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的教學技能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的教學技能

發布時間:2022-08-01 01:35:01

A. 怎樣教好初中化學

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

沒有想到,初中三年馬上就過去了.回頭想想.還是很懷念.在家整理出了一些卷子和一些書本有很多.而且中考的時候沒有每個人想像的那麼可怕.它只是一場簡單考試,然後三年初中就結束了.在初三的時候,我們翻過多少的參考書,多少的卷子.就為了這一場考試.那麼,現在我就要告訴即將成為初三學生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的方法.

學生們做實驗

第六就是要堅守實驗問題

實驗呢,第一點就是要多考慮過量的問題,第二是吸氣的時候需要考慮氣體,通過液體之後一定會帶出來微量的液體,比如說是水.第三呢,就是抓住反應現象等等.第四就是需要環保,效率要高,第五就是除雜要干凈,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進去.

上方就是關於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的一些方法,一共六點,請同學們一定要記好,這些都是前輩為你們所准備的,希望你們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吧!

B.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一、優化教學目的、明確具體任務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著眼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要以化學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對於我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師組織一堂課,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任務是教學的綱,教學目的、任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應該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如學習新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同時,要全面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以適應實際需要,防止出現教學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優化知識教學,調整課堂結構
現行的化學教材是面向全國的,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知識,及時調整課堂結構。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實驗設備、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駕馭教材。注意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聯系和前後照應,並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一方面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新知識時,還要注意為以後學習作好鋪墊。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重點概念要使學生透徹理解,重點的技能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要形成一個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前後有序,張弛適宜的知識結構。
課堂知識教學是由教師的語言和板書表現出來的。教師能否掌握語言藝術,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語言規范准確能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形成一絲不苟的學風。反之,講課模稜兩可,實驗結論似是而非,將使知識的本來面目全非。因此教學語言應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學科知識,不允許有半點疏漏。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語速適中,這樣可以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
三、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而興趣是其中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培養在於教師教學方法上的誘導。
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初中生學習化學,往往反映內容多、雜亂、理不出頭緒,要記的東西多,容易忘。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但並沒有因此形成穩定發展的內在動機,也不曉得應該怎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想問題,更不會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去想問題,不重視記憶、理解重要的事實、術語和原理、造成知識上的脫節,甚至學習水平分化。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下功夫,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徵,最主要的是激發和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內在動機。
比如,在緒言課教學中,演示鎂帶燃燒,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動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共同點?表明了什麼道理?應當得出什麼結論?並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啟迪,初中學生關於化學的准備知識是薄弱的,加以化學運動形態較物理運動形態更復雜、更抽象、一般難以直接地、簡明地重現,這就給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帶來了較大困難。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因受學習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隨時向學生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要努力化難為易,多聯系學生熟悉的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多引導學生議論、討論和練習。在學生認識水平的基礎上,引導得出結論,上升為概念和理論。初中學生一般不大講究學習方法,或習慣於按照學語文、數學的方法來學習化學,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從一開始就運用典型實例,給學生以指導,要結合實驗或實物來記憶物質的性質,變化的條件,以及反應後的產物。要注意聯系對比,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從個性分析出共性。
四、優化實驗教學,培養理解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學生是否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進行思考和學習,是否處在積極地智力活動中。教師的演示實驗一定要直觀、顯明、省時、准確、安全。學生實驗一定要課前准備好,課上教師組織、指導好。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要落實到學生的學上。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形式,教師的一堂課不能只滿足合乎科學性、系統性,還必須看到學生是否有了獲得知識的動力。
總之,教師要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和誘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在對某些化學反應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中,認識物質變化的規律和實質。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而且還能使他們逐步學會從事物的本質看問題的思維方法,並深刻地理解感覺到的東西。

C. 如何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何謂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總的來說,有效教學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⑴學習活動化,即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以促進學習;這個標准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設計需要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並用正確的方式指導學生合作。⑵學習背景化,即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這要求教師應做到以學生熟悉的知識與用語,設計有意義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從集體合作到個別競爭;⑶過程交往化即通過對話進行教學,通過課程發展學習者的語言,提高學習者的素質。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進行教學對話,尊重學生與教師不同的交談互動方式,盡可能多的提供各種機會促進生生、師生交流;確保這種交談學生比教師有更多的發言機會。
2 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如何實現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2.1 有效「講授」。
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為「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意義的常見教學方式。盡管化學課需要教師講授的內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 「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比喻、神似的表情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似乎難以理解的知識。例如:「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等抽象的知識及一些較抽象的概念,如果通過學生探究討論往往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這樣費時、費力、費神了不算,最終學生獲得的頂多是一些表層的東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哪些知識可通過活動探究,哪些知識要通過教師教授,我們化學教師一定把握好分寸,在有效的時間內要採取有效的行動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2 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或學習興趣,且這種注意或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展開積極討論。有效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緒的遐想中。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教師善於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並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後還要善於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是教師包辦,自問自答,比如在《水的凈化》這個課題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以下一連串的問題:⑴我們平時飲用的是什麼水?(自來水)來自哪裡?⑵江、河、湖、海水為什麼有出現渾濁的現象?能直接飲用嗎?⑶想想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的流程有哪些?⑷得到的自來水是純凈物嗎?⑸想得到較純的水該怎麼辦?⑹凈化水的措施有哪些?達到什麼程度?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回答,這些問題有層次、有梯度,它能步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層層開發學生思維,而且一連串問題串聯起課題的中心內容,這就體現出問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3 有效「實驗」。
化學實驗通常有獲取知識、培養興趣、啟迪思維、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學實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它通過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反應原理,透過現象看清物質反應的本質,並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課程標准中列出的化學實驗有教師演示的實驗,學生實驗,活動與探究及供學生選做的實驗等,不同的實驗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層次也不相同。有效實驗,不一定是要學生都親自動手才操作有效,要看實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是要突出方法、技能,還是現象、反應本質。有時只要求學生通過現象知道反應原理,或實驗操作較難控制,或實驗對人對環境有較大危害等實驗,可能教師演示現象會更明顯,實驗效果會比學生實驗更有效,更切合實際。如活性炭吸附性、水電解、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等實驗通過教師演示既省時又實效。同時一些學生在平時生活中非常熟悉其現象的實驗,本人認為沒有必要在課堂上去為其費時。如:水的沸騰,膽礬研碎等實驗對一些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不是什麼陌生的問題,一講就理解,也不必費時。可以用節省出來的時間去實施其它更有效的教學活動。
3 有效練習
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他對學生消化、掌握當堂內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選取鞏固練習題時必須注意幾點:一是題量,二是題型,三是深廣度,四是是否體現本節課的精髓。一般來說,題量不能多,2到3題即可;題型多以選擇、填空為主,少用綜合性強的大題、計算題;難度不能過大,不要在新課時就按中考的難度來,最好要適當,要有一定層次性;題目的選取一定要緊扣本節課的中心內容、重點內容,絕不能為了練習而隨意選題。只有選出了適合本節課內容的好題目,學生才能真正通過練習達到鞏固成果的目的。
4 要注意分散難點
對九年級的學生而言,元素符號、化學式以及化學方程式這些化學符號是初學者的難點。如果堆積到一起,學生就很難全部記住,給學生帶來困難,而且會讓學生失去信心,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每天讓學生記一些化學符號,如用H表示氫,用H2O表示水等等。等學到了那一部分再告訴學生H是氫的元素符號,H2O是水這種物質的化學式,到時候學生已經全部記住了這些化學符號,學起來就會很輕松,可以事半功倍。這樣就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總之,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學習不再是只為了分數、為了升學,而在於技能掌握、科學素養的提高、科學的價值觀及科學態度的形成,在於科學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養,在於創新潛能的激發。有效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封閉學習為開放學習,變苦學為樂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為獲得知識、掌握技能。

D.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合理整合三維目標,防止純知識點的簡單羅列

中考化學復習必須全面關注三維目標,
通過對三維目標的合理整合,
進一步
促進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
在進行知識梳理時,
不僅要重視知識的系統化和結構
化,
而且要重視過程和方法的有機融入,
使過程與方法更加明確和具體,
同時還
要重視情感態度、
價值觀的有機滲透,
使學生對化學學科及其化學學習的價值有
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受。
如化學實驗復習,
應以具體實驗為載體,
既要幫助學生加
深對化學實驗基礎知識的理解,
又要引導學生加深對探究過程和方法的感悟;

注重學生設計實驗、
觀察分析實驗現象以及表述實驗結論等能力的培養,
又重視
引導學生善於合作、
勤於思考、
嚴謹求實和敢於創新等科學精神的升華。
復習時,
不僅要充分利用實物展示和多媒體演示等方法和手段再現實驗過程,
而且要精心
選取典型實驗努力為學生動腦設計、動手操作、動口交流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二、狠抓三基,突出重難點

拉開考試成績差距的往往不是高難度的題,
對相當多的學生來說,
提高成績
的途徑不是增加得分點,
而是減少失分點。
考試中學生失分的
70%
是基礎性知識
的失分。長期以來我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有偏差。以為就是概念、定義、性質、
用途等等。
所謂基礎性知識,
一是基本知識;
二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
三是基本能力。因此一定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要研究學情,針對弱點抓。

要抓好基礎的落實,必須首先抓好備課關。備課前,一定要進行學情分析,
清楚哪些地方是學生的薄弱點,
據此確定復習教學的起點。
以如何落實學生對基
本知識、
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養為切入點,
確定好復習教學的方式和
採取的措施。例如:實驗題目是我們學生最頭疼、得分率最低的題目。可以說,
實驗題目是制約學生得高分的主要瓶頸。
因此,
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是我們目前
教學進一步提高成績的重要生長點。
化學科每年必考實驗,
並且所佔權重不斷增加,
考查的多是實驗能力要求的最高層次
實驗設計和實驗探究

E. 如何提升中學化學教師的專業能力

外在的力量對中學化學教師的影響必不可少,例如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的就職學校等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採取的政策和措施,源於社會和教育的發展對教師角色與行為改善的規范、要求和期望。在政策和措施對教師自身的惠及是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的。

提升中學化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具體如下:

一、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建立合理的鼓勵政策。

西方國家在教育方面一直都是自由的政策,在教師教育方面也是一樣。這樣的教師政策帶來的是整個團體的進步,教師群體的更專業化職業化,在工作中的成果更鮮明。中國在初中化學教師培養方面,自然有一定的投資,這樣的投資是對教師的尊重也是對這個教育行業的支持。

教師的成長不得不靠政策的支持與鼓勵,所以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之下,中學化學教師應當將自己的職業規劃與政策導向緊密相連接。學校所能提供給教師的化學教學資源是有限的,那麼教師就根據學校提供的資源調整教學。

同時,根據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化學教師應當認真地思索自我的需求,在最優化教學模式的前提下認真提升專業知識與教學水平。

外在的支持會促進內在的增長,近十多年以來我國特別重視加大教育的投資力度,以提高教師的工作環境質量。

教師的薪資待遇在不斷增長,這樣的增長有利於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吸納更多的優秀教師。尤其對中學化學教師隊伍,更多的進修機會促使更多的年輕教師有學習的機會及對自我教學模式的反思,從而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只有外在的支持與鼓勵才會使教師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自我學習中。中學化學教師本身會需要一些實驗的基礎材料,所以一定的政策支持是教師成長的一大原因,當然教師利用好一切的鼓勵措施才是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徑。

二、中學化學教師的自我成長

中學化學教師應當制定自己個人發展目標及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在確定自己的專業目標之後,按照自己設定的軌跡,激勵自我努力奮進。教師在設定目標的時候應該十分清楚這樣的目標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

現代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具備開拓創新能力、科研能力、自我認知與調控能力、多媒體使用能力及信息處理的能力等,還要求具備自然科學的思辨能力及較強的動手實驗能力。這些中學化學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都應該努力具備,只有在獲到所有的能力之後,教師才會全面地發展、完善自我。

駕馭教材的能力是每個中學化學教師必須具備的主要能力,讓學生形成基本的化學知識概念及科學探究的思維意識。教師不僅要理解教材蘊含的科學方法,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更是對自我教學能力的必然提高。

選擇科學的教法是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特性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同時藉助更多的模型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化學實驗教學的能力是中學化學教師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化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實驗技能是化學教師的本體性知識范疇。

一個優秀的化學教師必須具備科學的實驗方法、嫻熟的實驗操作,並且堅持參與化學實驗,只有這樣才能為培養學生做出一定的成績。

教師只有在不斷努力中通過自我學習才能達到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在知識更新超速的今天,學習的能力已經成為競爭之根本,教師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我的學習能力而不是知識儲備能力。中學化學教師只有愛學習、會學習、擅應用才能適應社會,從而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

只有在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中才能對當前的化學教育產生研究探究的心態,這樣的心態才能使優秀的教師逐漸成熟。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世界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也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理想追求和現實需要。了解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的成長和發展,探索能夠促進中學化學教師快速發展的途徑策略顯得十分重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學化學教師的成長是必需的,是與時俱進的,我們要在看到外因的同時看到內因,相信兩者結合才能真正使中學化學教師有一個大的突破。

F. 初中化學怎麼學才能快速提高

如下:

1、背化學公式

初中想要提升化學成績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背公式,要是你是一個背東西難如登天的人,那我建議你瘋狂做題。初中化學題其實大部分都是去評測你的公式熟練程度,比如已知A.B.D你想要得到E,那麼你需要推論E=C+D,然後A+B=C。所以大部分化學題都是考驗你化學式的基本功。

2、善於總結中考熱點

氫氧化鈉變質問題和粗鹽中可溶性雜質去除的問題,年年考。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再加上十幾個重點方程式,是每年必考的題目,不用說要多下功夫,徹底掌握透徹,考試怎麼出都難不倒你。

3、學課內基礎實驗

實驗題總是大家十分頭痛的題型,但我們依舊可以把握其中的基礎分數,那就是課內的一些基礎的實驗操作與相關的注意事項。這部分內容課上的筆記內容比較全面,靈活度較低,易於得分。如:氣體制備、粗鹽提純、溶液配製等內容,突出記憶實驗中使用的儀器、操作、誤差分析。

對於臨陣磨槍而言,除了記憶哪些內容外,如何記憶及突出重點也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在考試過程中時間緊張,運用於考試考察方式向契合的記憶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做題速度與准確度,降低考試過程中的緊張感。

G. 怎樣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應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入手,努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作為初中畢業年級開設的新學科,是一門既簡單又困難的課程.說它簡單,是因為它是一門起始學科;說它困難,是因為它又是在初中階段接觸最遲的一門學科.要想讓學生盡快入門,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作為教師,關鍵是激發學生興趣.為了教好學生,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我把自己當作學生,在向同伴學習的基礎上,我首先想辦法讓自己與學生同時建立興趣,共同喜歡這門課,用內動力促進「內涵發展」,走邊學習、邊研究、邊總結的探究之路.那麼怎樣提高初中化學課教學質量呢?下面圍繞四個問題敘幾點教學之見.
1 激發興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先讓學生喜歡你和你的學科
化學作為起始學科,需要教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先讓學生喜歡你和你的學科.教師要在「引路、指導、習慣、興趣」上與學生搭建和諧的橋梁,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學習.「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給學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從諸多方面關心學生,引導學生正確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感受到你的對他的關系和愛護,讓學生有內動力.「指導」就是在學生剛開始學習這門學科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講題、只講道理,學生需要的是「鑰匙」.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說,多在同類問題上歸類,讓學生能自覺走上「知識的高速公路」.「習慣」就是教師要嚴以律己,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要有垂範作用,在課堂上要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不能隨意性太強,要建立「緊張有序的課堂」,讓學生知道老師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麼,同時,要開始要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干什麼要讓學生自覺形成.「興趣」就是通過教師的多方面的引導,讓學生有興趣學、願意學、想學,尤其是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要關心、關愛學生,要用心去投入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你是一名敬業的教師.通過這些前期作用,搭建基礎,學生就會喜歡你.就會喜歡你的學科,學生的入門就相對容易.
2 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自覺學習和自主探討
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建立「戰場課堂」和「程序課堂」,培養學生緊張的課堂習慣,把節節課堂演化為戰場,讓學生始終有緊張感,始終處於主動的思維狀態.製造緊張的習慣,通過將「閱讀「、「練習」、「討論」、「抄筆記」等在課堂上都規定時間,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內容.所謂「程序課堂」就是根據課型展現出自己的教學特點,讓學生按照程序去思維,一步一步往前走.同時,課堂上,我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採取三個判斷:一是看課堂上舉手人數,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回答,也便於教師判斷知曉率.二是練的習慣,我在課堂上的練習是根據學生舉手情況實行點名制,點名都是分中、上、下來看知曉率,而且練是學生黑板上練和桌上練相結合,對與錯用「兵閱兵」的方式解決,以鼓勵學生自覺思考的習慣.三是閱讀習慣.我在課堂上讓學生閱讀有兩點規定,即規定閱讀的內容,規定帶問題閱讀的時間,提高時間和學習效率,包括討論時間、作業時間也規定,課堂上的「點名制」讓每位學生有緊張感,要保證課堂上必須認真聽講.在認真聽講的同時,做到多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問題、討論問題,並勇於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以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從而將本節課的知識很好的消化.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要認真細致地觀察、如實准確地記錄、積極主動地思考,要善於合作、敢於質疑、勇於探索.
由於初中化學知識點雜亂而零碎,老師在講課時,都是圍繞著重點內容展開的.因此同學們在認真聽講的同時要做好課堂筆記,這不僅有利於課後進行復習,掌握重點,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課時「走神」.在記課堂筆記時,我要求學生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與課本內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課本上標出,課後整理筆記時可補全.要經常不問斷的進行復習,循序漸進.對每章內容的重點,我規定時間檢查過關,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達到對課本內容融會貫通.每章節講完後我主動將章節考點進行歸類梳理,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便於復習和歸類,便於與學生一起回顧,便於搞「務實」演練.這樣就可在整理總結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便於掌握.學生在整理知識時就容易把握內在聯系,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3 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
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全新而又陌生的學科.部分同學自學能力較差,沒有預習的習慣,不懂得預習的重要性,往往簡單認為預習就是念一遍課文,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就需要我們教師最好讓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做到有目的的去聽課.預習時,要把新課內容仔細通讀,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帶著疑問去學,聽課的效率就會提高.科學的預習方法能為學生學好教學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教師課前依據本章節知識目標及歷年熱點考題,設計好預習提綱,然後引導學生寫出預習中的收獲即本節重難點,最後讓學生集體交流預習體會,互相評點,互相促進.這樣進行一段時間後,學生養成了習慣,教師就可以稍放開手,只提供給學生章節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自己列出預習提綱,進行自行預習.好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將終生受益.
4 要提高課堂吸收率,必須做到「聽、思、問、練」的四個學習環節,力求達到懂、會、透
學生對一堂課所學內容掌握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聽課的效果,指導學生科學的聽課方法很重要.課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聚精會神聽講,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更重要的是還要會聽課,不僅聽會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概念、例題要能理解,同時更要學習和感受老師講的每一知識點的方法與思路.另外課上一定要養成先聽後記的習慣,將聽到的內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綱挈領地記錄本節的重點、難點,須掌握的內容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易錯、易混或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當時沒聽懂的,沒明白的地方,課下要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及時復習,每天認真閱讀課堂筆記,回憶教師的講解、板書、演示操作等,同時對知識點要進行梳理歸納,達到對課本內容融會貫通.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便於掌握.
「思」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之中,只有積極思考,才能使自己獲得知識,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因此課上要勤於思考,學會思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爭論,以此來鍛煉和培養自己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從而使當堂所學知識能消化、理解.
要「練」一定量的習題來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並可培養一定的技能技巧,是達到會、透的一個重要環節.但不能搞簡單的重復或題海戰術.

H. 淺談提高初三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要讓學生熟悉基本操作,准確把握實驗流程,規范操作
任何化學實驗的進行,都離不開一些基本操作:准確、熟悉的基本操作,可以保證化學實驗的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是做好實驗的基礎和保證。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中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學習的實驗操作技能有很多項,主要包括溶解、振盪、加熱、過濾、蒸發、結晶、溶液的配製、儀器的裝配及氣體的收集等等一些基本操作。如通過實驗室里製取氧氣的實驗分析,可歸納總結出下述操作內容:1.儀器的選擇、連接和固定:2.裝置氣密性的檢查:3.葯品的取用:4.加熱方法:5.氣體的收集和放置:6.裝置的拆卸。對這些操作,都應講清它們的知識、理論根據。例如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以木炭燃燒為例,要熟悉以下幾個實驗步驟:
1.將帶火星木條伸到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2.將一小塊木炭用坩堝鉗夾住,在空氣中點燃後,伸入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3.待燃燒停止後,取出坩堝鉗,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觀察現象。
教學中就要對學生嚴格要求,讓學生熟悉掌握基本操作流程,熟練使用實驗用具,通過對某些實驗操作的分析,向學生闡明實驗操作的要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實驗過程中出現一些事故,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做好演示實驗,強化示範作用
化學教師准確規范有效地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不僅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中起著示範作用,而且也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從而更好地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實驗一般可分兩大類型,一是實驗難度較大的(如實驗裝置比較復雜或實驗中使用劇毒葯品和學生操作有危險的實驗),這是少數。這類實驗必須由教師演示,力求操作規范化。二是實驗技能難度較小,這是多數的實驗。對於這類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改為邊講邊實驗的形式,實驗條件較差的學校,某些課題也可以讓學生到講台上,在教師指導下去完成實驗操作過程。實踐證明,對一些較簡單的實驗,經常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去做,除了增加他們的操作機會以外,還可以起到兩個作用:①使學生對一些被認為是無所謂或被忽視的常規操作如試劑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試管夾持,一般加熱等等,能夠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實驗過程中,向學生恰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系統化,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操作技能。
三、學會觀察實驗中的現象,能夠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為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我們對現行初三化學教材中所講到的現象進行歸納、綜合,主要涉及光、熱、聲、態(狀態)、顏色、氣味、溶解、沉澱、液化、燃燒等等。在每次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總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內容中有無新物質的生成和上述現象內容來觀察,並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好,認真分析,去偽存真,填寫於實驗報告中。這樣要求學生,不僅使學生知道在實驗中要觀察些什麼,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比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會漏掉某些重要的實驗現象,以致得不到正確結論。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現象產生原因,揭示化學原理。生成物的名稱是通過實驗、經過分析,推斷得出的。在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要夾帶生成物名稱。實驗現象是描述人通過感覺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現象。如:鋅與稀硫酸反應的現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氫氣」,而應描述成「產生氣泡,鋅粒逐漸消失」。再如: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反應現象描述,不能敘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銅,同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應敘述成「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內壁出現無色液珠,同時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質的結構、組成卻是不能被感知的。由於化學反應現象十分復雜,有些現象易被忽視,因此描述實驗現象,要仔細全面,不要顧此失彼。
例如:描述物質燃燒現象,要先描述發光(或火焰)的顏色,再描述放出熱量,最後再描述生成物顏色、狀態、氣味等。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化學實驗理論的主體內容,可概括為(1)實驗原理;(2)裝置原理;(3)操作原理。教師應當在具體的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對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終滲透著觀察分析能力訓練活動。為了提高化學實驗教學中觀察分析能力訓練的效能,化學教師要藉助比較典型的化學實驗來誘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這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教師要宏觀地把握大綱、教材的整體,作出通過哪些典型實驗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思維訓練的規劃,分階段、分層次實施:二是激發學習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將教材規定的某些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改為實驗設計或實驗習題,讓學生根據實驗要求自己提出實施方案,以提高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三是選用一些近三年中考試卷的典型綜合實驗題,指導學生解題,乃至跟動手實驗結合起來訓練,中學教材和歷屆中考試題,不乏優秀的典型化學實驗題型,如氧氣、二氧化碳等的製取與系列性質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I. 化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對於很多人來說初中化學學習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會導致學習非常的吃力,那麼有什麼方式可以提升學習的速度?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學習方法總結

4、倆本

在學習初中化學的時候需要准備『倆本』一般是錯題本,將平常練習當中的錯題全部都記錄到其中,第二個是好題本,對於一些好的題目,以及技巧需要將其記下來,經常的查看,在考試之前看看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的技巧,可以將以上的技巧運用到自身學習當中,這樣會使自身的學習有所提高,並且會更加熱愛化學。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的教學技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