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舉例討論化學在保護環境中的作用……
化學在環境保護中有很多應用,比如:
(1)汽車尾氣凈化:利用催化劑,將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轉化為無害或危害較小的氣體;
(2)煙道氣體脫硫:煙道處加裝脫硫設備,利用化學反應,對煙氣進行脫硫,防止含硫氣體排入大氣中;
(3)廢水處理:通過化學反應,將廢水中的酸、鹼中和,將重金屬離子沉澱等等.
『貳』 從化學的角度分析 人類能夠怎樣保護和改善環境 急!!! 求大神!!!有追加!!!
我認為可以從物理角度然後再深入進化學。
首先相對論,根據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宇宙是個彎曲的空間。於是導致地球的軌道也越來越靠近太陽。你作為一個帕拉馬,你必然知道太陽的體積為141億億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的質量約為2000億億億噸,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距地球有一億五千萬公里,太陽的表面溫度為攝氏5700度,中心溫度則高達2000萬度,每秒輻射出38億億億億爾格能量,相當於5200萬億億馬力。帶給地球的環境破壞是不言而喻的。
那麼此為非生物因素所造成。
接下來步入正題,我們談論下化學以及人類各種活動是如何影響環境的。那麼其實很簡單總結出一句話「多喝水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這句話雖然表面看上去並不是化學能解決的,不過卻蘊含大道理。喝水,水H2O,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再根據人體生理學,防止老化:人體七成是由水組成的,其比例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所謂老化,就是乾燥的過程,人體一生的含水量由80%開始到50%為止,水分流失量會與年齡成正比。
人都高興了,自然也就環保了,結束。
(看在我寫那麼多字份上給分吧)
『叄』 化學之保護環境
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有四大要素:大氣、水體、土壤、生物界。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類既是環境的創造物,又是環境的創造者。在工業發展帶給人類物質文明的同時,能源結構的變化,化學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廢渣、廢氣的排放、化肥農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斷的危害人類健康,阻礙了工農業及科技的發展。人類要生存,就必須保護好自然環境,所以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環境化學主要研究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存在、轉化、行為和效應及其控制化學的原理和方法。它是化學科學的一個新的重要分支,也是環境科學的核心組成部分。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的劃分,環境化學的研究主要包括環境分析化學,大氣、水體和土壤環境化學,污染生態化學,污染控制化學等四部分內容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了一定的化學知識。 大氣污染主要是指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大氣中化學性污染物的種類很多,對人體危害嚴重的多達幾十種。我國的大氣污染屬於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這些污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內,不經過肝臟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運輸到全身。所以,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大。這種危害可以分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種。 河流、湖泊等水體被污染後,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危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飲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第二,被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體,能夠引起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以及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 建立綠色化學的根本目的是從節約資源和防止污染的觀點出發,重新審視和改革傳統化學,從而使我們對環境的治理可以從治標轉向治本。為此,工業、農業、日常生活等採用無毒、無害並可循環使用的物料,化學反應的綠色化,是從「本」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
綠色化學又稱綠色技術、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即是用化學及其它技術和方法去減少或消除那些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生態環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試劑、產物、副產物等的使用和產生。 化學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從一種物質向另一種物質轉化的科學。傳統的化學雖然可以得到人類需要的新物質,但是在許多場合中卻既未有效地利用資源,又產生大量排放物,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綠色化學則是更高層次的化學,它的主要特點是「原子經濟性」,即在獲得物質的轉化過程中充分利用每個原料原子,實現「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又不產生污染。傳統化學向綠色化學的轉變可以看作是化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綠色化學可以變廢為寶,可使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在此給大家提幾條建議: 1 採用無毒、無害並可循環使用的新物料
1.1 原料選擇
工業化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許多新物料,它們在不斷改善人類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生活廢物,使人類的生活環境迅速惡化。為了既不降低人類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壞環境,我們必須研製並採用對環境無毒無害又可循環使用的新物料。
1.2 溶劑的選擇
大量的與化學製造相關的污染問題不僅來源於原料和產品,而且源自在其製造過程中使用的物質。最常見的是在反應介質,分離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劑。在傳統的有機反應中,有機溶劑是最常用的反應介質,這主要是因為它們能較好地溶解有機化合物。但有機溶劑的毒性和難以回收又使之成為對環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無溶劑存在下進行的有機反應,用水作反應介質,以及超臨界流體作反應介質或萃取溶劑將成為發展潔凈合成的重要途徑。
『肆』 從化學角度談如何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化學人才幫幫忙啊
在當今世界,能源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石油資源日益緊缺的嚴峻形勢下,各國都在尋找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同時又由於社會的發展造成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因此開發一種既可代替石油資源又對環境保護有益的新能源尤為重要。在這種環境下,一種以可再生的生物質為原料,生產能源、生物材料的產業應運而生並迅速發展起來,成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與生物質相關的高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了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質原料的高效生產等幾個方面。在「白色污染」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以生物質為原料的生物材料成為了各國大力發展的方向之一。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開發,符合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能源結構調整目標的要求,符合當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於推動我國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生物質產業的技術進步,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
我講的是我公司的產品,呵呵
『伍』 如何用化學保護環境
牛頭不對馬嘴。
想要讓化學來保護環境現在還是不可能的,
化學物品是人造的,並沒有多麼完美,一般來說都有害處。
如果要用化學物品來保護環境的話,現在還不是時候人們往往沒辦法控制
化學物品的副作用。
再過幾十年的話也許可能。
只有大自然的清潔作用才能更好的保護環境。
『陸』 在工業生產中如何保護環境,從化學方面回答
從化學的理念出發,控制生產,保護環境,盡量實現綠色化的一些可行操作: 1.工業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化學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2.生產過程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採用無毒物質; 3.化學分析方法應真正實現在線監測,在生產過程中對有害物質形成前加以控制; 4.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5.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生產工藝,能量使用應最小,生產盡量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6.防止生產過程中尾氣、廢物等環境的污染,妥善處置生產中有危害性物質加強對廢物的處理,盡可能對生產中的「三廢」 再利用等。 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柒』 如何利用化學平衡保護環境
化學平衡保護環境: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只有有濃度、壓強和溫度三個。
平衡過程:動力學角度從動力學角度看,反應開始時,反應物濃度較大,產物濃度較小,所以正反應速率大於逆反應速率。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不斷減小,產物濃度不斷增大,所以正反應速率不斷減小,逆反應速率不斷增大。
當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系統中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反應就達到了平衡。此時系統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並不是說反應進行到此就完全停止。
化學平衡常數:化學平衡常數,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無論從正反應開始,還是從逆反應開始,也不管反應物起始濃度大小,最後都達到平衡,這時各生成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次冪的乘積除以各反應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次冪的乘積所得的比值是個常數,用K表示,這個常數叫化學平衡常數。
平衡移動在化學反應條件下,因反應條件的改變,使可逆反應從一種平衡狀態轉變為另一種平衡狀態的過程,叫化學平衡的移動。
化學平衡發生移動的根本原因是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而平衡移動的結果是可逆反應到達了一個新的平衡狀態,此時正逆反應速率重新相等(與原來的速率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捌』 化學知識解決環境問題有什麼例子
有很多啊!
一、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二、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三、按造成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放射性、熱、電磁波等)、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生活中的化學污染只要有以下幾類: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飛機、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 、焚燒工業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1、路面揚塵
12、農業上噴灑有毒農葯
13、使用噴發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品
14、復印機、電視等電器產生的有害氣體
15、硫的氧化物與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經凈化處理後才能向大氣排放。
16、臭氧層受到氟氯烴,氮的氧化物等氣體的破壞。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烴等氣體能產生「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對人類正常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要防止臭氧層繼續遭到破壞,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節約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潔凈能源。限制並逐步停止氟氯烴的生產和使用,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保護濕地等。
17、廚房空氣里既有燃料燃燒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又有煎炒食物時產生的氣體和懸浮物(油煙)。所以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新蓋及新裝修的居室也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
18、吸煙危害健康,同時也污染環境。
19、大氣污染的來源、危害、治理。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氫化物、飄塵、煤塵、放射性物質等。
來源:煤、石油的燃燒,礦石冶煉,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
20、水污染的來源、危害、治理。
主要污染物:無機物,鹼、鹽等,重金屬耗氧物質,植物營養物質,石油,難降解有機物等。
另外還有氰化物、酚類、病原體、放射性物質、懸浮固體物等等。
來源:石油煉制、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使用過農葯、化肥的農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氣污染物和地面淋洗固體垃圾等。
21、居室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主要污染物:CO、CO2、SO2、NOx、NH3、醛類(如甲醛)、酚類、煙霧、煙塵、放射性稀有氣體氡、電磁波、蟎蟲、細菌、病毒等。
來源:煤、石油、液化氣、天然氣等的燃燒,煎、炒、烘、烤等高溫烹調加工中產生的煙霧,煙草的燃燒,電器發出的電磁波,地毯中的蟎蟲,建築裝璜材料產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氣體氡,化妝品,日用化學品,家寵等
22、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會對水體、土壤造成污染
比方說:「赤潮」與水體富營養化
「赤潮」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自然災害,它會造成水質惡化和魚類的大量死亡。20世紀以來,赤潮在世界各地頻頻發生,日本的瀨戶內海是赤潮的高發區,僅1976年就發生了326次之多。我國近來也時有發生,其中以1989年黃驊海域赤潮事件最大,損失最重(達3億元人民幣)。1998年春天,又一股來勢洶涌的赤潮橫掃了香港海和廣東珠江口一帶海域。赤潮過處,海水泛紅,腥臭難聞,水中魚類等動物大量死亡。當地的各類養殖場損失慘重。據《經濟日報》1998年5月3日報道,此次赤潮事件,香港漁民損失近1億港元;大陸珍貴養殖魚類死亡逾300噸,損失超過4000萬元。一時間,各新聞媒體炒作紛紛,人們不禁要問,何為「赤潮」?它是如何發生的?
赤潮的發生機理至今尚無定論。一般認為,適度的水溫、 鹽分、營養鹽、促生質(促進藻類生長的物質)等各種因素都是赤潮生物的增殖因子。而水體富營養化亦即含氮磷營養鹽的富集是赤潮發生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
水體富營養化並非新生事件,自然界一直都存在這一現象。所謂滄海變桑田,部分原因就在於水體富營養化。它使湖泊等先變為沼澤,最後變為草原和森林,但這是一個成千上萬年的過程。如今人類的活動使之變得異常劇烈。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產和使用、食品加工、畜產品加工等工業廢水和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特別是含磷洗滌劑產生的污水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准即行排放,成為當今水體富營養化過程的重要物質來源。水體中過量的磷、氮營養鹽,成為水中微生物和藻類的營養,使得藍、綠藻和紅藻迅速生長,急劇繁殖。它們的繁殖、生長、腐敗,引起水中氧氣大量減少,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大量窒息死亡。某些藻類甚至還會釋放出一些有毒物質使魚類中毒死亡。此外,由於死亡藻類分解時會放出一些CH4、H2S等氣體,使海水變得腥臭難聞,水質惡化。這種由於水體中植物營養物質過多蓄積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體的「富營養化」。這種現象在海灣出現叫做「赤潮」,如果是發生在淡水中,又叫做「水華」。因此,水體富營養化是赤潮(或水華)的先兆,赤潮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
這時需要著重說明的是合成洗滌劑,它由表面活性劑、增凈劑等組成。表面活性劑在環境中存留時間較長,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對水生生物有毒性,能造成魚類畸形。增凈劑如磷酸鹽,可使水體富營養化。那麼,如何治理水體富營養化呢?
最有效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把含大量氮磷元素的廢水堵截在進入天然水體之前。例如,禁止含磷洗滌劑的生產和使用,對城市工業和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往污水中加入Ca(OH)2和Al2(SO4)3等沉澱劑除去磷等等。
願人們的行為能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消除赤潮的威脅。
『玖』 如何利用化學的方法來降低或治理環境污染
利用酸鹼的中和,比如排放鹼性的水用酸使其中和就會好很多
利用化學的各種神奇的反應原理,什麼用NAOH吸收CO2啦這樣
還有利用對化學的認知從而減輕,比如把聚氯乙烯用聚乙烯代替之類的。。。。
很多啦。不過還是說大家都加強自己的意識才最好==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