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中國的文化學者有哪些方面

中國的文化學者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07-31 07:26:55

1.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有老子、孔子、屈原、孟子、李白:

1、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孔子

名丘,字仲尼,世稱"聖人",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私學創辦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在《論語》20篇中。《論語》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是儒家經典"四書"之一。

3、屈原

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屈原用楚辭形式寫成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古傳誦。

4、孟子

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聖"。主要作品為《孟子》7篇,各篇取開頭幾字為篇名,該書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為"四書"之一。

5、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要詩作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渡荊門送別》《峨眉山月歌》《行路難》《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等,結為《李太白集》。其詩屬浪漫豪放派,是古典浪漫主義藝術的高峰。

2. 當代福文化專家名人有哪些

福文化學術專家觀同,他以傳播福文化為己任,致力於中國傳統福文化的傳承和新時代社會價值應用的探索與和實踐。他通過多年研究和總結,創建了以「寫福、送福、說福、解福」為理念的福文化傳播體系。從福字起源、文化內涵、歷史傳承、社會形態到新時代文化價值和福文化IP的創新應用、以及文旅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建立了較為完整學術與應用方案,為中國傳統福文化融入時代語境、價值傳承,起到了示範和引領。
觀同對中國福文化的內涵闡釋和見解主張,被諸多相關領域文章轉載或被網路詞條引用;聘擔任多家企業機構的傳統文化顧問、福文化IP文創專家。

3. 中國傳統文化學者

商務印書館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這種是不是你想要的?
《紅樓夢辨》俞平伯
《中國韻文史》龍榆生
《吳梅詞曲論著四種》吳梅
《國故論衡》章太炎
《中國俗文學史》鄭振鐸
《馬氏文通》馬建忠
《中國民治論》鮑明鈐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王亞南
《比較憲法》王世傑 錢端升
《中國倫理學史》蔡元培
《中國經濟思想史》唐慶增
《王國維文學論著三種》王國維
《第四種國家的出路》吳景超
《北平生活費之分析》陶孟和
《論社會學中國化》吳文藻
《通貨新論》馬寅初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梁漱溟
《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傅衣凌
《中國厘金史》羅玉東
《漢魏六朝詩論叢》余冠英
《中國中古文學史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劉師培
《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
《甲骨文字釋林》於省吾
《漢語語音史》王力
《九朝律考》程樹德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瞿同祖
《新唯識論》熊十力
《論邏輯經驗主義》洪謙
《科學與玄學》羅志希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
《中國史綱(一、二卷)》翦伯贊
《國史大綱》錢穆
《春秋史》童書業
《中國通史簡編》範文瀾
《秦漢史》呂思勉
《史學要論》李守常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唐長儒
《中國史學史》金毓黻
《西夏史稿》吳天墀
《台灣通史(上下)》連橫

4. 文化學者是什麼意思

對文化學理論和方法、文化現象、文化史以及特定文化范疇進行研究的學者,可以稱為文化學者。
國外以往對文化的研究,主要由研究文化人類學的社會學學者進行。在中國,主要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發表意見,這些人通常文化實踐較少,文化和文化學素養不足,做不到按照文化的發展規律研究文化,所發表的意見不足為法。為與這部分人相區別,近年始有文化學者的研究者分類概念。

5. 中國當代有名的歷史文化旅遊學者有哪些

中國博大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不少知名學者,如下是一些比較著名的:












(參考人民網、新華網、氧分子網等媒體總結而得)

6. 中國近代有哪些儒學大家或文化大師

季羨林:毫無疑問的文化大師,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錢鍾書,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曾為《毛澤東選集》英文版翻譯小組成員。晚年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副院長。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錢鍾書在文學,國故,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

7. 民族傳統文化研究的權威學者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思想,對當前的素質教育有借鑒意義。

1.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為了與天地斗爭,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肯輕易認輸,總是不屈不饒地抗爭。《易傳》總結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激勵著中華兒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奮進,永不屈從於外來的壓迫。自強不息還體現為一種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徵,形成中國人講名分、重氣節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孟子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謂大丈夫"。這使得人們追求一種獨立完善的人格,這種美德流傳下來,成為人們為國家、為民族奮爭的精神力量,並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2.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孔子的"詩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憂患意識就是一種愛國精神,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

3.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寬厚之德包容萬物,即厚德載物。如戰國時代,齊桓公開創的稷下學宮匯集了當時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等諸家學派,當時在稷下學宮講學和游學的大師有淳於髡、鄒衍、田駢、孟子、荀子等諸子,號稱諸子百家。這些大師在學宮里自由講學、自由辯論,開創了我國文化史上百家爭鳴的先河,為中華文化的繼往開來做出了巨大貢獻。一般認為,從漢武帝開始,我國便形成了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實際上我國文化發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補為基本線索的,而這一線索本身就體現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風范 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與國家的存亡聯系起來,把禮義廉恥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則更是以禮釋仁,認為"仁"與"禮"是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而"仁""禮"的統一就是德。孔子所強調的"德",一是指統治階級的統帥之德,要求以此德來統治百姓,擁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倫理之德,以此德來感化百姓,保持和諧。這種崇德思想不斷發展和泛化,並在家庭倫理中得到完全的體現。這使得我國古代在文化傳遞和教育過程中始終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進行教育的內容是禮、樂、射、御、術、數,他把禮放在首位,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動中的典型反映。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張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

5 和諧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即認為每一個事物都應按照其自身的規律自然地發展。這其中包括人與人的和諧、個人自我身心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就會促使社會穩定,家庭和睦;個人身、心間的和諧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寵辱不驚,進退有據;人與自然的和諧就能互得其利,持續發展。儒家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最終目標主要是要達到第一種和諧,而佛教、道家則側重於後兩種和諧。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對我們今天學習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環境尤有借鑒意義。中國傳統文化還認為,要達到上述的3種合諧,就必須堅持"中庸"之道

8. 對中國古詩詞有研究的一些學者有哪些

易中天
知名學者,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他長期從事文學、美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的《漢代風雲人物》,2005年4月首播即獲熱評,而《易中天品三國》更是引發收視熱潮。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易中天中華史》,2013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引發各界關注。
葉嘉瑩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台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並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站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度人無數。詩詞給葉嘉瑩力量,作為一個承習「舊道德,新知識」家教的女子,葉嘉瑩借它度過憂患,獲得療愈。

於丹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著名電視策劃人,被譽為中國電視業的「軍師」。同時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先後在我國內地、港台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進行千餘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著有《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於丹趣品人生》等,其中《於丹「論語」心得》一書獲得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版權金獎,國內累計銷量已達600餘萬冊,多次再版,已被譯為30餘種文字在各國發行,短期內國外銷量已近40萬冊。

9.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搜集整理,中國古代文人,學者在哪些方面做積極貢獻

古人很重視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搜集整理工作。以詩歌為例,《詩經》是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其中大部分都是民間流傳的民歌。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收集在《詩經·風》中。《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經過潤色後合稱「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就是土風、風謠。
再比如,北宋文學家郭茂倩搜集整理了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編著了《樂府詩集》。該詩集共有5000多首,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樂府雙璧——《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文化學者有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