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元素
蛋白質主要由碳、氫、氧、氮等化學元素組成,
一般蛋白質可能還會含有磷、硫、鐵、鋅、銅、錳、碘。
⑵ 組成蛋白質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單純蛋白質的元素組成為碳50~55%、氫6%~7%、氧19%~24%、氮13%~19%,除此之外還有硫0~4%.有的蛋白質含有磷、碘。少數含鐵、銅、鋅、錳、鈷、鉬等金屬元素。
各種蛋白質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為16%.由於體內組織的主要含氮物是蛋白質,因此,只要測定生物樣品中的氮含量,就可以按下式推算出蛋白質大致含量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每克樣品中含氮克數×6.25×100=100克樣品中蛋白質含量(克%)
⑶ 蛋白質結構組成分別是怎樣的
蛋白質結構:是指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作為一類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主要由碳、氫、氧、氮等化學元素組成。所有蛋白質都是由20種不同氨基酸連接形成的多聚體,在形成蛋白質後,這些氨基酸又被稱為殘基。蛋白質和多肽之間的界限並不是很清晰,有人基於發揮功能性作用的結構域所需的殘基數認為,若殘基數少於40,就稱之為多肽或肽。要發揮生物學功能,蛋白質需要正確折疊為一個特定構型,主要是通過大量的非共價相互作用(如氫鍵,離子鍵,范德華力和疏水作用)來實現;此外,在一些蛋白質(特別是分泌性蛋白質)折疊中,二硫鍵也起到關鍵作用。為了從分子水平上了解蛋白質的作用機制,常常需要測定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由研究蛋白質結構而發展起來了結構生物學,採用了包括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等技術來解析蛋白質結構。一定數量的殘基對於發揮某一生物化學功能是必要的;40-50個殘基通常是一個功能性結構域大小的下限。蛋白質大小的范圍可以從這樣一個下限一直到數千個殘基。目前估計的蛋白質的平均長度在不同的物種中有所區別,一般約為200-380個殘基,而真核生物的蛋白質平均長度比原核生物長約55%。更大的蛋白質聚合體可以通過許多蛋白質亞基形成;如由數千個肌動蛋白分子聚合形成蛋白纖維。
蛋白質組成:蛋白質是一種化學結構非常復雜的化合物,它主要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構成的,有的蛋白質還含有硫、磷、鐵、碘和銅等其它元素。這些元素首先按照一定的結構構成氨基酸,許多氨基酸再以一定的方式組合成蛋白質,所以,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內的蛋白質是由20多種氨基酸組合而成的,各種氨基酸對機體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有些所需的氨基酸在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中的蛋白質提供,被稱為「必需氨基酸」,主要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等8種,嬰兒所必需的氨基酸除以上外,尚有組氨酸和精氨酸。其餘的一些氨基酸也是體內需要的,但能夠在體內合成,不一定通過食物供給,稱為「非必需氨基酸」,其合成可由其它氨基酸轉變而成,如體內酪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可由苯丙氨酸(必需氨基酸)轉變而成;胱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可由蛋氨酸(必需氨基酸)轉變而來。
⑷ 蛋白質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麼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高分子,蛋白質是由C(碳)、H(氫)、O(氧)、N(氮)組成,一般蛋白質可能還會含有P(磷)、S(硫)、Fe(鐵)、Zn(鋅)、Cu(銅)、B(硼)、Mn(錳)、I(碘)、Mo(鉬)等。
這些元素在蛋白質中的組成百分比約為:碳50% 氫7% 氧23% 氮16% 硫0~3% 其他占微量。
注意:一切蛋白質都含氮元素,且各種蛋白質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為16%;
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的脫水縮合
⑸ 蛋白質的化學組成
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就是氨基酸,由此可知氨基酸中的大多數官能團蛋白質也有。所以,蛋白質所含有的化學組成不外乎以下幾種官能團:肽鍵,甲基,亞甲基,次甲基,羧基,氨基,苯基(苯丙氨酸特有),甲硫基(蛋氨酸特有),吲哚基(色氨酸特有),醯胺基(天冬醯胺特有,也可以看做一個氨基酸內的肽鍵),咪唑基(第二十一種兒童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特有),苯酚基(酪氨酸特有),亞吡咯烷基(脯氨酸特有),就這么多了。蛋白質所含的元素只有五種:碳氫氧氮硫。
⑹ 蛋白質在化學中主要是由哪幾個元素組成
蛋白質中除了這三種元素外還一定有氮元素,而且很多蛋白質還有硫磷等元素
⑺ 蛋白質主要是由哪四種原素構成謝謝
蛋白質主要由碳、氫、氧、氮四種化學元素組成,
多數蛋白質還含有硫和磷,有些蛋白質還含有鐵、銅、錳、鋅等礦物質。蛋白質內四種主要化學元素的含量為:碳15%~55%、氫67%、氧21%~23.5%、氮15%~18.6%。在人體內只有蛋白質含有氮元素,其他營養素不含氮。因此,氮成了測量體內蛋白質存在數量的標志。一般來說蛋白質的平均含氮量為16%,即人體內每6.25克蛋白質含1克氮,所以只要測定出體內含氮量,就可以計算出蛋白質的含量。氮在人體內所佔比重如此之大,導致動物和植物對氮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據資料介紹,全世界的莊稼一年內要從土壤里攝取40萬噸氮,因此氮被譽為莊稼生長的「三大要素」之一,這些氮直接供給植物,間接供給動物。
從營養價值出發,蛋白質分為三類:
完全蛋白質
這類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而且各種氨基酸的比例與人體需要基本相符,容易吸收利用。完全蛋白質不但可以維持成年人的健康,而且對兒童的成長和老年人的延年益壽均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奶類中的酪蛋白、乳白蛋白,蛋類中的卵白蛋白和卵黃磷蛋白,肉類、魚類中的白蛋白和肌蛋白,大豆中的大豆球蛋白,小麥中的麥谷蛋白和玉米中的谷蛋白等都是完全蛋白質。
半完全蛋白質
此類蛋白質中所含的各種必需氨基酸種類基本齊全,但含量不一,相互之間比例不太合適。如果以它作為唯一的蛋白質來源,雖然可以維持生命,但促進生長發育的功能較差。如小麥和大麥中的麥膠蛋白就屬於這類。
不完全蛋白質
此類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不全,質量也差。如果用它作為膳食蛋白質唯一來源,即不能促進生長發育,維持生命的作用也很薄弱。如玉米中的玉米膠蛋白、動物結締組織和肉皮中的膠原蛋白,以及豌豆中的球蛋白等。
⑻ 蛋白質的組成元素
蛋白質(protein)是由氨基酸為單位組成的一類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在細胞中含量最豐富、功能最多。機體內蛋白質約占細胞乾重的70%以上,蛋白質幾乎參與了生命活動的全部過程。
蛋白質是大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Mr)一般上萬,結構十分復雜,但都是由碳(C)、氫(H)、氧(O)、氮(N)、硫(S)五種元素組成,其組成比例分別是:碳C(50%~55%);氫H(6%~8%);氧O(19%~24%);氮N(13%~19%);硫S(0.3%~5%),有些蛋白質分子中還含有少量Fe、P、Zn、Mn、Cu、I等元素,而其中氮的含量相對恆定,佔13%~19%,平均為16%,因此通過樣品中含氮量的測定,乘以6.25,即可推算出其中蛋白質的含量。
蛋白質的化學元素組成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