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降低脂肪的凝固點物理,化學方法都行
1.降低脂肪的凝固點通常採用物理方法:
可以考慮加入降凝劑。
降凝劑的加入量極小,通常不超過0.1%。
降凝劑通常是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比如乙-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等。
不可以加入防凍劑或丙二醇、乙二醇、或者是甘油。
2.通過化學反應的方法來降低凝固點,需要使化合物增加更多支鏈或其他方法改變分子結構,操作就太麻煩了
⑵ 分解脂肪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脂肪氧化分,緩慢氧化:R1R2C=CR3R4+O2=R1R2C=O+R3R4C=O
進一步氧化可產生有機酸,R指的是烴基如甲基一類的基團,不是元素。
3R—COOH+C3H5(OH)3----------C3H5(OOCR)3+3H2O
其中R—COOH為高級脂肪酸,C3H5(OH)3為甘油
脂肪酸由乙醯輔酶A合成,甘油三酯有兩種合成方法,甘油一酯途徑和甘油二酯途徑。
(2)水中脂肪如何除去化學方式擴展閱讀:
脂肪酸的熔點隨著碳鏈的增長呈不規則升高,奇數碳原子鏈脂肪酸的熔點低於其相鄰的偶數碳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通常低於飽和脂肪酸,雙鍵越多,熔點越低,雙鍵位置越靠近碳鏈兩端,熔點越高。
引入一個雙鍵到碳鏈中會降低脂肪酸的熔點,雙鍵位置越向碳鏈中部移動,熔點降低越大,順式雙鍵產生的這種影響大於反式。雙鍵增加熔點下降,但共軛雙鍵不在此例。
經過氫化、反化或非共軛雙鍵異構化成共軛烯酸等都會提高熔點。每一個奇數碳原子脂肪酸的熔點,小於與它最接近的偶數碳原子脂肪酸的熔點,例如十七酸的熔點( 61.3℃),既低於十八酸的( 69.6℃),也低於十六酸的(62.7℃)。此現象不僅存在於脂肪酸,也見於其他長碳鏈化合物。
⑶ 什麼化學物質能使脂肪分解
常溫下,生物酶的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加熱的條件下,一下無機催化劑如無機鹼的效果不錯!
⑷ 脂肪是怎麼形成的人們該如何有效排出脂肪
脂肪是身體內存儲的力量。脂肪由凡士林與脂肪酸構成,脂肪酸分成飽和狀態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三種。脂肪的生理特點是磷酸原和儲能技術,1克脂肪在身體內完全空氣氧化可造成37.7KJ(9Kcal)熱量。成人脂肪占重量20-27%,肥胖人可以達到30-60%。首先把控好脂肪的攝入關,在飲食搭配上管理好脂肪是重要,從源頭上先搞好操縱,這樣就不容易太多地攝入脂肪,若再實現合理的健身運動就會消耗掉集聚的脂肪。
當脂肪將它中的液態化學物質分離出來出來以後,你脂肪體細胞就會縮小。可是假如此刻你攝入很多的食品或者糖分得話,脂肪體細胞又挽回到以前的規格。脂肪的產生和新陳代謝大概是這樣一個過程:在我們吃下帶有脂肪的事情→抵達胃跟大小腸的物體會通過乳狀液反映變為小容積脂肪團→再通過胰腺產生的脂肪酶轉化成凡士林 脂肪酸→被腸腔體細胞消化吸收變為乳糜微粒 小分子水脂肪→到淋巴循環、到靜脈血管進到血夜→最終被人體吸收和存儲。
⑸ 化學,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把水中的雜質完全除去
就一般的泥沙之類的雜質而言,用明礬就可以將其沉澱,從水中分離出來;如果是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體,則可以通過萃取來分離;還有過濾法分離;用蒸餾的方法也可以分離雜質。
1. 砂濾法——除去大的固體懸浮物;
2. 氧化法——包括生物氧化和化學氧化,除去水中的有機物;
3. 化學沉澱法——以化學試劑使水中的某些雜質生成沉澱而除去;
4. 離子交換法——以離子交換樹脂(塔),通過離子交換的方式除去水中的某些雜離子
⑹ 什麼物質可以溶解脂肪 脂肪可以溶於有些有機溶液,那什麼食物或者方法可以快速減,越詳細越好,
從化學的角度來說應該是溶於酸性溶液的,因此可以多吃酸的,不過酸性物質對胃是有刺激的,所以還是要適當.
⑺ 化學 脂肪水解
油脂有酸性水解和鹼性水解。一、酸性水解生成對應的高級脂肪酸以及丙三醇,但注意這是不完全水解,要用可逆符號。
二、鹼性水解,生成對應的高級脂肪酸鹽與丙三醇,注意這是完全水解,不用可逆符號。
⑻ 水中的雜質有幾種類型,各種雜質的除去方法各是怎樣的
有類雜質:
一類是不溶性固體雜質,向水中加入明礬,利用明礬溶於水後生成的膠狀物對雜質進行吸附,使雜質沉澱達到凈水的目的.
第二類是可溶性的雜質.一種方法是用活性炭吸附有色有味的物質.
第三類就是微生物細菌病毒之類,投葯消毒.
(8)水中脂肪如何除去化學方式擴展閱讀:
雜質的控制
葯物中的所有雜質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葯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在葯物的生產和貯存過程中嚴格的控制葯物雜質的含量,雜質檢查是控制葯物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葯物的雜質檢查分為一般雜質檢查和特殊雜質檢查。
一般雜質檢查
對於一般雜質的檢查,《中國葯典》規定了氯化物、硫酸鹽、硫化物、硒、氟、氰化物、鐵鹽、重金屬、砷鹽、銨鹽以及酸鹼度、澄清度、溶液的顏色、乾燥失重、水分、熾灼殘渣、易炭化物、有機溶劑殘留量等項目的檢查方法及限度。
特殊雜質的檢查
特殊雜質通常是指葯物在生產和貯存過程中,因為葯物的性質、生產方式和工藝條件等因素而引入的雜質。這類雜質隨葯物的不同而不同,由於特殊雜質多種多樣,所以檢查方法也不盡一致,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物理法:利用葯物與雜質在嗅、味、揮發性、顏色、溶解性及旋光性等方面的差異,檢查所含有的雜質是否符合雜質限量規定。
2.化學反應法:通常有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比色法和比濁法等方法。
3.化學分析法:常用的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毛細管區帶電泳法(CZE)、高效毛細管電泳法(HPCE)。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三磷酸胞苷二鈉在280nm與260nm波長處測吸收度,比值應為2.00~2.20 [5] 。
4.色譜法:這是目前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葯物雜質分析方法,由於靈敏度高、准確性好、簡單、易行、快速高效等特點,現越來越多的被各國葯典用於控制葯物的雜質。
(1)紙層析法(P.C)
取一定量的供試品雜質限量對照溶液,於同一色譜濾紙上點樣,展開後比較雜質斑點的個數、顏色或熒光強度等。通常用於極性較大的葯物或放射性葯物的雜質檢查,該法展開時間長、斑點較為擴散、不能用強酸等腐蝕性顯色劑,因此應用范圍較小。
(2)薄層層析法(TLC)
類似P.C法,由於方法簡便易行,只需較少的實驗設備,在葯物雜質檢查中應用十分廣泛,在各國葯典中都有多種葯物採用此方法檢查葯物的雜質。一般將與主葯有密切相關的原料、中間體、副產物或分解產物等特殊雜質稱為有關物質。
將甾體類葯物中的特殊雜質稱為其它甾體。TLC常用目視比較法確定葯品中雜質的含量是否超出限量,這只是一種半定量的方法,同時由於靈敏度受操作條件影響較大,所以有時候難以滿足快速分析的需要。
(3)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方法因其分離效能高、專屬性強和檢測靈敏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於葯物的雜質檢查中,其檢測雜質的靈敏度可達到0.1%或者更低,並可獲得很好的准確度和精密度,且重復性好。
可以根據不同的分析對象選擇不同分離機制的色譜類型,如正相、反相、分配等。但HPLC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缺乏通用、靈敏的檢測器,反相HPLC色譜柱的填料只能在一定的pH范圍內使用,分析鹼性葯物時易產生拖尾。
另外對強保留物質的分析時保留時間過長,如對沙丁胺醇及雜質分析時,biserher的保留時間超過了30min等。這些缺點限制了HPLC在葯物雜質檢查中的應用。
(4)氣相色譜法(GC)
主要用於揮發性有機雜質和有機溶劑殘留量的檢查,特別是對中葯的有機農葯的殘留檢查更為有效。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雜質
⑼ 急求,如何沉澱蛋白質、除去脂肪
取適量絞碎的樣品(5g-20g),至於50ml燒杯中,加12.5ml 硼砂飽和液,攪拌均勻,再用300ml 70攝氏度的水將樣品轉移入500ml 容量瓶中,沸水浴加熱15min ,然後冷卻至室溫,然後加入5ml 亞鐵氰化鉀溶液 ,搖勻,再加5ml 乙酸鋅溶液,以沉澱蛋白質。加水定容,搖勻,放置30min ,除去上層脂肪,下層液體用濾紙過濾後備用。 (棄去初濾液50ml)
⑽ 脂肪通過什麼方式排泄
脂肪參與了氧化過程,經過代謝、提供能量後才變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身體。
脂肪最重要的作用是給身體提供能量。當處於飢餓或能量長時間大量消耗時,脂肪組織中的脂肪就會被動員出來,在酶的作用下先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接著發生一系列氧化反應,產生能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供機體活動使用,二氧化碳和水則主要通過呼吸、汗液以及尿液排出體外。
(10)水中脂肪如何除去化學方式擴展閱讀:
食物含有七種營養物質,可以幫助人體發育成長以及維持健康的生命力,七種營養物質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在人體內經過消化後所產生的能量不會自動消滅,必須經過細胞燃燒後才可耗盡,如果沒有以過細胞燃燒,在人體內剩餘的能量在受到胰島素支配後會轉變成脂肪酸。
脂肪酸流動於血液中或是儲存於脂肪細胞之內與三甘油以3∶1的比例合成三甘油脂,脂肪細胞內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五的空間可以儲存三甘油脂,儲存在脂肪細胞內的三甘油脂不像脂肪酸一樣可以隨時進出脂肪細胞,它死死的守在脂肪細胞內不肯輕易離開,造成脂肪細胞的肥大,也就形成了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