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化學六大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六大核心素養: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門捷列夫提出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大大促進了化學的發展。如今很多人稱化學為「中心科學」,因為化學為部分科學學科的核心,如:材料科學、納米科技、生物化學等。
B. 如何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向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化學這門學科中可以通過三個途徑來落實,下面我舉例子來說明:
三是可以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
這點更好理解了,你的徒弟學完了這本武功秘籍,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學會什麼和會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下山了還能不給師傅丟人,制定出明確的達標標准,師傅才能更好地教,徒弟才能更好的學。
以上,就是我以江湖為例子的一點想法,歡迎大家和我討論。
C.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科素養
科學素養也稱科學素質,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其重點在於是對科學的態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時也包括知識技能的獲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知識和辦法。科學素養是有結構的,其基本結構可以表達為三個層次:一是價值取向層面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價值觀;二是知識能力層面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具體行為層面的科學行為與習慣。(如圖1)。
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義
圖1 科學素養的基本結構
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規定,化學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而且要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課程標准還提出,義務教育段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體現。可見,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化學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是在科學素養的三層結構上全面發展,只不過在科學知識方面以化學知識的積累為主;在科學方法方面既有一般科學方法滲透和訓練,也重視化學學科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終影響學生在社會生活活動中,增加化學視角,用科學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化學教師學科素養的構成
化學教師作為化學課程的實施者承擔著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重要任務。化學教師的科學素養,特別是基於化學學科的學科素養,直接影響化學課程的實施效果,影響教育目標的充分實現。
根據前面對科學素養的分析,我們認為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應該包含以下三方面內涵:學科知識與技術、學科方法與能力、學科視野與情懷。
1.學科知識與技術
學科知識與技術指化學教師需要有豐富的化學學科知識,包括了解化學學科的學科體系、研究內容、發展歷程和研究進展;理解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化學用語;熟悉較多的化學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教師還應該掌握一定的化學實驗技術,如分離、提純、制備、研究物質性質及反應規律等的實驗技術。
2.學科方法與能力
學科方法與能力指化學教師應理解和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並能將這種思路方法應用於真實的問題解決過程,形成能力。這里的思路方法既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如科學探究,和一般科學方法,如測量法、數學法、模型法,也包括化學學科特徵的科學方法,如實驗法、化學用語。另外,化學學科中一些具體的方法也是教師必備的思路方法。如,化學學科認識物質的思路方法,認識化學反應的思路方法;以及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如,制備物質的思路方法、分離物質的思路方法等。
3.學科視野與情懷
化學教師的學科視野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科知識的視野,即面對同一化學問題,能否從化學學科的不同視角進行解釋或研究。比如,面對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教師能否自主的從物質性質視角、物質轉化視角、反應類別視角、能量視角、反應的微觀本質,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以及化學反應的調節與控制等多個角度理解和認識。也許對任何單一角度,一旦提示教師,教師都可能調用相關知識解釋說明,但是如果缺少提示,有些教師就會局限在很少的認識角度上,缺乏全面豐富的認識視野。化學教師學科視野的另一方面體現在化學教師對化學學科價值理解的視野。每位化學教師都知道「化學為人類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化學無處不在」,但是如果具體追問「化學到底是怎樣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化學具體在哪些領域做出了貢獻」就不是每位教師都能說得清的事情了。學科情懷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情感,一是胸懷。情感指教師熱愛學科,對學科有濃厚的研究興趣、擁有學科自豪感,教師的學 1
科視野越廣闊,學科情感也就越深厚。胸懷指教師對學科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認識,既認識到學科本身發展的階段性、局限性,目前形成的理論都還有被突破、被發展的空間;也認識到學科在發展帶給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講究科學倫理,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初中化學教學課程包含五個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概括而言,初中化學就是要交給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認識物質的變化,並將這一能力遷移應用於理解、解釋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和問題。因此,初中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包含四方面內容: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化學反應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學科的思想方法,獲取、判斷化學新知的能力;有廣博的學科視野,對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敏銳發現、樂於探究、善於表達的意識和能力。「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轉化物質、創造物質、應用物質是化學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學科素養內涵就包括四方面內容: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認識物質的性質,認識物質的轉化,認識物質的應用。(見下圖)
2
只有教師認識到以上各方面的聯系,才能在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而且隨著化學新課程的實施,中學化學教學正由「知識為本」向「觀念為本」轉變。即化學教學必須超越傳授具體知識的層面,從傳授事實、掌握知識轉變為使用事實、發展觀念。要培養學生形成化學學科素養,首先要求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從而逐步形成化學學科素養。
二、什麼是化學學科素養
而化學學科素養,就是指學生通過化學學習在頭腦中留存的, 是對化學科學的本質、特徵、價值的基本概括性認識。它雖然不是具體的化學知識,但它對一般化學知識具有統率作用,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具體的化學基礎知識,而是化學知識的核心和精髓,是通過具體知識與原理反復提煉形成的;(2)許多具體的化學問題能在化學基本觀念的框架下得到解決;(3)化學學科素養能引領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形成獨特的化學思維方式;(4)化學學科素養需要在不斷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隨著認識事物的增多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會逐漸豐富和透徹,進而會轉化為信念與智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科學素養。
三、初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基本內容
在初中化學課程中要幫助學生形成的化學學科基本素養主要包括:形成物質觀、元素觀、微粒觀、化學反應與能量觀、分類觀、化學的社會價值觀。
1.物質組成的元素觀:認識物質由元素組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種類不變、同一種元素是核電荷數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已發現的100多種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單質或化合物狀態存在,人體中存在的各種元素,不論多或少,都與人的生長、健康有密切關系。
2.物質構成的微粒觀: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它們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可用元素化合價的概念說明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數的定量關系;用元素符號可以書寫原子、分子、離子的符號和物質的化學式。
D. 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哪些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 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具有證據意識,能基於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徵、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模型。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素養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素養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E. 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維度是什麼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
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 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具有證據意識,能基於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徵、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模型。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F. 初中化學「核心素養」有什麼
初中化學「核心素養」有以下幾點
1、以培養學生完美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
2、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如學生的化學雙基知識,學科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守恆的思想、綠色化學思想;學科基本方法如用歸納的方法、比較的方法進行概念辨析等)。
3、化學思維素養(包括化學邏輯思維素養,如「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思維方式」
,如「從辯證的角度、從微觀的角度來認識化學」以及化學批判性思維能力等)。
4、化學信息素養(如對工藝流程、合成路線、化學程序等信息的處理等)。
5、跨學科綜合創新素養、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G. 初中化學核心素養解讀
我認為培養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以下幾點:
挖掘教學內容,構建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基於深度教學的化學教學,應從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構成體系的視角,挖掘初中化學教材蘊含的 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每一章節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應將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分解、落實在化學知識的教學中。
抓住學科特徵,突出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化學思維方式是解決化學問題能力的核心。啟蒙的化學思維要建立起「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 征以及模型思維、實證推理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化學思維方式的另一個核心特徵是模型思維。模型能將化學物質的結構通過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在 初中化學中用得最多的是微觀模擬圖。
注重教學過程,強化化學實驗探究。基於深度教學的化學教學,其本質就是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對教學中獲 得的信息真正理解,能重新解釋,重新建構,才能真正成為意義建構。化學學科的特色就是化學實驗。我 們不僅要憑著化學實驗本身的特點,去激發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更要強調實驗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探索 新知的經歷,體驗認知加工的過程。使學生在實驗的設計、操作、觀察中不停地思考:該做什麼?怎麼做? 為什麼這么做?這樣,在過程中鍛煉思維,形成對化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優化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強化學科應用,體現化學學科價值與社會責任。有人說,體現學科本質的教學內容有三層,內層是價值和精神、中層是方法和思想、外層是問題與 概念。學科的價值和精神是學科的內核,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動力系統。要將外層問題深入到內 層,就要調動學生的情意要素,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價值與化學對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通 過聯系生活和社會實際,強化學科應用,開展深度教學。
H. 初中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同層認識物質性並物質進行類;能元素原、水平認識物質組、結構、性質變化形結構決定性質 觀念能宏觀微觀相結合視角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運變化知道化變化需要定條件並遵循定規律;認識化變化本質新物質並伴能量轉化;認識化變化定限度調
I. 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維度
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維度分別是:」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
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
素養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具有證據意識,能基於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
素養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
素養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
化學(chemistry)是自然科學的一種,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實質是自然界中原來不存在的分子)。
世界由物質組成,主要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
不同於研究尺度更小的粒子物理學與核物理學,化學研究的原子- 分子 - 離子(團)的物質結構和化學鍵、分子間作用力等相互作用,其所在的尺度是微觀世界中最接近宏觀的。
因而它們的自然規律也與人類生存的宏觀世界中物質和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最為息息相關。
作為溝通微觀與宏觀物質世界的重要橋梁,化學則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J.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為進一步規范中小學理科實驗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符合新教材要求的實驗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動手能力,各地陸續對初中畢業生進行了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可見各級教育部門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視。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程標准》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化學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下面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一、提高教師自身實驗操作技能,增強演示實驗的准確性
演示實驗是在學生的注視下由教師完成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學生也會模仿教師的操作,演示實驗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實驗操作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對演示實驗要作一次自我操練,切實掌握好演示實驗的要領,便於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改進,使每個演示實驗做到萬無一失。例如: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中預留多少水才不致使集氣瓶底炸裂;鐵絲伸入集氣瓶中由上而下的速度問題;引燃的火柴桿的長度問題等。教師要親自操作,切實掌握要領和注意事項,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演示實驗時,學生要觀察化學儀器和裝置;要觀察化學實驗操作(包括觀察實驗儀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觀察實驗裝置的安裝方法,觀察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操作的步驟和方法);要觀察化學物質及其變化。因此在演示實驗中,哪怕一個細枝末節,都要當作大事處理。教師只有提高了自身實驗技能,以規范的操作示教,才能加強學生規范實驗技能的意識,促進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在愉悅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本身就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實驗本身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實驗興趣,使學生願意進行化學實驗,樂於進行化學實驗,在愉悅中提高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學第一節課,教師要增設一些趣味實驗,比如:「魔棒點火」,「燒不壞的手帕」,「滴水著火」,「白花變成彩色花」等,我在做完趣味實驗時,問學生「你自己想不想進行化學實驗?」學生的回答震耳欲聾:「想」。當學生具有濃厚的化學實驗興趣時,其中樞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就能夠認真操作,敏銳觀察,促進化學實驗順利進行,並能在實驗中產生愉快、滿足、喜悅等情感體驗,從而使化學實驗興趣進一步加強,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會很快。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在積極激發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同時,要注意克服影響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消極因素,比如:化學實驗中的爆炸,衣物腐蝕,人身傷害,實驗失敗等。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實驗規則和安全要求,一定要按規則進行操作,避免發生一些實驗失敗或安全事故,從而使學生降低實驗興趣。
三、做好充分准備,上好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是學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戰場,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環。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備,上好分組實驗。老師方面的准備:首先,要求教師做好實驗的預試。與演示實驗和邊講邊實驗的預試相比,對學生實驗課的預試實驗的要求應更高一些。除掌握實驗成敗的條件和關鍵外,還要估計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時可能發生的困難,擬出上課時向學生交待的注意事項,並作好課中巡視指導計劃。指導計劃應包括重點指導實驗內容和操作技能,重點指導的學生以及巡視指導的路線等。比如:可以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張實驗報告單,把重點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現,課前預習時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實驗過程中填的需做實驗才能完成。其次,應充分准備好儀器、葯品和器材,並將儀器,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實驗室的清潔、整齊。
學生方面准備: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實驗內容,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做到明確實驗目的,熟悉實驗內容,並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掌握實驗裝置所需的儀器和組裝過程,並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包括操作、儀器的使用和安裝、葯品用量、觀察現象、廢物處理,安全防護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項),扼要地做好實驗筆記,為能自覺地、有目的地、獨立地進行實驗打好基礎。
四、結合教學,開辟「第二課堂」,開放實驗室
「第二課堂」是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和發現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能培養一批實驗操作能手,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因此要把「第二課堂」看作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應列入教研活動計劃之中。實驗室是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訓練的主要場所,所以要鼓勵學生在科技活動時間及自由活動時間到實驗室做一些實驗。這樣既能解決個別學生在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同時通過開放實驗室也培養了一批實驗操作能手,這些操作能手在分組實驗中擔任小組長,能夠帶動和指導小組成員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
開放實驗室應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訓練基本操作。第二階段是氣體的製取與物質性質實驗等,第三階段側重探究性實驗以及課後小實驗。雖然開放實驗室是以學生主體,但是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主導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在開放實驗室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參與學生的實驗操作,解決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五、對易錯操作進行歸納,集中訓練,反復訓練
學生在實驗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操作錯誤,教師要細心觀察,及時糾正錯誤操作,對於較普遍的操作錯誤,要進行歸納,比如易錯操作有:
(1)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實驗完畢,先移酒精燈,後把導管從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試管破裂。
(2)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速度過快。
(3)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用手撥打游碼,而未用鑷子。
(4)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沒有將試管夾夾在離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夾在試管的中部。
(5)傾倒液體時,掌心沒有對著瓶上標簽,試劑瓶蓋沒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掌握「視線與液體凹面的最低點應在同一水平線上」的讀法。
(7)使用滴管時,將滴管口伸入試管並觸及試管內壁。
(8)振盪試管時用手臂振盪,而沒有用手腕發力。
(9)在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
(10)葯品用量太多,沒有按「最小量」原則取用。
(11)實驗結束時,沒有將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凈,桌面也沒有整理好,影響下一節課的實驗。
對於以上易錯操作,要集中時間,集中內容,進行集中訓練。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對易錯操作經常訓練,反復訓練,才能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程度。
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在中考中的考查,是教學評價體系的一次改革,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不能講實驗,背實驗,板書實驗,也不能壓縮實驗內容和時間。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扼殺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不但掌握化學基礎知識,還要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初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要多措並舉,循序漸進。逐步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