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ph突變范圍
滴定突變的時候很明顯有pH突變。
因為開始時由於被中和的酸或鹼的量較大,因此加入少量的鹼或酸對其pH的影響不大。當酸鹼反應接近pH≈7時,很少量的酸和鹼因為開始時由於被中和的酸或鹼的量較大,因此加入少量的鹼或酸對其pH的影響不大。當酸鹼反應接近pH≈7時,很少量的酸和鹼。
因此在滴定點的周圍幾滴會有個突變范圍,一般是最後1-2滴來計算,一滴0.2ml。
(1)怎麼理解高中化學PH突變擴展閱讀:
PH突變的原因
pH=-lg[H+],也就是說其實pH其實是一個冪數,當pH很小的時候,舉例子當pH=1,也就是說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就是0.1mol/L了,當pH=3的時候,就是0.001mol/L,pH=5的時候就0.00001mol/L。
如此類推……從上述幾組數字看出,其實pH越接近7,它與之前pH的差距就越小,所以同樣的一滴鹼液,在pH小的時候並不能使pH有明顯變化,但是在趨向中性的時候就會引起pH的突變。
最理想的指示劑應該能恰好在反應的化學計量點發生顏色變化,但在實際工作中很難使指示劑的變色范點和化學計量點完全統一。
2. 酸鹼中和pH為什麼會發生突變
假設用0.1mol/L的HCl去滴定20mL的NaOH(設濃度也為0.1mol/L)
通過計算可知,當加入20mL的鹽酸時恰好達到滴定終點,pH=7
這時候,再滴入一滴(0.05mL),則其中含有的H+=0.05*0.1/40.05=1.25*10-4mol/L,pH=3.9
這就是突變的原因,因為加入的H+太多了.
3. 關於高中化學
ph的突變實際上指的是在滴定的時候會發生顏色的明顯變化,所以以此發生的臨界變化叫做突變。
因為不同的顯示劑在不同的酸鹼情況下顯色是不同的,所以在溶液裡面酸鹼濃度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會發生所謂的突變。
突變范圍指的是在超出某一范圍之後顏色就會變化,所以這個變化范圍的臨界就是突變范圍。
另:你追問到一個甲基橙的問題,實際上沒有一種指示劑是完美的,是所謂的酸鹼都搞的定的。
實際上你可以考慮一下PH這個原始的東西,實際上PH=*****,通過PH求出來的氫離子或者氫氧根它們的濃度是很低的,而一般的酸鹼濃度要遠遠大於這個值,因此才按照這個來鑒定。
沒有什麼東西是沒有誤差的,只要在許可的范圍之內就OK,以後你會學到更多的相關知識,或者近似,或者極限,所以你弄懂原理,然後按照標准來做就好了。
有問題可以追問:964266434
4. 指示劑的變色pH要與滴定過程中的pH突變一致。 怎麼理解
酸鹼滴定過程中,化學計量點前後,溶液的PH值發生突變,呈為PH值突躍。如氫氧化鈉滴定鹽酸,化學計量點PH值為7.0 ,計量點前後溶液PH值的突躍范圍為4.3—9.7。酸鹼指示劑的選擇原則是:指示劑的變色PH值范圍全部或部分落在化學計量點的PH值突躍范圍內,否則會產生滴定誤差。指示劑的變色點與化學計量點不一致所產生的誤差,成為滴定誤差。
5. 什麼叫:酸鹼中和滴定達志終點時候ph發生突變
什麼叫:酸鹼中和滴定達志終點時候ph發生突變
pH的大小取決於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即pH=-log(C(H+)),由此可以看出,當接近滴定終點時,再加入一滴酸就會引起pH的很大變化,也就是所說的在滴定終點處PH發生突變。
從公式還可以簡單這樣理解,若使PH從3變到2,假如要加入10ML酸,而要使PH從4變到3隻需加入1ML,同樣是PH變化1,但是另入的酸的量不一樣,當接近滴定終點時,一滴酸的加入,就會引起PH的很大變化。
6. 酸鹼中和滴定,強酸強鹼反應為什麼會出現Ph值突變
由於在中和滴定實際操作中,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只在點滴之間,以NaOH滴定HCl為例(如以酚酞作指示劑),當最後一滴NaOH溶液加入錐形瓶中時即可看到溶液由淺紅色立即變為紅色。說明此時溶液已經明顯呈現鹼性。僅增加一滴鹼(或酸),既可使完成的滴定溶液的PH值發生突變,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可以通過下列計算看出:
設滴定完成的錐形瓶中的溶液的體積為50ml,NaOH(或HCl)溶液的濃度為0.5mol/L,滴定管滴出的一滴液體的體積約為0.01ml,則增加一滴NaOH(或HCL)溶液後溶液的POH值≈-lg(0.01÷1000×0.5÷0.05)=4[或PH值≈-lg(0.01÷1000×0.5÷0.05=4)],即溶液的PH值會由原來的4變為12(強鹼滴定強酸),或由原來的12變為4(強酸滴定強鹼)
7. 酸鹼中和滴定時,什麼叫做ph突躍
1、在化學計量點前後±0.1%(滴定分析允許誤差)范圍內,溶液PH將發生急劇變化,這種pH的突然改變就是滴定突躍,突躍所在的范圍稱為突躍范圍。
2、突躍的大小受滴定劑濃度和酸(或鹼)的解離常數影響,濃度越大,突躍越大,解離常數越大,突躍越大。
如圖
8. Ph突變時發生在什麼時候
4.3-9.7都是突變區,這個突變指的是酸鹼滴定突變
數學推導...這個用到數學,但是有pH突變是由分析化學原則決定的。
首先,先搞清楚pH是[H]+(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pH=1說明是10的-1次方mol/L(也就是0.1mol/L),pH=7是10的-7次方mol/L,理論上pH=7就是反應完全(分析上叫做化學計量點)
分析化學中,誤差為0.1%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實際的計量點是99.9%-100.1%。你可以根據這一個滴定范圍算一算。比如用20mL 0.1mol/L氫氧化鈉(NaOH)滴定20mL 0.1mol/L鹽酸(HCl,pH=1),實際的滴定終點用NaOH量為19.98mL-20.02mL。
好,你可以嘗試計算下以NaOH用量做橫坐標,pH為縱坐標畫出滴定曲線了,你會發現前面18mL(用量90%) pH僅變化了1.28,接著的1.8mL也就是9%(總量19.8mL,99%)pH又變化了1.02,變化很小。接下來再加入0.18mL,也就是0.9%(總量19.98mL,99.9%,可以算作第一計量終點,誤差為-0.1%即誤差下限),pH變化為1.0,現在pH為4.3,下面就是突變
接下來的0.1%(總量100%,化學計量點),pH從4.3到7.0,變化2.7.再接下來的0.1%(總量100.1%,誤差上限,第二計量終點).,pH從7.0到9.7,變化2.7,變化極大。實際上滴定曲線關於pH=7的點對稱
所以4.3-9.7誤差均小於0.1%,即分析化學允許誤差,這個范圍為滴定終點。
又因為化學計量點附近pH變化極大,故稱之為pH突變
其他滴定也存在這個突變的
9. 高中化學選修四 酸鹼中和滴定接近終點的時候為什麼ph會發生突變 加入酸鹼為什麼能抑制水的電離
1:中和之後再加上一滴酸或鹼之後,這一滴的濃度是很高的,因為實驗中的濃度一般用0.1的,並且體積比較小,所以等於7以後,再加一滴可能PH就變成了12或者2。
2:水的離子積在常溫下是10的-14次方,加酸或者鹼之後,氫離子或者氫氧根的增大是由於試劑的,並非是水的,所以水電離出的另一種離子就大幅減小。
3:平衡正向移動是哪個式子的移動?沒聽懂。
4:看滴定的情況,一般終點是PH=7的時候,而不是完全反應的時候(強酸強鹼完全反應是等於7,有弱酸或者弱鹼就不是了,因為會水解。)酚酞的范圍是8.2-10,所以還是能變色的。
10. 為什麼酸鹼滴定接近滴定終點時PH值會發生突變
因為滴定用的指示劑會在某一個ph時突然變色,其次行為酸鹼滴定過程中在不斷中和酸鹼在達到中性時再加入滴定液會馬上改變溶液的酸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