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有序思維
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而言,思維的有序性是較為重要的思維品質之一,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去培養。在學生感知有序的有效性基礎上,教師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教師需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教學活動,使兒童的思維活動逐步從無序走向有序,形成兒童對每一事物能進行有序的思維活動 。
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有序思想方法的培養。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關注學生思維方式的有序性,對於學生的思維發展會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說一說平時教學中我對學生是怎麼引導的?
1、在准確計數中培養「有序思想」
數數(數計數器上的按鍵、小棒的根數、圓圈的個數),在孩子眼裡太容易啦,剛開始卻屢屢出錯,審視一番,我發現大多數孩子是用眼睛「看出來的」或者自己感覺出來的。珠子少了還可以,珠子多了怎麼能看準呢?於是我提出「眼看到、手指到、嘴說到」的方法,帶領孩子有序計數,直到最後孩子不自覺地用鉛筆點著一個一個快速准確計數。在數立體圖形的個數時,既要判斷形狀又要數圖形個數,我教給學生按照問題的順序進行,對不同圖形採用不同標記,如:畫斜線、畫對勾、打叉等等,互不幹擾。雖然剛開始比較慢,但出錯很少,隨著練習的不斷增加,孩子們能較熟練完成。
2、在數的組成教學中培養「有序思想」 。
在5的組成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能有序地把5個雙色圓片快速分成兩部分嗎?你是怎麼想的?」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的思考變得有條理起來,呈現出了這樣的分法:首先把5個圓片分成1和4,接下來,依次從4這個部分中拿出1個到另一部分,依次得到5分出2和3, 5分成3和2,5分成4和1,再讓學生齊讀一遍5的組成,學生對5的組成一目瞭然,由於有序排列記起來也變得輕鬆了。
3、在算理演算法教學中培養「有序思想」。
在算理演算法教學中,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從哪裡想起(這是思維的起點),接著想什麼,再想什麼(這是思維的方向)。如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時,一定要訓練學生按照先分解一個數——再湊10 ——再算10加幾得十幾的思維程序進行思考解答。我一步步地引導讓學生透徹理解了新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孩子想得明白,說得清楚,算得准確,即使忘了也能很快想起。
4、在數字排列中培養「有序思想」。
在今天的《排列》一課中,有這樣的題:從1、2、3中選兩個數組成的兩位數有哪些?學生剛開始,並沒有有序的思考,所以得到的結果是雜亂的,甚至有可能出現重復和遺漏。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中,慢慢從無序走向有序,並總結出了三種不同的思考方式:1、先確定十位,再寫個位;2、先確定個位,再寫十位;3、先選定兩個數,再交換位置。學生有序的思考,最終不遺漏、不重復的找到了所有的兩位數。有了這樣的思想方法做基礎,學生再來解決以下其它的排列問題相對就簡單了。
5、在解決問題中培養「有序思想」。
學習數學就是為了應用數學,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按照:讀題,找信息(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理解,提問題(誰能提出數學問題?)——思考,怎麼求(誰知道用什麼方法解決,為什麼,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列式,寫結果(誰能列出算式,並檢查是否正確?)。這樣,學生不但知道是這樣,而且知道了為什麼是這樣,不僅培養了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更為重要的是為高年級數學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數學學習也隨之變得簡單、容易、好懂。
總之,作為低年級老師,一定要把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每節課,每個習題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讓學生從「無序」到「有序」,最終達到水滴石穿的效果,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更有利於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真正做到樂學、會學、善學。
㈡ 如何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一、通過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法 二、在提出問題環節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在猜想與假設環節進行直覺思維和想像性思維培養 四、在設計實驗方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在評估和交流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㈢ 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初中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這時候的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不需要父母管了,但是他們往往沒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我認為在這個時期,學校老師在一些問題上不要過於迴避孩子,你得讓他知道有這件事,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為什麼對、為什麼錯。因為人都有一種冒險心理,你越是不想讓我知道的,我就越好奇。
㈣ 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傳統的化學教學是教師一支粉筆一節課、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於課改後的新課程已經明顯顯示出它的不足,信息的獲取僅僅局限於書上,已滿足不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而且現在多媒體應用於教學,首先在教學模式上必須打破常規的教學,要大膽創新,大膽實踐,啟發提問創新,課堂教學教法、教學手段創新,學法指導創新,從一點一滴重視和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教師有創新的意識,才能提高教學的藝術性,才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蘇霍母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為全面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化學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育素材,運用有效地教學方法和手段,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
一 教師導入新課要新穎,努力營造創新的氛圍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化學實驗不僅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觀察對象,還可以作為我們新課的引入。新課的引入,影響著這節課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沒有求知慾,教師的教學就很被動。如NH3的新課教學序幕我們就可以直接用NH3的噴泉實驗教學。學生對實驗的「動感」現象和「色差」現象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同時,激發了求知慾,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思維也被調動起來,學生通過觀察「噴」的現象,同時也想像到瓶內壓強減少的程度之大,從而得出NH3極易溶於水的結論;通過「無色變紅色」的現象觀察,也順利地認識到NH3溶於水後溶液成鹼性的特性。
二 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的全過程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改變傳統的一問一答或一問多答的形式,改變學生被動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被動地學習。教師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主動思考、討論,並得出答案。這樣,自然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如學習「氮氧化物的產生及轉化」時,學生看完課件後,就產生了好奇:人遇到雷雨要躲,而莊稼為什麼卻喜歡雷雨?學生在好奇中處於積極主動思維的狀態,就會主動思考去尋求答案。
三 教師積極引導課堂討論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當教學內容需要突出重點難點時,當學生的知識容易產生誤解時,課堂討論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方法,討論能夠拓寬學生的思路,便於集思廣益。例如噴泉實驗後學生很容易形成這樣的誤解――只有易溶於水的氣體才可以設計成噴泉。氨氣的噴泉實驗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實驗,而且還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物理學原理。所以每到這種新課時,筆者都會安排《噴泉實驗的條件與設計》的研究和探討。這節課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來透過氨氣噴泉實驗的現象進行群體討論發現噴泉實驗的實質,在討論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步驟著手:一是噴泉實驗的基本原理是什麼?聯想到與我們生活中、自然界中產生噴泉的原理是一致的。二是氨氣的噴泉實驗利用了氨氣的什麼性質形成壓強差的?學生已經知道是利用了氨氣極易溶於水的性質,所以趁勢引導,在實驗中把氨氣換成哪些氣體也同樣可以形成噴泉。在這一步學生已經可以歸納出不同溶解性的氣體,感覺到溶解度不同的氣體對噴泉實驗的影響,意識到吸收液的作用。三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設計不同溶解性氣體,利用不同吸收液形成噴泉的實驗,同時也完整歸納出形成壓強差的條件。四是設計有色噴泉,如黃色的、黑色的、藍色的。在這四個步驟中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學生初步掌握了實驗研究的一般方法,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
四 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的培養
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是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的對立與統一,一個是求異,一個是求同,兩者往往相互聯系,在解決問題中也經常同時運用這兩個思維。發散性思維是對一個問題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討論和研究的思維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集中性思維也可以說是聚合式思維,是把問題的各個信息或各個條件朝同一個方向集中,得出一個最正確或最優化的解決方法。發散性思維可以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不同設想,但不代表每一個設想都可行,它還必須通過集中性思維的提煉,得到有價值的結果。事實上歸納與總結也是學生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結合在一起的訓練,所以在單元結束後或復習階段,教師都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找出規律,如具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是以「結構―性質―用途―製法」為思路,從該單質至各類化合物之間橫向聯系進行小結,同時結合元素周期律,將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有機化學的規律更強,熟悉了功能團的性質就把握了各類有機物間的衍變關系及其相互轉化,理解了同分異構體,就會感覺到有機物的繁多種類。習題課上分析的內容也要圍繞這兩者的統一去培養學生解題中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一項綜合工程,化學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和化學課堂教學很好的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創新教育素材,運用有效地教學方法和手段,遵循教育規律,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得到最優化的發展與提高。
㈤ 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思維的品質】
(1)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現在是否善於深入地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規律和本質,遇見事物的發展和進程。
(2)思維的廣闊性:是指以豐富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從事物各個方面的聯繫上看問題。
(3)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過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即人們在短時間內當機立斷地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決定、迅速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4)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隨機應變程度。
(5)思維的獨創性:是否善於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6)思維的批判性:善於批判他人和自己的思想與成果。
(7)思維的邏輯性:是指考慮和解決問題時思路鮮明,條理清晰,嚴格遵循邏輯規律。【中心環節】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1)加強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2)運用啟發式方法強調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
(3)加強言語交流訓練;
(4)發揮定勢的積極作用;
(5)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品質。
㈥ 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
思源於疑,沒有問題就無以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讓學生經過思考、分析、比較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硝酸的氧化性時,可提出:酸能跟多種金屬反應放出氫氣,但是為什麼在制備氫氣和硫化氫時,卻要用鹽酸或稀硫酸,而不能應用稀硝酸?在講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質時,可利用其性質的對比和分析,從而提出 除去雜質二氧化氮的方法。在進行硫化氫還原性教學時,啟發學生思考:1、硫化氫是酸性物質,為什麼不用濃硫酸乾燥?2、硫化氫和濃硫酸會發生什麼類型的反應?3、硫化氫在反應中作氧化劑還是還原劑?通過設置總是情境,把學生探索的熱情激發出來。
設置問題時要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的內容應潛伏著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和符合知識積累的邏輯順序,一環扣一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叩開學生思維的大門,使學生感到新穎,造成連續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內驅力,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樣可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就是由老師提出問題,給予信息,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他的好處是學生不僅獲得了正確的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給學生一個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進行學習的自我體驗,既培養了恩維能力,又增強了自信心,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發展過程,學會科學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一節課只有4 0分鍾,如果大部分時間,讓學生思考和討論,那麼必然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於是我就課前充分備課,合理的處理好教材,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分析討論要圍繞中心內容展開,層次清晰,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一環扣一環,前面知識是後面的基礎,後面知識是前面的發展,讓學生有水到渠成的感覺,順理成章的解決問題,另外學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難,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問題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大問題可以拆分成若干個小問題,這樣就解決啟發式教學中時間和思考的矛盾。
三、採用多種形式訓練思維能力
1、分析、比較思維的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識不斷地涌現,新概念不斷的引入,這些知識和要領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儀器,都能量出一定體積的液體,所以學生使用時容易混淆。只有引導他們從容量范圍,刻度規格以用形狀對精確度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各自的特點,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種儀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用哪一種儀器。
教師應經常將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識地提出來讓學生展開思索,進行比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錯誤的認識,將原因加以分析,使學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將錯誤扼殺在萌芽之始,這樣才能使學到的知識正確可靠,而且思路正確,並提高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
2、抽象、概括思維的訓練
信息的輸入誘發了思維,引起了質疑,從而產生了問題,提出問題總是希望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尋找解決所需要的信息。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有時需要幾分鍾或稍長時間,有時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從教學的實際出發,學生的認識過程大部分屬於前者,課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時間內要完成對若干對象的認識過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認真探討點撥的最佳時機,選擇最優的知識媒體。例如在討論膠體的穩定性時教師提出為什麼製得的膠體沒有沉澱呢?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播放Fe(OH)3膠體的電教錄像,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紅色的膠團在陰極附近上下浮動的情境,僅用五分鍾就看到了Fe(OH)3的制備、凈化和電泳的全過程,使學生很快得出膠體之所以穩定,一是帶電膠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運動的擴散作用。這一認識結果的完成,實際上是對客觀對象的本質的規律性的反映。是對所見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
3、推理能力的訓練
推理是根據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導出一個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它可分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即從個別的特殊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推理。例如:在講到導體時,從銅、鐵、鋁、金、銀等金屬導電,推出一切金屬都導電,這就是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則是從一般到特殊,即從一般原理到個別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鹼金屬元素都具有較強的金屬活動性」和「鈉是鹼金屬元素」這兩個判斷推出「鈉具有較強的金屬活動性」的結論,在學習元素及化合物時,在學習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後經常可推理出同族其它元素的主要化學性質。就是演繹推理。在化學教學中經常要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演繹推理,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
現代知識正以閃電般速度更新換代,任何人都不能學完所有的知識,因此只有學會學習,「得魚不如得漁」,才能在以後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我們教學的落腳點,最終要落在讓學習能自主學習。「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
讓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而不是被動形成刺激和反應的聯結,提醒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主動學習,主動獲取信息,主動思考才能學好知識,促進思維發展。
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這種體現必須通過教師的引導才實現,這一點在實驗教學中特別突出和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操作,激勵學生和老師互評互學。
孔子說「學而不恩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的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通過三年的思維訓練,學生能獨立有創意的解決研究性課題,而且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深化,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㈦ 怎樣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思維的主動性表現在人們對事物或現象的注意力,並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慾。勤於思考、積極主動地尋找和發現問題是思維品質形成的基本前提。最能激活人的思維活動的莫過於奇特的事物或現象。在人類認識史上,正是由於對奇特的事物或現象產生好奇和興趣並主動去探索和思考,人類才得以獲得新的科學認識,產生重大的發明創造。好奇、興趣是激發學生主動思維的催化劑,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教師在課堂上要依照知識的科學性和趣味性,經常設計一些適合的、較為奇特的實驗進行演示,並設置疑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從而培養其思維的主動性。例如,在「原電池」教學中,教師不要直接給出原電池的裝置,也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原電池是化學能轉變電能的一種裝置,而應演示一組實驗:第一個實驗將鋅片、銅片和碳棒分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里;第二個實驗將用導線相連接的鋅片和銅片、銅片和碳棒、鋅片和碳棒同時插入三個盛有稀硫酸的燒杯里,並在導線中間各連接—個發光二極體或電流計、音樂集成塊、蜂鳴器等。
㈧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3000字
一、利用分類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分類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質、特點、用途等作為區分的標准,將符合同一標準的事物聚類,不同的則分開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分類法是指將類或組按照相互間的關系,組成系統化的結構,並體現為許多類目按照一定的原則和關系組織起來的體系表,作為分類工作的依據和工具。分類法有交叉分類法,樹狀分類法等等。
整個高中化學分為五大塊——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結構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元素化合物,包括三類金屬四類非金屬:鈉及其化合物、鋁及其化合物、鐵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每一類,都按「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類別來實現知識的有序儲存。如鋁及其化合物,從Al→A 2O3→A (OH) 3→A 3+、A O2-鋁鹽和偏鋁酸鹽這兩種鹽。鋁的化學性質,體現在與O2、C 2、Fe2O3、HC 或稀H2SO4、濃H2SO4、NaOH、CuSO4 溶液等這些常見物質的反應,發現沒有?這些物質也是按照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順序。
另外,化學分類法的作用還有這些具體體現:第一,認識事物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因為分類標准已經確定了各類事物的共同的特徵,如膠體這類分散系的本質特徵就是分散質微粒直徑在1~100nm 的大小范圍內。第二,通過對分類標準的准確把握可以使人更好地認識不同類別事物區別和聯系,同時對事物性質的記憶也會更加快速准確和持久,如醇類和酚類,醇類是指-OH 與鏈烴基相連的一類有機化合物,而酚類是指-OH 和苯環直接相連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第三,在做推斷、檢驗、分析類試題時,能夠快速確定物質的類別,准確篩選定位,迅速突破。如待測物質能和鹽酸反應放出氣體,和氫氧化鈉溶液也可以放出氣體,歸納為既能和強酸反應又能和強鹼反應物質有兩性物質、弱酸弱鹼鹽、弱酸酸式鹽等,然後快速篩選定位,進而突破。可見,分類法是一個很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托尼·巴贊在研究大腦的潛能過程中,於19 世紀60 年代發明的一種思維工具。他強調思維導圖以放射性思維為基礎的收放自如方式,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利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理論等,是把人腦中隱形知識明顯化。它是展現個人智力潛能極致的方法,將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進記憶、組織力與創造力,它與傳統筆記法和學習法有量子跳躍式的差異。它是一個正確而快速的學習方法與工具,往往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
高一化學《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安排在了高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我仔細分析了這短短一節內容有如下發現:
(1)概念12 個:物質的量、微粒個數、阿伏加德羅常數、氣體體積、氣體摩爾體積、標准狀況、摩爾質量、平均摩爾質量、相對密度、氣體的體積分數、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質量分數
㈨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
小學高年級數學是夯實基礎、培養學生一定的數學素養、一定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刻,因為他們馬上面臨著升入中學後更深層次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小學數學的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將直接影響中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的數學都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數學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它更加強調的是能力、是思維,所以應該從小學的高年級起就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在中學學習時能更加有效率、有自信。
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地從教學中有意識地去指導他們、引領他們,我們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比如,對於一道題,我們也講究數學理論,再加上數學分析,不要只是單純地為了做出這道題而去做,我們在讀完題目之後,先不要著急為了所問的問題而著急地去算,而要根據已知的條件想想我們能通過已知的條件算出什麼,得到哪些我們不知道的信息,進行完這個過程之後,也許我們都會猜到出題人出題的本意、他要考的知識點以及他會問的一切問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的思維能力,但是這並沒有結束,我們可以變換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也許做這道題的結果在下次碰到會變成我們的已知條件,而現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會變成下次題目的所求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變換思維,以至於很容易得到答案,當我們按照這樣的步驟完成一道題目之後才算是真正做完了這道題,這也就是做到了我們所說的舉一反三。看似我們只做了一道題,其實不然,我們是做會了一類題目,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在這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樂趣。但對於能力相對高一點的學生,他們可以挑戰高難度,因為有的題目不是只有一種解題方法,也許有兩種或者多種解題方法,而我們通常都會用到的是最基礎的方法。這就需要善於思考的學生,換一種思維去考慮問題,這樣會使做題的步驟簡化,如果學生能夠有意識並經常去思考去發現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培養成這種思維,這樣在考試的過程中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提高准確率,這樣才能給其他壓軸題騰出更多的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中考甚至高考考試中還會有滿分甚至接近滿分的學生,這就需要老師在小學高年級就必須開始培養這種思維能力。因為初中的課程難度增大,而且是在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開展的,高中的難度更大,課程繁重,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
小學中的數學問題大多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而在做題的時候,我們不要一味地去猜測或者想像那個情境,而要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用數學思維去理解它、想像它。比如,兩位同學一起轉轉盤玩游戲,甲同學轉了15次,乙同學轉了20次,而甲同學轉進紅色區域的概率是五分之一,而乙同學轉進紅色區域的概率是十分之一,則問誰轉進紅色區域的次數多?這樣很簡單的數學問題與我們的童年密切相關,我們不能只是去猜測,而要通過數學思維能力來判斷,我們用乘法就可以算出甲、乙兩位同學各自轉進紅色區域的次數是三次和兩次,這就是我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而既然從題目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各自轉進紅色區域的概率,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知道兩人轉進其他區域的概率, @就是我們的邏輯能力。我們可以從已知的條件中推斷出許多信息,收集到許多隱含在題目中的條件,看似在這道小小的題目中邏輯思維能力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但是這種訓練是至關重要的,等到中學這種邏輯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許多暗含的信息,對幫助學生解決那種綜合性的題目、已知條件過多的題目、題目說明很長的題目是非常有用的,不至於學生對題目乃至所問的問題含糊不清、無從下手。
當然,解決問題之後的反思與評價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要在學生經常犯錯、考試易錯的題目中下手,找到學生犯錯的根源,從根源上下手,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一步步地引導學生,不是為了講題而講題,而是更多地讓學生講他們所能想到的所有知識點,最後整合所有學生的思維點,這樣就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點是沒有想到的,為什麼其他同學想到了而自己卻沒有想到,很容易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學習中會多多注意,這樣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小學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種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學習中會更加輕松愉悅,也不會讓數學顯得那麼枯燥,最終讓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