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脂類的化學性質有哪些

脂類的化學性質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7 06:34:35

⑴ 酯的化學性質

酯的化學性質
在有酸或有鹼存在的條件下,酯能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相應的酸或醇。
酸性條件下酯的水解不完全,鹼性條件下酯的水解趨於完全,這是因為鹼性條件下,OH-直接對酯進行加成,之後按照加成消除反應得到羧酸鹽與醇,這個反應中,是OH-直接參與反應,而不是水。
酯是中性物質。低級一元酸酯在水中能緩慢水解成羧酸和醇。酯的水解比醯氯、酸酐困難,須用酸或鹼催化。許多天然的脂肪、油或蠟經水解可製得相應的羧酸,油脂鹼性水解生成的高級脂肪酸鈉就是肥皂,酯的醇解反應是酯中的烷氧基被另一醇的烷氧基所置換的反應,反應須在酸或鹼催化下進行,此反應常用於從一類酯轉變成另一類酯。酯可被催化還原成兩分子醇,應用最廣的催化劑是銅鉻氧化物,反應在高溫高壓下進行,分子中如含有碳碳雙鍵,可同時被還原。酯與格氏試劑反應,可合成具有兩個相同取代基的三級醇。

⑵ 油脂的化學性質

油脂密度一般比水小,沒有固定的熔沸點。
油脂中的碳鏈含碳碳雙鍵時(即為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低沸點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鏈為碳碳單鍵時(即為飽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高沸點的動物脂肪。
其中油可以進行加成反應(如氫化),油和脂都能進行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3NaOH→(加熱)3C17H35COONa+CH2OHCHOHCH2OH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2 酸
C17H35COOCH +3H2O→(稀硫酸.加熱)3C17H35COOH+CH2OHCHOHCH2OH
C17H35COOCH2
油脂是食物組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同質量產生能量最高的營養物質。1g油脂在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時,放出熱量約39kJ,大約是糖或蛋白質的2倍。成人每日需進食50~60g脂肪,可提供日需熱量的20%~25%。
脂肪在人體內的化學變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進行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級脂肪酸,然後再分別進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油脂同時還有保持體溫和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⑶ 油脂的分子結構特徵··重要化學性質··用途有哪些(化學)

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位為氨基酸 天然蛋白質都是由a氨基酸構成的 ,及-cooH和氨基位於同一個c原子上 許多的氨基酸相互之後通過脫水縮合行成肽鍵 一般來說,購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左右 由於排列的多樣性和空間結構的不同 不同的肽鏈之後又可以已氫硫鍵相連,故而形成的蛋白質成千上萬

⑷ 脂類物質有什麼物理化學性質

性質太多了,主要是你說的脂類是什麼結構。結構不同物理和化學性質就不同,脂可以和金屬反應,金屬給脂電子,脂類發生氧化,降解。脂可以用作食品的肉味增香,或者做肉味香底料。如果有不明白,可以再問我,記得加分啊

⑸ 簡述脂類的理化特性

脂類不溶於水,經長時間震盪,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但不穩定。加入乳化液可使脂肪變成極細微粒與水混合均勻呈乳融狀。脂肪的這種乳化特性對其消化十分重要。人體攝入的脂肪就是經膽汁酸鹽的乳化作用變成微滴而極易於被水解,有利於人體消化。
食用油脂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長,或受某些理化因素的影響,可發生變質酸敗,而產生刺鼻的臭味。變質脂肪中的維生素和脂肪酸被破壞,不僅營養價值降低,熱量降低,且具有毒性,故不宜食用.

⑹ 酯有的化學反應(如加成等)請以油脂為例寫出有關酯有的化學性質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如果你是高中的,那麼脂類的就是記住他的官能團-酯鍵的性質,水解-生成對應的酸和醇 比如乙酸丙酯的水解 CH3-CH2-O-OC-CH2-CH3+H2O→CH3-CH2-OH+CH3-CH2-COOH 或者與醇反應 替代對應的醇酯 乙酸乙酯與甲醇 CH3-CH2-O-OC-CH3+CH3OH→CH3-O-OC-CH3+CH3-CH2-OH 再就是與酸反應 比如乙酸丙酯與乙酸 CH3-CH2-O-OC-CH2-CH3+CH3COOH→CH3-CH2-O-OC-CH3+CH3COOH乙酸乙酯與硝酸 CH3-CH2-O-OC-CH3+HO-NO2→CH3-CH2-O-O-NO2+CH3COOH這些都是取代反應 基本酯鍵沒有加成反應 如果有的話 那是含有其他官能團,舉例的這些反應注意要會拓展 有機化學不是太難 關鍵是明白官能團的性質 有問題再問哈

⑺ 酯類化合物一定溶於水是嗎

不是的,
碳數高的是不溶於水的液體和固體。
酯類是由無機酸或有機酸與醇進行酯化反應縮去水而成。醇或酚與醯鹵或酸酐、醇與烯酮類、游離酸與脂肪族重氮衍生物反應也可生成酯。酯分子中α-碳上的氫在鹼性條件下與另一分子酯失去一分子醇,生成β-酮酯, 稱酯縮合反應。如乙酸乙酯通過酯縮合反應生成乙醯乙酸乙酯。此反應在有機合成上極其重要。
酯的名稱是根據相應的羧酸和醇或酚的名稱而來,如「某酸某酯」。環狀的酯稱為內酯(Lactone)。酯的化學性質與醯鹵酸酐相似,容易發生水解、醇解和氨解反應,低級的酯類是芳香易揮發的無色液體,高級酯則是固體。酯是重要的溶劑及合成原料,有的酯本身就是葯品。根據酸的種類,酯可分為無機酸酯和有機酸酯,前者如硫酸氫甲酯CH3OSO3H,後者如乙酸乙酯CH3COOCH2CH3;根據烴基的種類,酯又可分為脂肪酯和芳香酯及環酯,乙酸乙酯為脂肪酯,乙酸苯酯為芳香酯,糠酸甲酯則為環酯。
酯類一般是中性無色液體,脂肪族烴與飽和醇生成的酯具有果實香味,能溶於水,也有些難溶於水。有些酯的閃點低,常易燃燒。蒸氣可經呼吸道吸收,液態酯類可經皮膚吸收。吸收後溶於血漿內,部分經肺和腎排出,部分水解後轉入正常代謝過程。酯類化合物除少數幾種為劇毒、高毒類外,大多均屬微毒至中等毒類,也有很多是無毒的。茶葉香氣組分中有38種酯。主要有:①脂肪酯:由醇與脂肪生成,例如醋酸乙酯,己烯基己烯酸酯。②芳香酯:由醇與芳香酸生成,例如順-3-己烯基苯甲酸酯。③環酯:由醇與環酸生成,例如茉莉酮酸甲酯。酯類一般是中性物質,會水解而生成醇和酸。碳數低的通常是具有香味的液體,碳數高的是不溶於水的液體和固體。

⑻ 什麼是脂類的性質、分類和人體對脂類的利用

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統稱為脂類,這是一類一般不溶於水而溶於脂溶性溶劑的化合物。不溶於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極性有機溶劑抽提出的化合物,統稱脂類。脂類是機體內的一類有機大分子物質,它包括的范圍很廣,其化學結構有很大差異,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共同物理性質是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內部疏水的聚集體。

蜂蠟

一般,我們將脂類分為油脂(甘油三酯)和類脂(磷脂、蠟、萜類、甾類)。

但按其化學組成細分,可劃分單純脂、復合脂、脂的前體及衍生物、結合脂4類。

(1)單純脂:脂肪酸與醇脫水縮合形成的化合物。如蠟是高級脂肪酸與高級一元醇,幼植物體表覆蓋物,葉面,動物體表覆蓋物,蜂蠟。甘油酯是高級脂肪酸與甘油最多的脂類。

(2)復合脂:單純脂加上磷酸等基團產生的衍生物,如磷脂:甘油磷脂(卵、腦磷脂)、鞘磷脂(神經細胞豐富)。

松香甘油酯

(3)脂的前體及衍生物又分為:萜類和甾類及其衍生物,即不含脂肪酸,都是異戊二烯的衍生物。衍生脂,即上述脂類的水解產物,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甘油、鞘氨醇等,如高級脂肪酸、甘油、固醇、前列腺素。

(4) 結合脂:脂與其他生物分子形成的復合物。又包括糖脂,即糖與脂類以糖苷鍵連接起來的化合物(共價鍵),如霍亂毒素。脂蛋白,即脂類與蛋白質非共價結合的產物。如血中的幾種脂蛋白,VLDL、LDL、HDL、VHDL是脂類的運輸方式。

正常人一般每日每人從食物中消化的脂類,其中甘油三酯佔到90%以上,除此以外還有少量的磷脂、膽固醇及其酯和一些游離脂肪酸。食物中的脂類在成人口腔和胃中不能被消化,這是由於口腔中沒有消化脂類的酶,胃中雖有少量脂肪酶,但此酶只有在中性pH值時才有活性,因此在正常胃液中此酶幾乎沒有活性(但是嬰兒時期,胃酸濃度低,胃中pH值接近中性,脂肪尤其是乳脂可被部分消化)。脂類的消化及吸收主要在小腸中進行,首先在小腸上段,通過小腸蠕動,由膽汁中的膽汁酸鹽使食物脂類乳化,使不溶於水的脂類分散成水包油的小膠體顆粒,提高溶解度增加了酶與脂類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脂類的消化及吸收。在形成的水油界面上,分泌入小腸的胰液中包含的酶類,開始對食物中的脂類進行消化,這些酶包括胰脂肪酶、輔脂酶、膽固醇酯酶和磷脂酶A2。

食物中的脂肪乳化後,被胰脂肪酶催化,水解甘油三酯的1和3位上的脂肪酸,生成2-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此反應需要輔脂酶協助,將脂肪酶吸附在水界面上,有利於胰脂酶發揮作用。食物中的磷脂被磷脂酶A2催化,在第2位上水解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胰腺分泌的是磷脂酶A2原,是一種無活性的酶原,在腸道被胰蛋白酶水解釋放一個6肽後成為有活性的磷脂酶A 催化上述反應。食物中的膽固醇酯被膽固醇酯酶水解,生成膽固醇及脂肪酸。食物中的脂類經上述胰液中酶類消化後,生成甘油一酯、脂肪酸、膽固醇及溶血磷脂等,這些產物極性明顯增強,與膽汁乳化成混合微團。這種微團體積很小(直徑20納米),極性較強,可被腸黏膜細胞吸收。

脂類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腸下段和盲腸。甘油及中短鏈脂肪酸(≤10C)無需混合微團協助,直接被吸收入小腸黏膜細胞後,進而通過門靜脈進入血液。長鏈脂肪酸及其他脂類消化產物隨微團吸收入小腸黏膜細胞。長鏈脂肪酸在脂醯CoA合成酶催化下,生成脂醯CoA,此反應消耗ATP。脂醯CoA可在轉醯基酶作用下,將甘油一酯、溶血磷脂和膽固醇酯化生成相應的甘油三酯、磷脂和膽固醇酯。體內具有多種轉醯基酶,它們識別不同長度的脂肪酸催化特定酯化反應。這些反應可看成脂類的改造過程,在小腸黏膜細胞中,生成的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酯及少量膽固醇,與細胞內合成的載脂蛋白構成乳糜微粒,通過淋巴最終進入血液,被其他細胞所利用。可見,食物中的脂類的吸收與糖的吸收不同,大部分脂類通過淋巴直接進入體循環,而不通過肝臟。因此,食物中脂類主要被肝外組織利用,肝臟利用的外源脂類是很少的。 脂類的水解產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膽固醇等,都不溶解於水。它們與膽汁中的膽鹽形成水溶性微膠粒後,才能通過小腸黏膜表面的靜水層而到達微絨毛上。在這里,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從微膠粒中釋出,它們通過脂質膜進入腸上皮細胞內,膽鹽則回到腸腔。進入上皮細胞內的長鏈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大部分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並與細胞中的載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若干乳糜微粒包裹在一個囊泡內。當囊泡移行到細胞側膜時,便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離開上皮細胞,進入淋巴循環,然後歸入血液。中、短鏈甘油三酯水解產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直接進入門靜脈而不入淋巴。

閱讀全文

與脂類的化學性質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