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陶瓷碗釉料含哪些化學成分

陶瓷碗釉料含哪些化學成分

發布時間:2022-07-31 10:54:37

『壹』 瓷器上的灰色釉料的主要成份是什麼

主要成份是:氧化鈣。
有人按氧化鈣含量的高低又細分成石灰釉和石灰鹼釉,主要以石灰作二氧化硅的助熔劑。

無灰不成釉,元人蔣祈在其《陶記》中記載「制之之法則石堊煉成雜以搓葉木柿火而毀之」; 清人朱琰在《陶說》中記載,「釉無灰不成。灰出樂平縣,在景德鎮東南70公里,以青白石與鳳尾草制煉,用水淘細而成」。上面兩處提到的石堊和青白石就是石灰石,古代景德鎮制瓷工匠就是通過煅燒石灰石、消解、煨燒、淘洗這么一個過程,將鈣的氧化物引入到瓷釉當中,主要是以碳酸鈣和少量磷酸鈣形式存在作為二氧化硅助熔劑。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傳統釉料為石灰釉的原因。

『貳』 陶瓷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陶瓷原料包括高嶺土、粘土、瓷石、瓷土、著色劑、青花料、石灰釉、石灰鹼釉等。

高嶺土陶瓷原料,是一種主要由高嶺石組成的粘土,因首先發現於江西省景德鎮東北的高嶺村而得名。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種含水鋁硅酸鹽礦物。由長石類岩石經過長期風化與地質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種微細礦物的混合體。主要化學組成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和結晶水,同時含有少量鹼金屬,鹼土金屬氧化物和著色氧化物等。

瓷石也是製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種由石英、絹雲母組成,並有若干長石,高嶺土等的岩石狀礦物。呈緻密塊狀,外觀為白色、灰白色、黃白色、和灰綠色,有的呈玻璃光澤,有的呈土狀光澤。

拓展資料:

陶瓷,英語:china。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古人稱陶瓷為甌。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叄』 陶瓷中的釉化學成分是什麼

釉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是用礦物原料(長石、石英、滑石、高嶺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製成熔塊)經過研磨製成釉漿,施於坯體表面,經一定溫度煅燒而成。

能增加製品的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和電介強度,還有美化器物、便於拭洗、不被塵土腥穢侵蝕等特點。而釉子是以石英、長石、硼砂、黏土等為原料製成的物質,塗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燒製成有玻璃光澤的塗層。在金屬表面施加的釉層,則稱為琺琅。


(3)陶瓷碗釉料含哪些化學成分擴展閱讀

釉的種類很多,按性質類分,有瓷釉、陶釉及炻器釉;按燒成溫度分,800--1100°C燒成的釉稱為低溫釉,1100°C-1250°C之間燒成的釉為中溫釉,1250°C以上燒成的釉為高溫釉;

按釉面特徵分類,白釉是元朝蒙古民族人喜歡,顏色釉是以其五彩繽紛受到人們的歡迎,結晶釉的紋樣變幻美麗動人,窯變紋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裂紋釉清晰古樸、高雅別致。

除上述外,現代的還有無光釉、乳濁釉、食鹽釉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千姿百態的流動釉、神奇莫測的變色釉、霞光閃爍的彩虹釉、貴如明珠的夜光釉等新品種。

『肆』 釉上彩的碗真的有毒嗎怎麼分辨

日用陶瓷餐具主要問題是鉛和鎘,這兩種元素長期微量攝取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目前全球對日用餐具的主要檢查項目就是鉛和鎘的含量。
具體檢測方法和標准太過專業,在此就不詳細介紹。
陶瓷餐具含鉛和鎘的原因:
1,原料:生產低端產品小型工廠,為控製成本而實用循環土或污染土,致使產品原料本身就含鉛和鎘。
2,釉料:釉料本身大部分含有鉛和鎘,特別是色釉產品。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鉛和鎘會揮發,燒制後基本沒有殘留。所以燒成溫度是釉料去鉛和鎘的重要決定因素。
3,釉上彩:釉上彩主要分為2種,釉上手繪和花紙(主要辨別方式觸感有凹凸感,直觀顏色比較鮮艷),鮮艷的顏色基本都是由化學物質構成,所以含鉛和鎘的成分也較高,殘留的可能性較大。
4,釉燒窯氛圍:這個是有些專業人士也認識不到的問題。目前有些國家實行無鉛釉製作,但是還存在一些含鉛鎘的產品是通過釉燒窯燒制過程的高溫讓鉛鎘揮發掉,最後成品達到鉛鎘達標標准。但是我所在的日本波佐見產地確認為這種情況也不能成為無鉛釉,從釉料,色料全部杜絕含鉛產品,在釉燒窯也不能存在一個含鉛鎘產品進入。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釉燒窯半封閉情況下,鉛鎘揮發後整個釉燒窯的氛圍還是含鉛鎘,多多少少還是會有殘留,而且釉燒窯一直處於有鉛鎘的氛圍。所以徹底根絕鉛鎘氛圍就是不讓一個含鉛鎘的產品進入釉燒窯。

『伍』 陶瓷的外面的釉是什麼東西

釉的本質及成分

當我們看到一件陶瓷器的時候,首先引起注意的與其說是它的造型、式樣或坯體,毋寧說是罩在陶瓷表面上的釉。假如瓷器上沒有掛釉的話,恐怕無論它的造型如何美、式樣如何新,也會失掉這件瓷器的魅力。固然我們誇說陶瓷是一種火的藝術,靠火的作用產生了各種變化,但主要還是釉在火中起了變化。

釉與坯同樣是由岩石或土產生的,它與坯的不同點,只是比較容易在火中熔融而已。當窯內烈火的威力使坯達到半熔時,必須使釉的原料完全熔融成液體狀態。冷卻後這種液體凝固而成一種玻璃,這便是釉。

但是,釉一旦被塗到陶瓷坯體表面,就和玻璃大不相同了。因為當釉熔融時,它就同製品的坯體發生相互作用,形成中間層,這一中間層使得從燒結的坯體以迄於釉的玻璃狀的外表部分逐漸發生轉變。釉層的厚度雖然通常總共只有坯體厚度的1~3%,可是它會強烈地改變製品的熱穩定性、介電強度和化學穩定性,以及其他的許多性質。

制釉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把土或岩石原樣不動地調合來用。另一個方法是將土或岩石混合用火使之熔融,然後驟然冷卻作成玻璃,名之為「熔塊」。這樣作成的釉要碎為細粉混入水中,使之成為有粘性的汁液用來掛坯。如果這種漿粘力不足而不易附著在坯上時,可以在漿內混入糊精、甘油或其他有粘性的有機物質,例如海帶的漿糊等。有的坯體露天乾燥後立即掛釉,但也有預先在800~900℃低溫下煅燒,即所謂素燒後才掛釉的。

前一個方法叫作「生坯掛釉」,在我國多有使用。而國外瓷器則一般是用後面所謂「素燒」方法。因此,對一件瓷器的鑒別,首先看它是生掛還是素燒,便可大略知道是中國所制或國外所制。不過這也只能作為一種較為便利的線索,當然為一般精通陶瓷的人們所熟知。有些日本仿製的我國古瓷,故意作成使人一看便認為是生掛的樣子,如果只靠這一點便作決定,往往是很容易上當的。

掛釉時,若是素燒坯,普通多是很快地把它放入調好的釉汁中立刻就提出來,這樣釉便吸著在坯的表面,和用刷或筆塗的一樣勻平。若是茶碗一類,就要夾著碗足很快地放進釉中,急忙上下兩三次,叫作「浸釉法」。若是龐然大物,可以用杓子一類東西盛釉從周圍溜掛,一般叫「澆釉法」或「溜釉法」。

生坯掛釉時,若是里外一次掛釉,很容易使坯體破壞,所以要在裡面注釉並加以轉動,待乾燥後外面再行浸掛或溜掛。也有用刷和筆來塗掛的,這種方法多用於色釉,例如明朝初期的青花器足內往往出現刷紋,可以看出是曾經使用過這種方法。此外,雖還有「噴掛」的方法,但是主要用於極大或極薄的器物上。例如所謂「脫胎器」似乎能夠透視的薄瓷器,就是除去使用這種方法以外別無其他掛釉法的。這種方法是:先在裡面噴上釉,乾燥後將外面的坯體削薄,然後再噴釉在外面。如宋代有名的郊壇窯的作品,就是坯薄釉厚,甚至釉的厚度竟有坯的一至三倍左右。若仔細觀察這些作品的碎片,顯而易見是掛釉兩層至三層的,所以說這類瓷器大約使的就是噴掛法。再如康熙時代的桃花紅便與郎窯紅不同,根據當時住在景德鎮有名的旦特克爾氏信中所載,也是用「噴釉法」作成的。

景德鎮的瓷器多是在掛釉以後方將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後再掛釉。所以細看江西瓷的外足釉與坯的分界,釉是以鋒利的切線斷然而止的,這一點與日本製品迥然有別。古瓷中明代製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跡,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過的足端用濡筆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總是帶有一種柔軟、滑潤之感。試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製品很相似的,但從未見有模仿這種削足之癖。有時雖然很難用肉眼判斷,然而如果用放大鏡一看便可大體瞭然。當我們鑒別明瓷與清瓷的時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們的器形、釉色以及圖樣等各方面綜合來看,不過有時也會陷於迷惑而莫知所是。此時如能注意一下這種削足之癖,便會成為鑒定上的一個有力線索。

凡是掛釉的陶瓷坯體入窯煅燒時,坯與窯中所含的水分和其他揮發物需要散失而開始收縮,同時坯體受熱又產生熱膨脹。當到在一定溫度時,坯體內一部分成分開始熔化生成液體填補坯體內的孔隙而再度收縮。而釉也產生熱膨脹與收縮。當釉的收縮比坯的收縮大時,釉上便生出裂痕,當釉的收縮比坯小時,容易產生「脫釉」。有些揮發物在溫度較高時才開始揮發,為了防止釉熔化以後還有氣體外逸,產生氣泡,所以在釉開始溶化以前燒窯的溫度不要急速提高,要慢慢地煅燒,以待氣體出盡,這樣在氣體出盡以後再升溫,直到釉完全溶化。假如此時升溫過急,就容易產生坯泡或釉泡。

要選配一種能和製品坯體很符合的釉,實際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蘇聯E.N。奧爾洛夫(Op Ob)院士曾經指出,選配釉的主要困難如下:

(1)釉的易熔性造成了它的流動並被坯體所吸收(假如坯體在釉熔融中仍具有大的氣孔率時)。就是這種作用,使得燒成要在遠超過釉的熔融度下進行。

(2)假使所選的釉是難熔的,那麼它就不會形成帶有光澤的平滑的表面,而是被小的突起和凹陷所覆蓋,使得釉色黯然無光。如果燒成溫度低於要求時,雖是正確配成的釉也得到與此同樣的結果;

(3)若是釉具有比坯體大得多的膨脹系數,那麼當冷卻時,它壓縮得比坯體更猛,結果就出現巨大的內應力,這種內應力會導致在釉層上形成龜裂(如為薄胎製品時),或甚至使坯體破壞;

(4)如果釉的膨脹系統比坯體小得多,將會發生相反的現象,即當冷卻時,釉比胚體收縮得較慢而發生剝離現象。因此,當選配釉時,必須力圖使釉和坯體的膨脹系數盡可能地相符合,而釉的熔融溫度則必須與坯體的燒成溫度相適應。

假使我們把雪與砂糖混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弄得如何細,砂糖仍是砂糖,雪仍是雪,兩者有著顯然的分別。可是如果加熱使雪變成水,而砂糖也熔化在裡面的時候,就會成為一種既非雪又不是糖的新物質。陶瓷的釉恰好與這個例子相似。就是說,任憑怎樣地把岩石碎成細粉而加以混合,也不會有什麼變化。若是經過加熱,礦石和岩石的粉末就會熔融成一個整體。這便是玻璃,用來施掛在陶瓷坯上,特意給它取個名字叫做「釉」。不過,雪與砂糖混合溶化後只產生形態上的變化,而岩石混合熔化後不僅形態改變而性質也完全改變了。

在制釉時,硅酸是釉的主體,而鹽基則作為媒熔劑,主要的鹽基是:氧化鈉、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鎂以及氧化鋁等。氧化鋁為中性則因情況的不同,有時起酸的作用,有時起鹽基的作用。

釉料的著色劑有鐵、銅、鈷、錳、金、銻以及其他金屬,此外,還有含磷酸鈣[Ca3(PO4)2]的,不過這種原料只要稍加一些在釉里,就會多少消失釉的光澤。 這是要混在植物灰中而進入釉內的,像羊齒草類就是含有磷酸鈣特別多的植物。景德鎮所用的是一種名為「鳳尾草」的羊齒植物灰。

灰中含有多量的硅酸(SiO2),因此用灰就必然會帶有硅酸。而灰中尤以禾本科植物的灰含硅酸較多。當需要硅酸時,就特意來利用稻殼灰或草木灰。

氧化鈣在釉料中是助熔劑,可以降低釉的熔融溫度,使之在較低溫度下玻化。釉中需要的氧化鈣,現在主要利用石灰石(CaCO3),從前卻多用植物或谷殼與石灰混合煅燒成灰,俗稱「釉灰」,這種灰約含30~50%的氧化鈣。據我國有些科學工作者對古陶瓷所作的分析結果看來,早在公元前16~11世紀的商代就已製成石灰釉。其中氧化鈣的含量多介於16%至20%之間。到南宋時期以後又改用了石灰——鹼釉。

鈉、鉀在岩石和土內的含量較少,因此也有利用灰來獲取的。草木灰溶於水就是灰水,如果加以煮煉便會得到白色粉末,其中含有多量氧化鉀。如煮煉海草灰的水溶液時,便可得到氧化鈉。而現在陶瓷器坯釉原料中需要的鉀、鈉,主要來源是利用長石。

氧化鎂有的取自菱苦土礦(碳酸鎂)和白雲石(碳酸鈣、鎂),也有利用滑石(硅酸鎂)的。因我國的石灰石往往含有多量的碳酸鎂,所以在我國陶瓷中使用石灰時,自然就會加進了鎂的成分。

鉛和鋅過去是用天然出產的碳酸鉛(白鉛礦)及硅酸鋅(異極礦),而現在多用純粹的氧化鉛或氧化鋅來配釉。

至於氧化硅和氧化鋁,因為是構成土和岩石的主要成分,在使用這些原料時已經自然含有不少。除非特別需要氧化硅時,才利用純粹含硅的石英。我國宋朝有名的汝窯,據有的書中記載說是使用瑪瑙。其實瑪瑙也是一種純粹的二氧化硅,與石英的構造稍有不同。雖然有些人不免懷疑是否有過特意使用這種珍貴品的事實,但仔細想來,一般所出的瑪瑙並非全部可用作裝飾,剩下的無用部分仍可以用作釉料,例如,現在景德鎮就有利用瑪瑙來配製顏色釉的。

上面所說的草木灰或谷灰,含有多量的二氧化硅,同時還含有少量的氧化鋁、氧化鈣、鈉、鉀等,再與石灰混合配以適量的瓷土就可作成釉。我國古代陶瓷中有些就是由窯灰的自然降落積在坯體上而化合成釉的;也有故意多掛灰而使其自然成釉的;此外還有掛以灰漿而成釉的。尤其後來才發現。只用灰不但容易流釉,而且發生皺紋或出現斑點,或因鈣結晶成斑而無光澤,結果感到十分乏趣。於是逐漸留意到混用石英或長石之類含有硅酸較多的物質時,便沒有這種缺點,因而發明了長石釉。如唐朝的邢窯、越窯,宋朝的定窯、影青,汝窯、龍泉窯和明朝的景德鎮窯瓷器等,都是由此逐步發展而成,它給予東方乃至整個世界人類以莫大實惠,是無庸諱言的

『陸』 白瓷碗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答:白瓷碗是無機硅酸鹽材料製作的,其主要化學成分是:Na2O.CaO.nSiO2,當然也有的含有少量的AI2O3和P2O5等。
(望採納)

『柒』 訪陶瓷碗和陶瓷盤的主要原料是什麼啊、

我國陶瓷原料礦物資源十分豐富,陶瓷原料礦點分布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我國陶瓷企業在長期的開發利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與經驗,創造出很大的經濟效益,其概述如下。 陶瓷粘土:如依據最新統計資料,全國已經探明的陶瓷粘土礦床達到180餘處。其中高嶺土礦床,湖南佔全國的29%,其次有江蘇、廣東、江西、遼寧、福建等省,探明的儲量均達到1000萬噸以上。福建省龍岩發現了我國目前最大的高嶺土礦,其儲量高達5400萬噸。瓷石的儲量以江西和湖南最多,湖南醴陵馬泥溝的儲量達到1億噸。陶土的儲量中以新疆為最,僅塔士庫一地陶土礦儲量就達到1.7億噸。另外還有吉林、江蘇、江西等省集中了全國75%的陶土儲量。作為可塑性陶瓷原料的粘土,可用於陶瓷坯體、釉色、色料等配方。高嶺土原料除了用於生產陶瓷產品外,還被廣泛用於造紙工業以及建築材料中塗料的填料等多種用途。 石英:石英在地球上儲量多,在陶瓷工業中屬於非可塑性陶瓷原料,可用於陶瓷產品的坯體、釉料等配方。我國優質石英資源儲量豐富,以湖南、江西、河北、福建等省最豐富。它們通常以水晶、脈石英、石英岩、石英砂岩、石英砂、燧石、硅藻土、海卵石及粉石英等形式存在。石英的化學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石英是陶瓷坯體中的主要原料,它可以降低陶瓷泥料的可塑性,減小坯體的乾燥收縮,縮短乾燥時間,防止坯體變形。在燒成中,石英的加熱膨脹可以部分抵消坯體的收縮;高溫時石英成為坯體的骨架,與氧化鋁共同生成莫來石,能夠防止坯體發生軟化變形;石英還能提高瓷器的白度與半透明度。石英在釉料中能夠提高釉的熔融溫度與粘度,減少釉的膨脹系數,也能夠提高釉的機械強度、硬度、耐磨性與耐化學腐蝕性。 熔劑原料:通常指能夠降低陶瓷坯釉燒成溫度,促進產品燒結的原料。陶瓷工業常用的熔劑原料有長石 鉀長石、鈉長石 、方解石、白雲石、滑石、螢石、含鋰礦物等。我國長石資源分布於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廣東、河南、河北、遼寧、內蒙等地。燒成前長石屬於非可塑性原料,可以減少坯體收縮與變形,提高幹坯強度。長石是坯釉的熔劑原料,在坯體中佔有25%含量;在釉料中佔50%的含量。長石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燒成溫度;在燒成中長石熔融玻璃可以充填坯體顆粒間空隙,並能促進熔融其他礦物原料;長石原料還可以使坯體質地緻密,提高了陶瓷製品的機械強度、電氣性能與半透明度。在各種陶瓷產品中,長石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常用的陶瓷原料。 碳酸鹽類熔劑原料:作為主要的陶瓷熔劑原料,碳酸鹽類熔劑原料品種非常多。它們有碳酸鈣、方解石、大理石、白雲石、菱鎂礦 碳酸鎂 、石灰岩等。碳酸鹽類熔劑原料在我國分布面積很廣。如方解石、石灰石,我國各地均有出產。石灰岩分布我國北方河北、內蒙、山西、陝西與大西南的四川、雲南、廣西、貴州等省區;出產方解石的地區有湖北鄂西咸豐、江西萍鄉與景德鎮、湖南湘潭;菱鎂礦的主要產區集中在遼寧海城與營口,儲量佔全國80%以上,約為世界產量的四分之一。此外山東、河北、四川、甘肅、西藏、青海都產出菱鎂礦原料。碳酸鹽類熔劑原料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在陶瓷坯釉料中主要是發揮熔劑作用。尤其在陶瓷面磚中,使用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其用量在5~15%之間。用於釉料中可以增加釉的硬度與耐磨度;增加釉的抗腐蝕性;降低釉的高溫粘度與增加釉的光澤度等優點。碳酸鹽類熔劑原料在建築衛生陶瓷產品中使用很多。 鎂硅酸鹽類原料:產地有遼寧、山東、內蒙、廣西、湖南、雲南等地。該類原料主要有滑石、蛇紋石及鎂橄欖石。滑石在陶瓷工業中用途范圍很廣,可以生產白度高,透明度好的高檔日用陶瓷產品、電瓷、及特種陶瓷製品。建築衛生陶瓷坯料中加入滑石後,可以降低燒成溫度,擴大燒成范圍,提高產品的半透明與熱穩定性。滑石加入到釉料中時,能夠防止釉面的開裂,增加釉料的乳濁性。並能擴大釉料的燒成范圍,提高成品率。 此外還有廣東的螢石、霞石、鋯石英,新疆的含鋰礦物,東北地區的透輝石,遍布全國許多地區的硅灰石及磷酸鹽類原料等,在我國的儲量均非常豐富,許多原料可供使用上千年或上萬年。這一資源優勢既能夠為繼續推動我國陶瓷發展打下基礎,又為我國發展陶瓷原料大批量出口,創造了豐厚的條件。 來源: http://www.dehuachina.com參考資料: http://www.dehuachina.com

閱讀全文

與陶瓷碗釉料含哪些化學成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