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學中平均值法原理
化學解題 平均值法
原理:
若混和物由 A、B、C…等多種成分組成,它們的特徵量為M1,M2,M3…,它們在混合物中所佔分數分別為n1,n2,n3…,它們的特徵量的平均值為M,則
若混合物只有A、B兩種成分,且已知M1>M2,則必有M1>M>M2,若已知M,則M1和M2必有一個比M大,另一個比M小。也就是說我們只要知道M就可推知M1、M2的取值范圍,而不要進行復雜的計算就可以迅速得出正確的答案。
①體積平均值
例1:丙烯和某氣態烴組成的混和氣體完全燃燒時,所需氧氣的體積是混合烴體積的5倍(相同狀況),則氣態烴是:
A.C4H8 B.C3H4 C.C2H6 D.C2H4
析:由烴燃燒規律可推知:1體積的丙烯(C3H8)完全燃燒需要4.5體積氧氣(3C→3CO2 ,需3O2 ,6H→3H2O,需1.5O2 )小於5體積,根據題意及平均值的概念得另一氣態烴1體積完全燃燒時需氧量必大於5體積,經比較只有A符合要求。
②摩爾質量(或相對原子、分子質量)平均值
例2:下列各組氣體,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和,其密度(同溫同壓下)不等於氮氣的密度的是:
A.O2和H2 B.C2H4和CO C.O2和Cl2 D.CH4和C2H2
析:依題意,混和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會等於28,即各組分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必須都大於28或都小於28,因此C和 D符合題意。
③百分含量平均值
例3:某不純的氯化銨,已測知其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 ,且只含一種雜質,則這種雜質可能是:
A.NH4HCO3 B.NaCl C.NH4NO3 D.CO(NH2)2
析:氯化銨的含氮量為14÷53.5×100%=25.7%<40%,則雜質中必含氮,且含氮量大於40%,進一步計算(估算)可得答案為D。
④中子數或其它微粒數的平均值
例4: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為35,相對原子質量為80,則溴的這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81 B.44、45 C.44、46 D.34、36
析:由溴的相對原子質量及原子序數知溴元素的中子數的平均值為80-36=45,則其中一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必大於45,另一同位素中子數小於45,顯然答案是C。
⑤濃度的平均值
例5:100mL0.2mol·L-1的NaOH溶液與50mL0.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濃度是:
A.0.3mol·L-1 B.0.35mol·L-1 C. 0.7mol·L-1 D. 0.4mol·L-1
析:由題意,混合溶液可看成50mL0.2mol·L-1的NaOH溶液2份與1份50mL0.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故濃度為:
(0.2+0.2+0.5)÷(2+1)=0.3(mol·L-1),即選A。
⑥摩爾電子質量的平均值
摩爾電子質量(We):某物質在反應中轉移1mol電子引起的質量改變,單位是克·(摩·電子)-1[g·(mol·e)-1]。平均摩爾電子質量:幾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在反應中轉移1mol電子引起的質量改變。
例6:兩種金屬的混合粉末15g,跟足量鹽酸的應時,恰好得到11.2L氫氣(標准狀況)。下列各組金屬不能構成符合上述條件的混和物是:
A.Mg和Ag B.Cu和Zn C.Al和Fe D. Mg和Al
析:金屬與酸反應時,每產生0.5mol氫氣(標況11.2L)就要轉移1mol電子,由題意得兩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的平均值為15g·(mol·e)-1,則兩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必符合:We1<15<We2,而上述金屬中Cu和Ag與鹽酸不反應,其它金屬與鹽酸反應時的摩爾電子質量(數值上等於相對原子質量除以化合價)分別為: Mg 12,Zn 32.5,Al 9,Fe 28,即不能構成上述條件的是B和D,它們的摩爾電子質量均大於或小於15 g·(mol·e)-1。
例7:今有銣和另一金屬的合金6g,與水作用產生2.24L氫氣(標況),此合金中的另一金屬是:
A .Na B.K C.Ba D.Cs
析:合金中的平均摩爾電子質量為;
We=6÷(2.24/22.4×2)=30 [g·(mol·e)-1]
因為銣的We為85.5 g·(mol·e)-1>30 g·(mol·e)-1,則另一金屬的We必小於30,故選A。
⑦燃燒熱的平均值
例8: 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2H2(氣)+O2(氣)=2H2O(液);△H=-571.6kJ·mol-1,
C3H8(氣)+5O2(氣)=3CO2(氣)+4H2O(液);△H=-2220kJ·mol-1
實驗測得氫氣和丙烷的混和氣體共5mol完全燃燒時放熱3847kJ,則混和氣體中氫氣與丙烷的體積比是:
A.1∶3 B.3∶1 C.l∶4 D.1∶ l
析:由題意得混和氣體的平均燃燒熱為:3847/5 kJ·mol-1。顯然小於2220 kJ·mol-1;所以丙烷一定少於1mol,故選B。
⑧分子組成(化學式)的平均值
例9:由兩種氣態烴組成的混和氣體20mL跟過量的氧氣混合點燃,當燃燒產物通過濃硫酸後體積減少30mL,然後再通過燒鹼體積又減少40mL(同溫同壓),則這兩種烴為:
A.CH4 與C2H4 B.C2H2與C2H4
C.C2H2 與C2H6 D.CH4與 C2H2
析:由阿佛加德羅定律有:
n混∶nC∶nH=V混∶VCO2∶2VH2O==20∶40∶2×30=1∶2∶3,
所以混和烴的平均組成為 C2H3,即碳原子數的平均值為2,氫原子數的平均值為3,所以答案為B和C。
㈡ 化學高二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
①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在常溫下,將1L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佔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麼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於24,式量小於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L乙烯 C2H4 28 8 24 甲烷CH4 16 4 ∴乙烯:甲烷=8:4=2:1,∴ 甲烷=0.5L 平均值法:就是根據兩組分解物質的某種平均值來推斷兩物質范圍的解題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據的數學原理是:xA<x<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斷xA和xB 的取值范圍,從而實現速解巧解,可見平均值法適用於兩元混合物的有 關計算,若混合物由兩種物質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只是在解題時沒有寫成十字交叉形式。 如果需要可以舉例:如【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麼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㈢ 我要算每一門化學,物理等等的平均分.如何快速的算出來而不是用手一個個點
你的行列號沒有一起抓圖上來,假設「學號」在A1。平均「無機化學」的:
=AVERAGE(IF(C2:C100="無機化學",E2:E100))
數組公式,輸入後先不要回車,按Ctrl+Shift+Enter結束計算。
㈣ 化學平均值法的平均值是什麼啊是一個確定的值嗎請各位幫忙詳解下平均值的概念
平均值法:就是根據兩組分解物質的某種平均值來推斷兩物質范圍的解題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據的數學原理是:xA<x<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斷xA和xB 的取值范圍,從而實現速解巧解,可見平均值法適用於兩元混合物的有 關計算,若混合物由兩種物質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只是在解題時沒有寫成十字交叉形式。 平均值法解題的范圍很廣,特別適合於缺少數據而不能直接求解的混合物判斷題。 平均值法包括:平均摩爾質量法、平均跟原子法,平均氫原子法,平均分子工法等。
㈤ 高中化學,這個平均值怎麼算
{(20.10-0)+(20.9-1.00)+(21.10-0.00)}/3
三次滴定結果的平均值:滴定結果=滴定後讀數-滴定前讀數
一共三次就把三次結果求和,然後除以次數
㈥ 初三化學相對分子質量平均值法怎麼算
1.
相對質量
----是某個微粒的質量與C-12一個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
2.
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某一個原子的質量/(C-12一個原子質量的1/12)
3.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各核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其原子百分比之和.
----原子百分比就是原子個數百分比.如氯元素中Cl-35的原子百分比為75%,是指自然界中每100氯原子中在75個是氯-35原子.
----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35*75%+37*25%=35.5(35,37分別是氯35和氯37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
㈦ 什麼是平均值法(在化學中)
所謂平均值法,就是根據「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的性質,進行互逆推算。如由極端值計算平均值、由平均值確定極端值范圍或由極端值和平均值計算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比例。http://jse.jltele.net/3/zx63/g3hx/20030509/
㈧ 化學計算中,平均值,絕對誤差,相對誤差,相對標准偏差的計算公式
平均值:所有值加和÷總數
相對誤差:測量值—真值的差÷真值
相對誤差:絕對誤差÷真值
相對標准偏差:測量值-真值的差平方÷總數然後開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