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酮、苯,溶於醚。溶於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 用於制聚乙烯(自身加成)、聚氯乙烯、醋酸等,還可用來催熟水果。 其它理化性質: 可以和酸性高錳酸鉀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乙烯作為還原劑,被氧化成二氧化碳。酸性高錳酸鉀被還原而褪色。 方程式:CH2=CH2→CO2 KMno4→MnSO4,K2SO4,H2O 還可以和溴的四氯化碳發生加成反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會褪色 方程式:CH2=CH2+Br2→CH2—CH2 ∣ ∣ Br Br
編輯本段十、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 禁配物: 強氧化劑、鹵素。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 分解產物:
編輯本段十一、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LD50:無資料 LC50:無資料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編輯本段十二、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生態學作用:乙烯 早在20世紀初就發現用煤氣燈照明時有一種氣體能促進綠色檸檬變黃而成熟,這種氣體就是乙烯。但直至60年代初期用氣相層析儀從未成熟的果實中檢測出極微量的乙烯後,乙烯才被列為植物激素。而不能相反。乙烯廣泛存在於植物的各種組織、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條件下轉化而成的。它的產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積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產生。乙烯可以促進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在高等植物體內,並使細胞膜的透性增加, 生長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加速呼吸作用。因而果實中乙烯含量增加時,已合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可促進其中有機物質的轉化,加速成熟。乙烯也有促進器官脫落和衰老的作用。用乙烯處理黃化幼苗莖可使莖加粗和葉柄偏上生長。則吲哚乙酸通過酶促反應從色氨酸合成。乙烯還可使瓜類植物雌花增多,在植物中,促進橡膠樹、漆樹等排出乳汁。乙烯是氣體,1934年荷蘭F.克格爾等從人尿得到生長素的結晶,在田間應用不方便。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長的物質。一種能釋放乙烯的液體化合物2-氯乙基膦酸(商品名乙烯利)已廣泛應用於果實催熟、棉花採收前脫葉和促進棉鈴開裂吐絮、刺激橡膠乳汁分泌、水稻矮化、增加瓜類雌花及促進菠蘿開花等。 其它有害作用: 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對魚類應給予特別注意。還應特別注意對地表水、土壤、大氣和飲用水的污染。 乙烯是一種氣體激素:在成熟的組織釋放乙烯較少,而在分生組織,萌發的種子、凋謝的花朵和成熟過程中的果實乙烯的產量較大。 生理效應:1)乙烯「三重反應」(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莖的伸長生長;②促進莖和根的增粗;②促進莖的橫向增長;2)促進果實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蘋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實能顯著促進成熟;3)促進脫落和衰老(乙烯在花、葉和果實的脫落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4)促進某些植物的開花與雌花分化。5)其他效應,還可誘導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進根的生長和分化,打破種子和芽的休眠,誘導次生物質的分泌等。。它存在於成熟的果實;莖的節;衰老的葉子中。
編輯本段十三、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建議用焚燒法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
編輯本段十四、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 21016 UN編號: 1962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 O52 包裝方法: 鋼質氣瓶。 運輸注意事項: 採用剛瓶運輸時必須戴好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並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並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嚴禁與氧化劑、鹵素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
編輯本段十五、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2.1 類易燃氣體。
編輯本段十六、主要用途
用途:製造塑料、合成乙醇、乙醛、合成纖維等重要原料 乙烯ethylene CH2=CH2,為一種植物激素。由於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並在成熟前大量合成,所以認為它是成熟激素[2](ripening hormone)。可抑制莖和根的增粗生長、幼葉的伸展、芽的生長、花芽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促進莖和根的擴展生長、不定根和根毛的形成、某些種子的發芽、偏上生長、芽彎曲部的形成器官的老化或脫離等。能促進鳳梨的開花,促進水稻和水繁縷莖的生長。幾乎所有作用的有效氣中濃度的閾值為0.0—0.1微升/升,最大值為1—10微升/升。一部分菌類和大部分高等植物均可生成乙烯,而在成熟的果實里可大量的生成。若給營養組織以植物生長素或各種應力(接觸、病傷害、葯物處理等)則生成量可激增。在生物體內由甲硫氨酸生物合成,其第三、第四位碳轉變為乙烯,但合成酶的性質不明。甲硫氨酸脫氨生成的α-酮-4-甲硫丁酸,或後者進一步脫羧生成的甲硫丙醛,在過氧化氫、亞硫酸鹽、單酚的存在下由於過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有效地生成乙烯,因此曾被認為是乙烯生物合成的中間體,但甲硫丙醛在生物體內存在尚未被證實。梅普森和沃德爾(L.Mapson.D.Wardale)在體外用轉氨酶、過氧化物酶和供給過氧化氫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三種酶的協同作用,顯示出由甲硫氨酸合成乙烯的事實,但通過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的實驗,認為此反應系統在體內不起作用。乙烯也有從除甲硫氨酸以外的物質進行生物合成的情況。 聚乙烯
------------------ 乙烯用量最大的是生產聚乙烯,約占乙烯耗量的45%;其次是由乙烯生產的二氯乙烷和氯乙烯;乙烯氧化制環氧乙烷和乙二醇。另外乙烯烴化可制苯乙烯,乙烯氧化制乙醛、乙烯合成酒精、乙烯製取高級醇。
編輯本段十七、主要來源
我國乙烯的主要產地:新疆 克拉瑪依 原料來源:由於我國輕烴資源很少,原油偏重,從構成和所佔比例來看,我國乙烯原料以石腦油和輕柴油為主,加氫尾油和輕烴所佔比例較小,其他只是個別使用。近年來,乙烯原料中石腦油比例逐年上升,輕柴油比例逐年下降,乙烯平均收率逐年提高,乙烯原料向優質化發展,單耗逐年降低。 市場價格:目前西南醋酸乙烯的市場報價9300~9400元/噸。 CFR東北亞 1090-1100 美元/每噸 CFR東南亞 1060-1070 美元/每噸
編輯本段十八、結構與化學性質
從乙烯的結構式可以看出,乙烯分子里含有C=C雙鍵,鏈烴分子里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叫做烯烴。乙烯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烯烴。 乙烯分子的空間構型 為了更簡單形象地描述乙烯分子的結構,我們常用分子模型來表示(如下圖)。在下圖中,I 的球棍模型里,兩個碳原子間用兩根可以彎曲的彈性短棍來連接,用它們來表示雙鍵。在下圖中,II 是乙烯分子的比例模型。 乙烯分子的模型 實驗表明,乙烯分子里的C=C雙鍵的鍵長是 1.33×10-10m,乙烯分子里的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都處在同一平面上。它們彼此之間的鍵角約為120°。乙烯雙鍵的鍵能是 615kJ/mol,實驗測得乙烷C-C單鍵的鍵長是1.54×10-10m,鍵能是348kJ/mol。這表明C=C雙鍵的鍵能並不是C-C單鍵鍵能的兩倍,而是比兩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較少的能量,就能使雙鍵里的一個鍵斷裂。這從下面介紹的乙烯的化學性質是可以得到證實。 製取乙烯的原理 乙烯製取方程式
工業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從石油煉制工廠和石油化工廠所生產的氣體里分離出來的。 實驗室里是把酒精和濃硫酸按1:3混合迅速加熱到170℃,使酒精分解製得。濃硫酸在反應過程里起催化劑和脫水劑的作用。 製取乙烯的反應屬於液——液加熱型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很快褪色,這是乙烯被高錳酸鉀氧化的結果,而甲烷等烷烴卻沒有這種性質。 實驗室製取乙烯裝置圖
乙烯的化學性質——加成反應 把乙烯通入盛溴水的試管里,可以觀察到溴水的紅棕色很快消失。 乙烯能跟溴水裡的溴起反應,生成無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體。 這個反應的實質是乙烯分子里的雙鍵里的一個鍵易於斷裂,兩個溴原子分別加在兩個價鍵不飽和的碳原子上,生成了二溴乙烷。這種 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別的物質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乙烯還能跟氫氣、氯氣、鹵化氫以及水等在適宜的反應條件下起加成反應。 乙烯的化學性質——氧化反應 點燃純凈的乙烯,它能在空氣里燃燒,有明亮的火焰,同時發出黑煙。 跟其它的烴一樣,乙烯在空氣里完全燃燒的時候,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乙烯分子里含碳量比較大,由於這些碳沒有得到充分燃燒,所以有黑煙生成。 乙烯不但能被氧氣直接氧化,也能被其它氧化劑氧化。 把乙烯通入盛有高錳酸鉀溶液(加幾滴稀硫酸)的試管里。可以觀察到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 乙烯可被氧化劑高錳酸鉀(KMnO4)氧化,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用這種方法可以區別甲烷和乙烯。但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除去乙烯. 乙烯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 在適當溫度、壓強和有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乙烯雙鍵里的一個鍵會斷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結合成為很長的鏈。 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用右式來表示:nCH2=CH2------------(催化劑) -[-CH2--CH2-]-n 反應的產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種分子量很大(幾萬到幾十萬)的化合物,分子式可簡單寫為(C2H4)n。生成聚乙烯這樣的反應屬於聚合反應。在聚合反應里,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單體)分子互相結合成為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這種聚合反應也是加成反應,所以又屬於加成聚合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聚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塑料,由於它性質堅韌,低溫時仍能保持柔軟性,化學性質穩定,電絕緣性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應用。 乙烯分子中碳碳原子間以雙鍵相連, C═C雙鍵的鍵長比C—C單鍵的鍵長略短,C═C雙鍵的鍵能比兩倍C—C單鍵能略小,所以其中的一個鍵較易斷裂,這就決定了乙烯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不飽和烴:分子里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碳原子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少於飽和鏈烴的氫原子數,這種烴叫做不飽和烴。乙烯就是一種最簡單的不飽和烴。 2.乙烯的實驗室製法 (1)反應原理:CH3CH2OH→濃硫酸、170℃→CH2═CH2↑+H2O (2)發生裝置:選用「液+液 氣」的反應裝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氣法(因乙烯的密度跟空氣的密度接近且難溶於水)。 (4)反應類型:消去反應 (5)注意事項: ①反應液中乙醇與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使用過量的濃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產量。 ②在圓底燒瓶中加少量碎瓷片、沸石或其他惰性固體,目的是防止反應混合物在受熱時暴沸。 ③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液面下,以准確測定反應液溫度。加熱時要使溫度迅速提高到170℃,以減少乙醚生成的機會(在140℃時會生成乙醚,麻醉性氣體)。 ④在製取乙烯的反應中,濃硫酸不但是催化劑、吸水劑,也是氧化劑,在反應過程中易將乙醇氧化,最後生成CO2、CO、C等(因此試管中液體變黑),而硫酸本身被還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質實驗前,應將氣體先通過鹼石灰將SO2除去,也可以將氣體通過10%NaOH溶液以洗滌除去SO2,得到較純凈的乙烯。 ⑤空氣中若含3.4%~34%的乙烯,遇明火極易爆炸,爆炸程度比甲烷猛烈,所以點燃乙烯時要小心。 (6)收集方法 乙烯的密度與空氣相當,所以不能用排空氣取氣法,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檢驗:點燃時火焰明亮,冒黑煙,產物為水和CO2;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紫色高錳酸鉀褪色。 (7)實驗現象 生成無色氣體,燒瓶內液體顏色逐漸加深 3.乙烯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乙烯是一種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密度為1.25g/L,比空氣的密度略小,難溶於水,易溶於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4.乙烯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①常溫下極易被氧化劑氧化。如將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乙烯被氧化為二氧化碳,由此可用鑒別乙烯。 ②易燃燒,並放出熱量,燃燒時火焰明亮,並產生黑煙。 CH2═CH2+3O2→2CO2+2H2O ③烯烴臭氧化: CH2=CH2+O2—催化劑、加熱→2HCHO CH2=CH2+(1/2)O2—Ag、加熱→CH2—CH2 \ / O (2)還原反應:CH2=CH2+H2→CH3-CH3 (3)加成反應: CH2═CH2+Br2→ CH2Br—CH2Br(常溫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Cl—催化劑、加熱→CH3—CH2Cl(制氯乙烷) CH2═CH2+HOH—催化劑、加熱、加壓→CH3CH2OH(制酒精) CH2═CH2+H2—Ni或Pd→CH3CH3 (4)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加聚反應: nCH2═CH2→ -(CH2—CH2)- n (制聚乙烯) 在一定條件下,乙烯分子中不飽和的C═C雙鍵中的一個鍵會斷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形成很長的鍵且相對分子質量很大(幾萬到幾十萬)的化合物,叫做聚乙烯,它是高分子化合物。 這種由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化合物(單體)相互結合成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做聚合反應。這種聚合反應是由一種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單體)通過不飽和鍵相互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應,所以又屬於加成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最簡單的烯烴。分子式CH2=CH2 。少量存在於植物體內,是植物的一種代謝產物,能使植物生長減慢,促進葉落和果實成熟。無色易燃氣體。熔點-169℃,沸點-103.7℃。幾乎不溶於水,難溶於乙醇,易溶於乙醚和丙酮。 乙烯分子里的 C=C雙鍵的鍵長是1.33×10 -10 米,乙烯分子里的 2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都處在同一個平面上。它們彼此之間的鍵角約為120°。乙烯雙鍵的鍵能是615千焦/摩,實驗測得乙烷C—C單鍵的鍵長是1.54×10 -10 米,鍵能 348千焦/摩。這表明C=C雙鍵的鍵能並不是C—C單鍵鍵能的兩倍,而是比兩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較少的能量,就能使雙鍵里的一個鍵斷裂。這是乙烯的性質活潑,容易發生加成反應等的原因。 在形成乙烯分子的過程中,每個碳原子以 1個2s軌道和2個2p軌道雜化形成3個等同的sp 2 雜化軌道而成鍵。這 3個sp 2 雜化軌道在同一平面里,互成 120°夾角。因此,在乙烯分子里形成5個σ鍵,其中4個是C—H鍵(sp 2 — s)1個是C—C鍵(sp 2 — sp 2 );兩個碳原子剩下未參加雜化的2個平行的p軌道在側面發生重疊,形成另一種化學鍵:π鍵,並和σ鍵所在的平面垂直。如:乙烯分子里的C=C雙鍵是由一個σ鍵和一個π鍵形成的。這兩種鍵的軌道重疊程度是不同的。π鍵是由p軌道從側面重疊形成的,重疊程度比σ鍵從正面重疊要小,所以π鍵不如σ鍵牢固,比較容易斷裂,斷裂時需要的能量也較少。
編輯本段十九、中國乙烯工業的發展
隨著中國乙烯工業的發展,供需平衡關系將逐步得到改善,市場競爭則更加激烈。面對以市場國際化、資源國際化、技術與人才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全球化大趨勢,市場佔有率主要取決於產品品種、質量和成本。因此,每個乙烯廠應有各自的特色,形成自身的強勢,如果只是簡單地重復建設,產品結構雷同,則難以形成競爭優勢。 中國乙烯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和消費增長空間,國產乙烯的市場佔有率一直較低。為緩解國內乙烯供應緊張,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需求,雖然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海油加快實施乙烯擴能計劃,但預計到2010年中國乙烯當量消費供需缺口將達1119萬噸。從整體情況看,中國乙烯工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編輯本段二十、生產方法
由石油分離生產 乙烯是由石油化工裂解而成。在這個過程中,氣態或輕液態烴是加熱到750-950 ℃ ,誘使許多自由基反應,然後立即淬火凍結的反應。這個過程中,把大型碳氫化合物轉換到較小型的碳氫化合物,並反應出不飽和烴。 由煤合成方法 煤合成烯烴(MTO):煤基制烯烴技術,它是C1化工新工藝, 是指以煤氣化的合成氣合成的甲醇為原料,藉助類似催化裂化裝置的流化床反應形式,生產低碳烯烴的化工技術。
編輯本段二十一、植物激素
乙烯在植物生理上扮演植物激素的角色。植物體的催熟劑,以氣體方式微量作用在植物,刺激或調節果實成熟、開花和植物葉片掉落。因以氣體形式擴散,甚至會影響別株植物、其他個體。 在植物體內乙烯合成主要是由甲硫胺酸做起始物,1-胺基環丙烷-1-羧酸(ACC)為關鍵中間產物。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
編輯本段你知道乙烯有哪些用途嗎?
乙烯[3]的主要用途有以下三個方面 1)、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於製取聚乙烯等一系列化工產品。 2)、乙烯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在生命周期的許多階段,如發芽、成長、開花、果熟、衰老、凋謝等都會生成乙烯。 3)、乙烯還可以作為水果的催熟劑,南方產的水果,多數在未成熟時採摘下來,運到北方。向存放未成熟水果的庫房中充入少量乙烯,催熟之後再銷售。反之,為了延長果實或花朵的壽命,方便遠距離運輸,人們在裝有果實或花朵的密閉容器中放入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土,用來吸收水果或花朵中產生的乙烯。
D. 求高二下期化學書甲烷到乙酸這些課里的所有化學方程式!
高中化學
所有有機物的反應
方程式
甲烷燃燒
CH4+2O2→CO2+2H2O(條件為點燃)
甲烷隔絕
空氣
高溫分解
甲烷分解很復雜,以下是最終分解。CH4→C+2H2(條件為高溫高壓,催化劑)
甲烷和氯氣發生
取代反應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條件都為光照。
)
實驗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條件是CaO
加熱)
乙烯
燃燒
CH2=CH2+3O2→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烯和
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和
氯化氫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
氫氣
CH2=CH2+H2→CH3-CH3
(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
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實驗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乙炔
燃燒
C2H2+3O2→2CO2+H2O
(條件為點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氫
兩步反應: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氫氣
兩步反應:C2H2+H2→C2H4→C2H2+2H2→C2H6
(條件為催化劑)
實驗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鹽、水、
石灰石
、
焦炭
為
原料
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溫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燒
2C6H6+15O2→12CO2+6H2O
(條件為點燃)
苯和
液溴
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
濃硫酸
濃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條件為濃硫酸)
苯和氫氣
C6H6+3H2→C6H12
(條件為催化劑)
乙醇
完全燃燒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這是總方程式)
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濃硫酸
170攝氏度)
兩
分子
乙醇發生分子間脫水
2CH3CH2OH→
CH3CH2OCH2CH3
+H2O
(條件為催化劑濃硫酸
140攝氏度)
乙醇和
乙酸
發生
酯化反應
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鎂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
氧化鈣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
氫氧化鈉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鈉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
和新制的
氫氧化銅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
和新制的氫氧化銅
CH3CHO+2Cu→Cu2O(沉澱)+CH3COOH+2H2O
乙醛氧化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條件為催化劑或加溫)
E. 高二有機化學斷鍵規律是什麼高二有機化學裡面有很多
一 有機推斷的解題模式、方法和思路 \x09有機推斷題屬於綜合應用各類官能團性質、相互轉化關系的知識,結合計算並在新情景下 \x09加以遷移的能力題.只有在熟練掌握各類有機物及相互衍變關系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實 \x09驗現象和數據,再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合理的推斷. \x091 有機推斷題的解答思維模式: \x09 2 解答有機推斷題的常用的解題方法: ①順推法:以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和實驗現象為主線,採用正向思維,得出正確結論. ②逆推法:以有機物結構、性質和實驗現象為主線,採用逆向思維,得出正確結論 ③夾擊法:從反應物和生成物同時出發,以有機物的結構、性質為主線,推出中間過渡產物,從而解決問題並得出正確結論. ④分層推理法:依據題意,分層推理,綜合結果,得出正確推論. 3 有機推斷題的解題思路: \x09解題的關鍵是確定突破口.常見的突破口的確定如下: (1) 由性質推斷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機物通常含有「—C=C—」、「—C≡C—」等. ②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有機物通常含有「—C=C—」或「—C≡C—」、 「—CHO」或為「苯的同系物」. ③能發生加成反應的有機物通常含有「—C=C—」、「—C≡C—」、「—CHO」或「苯環」, 其中「—CHO」和「苯環」只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 ④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能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的有機物必含有「—CHO」. ⑤能與鈉反應放出H2的有機物必含有「—OH」. ⑥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放出CO2或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有機物中必含有-COOH. ⑦能發生消去反應的有機物為醇或鹵代烴. ⑧能發生水解反應的有機物為鹵代烴、酯、糖或蛋白質. ⑨遇FeCl3溶液顯紫色的有機物必含有酚羥基. ⑩能發生連續氧化的有機物是有「—CH2OH」的醇.比如有機物A能發生如下氧化反應:A→B→C,則A應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應是酸.(2)由反應條件推斷 ①當反應條件為NaOH醇溶液並加熱時,必定為鹵代烴的消去反應. ②當反應條件為NaOH水溶液並加熱時,通常為鹵代烴或酯的水解. ③當反應條件為濃H2SO4並加熱時,通常為醇脫水生成醚或不飽化合物,或者是醇與酸的酯化反應. ④當反應條件為稀酸並加熱時,通常為酯或澱粉(糖)的水解反應. ⑤當反應條件為催化劑(銅或銀)並有氧氣時,通常是醇氧化為醛或醛氧化為酸. ⑥當反應條件為催化劑存在下的加氫反應時,通常為碳碳雙鍵 、碳碳叄鍵、苯環或醛基的加成反應. ⑦當反應條件為光照且與X2反應時,通常是X2與烷或苯環側鏈烴基上的H原子發生的取代反應,而當反應條件為催化劑存在且與X2的反應時,通常為苯環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3)由反應數據推斷 ①根據與H2加成時所消耗H2的物質的量進行突破:1mol—C=C—加成時需1molH2, 1mol—C≡C—完全加成時需2molH2,1mol—CHO加成時需1molH2,而1mol苯環加成時需 3molH2. ②1mol—CHO完全反應時生成2molAg↓或1molCu2O↓. ③2mol—OH或2mol—COOH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1molH2. ④1mol—COOH(足量)與碳酸鈉或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放出1molCO2↑. ⑤1mol一元醇與足量乙酸反應生成1mol酯時,其相對分子質量將增加42,1mol二元醇與足量乙酸反應生成酯時,其相對分子質量將增加84. ⑥1mol某酯A發生水解反應生成B和乙酸時,若A與B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42,則生成1mol乙酸,若A與B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84時,則生成2mol乙酸.(4)由物質結構推斷 ①具有4原子共線的可能含碳碳叄鍵. ②具有3原子共面的可能含醛基. ③具有6原子共面的可能含碳碳雙鍵. ④具有12原子共面的應含有苯環.(5)由物理性質推斷在通常狀況下為氣態的烴,其碳原子數均小於或等於4,而烴的衍生物中只有 CH3Cl、HCHO在通常情況下是氣態. 此外還有:結合斷鍵機理和逆向推理思維分析殘基結構、分子式結合不飽和度為突破口. \x09二 確定有機物同分異構體的數目和結構的方法主要有: ①對稱法(根據有機物的結構找出有機物的對稱關系,然後確定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的數目,主要包括軸對稱、點對稱和面對稱) ②等效法(利用等效面和等效點的一種方法) ③定一議二法(當取代基的數目較多時固定某些取代基的位置而改變其他取代基位置的一種方法) ④插空法(主要是根據題目的條件從中提出含兩個共價鍵的原子或原子團,然後確定剩餘部分的結構,最後再將提出的原子或原子團插入到碳碳單鍵或碳氧單鍵之間的一種方法). 注意:有機物同分異構體數目和結構確定的過程中應注意思維的有序性. 有機化學知識點歸納(一) 一、同系物 \x09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物質. \x09同系物的判斷要點: \x09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x092、組成元素種類必須相同 \x093、結構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連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團類別和數目.結構相似 \x09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無支鏈,後者有支鏈仍為同系物. \x094、在分子組成上必須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但通式相同組成上相差一個或 \x09幾個CH2原子團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鹵代烴, \x09且組成相差一個CH2原子團,但不是同系物. \x095、同分異構體之間不是同系物. \x09二、同分異構體 \x09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叫做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 \x09現象的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 \x091、同分異構體的種類: \x09⑴ 碳鏈異構:指碳原子之間連接成不同的鏈狀或環狀結構而造成的異構.如 C5H12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即正戊烷、異戊烷和新戊烷. \x09⑵ 位置異構:指官能團或取代基在在碳鏈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異構.如1—丁烯 \x09與2—丁烯、1—丙醇與2—丙醇、鄰二甲苯與間二甲苯及對二甲苯. \x09⑶ 異類異構:指官能團不同而造成的異構,也叫官能團異構.如1—丁炔與1, \x093—丁二烯、丙烯與環丙烷、乙醇與甲醚、丙醛與丙酮、乙酸與甲酸甲酯、葡萄糖 \x09與果糖、蔗糖與麥芽糖等. \x09⑷ 其他異構方式:如順反異構、對映異構(也叫做鏡像異構或手性異構)等, \x09在中學階段的信息題中屢有涉及. \x09各類有機物異構體情況: \x09⑴ CnH2n+2:只能是烷烴,而且只有碳鏈異構.如CH3(CH2)3CH3、 \x09CH3CH(CH3)CH2CH3、C(CH3)4 \x09⑵ CnH2n:單烯烴、環烷烴.如CH2=CHCH2CH3、CH3CH=CHCH3、 \x09CH2=C(CH3)2、 、 \x09⑶ CnH2n-2:炔烴、二烯烴.如:CH≡CCH2CH3、CH3C≡CCH3、 \x09CH2=CHCH=CH2 \x09 \x09⑷ CnH2n-6:芳香烴(苯及其同系物).如: 、 、 \x09⑸ CnH2n+2O:飽和脂肪醇、醚.如:CH3CH2CH2OH、CH3CH(OH)CH3、 \x09CH3OCH2CH3 \x09⑹ CnH2nO:醛、酮、環醚、環醇、烯基醇.如:CH3CH2CHO、CH3COCH3、 \x09CH2=CHCH2OH、 、 、 \x09 \x09⑺ CnH2nO2:羧酸、酯、羥醛、羥基酮.如:CH3CH2COOH、CH3COOCH3、 \x09HCOOCH2CH3、HOCH2CH2CHO、CH3CH(OH)CHO、CH3COCH2OH ⑻ CnH2n+1NO2:硝基烷、氨基酸.如:CH3CH2NO2、H2NCH2COOH \x09⑼ Cn(H2O)m:糖類.如: \x09C6H12O6:CH2OH(CHOH)4CHO,CH2OH(CHOH)3COCH2OH \x09C12H22O11:蔗糖、麥芽糖. \x092、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 \x09⑴ 烷烴(只可能存在碳鏈異構)的書寫規律: \x09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邊,排布由對到鄰到間. \x09⑵ 具有官能團的化合物如烯烴、炔烴、醇、酮等,它們具有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 \x09異構、異類異構,書寫按順序考慮.一般情況是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異類異構. \x09⑶ 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環上的相對位置具有鄰、間、對三種. \x093、判斷同分異構體的常見方法: \x09⑴ 記憶法:碳原子數目1~5的烷烴異構體數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無異構體,丁烷有兩種異構體,戊烷有三種異構體. 碳原子數目1~4的一價烷基:甲基一種(—CH3),乙基一種(—CH2CH3)、丙基兩種(—CH2CH2CH3、—CH(CH3)2)、丁基四種(—CH2CH2CH2CH3、 、—CH2CH(CH3)2、 —C(CH3)3) \x09③ 一價苯基一種、二價苯基三種(鄰、間、對三種). \x09⑵ 基團連接法:將有機物看成由基團連接而成,由基團的異構數目可推斷有機物 \x09的異構體數目. \x09如:丁基有四種,丁醇(看作丁基與羥基連接而成)也有四種,戊醛、 \x09戊酸(分別看作丁基跟\x09醛基、羧基連接而成)也分別有四種. \x09⑶ 等同轉換法:將有機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團進行等同轉換. \x09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個H原子,若有一個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 \x09隻有一種結構,那麼五氯乙烷有多少種?假設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轉換 \x09為H原子,而H原子轉換為Cl原子,其情況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 \x09也有一種結構.同樣,二氯乙烷有兩種結構,四氯乙烷也有兩種結構. \x09⑷ 等效氫法:等效氫指在有機物分子中處於相同位置的氫原子.等效氫任一原子 \x09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產物都屬於同一物質.其判斷方法有: \x09① 同一碳原子上連接的氫原子等效. \x09② 同一碳原子上連接的—CH3中氫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個甲基連接於 \x09同一個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個氫原子等效. \x09③ 同一分子中處於鏡面對稱(或軸對稱)位置的氫原子等效.如: 分子中的18個氫原子等效. 三、有機物的系統命名法 \x091、烷烴的系統命名法 ⑴ 定主鏈:就長不就短.選擇分子中最長碳鏈作主鏈(烷烴的名稱由主鏈的碳原子數決定) ⑵ 找支鏈:就近不就遠.從離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編號. ⑶ 命名: ① 就多不就少.若有兩條碳鏈等長,以含取代基多的為主鏈. \x09② 就簡不就繁.若在離兩端等距離的位置同時出現不同的取代基時,簡單的取代基 \x09優先編號(若為相同的取代基,則從哪端編號能使取代基位置編號之和最小,就從 \x09哪一端編起). \x09③ 先寫取代基名稱,後寫烷烴的名稱;取代基的排列順序從簡單到復雜;相同的 \x09取代基合並以漢字數字標明數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鏈碳原子的阿拉伯數字編號標明 \x09寫在表示取代基數目的漢字之前,位置編號之間以「,」相隔,阿拉伯數字與漢字之間 \x09以「—」相連. \x09⑷ 烷烴命名書寫的格式: \x092、含有官能團的化合物的命名 \x09⑴ 定母體:根據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團確定母體.如:含碳碳雙鍵的化合物,以烯 \x09為母體,化合物的最後名稱為「某烯」;含醇羥基、醛基、羧基的化合物分別以醇、 \x09醛、酸為母體;苯的同系物以苯為母體命名. \x09⑵ 定主鏈:以含有盡可能多官能團的最長碳鏈為主鏈. \x09⑶ 命名:官能團編號最小化.其他規則與烷烴相似. \x09如: \x09 \x09 \x09 \x09 \x09 叫作:2,3—二甲基—2—丁醇 叫作:2,3—二甲基—2—乙基丁醛四、有機物的物理性質 \x091、狀態: \x09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澱粉、維生素、 \x09醋酸(16.6℃以下); \x09氣態: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x09液態: 油狀:乙酸乙酯、油酸; \x09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x092、氣味: \x09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x09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級酯; \x093、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x094、密度: \x09比水輕:苯、液態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x09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x095、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x096、水溶性: \x09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x09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五、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x09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x092、CH2:烯烴和環烷烴;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x09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於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 \x09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於其碳 \x09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六、能與溴水發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 \x09有機物: \x09⑴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x09⑵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x09⑶ 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x09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酚類. \x09⑸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七、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x09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 \x09下層變無色的(ρ 0,m/4 > 1,m > 4.分子式中H原子數大於4的氣態烴都符合. \x09②△V = 0,m/4 = 1,m = 4.、CH4,C2H4,C3H4,C4H4. \x09③△V < 0,m/4 < 1,m < 4.只有C2H2符合. \x09(4)根據含氧烴的衍生物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的量與生成CO2的物質的量之比,可推導 \x09有機物的可能結構 \x09①若耗氧量與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相等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x09②若耗氧量大於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x09③若耗氧量小於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x09(以上x、y、m、n均為正整數) 五、其他 \x09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x09(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 \x09苯乙烯) \x09(2)CH2:烯烴和環烯烴 \x09(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x09(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於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 \x09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x09(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於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F. 如何把甲烷變成乙酸
這個反應是不會發生的。因為生成甲烷的反應可以發生是因為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變小於零,因此其逆反應吉布斯自由能變大於零,因此不可能發生如此反應。
G. 乙酸的哪個化學鍵斷裂
(1)表現酸性 羧基上O-H斷裂
(2)酯化反應羧基上C-O斷裂
(3)脫羧反應C—C鍵斷裂
(4)α-鹵代反應甲基上C—H鍵斷裂
(5)還原反應羧基上C=O鍵斷裂
H. 怎樣判斷化學鍵在哪裡斷鍵,例如乙酸,氯乙烷等
有機物的性質,突出的一點是官能團決定化學性質。表現在有機物斷鍵時,一般在官能團內部、或官能團與烴基相連的位置。如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時,乙酸斷開羧基內的碳氧單鍵,乙醇斷開醇羥基內的氧氫鍵。氯乙烷發生取代時,斷開碳氯鍵,發生消去時,斷開碳氯鍵和連氯碳相鄰碳上的碳氫鍵。
具體反應時,斷開哪個鍵,要具體分析,並上升到這一類物質反應時,都是如此斷鍵,即官能團決定化學性質。
I. 實驗室製取甲烷當中 化學鍵是怎樣斷裂
脫羧反應
一般情況下,羧酸中的羧基較為穩定,不易發生脫羧反應,但在特殊條件下,羧酸能脫去羧基(失去二氧化碳)而生成烴。最常用的脫羧方法是將羧酸的鈉鹽與鹼石灰(CaO+NaOH)或固體氫氧化鈉強熱。
該反應條件下,羧基因為反應物種有強鹼被脫下來換上一個H
CH3COONa+NaOH=Na2CO3+CH4
條件為氧化鈣高溫
校園化學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