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實驗中升華操作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萃取咖啡鹼的話,最好參照安徽農業大學張正竹編著的茶葉生物化學實驗手冊,裡面的步驟很詳細
Ⅱ 茶葉葉底色澤構成物質主要是哪些(茶葉生物化學)
茶的成分: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歸納起來可分為水分和干物質兩大部分。據有的研究資料表明,茶葉的化學成分有500種之多,其中有機化合物達450種以上,無機化合物約30種
1、水分:水分是茶樹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茶鮮葉的含水量一般為75%~78%,一般幼嫩芽葉、雨水葉、露水葉、大葉種,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較高,高的可達84%左右。鮮葉的老嫩、茶樹的品種、 季節不同含水量也會不同。老葉、中小葉種和旱季、晴天葉含水量較低。制茶過程中茶葉色香味的變化就是伴隨著水分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在制茶時常將水份的變化作為控製品質的重要生化指標。
2、蛋白質與氨ji 酸:氨ji 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1%~4%。茶葉中的氨ji 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天門冬酸胺、精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組氨酸、蘇氨酸、谷氨醯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纈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等25種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約占氨ji 酸總量50%以上。氨ji 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葉香氣和鮮爽度的重要成分,對形成綠茶香氣關系極為密切。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量的20%~30%,能溶於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質含量僅佔1%~2%。這部分水溶性蛋白質是形成茶湯滋味的成分之一。
3、生物鹼:可可鹼和條鹼。其中以咖啡鹼的含量最多,約佔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葉中的生物鹼含量常以測定咖啡鹼的含量為代表。茶葉中的生物鹼包括咖啡鹼、咖啡鹼對人體有多種yao 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助消化等。咖啡鹼易溶於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紅茶湯中出現的「冷後渾」就是咖啡鹼與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生成的大分子絡合物,是衡量紅茶品質優劣指標之一。咖啡鹼可作為鑒別真假茶的特徵之一。
4、茶多酚:茶多酚是茶葉中三十多種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兒茶素、黃tong類、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類物質。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總量中,兒茶素約佔70%,它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等,對紅茶湯色的紅艷度和滋味有決定性作用。黃tong 類物質又稱花黃素,是形成綠茶湯色的主要物質之一,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較高,如花青素多,茶葉品質不好,會造成紅茶發酵困難,影響湯色的紅艷度;對綠茶品質更為不利,會造成滋味苦澀、葉底青綠等弊bing。茶葉中酚酸含量較低,包括沒食子酸、茶沒食子素、綠原酸、咖啡酸等。
5、糖類:茶葉中的糖類包括單糖、雙糖和多糖三類。其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20%~25%。單糖和雙糖又稱可溶性糖,易溶於水,含量為0.8%~4%,是組成茶葉滋味的物質之一。茶葉中的多糖包括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物質,含量占茶葉干物質總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於水,是衡量茶葉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葉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茶葉中的果膠等物質是糖的代謝產物,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膠是形成茶湯厚度和外形光澤度的主要成分之一。6、有機酸茶葉中有機酸種類較多,含量為干物質總量的3%左右。茶葉中的有機酸多為游離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過程中形成的有機酸,有棕櫚酸、亞油酸、乙烯酸等。茶葉中的有機酸是香氣的主要成分之一,現已發現茶葉香氣成分中有機酸的種類達25種,有些有機酸本身雖無香氣,但經氧化後轉化為香氣成分,如亞油酸等;有些有機酸是香氣成分的良好吸附劑,如棕櫚酸7、類脂類茶葉中的類脂類物質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8%左右。對形成茶葉香氣有著積極作用。類脂類物質在茶樹體的原生質中,對進人細胞的物質滲透起著調節作用。8、色素茶葉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兩部分,含量僅占茶葉干物質總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於水,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黃tong 類物質、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產物茶黃素、條紅素和茶褐素等。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澤和葉底色澤的主要成分。尤其是綠茶、干茶色澤和葉底的黃綠色,主要決定於葉綠素的總含量與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組成比例。葉綠素a是深綠色,葉綠素b呈黃綠色,幼嫩芽葉中葉綠素b含量較高,所以干色多呈嫩黃或嫩綠色。在紅茶加工的發酵過程中,葉綠素被大量破壞,產生黑褐色物質和茶多酚的氧化產物,茶葉中的蛋白質、果膠、糖等物質結合,使紅茶干色呈褐紅色或烏黑色,葉底呈紅色。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六大茶類的色澤均與茶葉中色素的含量、組成、轉化密切相關。
9、芳香物質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是指茶葉中揮發性物質的總稱。組成茶葉芳香物質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tong 、酸、酯、內酯類、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類。鮮葉中的芳香物質以醇類化合物為主。。在茶葉化學成分的總含量中,芳香物質含量並不多,一般鮮葉中含0.02%,綠茶中含0、005%~0、02%,紅茶中含0.01%~0.03%。
低沸點的青葉醇具有強烈的青草氣,高沸點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成品綠茶的芳香物質以醇類和吡嗪類的香氣成分含量較多,吡嗪類香氣成分多在綠茶加工的烘炒過程中形成。紅茶香氣成分以醇類、醛類、tong類、酯類等香氣化合物為主,它們多是在紅茶加工過程中氧化而成的。
10、維生素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維生素類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等。維生素A含量較多。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飲茶時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5、維生素B11、維生素P和肌醇等。維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檔名優綠茶含量為高,一般每100克高級綠茶中含量可達250毫克左右,zui 高的可達500毫克以上。11、酶類:酶是一種蛋白體,故又被稱為生物催化劑。茶葉中的酶較為復雜,種類很多,包括氧化還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suan化酶、移換酶和同工異構酶等幾大類。茶葉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這種特性,用技術手段鈍化或激發酶的活性,使其沿著茶類所需的要求發生酶促反應而獲得各類茶特有的色香味。12、無機化合物茶葉中無機化合物占干物質總量的3.5%~7.0%,分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兩部分。這些無機化合物經高溫灼燒後的無機物質稱之為「灰分」。灰分中能溶於水的部分稱之為水溶性灰分,占總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葉水溶性灰分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葉總灰分含量高。灰分是出口茶葉質量檢驗的指標之一,一般要求總灰分含量不超過6.5%
Ⅲ 茶葉中主要生物化學物質有哪些
1.茶多酚
(Tea.polyphenols)亦稱茶鞣酸、茶單寧。是一種存在於茶樹中的多元酚化合物的混合物,約占干物質的15%~40%,主要組分為兒茶素(黃烷醇類)、黃酮、黃酮醇類、花青素類、酚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兒茶素為主體的黃烷醇類,占茶多酚的一半以上,占茶樹新梢干物質的20%左右,是茶樹次生物質代謝中心。它對茶葉色、香、味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茶葉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
2.兒茶素
(Catechins)亦稱兒茶酸。屬黃烷-3-醇類衍生物,白色結晶,易溶於水和含水乙醇,分酯型和非酯型兩類。新梢是形成兒茶素的主要部位,它存在於葉細胞的液胞中,約占茶葉干物質的16%~23%。酯型兒茶素具有較強的苦澀味和收斂性,是賦予茶葉色、香、味的重要物質基礎。兒茶素是茶葉中最具有葯效作用的活性組分,現已表明它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輻射、防癌等功能。
3.氨基酸
(Amino.cid)是蛋白質、活性肽、酶和其他一些活性分子的重要組分。茶葉中以游離狀態存在的「游離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絲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賴氨酸、谷氨酸等26種,約占干物質的2%~4%,是茶湯鮮味的主要呈味物質,其中,精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及異亮氨酸等都可轉變為香氣物質或作為香氣的前體。茶葉中還有一類由根部生成的非蛋白質氨基酸——茶氨酸(Theanine),它呈甜鮮味,能緩解茶的苦澀味,對綠茶品質具有重要影響,也是紅茶品質評價的重要因子。因它是茶葉的特徵性化學物質,故也是鑒別茶組植物的生化指標之一。氨基酸與人體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蛋氨酸能調整脂肪代謝。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將茶樹新梢中的谷氨酸在厭氧和好氣情況下交替處理製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具有較顯著的降血壓等保健功能,日本已有商品茶投放市場。
4.蛋白質
(Protein)是由各種氨基酸連接成的高分子量聚合物。茶葉中主要蛋白質種類有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幼嫩芽葉中蛋白質含量約占干物質總量的25%左右,一般中小葉茶高於大葉茶,春茶高於夏、秋茶。但只有占蛋白質總量2%左右的水溶性蛋白才溶於水,它既可增進茶湯的滋味和營養價值,又能保持茶湯的清亮度和茶湯膠體液的穩定性。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與芽葉中蛋白質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濕潤多雨,弱光照可使蛋白質含量提高,這是「高山出好茶」的重要原因之一。
5.咖啡鹼
(Caffeine)亦稱咖啡因。是茶葉中嘌呤鹼類(Purines)中的一種。白色針狀結晶,無臭、味苦,遇120℃高溫開始升華,易溶於水和有機溶劑,茶葉中一般含2%~5%,細嫩芽葉高於老葉,夏秋茶略高於春茶,也是重要的滋味物質。在紅茶加工過程中與茶黃素絡合的復合物具有鮮爽味。茶葉中的嘌呤鹼除了咖啡鹼外,還有可可鹼、茶葉鹼、黃嘌呤、腺嘌呤等,它們的含量都非常少。咖啡鹼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具有提神的作用。由於它常和茶多酚成絡合狀態存在,不僅形成了茶的固有風味,而且它與游離狀態的咖啡鹼在對人體生理機能上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故在正常的茶葉飲量下,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反應。
6.芳香物質
是揮發性物質的總稱,主要是醇類化合物。
(1)芳樟醇(Linalool):又稱沉香醇,是茶葉中含量較高的香氣物質之一。在茶樹體內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葉採摘後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後才成為游離態的芳樟醇。具有鈴蘭香氣,在新梢中芽的含量最高,從一葉、二葉、三葉到莖依次遞減。一般大葉茶含量高於中、小葉茶,春茶又高於夏、秋茶。在紅茶製作的揉捻、發酵、乾燥過程中含量呈低、高、低的變化。
(2)香葉醇(Geraniol):亦稱牻牛兒醇。在茶樹體內也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葉採摘後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得,具有玫瑰香氣。新梢各部位和春、夏茶含量與芳樟醇相似,只是大葉茶含量較低,中、小葉茶含量較高。安徽祁門種含量高出其他中、小葉品種幾十倍,因此使「祁紅」具有明顯的玫瑰香氣特徵。
(3)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類。在茶樹體內亦以葡糖苷形式存在。具有木香、花香和水果百合韻,是烏龍茶及花香型名優綠茶的主要香氣成分,亦是綠茶中最具有抗菌力的成分。烏龍茶在製作過程中會顯著增加。
(4)2-苯乙醇(2-Phenylethanol):亦稱β-苯乙醇。芳環醇類。亦具有玫瑰香氣,以糖苷形式存在於鮮葉和成品茶中,不同葉位的含量由芽、一葉、二葉、三葉依次遞減。經β-葡糖苷酶水解後,鮮葉中含量明顯增加。中國安徽和福建紅茶中的含量高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紅茶。
(5)順-3-己烯醛(Z-3-Hexenal):亦稱青葉醛。是茶葉的揮發性成分,具有青草氣,當濃度低於0.1%時呈新鮮水果香,故茶葉在製作過程中鮮葉必須先經過攤放,以降低青葉醛含量,減少青草氣。芳樟醇與順-3-己烯醛的比值可用來判斷紅茶香氣品質的優劣。
7.茶葉維生素
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茶葉中水溶性的有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P、肌醇、維生素U。它們的分子量較小,但與茶樹的物質代謝、茶葉營養及葯用價值有著重要關系。脂溶性的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它們同樣對茶樹某些代謝起調節作用。
(1)維生素C:亦稱抗壞血酸。茶鮮葉中含量較多。在加工過程中雖會有所損失,但由於茶葉內含有較多的生物類黃酮物質,故成品茶含量仍較高,綠茶中含量約2.50mg/g,紅茶約0.60mg/g。它能防治壞血病,增強人體機體的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2)維生素B1:亦稱硫胺素。茶葉中含量比蔬菜還高,成品茶中含量約為乾重的0.015%~0.06%。它能維持人體神經、心臟和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
(3)維生素B2:亦稱核黃素。茶葉中的核黃素主要與蛋白質結合成為黃素蛋白,參與茶樹體內物質代謝的多種還原反應,缺少它,茶樹機體呼吸減弱,氮素代謝受到障礙。在茶葉中含量約為0.012~0.017mg/g,以芽葉中最多。它有增進人體皮膚彈性和維持視網膜的功能。
(4)維生素E:亦稱生育酚。茶葉中的含量高於蔬菜和水果,約為300~800mg/kg,綠茶含量又高於紅茶。由於茶葉內含有較多的生物類黃酮物質,故能對維生素E的氧化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它本身又是一種極好的抗氧化劑,可以阻止人體中脂質的過氧化過程,故具有抗衰老作用。
茶葉中除了上述這些組分外,還有一些含量雖不高,但具有獨特作用的成分,如脂多糖具有防輻射和增加白血球的功效;幾種多糖的復合物和茶葉脂質組分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Ⅳ 急求華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介紹 希望知道說一聲 也想華農的同學介紹一下 謝謝有點茫然哇 謝謝
我也是華農園藝學院的,說是茶學專業,其實和茶也不是有太大關系!
茶 學
Tea Science
專業代碼:090104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豐富的人文科學、經濟管理、法律、方針政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開拓創新、團結合作、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良好政治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農業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必須接受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很好掌握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及食品科學、茶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茶園生產管理技術、茶葉加工技術、茶飲料、茶葉深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和營銷方面的基本技能。能注重專業知識、社會知識的實踐;具備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和可適應未來終身教育及社會發展變化需要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具有獨立解決茶葉產業實際問題及適應社會其他相關行業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l.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熟練運用英語、計算機能力。
2.掌握生物科學、茶葉高產優質、茶葉品質形成理論和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
3.掌握農產品貿易、企業經營管理、茶文化的基本知識;
4.具備茶葉生產(栽培與加工)、茶葉深加工與茶飲料、茶葉審評與質量檢驗和營銷方面的技能;
5. 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具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6. 熟悉農村及農業有關方針政策、法規,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
學位主要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基礎生物化學、農業微生物學、茶飲料工藝學、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加工與機械、茶樹栽培與病蟲害防治、茶葉審評與檢驗、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茶葉貿易學、茶葉保鮮貯藏、食品質量控制、茶業經營管理、茶葉深加工與綜合利用。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軍訓、專業技能訓練、教學實習、社會實踐、課外創新、課程論文、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含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茶葉生物化學實驗、茶樹栽培與病蟲害防治實驗、茶葉加工與機械實驗、茶葉審評與檢驗實驗、飲料工藝學實驗、茶葉深加工與綜合利用實驗。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學時分配與畢業學分要求::本專業教學計劃中,課內教學總學時為2692,必修課佔71.46%,選修課佔28.54%。實踐教學21.5周。
本專業學生畢業應取得的課堂教學學分為156.5學分,公共基礎課學分為68學分,學科基礎和專業課學分為37.5學分,專業選修課學分為25學分,學校公共選修課學分為12學分,跨專業選修模塊,14學分;實踐教學學分為21.5學分,課外創新訓練學分為 6 學分。
Ⅳ 生物化學有哪些經典實驗
關於遺傳物質確定的實驗,包括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實驗等。糖類的旋光度測定實驗。蛋白質的含量測定實驗等。
Ⅵ 茶生物化學實驗,茶葉含水量在同一烘箱內不能放水分差異大的樣品,為什麼
.....比如水分少的樣品,你給旁邊放一份水分很多的樣品,在烘箱里一蒸發,水分多的那個的水一蒸發,因為不會馬上消失,形成的水蒸氣反而會讓乾燥的樣品變潮
Ⅶ 茶多酚的提取
買本茶葉生物化學實驗書看看就知道了
Ⅷ 茶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哪些
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鹼、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
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
(8)茶葉生物化學實驗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些人喝茶後會把茶葉渣咀嚼吃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粗纖維和其他營養物質。但從安全性上考慮,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因為茶渣中也可能含有微量的鉛、鎘等重金屬元素,以及水不溶性農葯。如果吃茶渣,就會把這些有害物質攝入體內。
時新茶是指鮮葉炒制不足半個月的新茶。相對來說,這種茶喝起來確實味道更好。不過,從中醫理論講,剛加工的茶葉存有火氣,這種火氣需存貯一段時間才會消失。因此,飲用過多時新茶可使人上火。
另外,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含量較高,容易對胃產生刺激作用,如果經常飲用新茶,有可能出現胃腸不適。胃不好的人,應少喝加工後存放不足半個月的綠茶。另外要提醒的是,並非所有種類的茶都是新的比陳的好,比如普洱茶等黑茶就需要適當陳化,品質更好。
茶葉中含有的咖啡鹼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因此,一直就有睡前喝茶會影響睡眠的說法。同時,咖啡鹼也是利尿劑,加上喝茶攝入大量水分,勢必增加夜間上廁所的次數,從而影響睡眠。但據消費者反映,喝普洱茶對睡眠的影響並不大。不過,這並不是因為普洱中所含的咖啡鹼更少,而是因為其他還不明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