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游戲化學具怎麼做

游戲化學具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8-01 07:54:28

1. 如何發揮學具的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並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通過學具的操作,使數形結合並能更好地理解算理,能促使學生自己發現並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還可培養學生發現知是識的內在聯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等獲取知識的能力,有助於數學思想的滲透。使用學具有助於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有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
既然操作學具有如此多的好處,那何樂而不為呢?再說如今,不論是城區小學還是鄉下的小學,凡是新課程的數學都配有學具,每位學生都有一份。我們的領導尚且如此看重學具,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更要發揮好學具的作用了。可令人憂心的是,我們老師都很少用學具甚至有的從來不用。這不僅是一種浪費,讓學生整天對著書與黑板,學習數學的興趣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我都在認真的引導學生使用/學具,並且把自己平時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的點滴體會整理為以下幾點: 一、形成操作學具必要條件與教學氛圍,使學生樂學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認知過程,是一種系統行為。操作學具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明白操作的目標,即研究什麼事物,觀察什麼現象,或者分析一種什麼關系等,然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清楚的語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提示操作的方法。比如,學習「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操作活動中,學生先怎麼擺,再怎麼擺,甚至在邊擺邊看中怎麼想,怎麼說,教師都一一作了精心設計,學生操作起來有頭有尾,促進了思維活動的准確開展。又如,在探求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教師這樣提出要求:①作出平行四邊形
的一條高;②順著這條高把它剪開;③把剪得的兩個圖形重新拼在一起,拼成什麼形狀?④根據拼成的新圖形
的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感於設疑,敢於藉助學具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內在的心理需求。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應將單一的操作演示、學生簡單的模仿操作轉化為探索性、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擺一擺、拼一拼、搭一搭等學具操作活動中去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減法」時,23-8怎麼算?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拿出23根小棒(2捆各10根,加上3根散開的),試著從裡面拿走8根,想一想該怎麼拿?學生自已會發現從散開的3根中減8根不夠,通過動手操作學具找到三種不同的擺法:
(1)將2捆小棒全部打開為20根,與散開的3根合起來是23根,從23根中直接拿走8根,剩下15根。
(2)從2捆中拿出1捆打開為10根,從10根中直接拿走8根,剩2根,與剩下的1捆加3根合起來是15根。
(3)將2捆中拿出1捆打開為10根,再與3根合起來為13根,從13根中拿走8根剩5根,最後與一捆合起來是15根。
隨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再讓學生分別將自已拿的過程和結論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來,然後請全班評議哪種方法比較好。教學時,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交流了多種觀點,收到了多向的反饋信息。最後由教師將評議認為比較好的演算法示範一遍,講出算理,推導出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具體演算法。 二、有目的有步驟的引導學生進行學具操作,有計劃地學
在對學生進行學具操作的培養過程中,教師並非無目的地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而應該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和結論。 1.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
(1)在動手操作前,讓學生選擇恰當的學具,還要明白解決的問題; (2)引導學生自已探究方法;
(3)教給學生必要的操作步驟並指出注意事項;
(4)操作中,指導學生從具體操作中分析、比較、概括出結論,能用數學語言表述出來並參與討論;
(5)教師對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和得出的結論作精要的評價。
例如某老師在教學「圓錐體積公式推導」時,讓學生從學具操作袋取出1個圓柱和3個不同的圓錐,並分別將圓錐標上1、2、3,(圓錐1與圓柱等底、等高,圓錐2與圓柱等底不等高,圓錐3與圓柱等高不等底)教師出示以下實驗要求:①比一比,把每個圓錐的底面、高分別與圓柱比一比,並在下表中填入「=」或「≠」。②猜猜看,分別用圓錐1、圓錐2、圓錐3盛水注入圓柱筒內,幾次可以注滿。③量一量,分別用3個圓錐作為量具向圓柱內注水。(圓錐筒內水既要盛滿,又要一滴不漏地注入圓柱筒內),看看幾次注滿。(次數填入表中) 設計這樣的學具操作活動,讓學生感知圓錐與圓柱體積關系,發現圓錐的體積公式,並推導出圓錐體積公式,尤其是「猜一猜」,別具匠心,為學生操作學具增加了動力,這樣便形成了「學生積極參與,師生雙向互動」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新格局,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2.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在引導學生進行學具操作時,教師不能為了追求教學「效率」而一味要求學生按自已的演示步驟去模仿,限制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教師應該建立激勵機制,提出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創造性操作。如教師可以適時地問: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如在教《分數的初步》中,叫學生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四分之一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創造,並啟發他們的思維,結果得出的圖形讓老師出乎意料,並且有些很意外的折法讓學生當小老師做解說,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意引導學生從學具操作中抽象出數學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了具體的動手操作之後,教師應該以語言為中介幫助學生將形象思維抽象為數學知識,再應用於實際,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動手操作階段,學生只難做到「理解」,談不上掌握和應用,也無從談動手能力的提高。如「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時,讓學生用學具擺: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3個2。操作學具就到此為止,但沒有下面的圈一圈,數一數,說一說,學生很難把3個2轉化為2的3倍任何一向數學活動不單但是活動,還應完成活動的目的性。學生動手操作後沒有解說沒有反思,就不了了之的話,那還是徒勞的。
三、根據不同學具的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促使學生動手能力的形成。 在進行學具操作時,教師應根據學具的不同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充分發揮學具的作用。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師則要求學生兩人為一小組,用學具製作一個長方體模型和一個正方體模型。學生在製作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少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由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的特徵所造成的。因而在觀察自製模型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時,學生藉助形象思維很容易找出結論。而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認識後,教師又按排學生利用這些圖形的學具進行拼圖游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非常認真地拼,最後拼成了各種不同的圖案,如房子、機器人、小動物等。在游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價值,更促進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開發了智力。 [小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條件,組織學生操作學具,通過學具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至於我們配套的數學學具質量或功效如何,有時真的不如我讓學生自備的學具。不論配套學具還是自備學具,只要我們都在有目的有計劃的使用了,相信其作用都已有不同程度的發揮。要想其效果跟好,關鍵在於教師的有意識地引導,有步驟地組織。學具的操作應滲透於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甚至延伸到學生的課外生活當中去。我們一定要注意學具的使用不能脫離教學而變成單一的、機械的、無目的性的操作,否則,不但不會發揮其促進教學作用,反而會讓學生對其厭煩,降低學生的興趣而得不償失

2. 一等獎的學具怎麼做

可以參考製作佩奇化妝鏡和工作台。
可以利用廢棄廣告板材切割重新組合成佩奇形象,材料:66cm*38cm的化妝鏡一個,舊廣告牌一個,廢舊抽屜一個,廢舊課桌30cm*24cm*48cm一張。
廢棄廣告板材切割重新組合成佩奇形象,搜集橢圓鏡子,深的孩子們的喜愛。廢棄小課桌經過改造上色成工作台。可愛的造型配上糖果系顏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游戲慾望。

3. 如何製作玩教具

玩教具是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採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包括教師運用的教具、幼兒操作活動的具體材料、電化教學等,它是教師有效地傳遞信息、促使幼兒與教師相互作用,以及發揮幼兒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因素。對於年幼兒童,由於他們的注意的無意性占優勢、知識經驗的貧乏以及記憶、思維等具體形象的特點,玩教具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玩教具運用得當,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思維,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師幼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目前班額普遍超編、集體教學仍是我國主要教學形式的情況下,優化教玩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多年以前,玩具大部分是自製的。但隨著玩具生產的普及,玩具品種的增多,製作也越來越精緻、細膩,加上各種各類電動玩具的出現,現在已很少人自製玩教具了。許多家長、幼兒園不惜金錢買回玩具給孩子玩,以為這是智力投資,是值得的。其實,商品玩具都易產生負效應。它往往能束縛學前兒童的創造力,壓抑學前兒童動手動腦能力,影響學前兒童的智力發展。例如機械玩具、電動玩具,無需多動腦筋和花費任何心血,僅僅讓孩子學會「按動電鈕」的動作就可以了。這對於激發孩子的聰明才智無多大的幫助。倘若教師和家長巧妙地引導孩子自己動腦筋設計玩具,哪怕是最簡單的紙折玩具、自製布娃娃,雖然土一點,製作的玩具並不美觀悅目,但孩子自己動手製作的玩具,其效果大不相同。這樣不僅使孩子的智慧得到發揮,而且會使孩子養成熱愛自己的勞動、珍惜玩具等諸多好習慣,會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目前,幼兒園使用的玩教具,一部分是購置的,如:塑膠、機械、戶外大型運動器械等,另一部分是自製的,由於大部幼兒園沒有足夠的財力去購買滿足幼兒各種游戲活動所需要的玩教具,因此,在幼兒教育實踐中,許多教師都發揚勤儉節約的精神,就地取材,根據教育教學需要自行設計製作玩教具,這是幼兒園教師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那麼,怎樣才能製作出形象生動逼真、美觀實用的各種教玩具呢? 今天我將從四個方面講解玩教具的製作。
l 了解玩教具的相關概念
l 掌握自製玩教具的設計原則和構思要點
l 掌握幼兒園常見玩教具種類及設計要點
l 掌握幼兒園常見的各種玩教具的基本製作方法
一、玩教具的相關概念
玩教具,就是配合教學使用的玩具
玩教具按用途分:教具和玩具。
按系列分:
(一) 玩教具的特徵
玩具是幼兒生活中的主要內容,玩具是幼兒的親密夥伴,他們是在玩玩具過程中認識世界,培養能力。對於幼兒來說玩具就是教具、學具,教具、學具有時就是玩具。
1、玩教具的定義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玩教具指幼兒在游戲和學習活動中使用的玩具、教具。它是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紙、布、塑料、木材、金屬等),依據一定的設計要求,通過工業化生產或手工製作而完成的,可視的平面、立體或活動的游戲、娛樂、競賽、教育功能於一身,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游戲娛樂工具。
2、玩具的分類
幼兒園的玩具可分為自製玩教具和工業成品玩教具。自製玩教具可分為成人製作的玩教具和幼兒在教師指導下製作的玩教具。我們提倡正確引導幼兒自己動腦設計玩具。
從玩教具的功能上分:可分為認知益智類(發展語言、探索發現、、角色游戲類、體育操作類等。
從製作材料的不同教玩具進行分類,可分為紙教玩具、木教玩具、竹教玩具、泥教玩具等。
二、自製玩教具的設計原則和構思要點
(一)教玩具製作的基本要求
1、自製教玩具的意義
一方面可以有效彌補現有教玩具針對性較差和數量不足的缺憾,另一方面也可以彌補經費的不足。自製教玩具來自一線幼兒教師教學實踐的需求,比市場上購買的教玩具更符合特定的教育目標和特殊教育活動內容,這也正是我們的幼兒教師開動腦筋,運用靈巧的雙手,製作了不計其數深受幼兒喜愛的教玩具的動力所在。長期以來,製作教玩具在幼兒園中已經成為傳統,教師們自製教玩具對創設幼兒的學習、生活環境,傳遞知識和文化,愉悅孩子們的心情,促進孩子們的發展,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
⑴.自製玩教具能培養學前兒童的想像力
普拉斯曾做過一項玩具與幼兒的想像之間關系的實驗。他以玩具為變數,比較兩種結構不同的玩具對幼兒游戲的影響。結果表明,結構簡單的游戲材料,如積木、泥、簡單的娃娃,比完全逼真的玩具更能激發幼兒的想像,這些簡單的玩具留有很多的想像餘地。
⑵.自製玩教具能促進學前兒童手部肌肉的發展
⑶.自製玩教具能培養學前兒童的審美能力
⑷.自製玩教具能促進學前兒童身體健康
⑸.自製玩教具能有效利用身邊的資源,節能環保
⑹.自製玩教具能傳承和發展傳統民間手工藝
2、教玩具製作的基本原則
在幼兒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教玩具體現出較大的綜合性:材料的綜合性、功能的綜合性,充分發揮了教玩具一物多用、一物多玩的特點。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製作教玩具時,把教玩具製作和幼兒游戲活動聯系在一起,進行綜合性的設計。
對於自製教玩具的要求,既要注意因地制宜,滿足個性化需求,又要注重教玩具的推廣性與使用性。總的要求有:
(1)教育性——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利用教玩具引導幼兒探究發現,獲得知識,體現其教育性
(2)可玩性——注重玩具的操作性與實用性,能讓幼兒想玩,喜歡玩,百玩不厭,避免只能看不能動的教玩具
(3)創新性——利用本地姿源,因為它成本低,又安全環保。同時也要增強其創新性,如這次全國幼兒園自製教玩具展評活動中,北京的《竹製品》就因為其創新性,在眾多的竹器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高獎項
(4)藝術性——能充分吸引幼兒的興趣
(5)安全衛生——
三、幼兒園常見玩教具種類及設計要點
(一)健康活動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

(二)語言活動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
(三)科學活動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
1.科學探索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
2.數學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
(四)社會活動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
(五)藝術活動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
四、幼兒園常見的各種玩教具的基本製作方法
廢舊材料玩教具製作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自然資源和廢舊材料隨處可見,它們就是很好的教育資源,但是如何能有效地利用這些自然資源和廢舊材料進行加工製作,讓它成為幼兒教育教學中的代用品,發揮其優勢作用呢?另一方面,幼兒園花在各種玩教具上的費用是越來越多,但現成的教玩具玩法單一,小孩子玩了幾次後就沒有了新鮮感,扔在了一邊,由此昂貴的玩教具體現不出應有的價值。現在的幼兒園大都提倡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環境,廢舊材料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培養了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且在實踐創新、身體素質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最後還為幼兒園節省了開支,讓有限的財力投入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上去。但是,如何去收集廢舊材料,如何利用這些廢舊材料,如何使廢舊材料舊而不廢,這就迫使我們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進行不斷反思,到實踐中去尋求答案。為此,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在三年中進行了一系列的關於廢舊材料的初步探索,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一)、多種渠道共同收集
廢舊材料品種繁多,收集廢舊材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我們發動教師從自身做起,遍尋家中、身邊所有「可用之材」,小到針頭線條、瓶瓶罐罐,大到木板紙箱、布匹棉絮等。其次,我們充分發掘家長資源,發動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廢舊物品。最後,我們還有效利用社區資源,多渠道收集各種邊角廢料,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提供豐富的物質資源。
(二)、組織幼兒進行分類
收集廢舊物品林林總總花樣繁多,首先要做的就是分門別類的放置,我們在教室門口放置了幾只收集箱,並在上面貼上讓幼兒一看就能懂的標志,讓孩子們能夠積極有序地分類放置。如在收集箱上貼了瓶子標志的,就是讓幼兒把帶來的各種瓶子放到裡面,不能把布、盒子等放進去。哪些廢舊材料才會被幼兒園所採用呢?我們一般把使用的廢舊材料分為:
1.按廢舊物品的材料分:紙類、木類、塑料類、金屬類、布類等。
2.按廢舊物品的規格分:可供戶外活動的大中型材料,可供製作玩教具的中小型材料,可供桌面游戲製作的微小型材料。
3.按廢舊物品的成型情況可分為: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輔助材料等。有時我們也按廢舊物品的用途來分:
*建築用的材料:如磚塊、沙子、石子、管子、螺絲、廢木料等。
*縫紉用品:如帶子、扣環、手套、帽子、飾物、花邊、領結、襪子。
*各種盒子:如禮品盒、塑料盒、鞋盒、襯衫盒等。
*廢布料:如粗麻布、帆布、棉布、絲綢布等。
*美發用品:如發夾、梳子、鏡子等。
*家居用品:如瓶蓋、皮夾、繩索、蛋殼、舊地板、衣架、燈罩、包裝材料、刷子、舊碟片、緞帶、橡皮圈、鏡子、鏡框、舊輪胎、電話機等。
*家務用品:如瓶子(不易破碎的)、泡沫塑料、雜品袋、牛奶箱。
*廢紙品:如硬紙板、卷軸、賀卡、雜志、報紙、餐巾紙、紙盒子、砂紙、線軸、吸管、蠟紙、包裝紙等。
分類以後,我們就會挑選出無毒無害的安全的廢舊物品進行消毒殺菌,通常用的方法有用消毒液清洗的,有在日光下暴曬的。
(三)、發揮功能充分運用
廢舊材料應用廣泛,不僅在教學中會經常用到,而且幼兒園的游戲、環境創設、區域活動都離不開廢舊物品的參與。
1.教學活動中的利用
廢舊材料和幼兒教學看似是兩個不相關的概念和范疇,但它們之間也有著一定的聯系。合理地運用我們身邊的廢舊材料,對幼兒教學具有很大的意義和作用,關鍵是我們怎麼去做。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具和學具,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出什麼樣的教具和學具,如語言活動《鱷魚的眼淚》需要用到教具「鱷魚」,我畫出來的鱷魚不太逼真,怕吸引不了幼兒的注意力,我就用牙膏盒做了一個「鱷魚」頭,並安上尖尖的牙齒,孩子們看了都特別喜歡,個個精神集中、投入。
2.區域活動中的利用
我班區域活動現成的材料較少,如果購買大量的區域活動中的玩具,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對我們農村的幼兒園來說,也不可能投入那麼大量的資金。合理的運用身邊可用材料,不但可以節約能源,還能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已經是丟棄了的東西通過我們的雙手又變成對孩子們有用的東西,而且不用花去大量的資金,用最少的資金辦最有利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同時,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的玩具大多是一物多玩,多次利用,我們將其巧妙投放於各個區域中,注重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以玩啟智,玩中練能,追求材料使用的多功能性,為區域活動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也培養和發展了幼兒的多種能力。 如:在製作飛鏢時,老師將飲料瓶剪好,幼兒就會用各種顏色的即時貼裝飾在上面,既結實又美觀。有的幼兒還積極動腦子,互相配合。想出新的製作方法和玩法,然後,大家一起製做玩具,興趣極高。又如我在我班的益智區里,投放了豐富的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的玩教具,那些五顏六色的幾何形體讓孩子們既摸到了形又欣賞了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比較了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粗細,理解形體的等分。通過撲克牌游戲活動,激發了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幼兒數概念的發展,如:排序、分類和認識相鄰數等。我們收集了多個蛋糕盒讓幼兒設計轉盤,有的用牙簽、有的用碟片、有的用貝殼……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材料,大膽進行創新製作,我們還將夾子上的圖片更換為圖卡、漢字、實物、數卡,鼓勵中大班幼兒進行數物匹配等,讓幼兒在做中玩、玩中學,增強了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發展了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我班幼兒區域活動的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廢舊材料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助手、幼兒游戲時的快樂天使,活動室變成了幼兒的樂園,他們在盡情地玩耍著、探究著,「不經意間」獲得了自身的提高和發展。
3.游戲活動中的利用
廢舊物品通過師生的裝飾、改造,用在幼兒的游戲中去,更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易拉罐可以吊在繩上,練習原地縱跳,還可以幾個綁在一起,做成用來練習平衡能力、訓練幼兒膽量的「梅花樁」;塑料瓶灌上彩色的水,用來玩保齡球、拋接瓶子、當接力棒進行跑步比賽等。孩子們在玩玩、做做、試試、想想等活動中鍛煉了手部肌肉,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在強健體魄的同時開發了智力,使游戲活動發揮了更大的功效。例如,游戲「報紙載球」,我為每位幼兒提供一張報紙和一個球外,只要求他們想出各種玩報紙的方法。一開始,小朋友們拿著我給他們的報紙不知所措。我有意識地又說了一遍:"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這時有幾位幼兒開始動起來,但他們大多數只是拿著報紙跑來跑去。蔣晨聽完我的話,點點頭,笑嘻嘻地對我說:「今天我要給你們露一手」。我並沒有急於追問,只是在一旁靜觀,想以一個教師對孩子願望的重視,對活動動機的滿足來刺激他去嘗試新的領域,去體驗創新的喜悅。在玩的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平時活動不認真的蔣晨小朋友,此時正玩得入神,兩眼放出好奇的光芒。只見他一會兒將報紙貼在胸口跑來跑去;一會兒捲成一長條做障礙物,來回跳;一會兒又揉成一團,當「手榴彈」扔……在我的引導和鼓勵下,他積極思維,捕捉靈感。在活動中,他把自己想的許多玩法講給小朋友聽,由於想像力特別豐富,思維獨特,受到小朋友的喜愛。 而其他幼兒在嘗試了一段時間後,還加上受到蔣晨的啟發,創造性思維暫露頭角,玩得方法也開始多起來了。有的幼兒將報紙捲成一長條拿在手上當「金箍棒」;有的幼兒將報紙鋪在地上當墊子,做仰卧起坐;有的幼兒合作將海洋球放在報紙上,兩個人拿著報紙載著球來回地走;還有的幼兒合作將報紙捲起來放在地上作障礙物,來回跳……幼兒創造出了一物多玩的「報紙」新形象,以後的每次活動中,我都能看到孩子們的聰明才智,比如在玩箱子中,有的幼兒把箱子疊起來,作障礙物跳過去;有的幼兒鑽到箱子里,把手和腳露出來在地上爬;又有些幼兒將箱子作為「山洞」,一個一個從裡面鑽出來。而印邦陽有個玩法更有趣:他把箱子套在身上,露出頭,學機器人走路,引來小朋友們的注意。我漸漸地感到這些看似破舊的東西在幼兒眼中卻是無價之寶,它們對幼兒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那些看似美觀的成品。而對於我們老師來講,廢舊材料的教育價值也遠遠超過了成品。
4.環境布置中的利用
班級的創設可以增強幼兒對環境的了解,通過引導幼兒對環境的注意,調動幼兒的主動性。我班的牆飾和區域的環境創設在主題內容的選擇上更多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不斷融人全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如,在布置主題「海底世界」中,我們將版面放低,使每個幼兒都能伸手夠得著,然後由幼兒自己動手用各種廢舊材料製做魚,並且自己動手剪,將自己做的魚貼在主題版面上,每一個幼兒都參與了進來,他們很愉快的將自己的作品親手布置到了版面上,看得出來,他們在製作的過程中特別認真。由此可見,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玩具、材料遠比一些現成的來的吸引幼兒,只要稍微動動腦筋,都能變廢為寶,能帶給孩子更多的樂趣。對孩子是有益無害。一方面,幼兒通過自己親手製作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在一樣玩具做好後,幼兒在欣賞自己的作品時,會無比的快樂,有利於自信心的發展,現在我們班經常有幼兒站在主題牆面前,尋找自己製作的作品,滿臉的自豪喜悅。其次,幼兒通過自己親手製作,他們也明白通過自己付出的勞動也能變廢為寶,這些奇妙的變化會讓人欣喜,明白有勞動才有收獲的道理,會更加珍惜自己製作的玩具。幼兒在收集廢物的過程中,會逐漸明白廢物利用的好處,有利與幼兒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的形成,使家長也能節省不少開支,也能明白「買的少,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奧秘。有的家長也能幫助孩子一起自製玩具,如利用廢紙製作了燈籠,用牙膏盒製作了汽車,等等,放在教室里都引來了孩子的駐足欣賞。這些玩具能使孩子玩的有趣,有益,更能啟發孩子的心智。
以自然資源和廢舊材料製作系列玩教具
一、稻草玩教具
二、竹玩教具
三、紙箱玩教具
四、鐵罐玩教具
五、紙棒玩教具
六、木頭玩教具
七、紙漿玩教具

4. 十以內加減法學具怎樣做

數數要很熟練,然後教孩子加法就是挑一個大的數,然後在心裡往後數,7+1,就是7往後數1,等孩子理解了之後,可以通過其他游戲加以鞏固. 還可以通過利用10個小玩具或小水果來數數做游戲。 熟練之後再多多練習吧。

5. 如何做學具

(一)以製作不倒翁 為例
教學目的:
1、通過指導學生自製不倒翁,進一步鞏固、加強學生對不倒翁扳不倒原理的認識。
2、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操作過程指導:
1、取出半圓球,把橡皮泥固定在半圓球的底部中心。
2、剪下扇形不倒翁圖片,捲成圓錐形,用膠水粘牢,裝在半圓球上,做不倒翁實驗。
(二)聲音的強、弱、高、低實驗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聲音有強弱、高低等方面的不同。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觀察、比較諸方面的能力。
操作過程指導:
1、把兩種橡皮圈分別套在塑料音盒上,支上音碼,用塑料片撥動橡皮圈,作發音實驗。
2、移動音碼位置,改變橡皮圈長短或松緊比一比發音的高低。
3、撥動橡皮圈,用不同大小的力作聲音的強弱實驗。
(三)作「土電話」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學會做「土電話」的方法,以及正確打電話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打電話」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操作過程指導:
1、檢查材料,幫助學生建成合作組。
2、按照「土電話」圖片上的製作方法,製作「土電話」。
3、由兩名學生示範,按照課本第38頁所給的三種方法「通話」,說說哪一次聽的最清楚。
4、組織學生多人同組游戲。
(四)摩擦起電的實驗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認識物體摩擦後能帶電,帶電物體能吸引輕小的東西。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索自然事物的興趣。
操作過程指導:
1、用有機圓棒在頭發上摩擦後,迅速接近細紙屑或泡沫粒(泡沫塊撕成粒狀),看見了什麼?
2、用有機圓棒在絲織布上摩擦後(提示:最好向同一個方向摩擦),迅速接近細紙屑或碎泡沫球,又看見了什麼?
3、將吹足的氣球用線扎緊,反復在衣服是來回摩擦,迅速將摩擦過的一面接近頭發或牆面,又看見了什麼?
4、將滌綸片蓋在細紙屑的泡沫球上,在滌綸片上面用布反復摩擦,抬起滌綸片,看見了什麼?
5、以上四個實驗,說明了什麼?(摩擦起電)
(五)小電珠發光的實驗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認識小電珠、電池、電線,會簡單的「電路」連接方法。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操作過程指導:
1、用砂紙將導線的兩頭砂亮,把小電珠和導線連接好。
2、做小電珠發光實驗。
3、想辦法做兩只電珠同時發光的實驗。(兩同學合作)
4、想辦法做兩節電池一隻小電珠發光的實驗。(兩同學合作)
(六)小水輪實驗
教學目的:
通過製作實驗,引導學生認識水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直接影響小水輪轉動的快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製作能力。
操作過程指導:
1、指導學生按說明書中的圖裝配好小水輪。
2、指導學生做小水輪實驗,認識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直接影響小水輪轉動的快慢。
3、說說在哪些地方使用到水輪。(水力發電)
(七)常見的動物
教學目的:
觀察常見動物,知道它們各自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方式。
操作過程指導:
1、觀察常見動物彩色圖片,說出它們的外形特徵。
2、繼續觀察圖片,說出它們的活動方式。
3、根據圖片中常見動物的外形特徵及活動方式,啟發學生,觀察周圍還有哪些常見動物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方式與它們相同。
(八)輪子省力的實驗
教學目的:
在製作實驗中,讓學生領會用輪子滾動推小車比不用輪子推小車要省力得多的道理。
操作過程指導:
1、參照圖片組裝小車,觀察小車構造。
2、把未裝好輪子的小車放在桌面上推動。
3、把裝好輪子的小車在桌面上推動。
4、說一說哪種方法省力。

6. 幼兒玩教具有什麼作用

這套玩教具緊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按照五大領域設計,充分展現了學前教育「學習活動化,活動游戲化,游戲趣味化」的目標。

7. 小學數學比較容易製作的教具和學具有哪些

小學數學當中容易製作的教具和學具有正方體,長方體,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鍾表,小棒,樣品紙幣,溫度計,認識毫升,升的瓶子等等

8. 手工製作教具

到51變廢為寶網裡面找「兒童手工課」這個專題欄目,裡面基本都是幼兒可以做的玩具和幼教道具

9. 幼兒園玩教具製作應遵循哪些教育原則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活動的意義
一、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意義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的伴侶。通常我們把成人專門為兒童製作的、供兒童游戲之用的物品稱為「玩具」,對於幼兒來說,「玩具」可以是任何東西。
「教具」一般是指「教學時用來講解說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實物、圖表和幻燈等的總稱」,主要用作教學的輔助物。「寓教於樂」一直是人們對於教育、尤其是年幼
兒童教育的理想。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是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自製玩教具在取材上往往利用當地的自然材料,我們為什麼還要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呢?因此我們更加有必要重新認識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意義。
(一)製作玩教具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自製玩教具是厲行節約、勤儉辦園,減輕幼兒園在購置玩教具方面的負擔,是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原因。
(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玩具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各種感知覺刺激和可操作的、具體形象的「概念框架」,為幼兒動手動腦主動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玩具的具體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決定了玩具作為幼兒學習的「課本」的年齡適宜性,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三)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幼兒參與自製玩教具的活動,從過程到結果對於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動手做玩具的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想像和創造性,豐富他們的經驗體驗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根據幼兒游戲活動的需要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自製玩教具,充分發揮玩教具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幼兒教師重要的專業技能。開展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在對話與互動過程中和幼兒共同成長。
(五)促進家長參與和家園合
家長可以幫助收集自製玩教具的材料、提供設計和製作經驗、參與圍繞自製玩教具開展的主題活動等,提高家長參與的深度;有助於家長體驗和認識自己的教育責任和能力,喚醒和增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角色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有益於增進親子關系以及家長之間的分享和交流。
二、自製玩教具應遵循的原則
(一)教育性
1、玩具是幼兒最親密的夥伴,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資源,是幼兒的「教科書」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教育性」,還應當體現在根據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和內容來考慮自製玩教具適宜的「用途」,充分發揮自製玩教具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要避免為做玩教具而做玩教具的傾向。
(二)科學性
教育性玩具通常包含一定的學習任務,它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幼兒通過操作來學習和理解抽象的概念。應當說,它更像「教具」或「學具」,其「教育」功能大於「娛樂」功能。
(三)創新性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構思新穎。自製玩教具在外形、結構、使用方法以及所用的材料等方面要「獨具一格」或能「推陳出新」。還應當從它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評價。在自製玩教具時,要考慮玩教具所承載的知識、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去學習的,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理解這些知識、概念和原理。

閱讀全文

與游戲化學具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