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學周期種族用什麼符號表示
周期用漢字和阿拉伯數字表示,如「第3周期」。
族用羅馬數字表示,主族加A,副族加B,如 VA(表示第五主族),ⅥB(表示第六副族)。Ⅷ(表示第八族)。
⑵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是什麼意思
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處的周期數等於該元素原子所具有的電子層數。在維爾納長式周期表中主表的每一個橫行編為一個周期,一共包含7行即7個周期。從電子分布規律可以看出,各周期數與各能級組相對應。每周期元素的數目等於相應能級組內各軌道所容納的最多電子數。如第4周期其能級組內有4s、3d和4p三種原子軌道,其最多容納的電子數分別為2,10,6個電子,總數為18個電子;相應的第4周期可容納的元素數目為18個。
第1周期有兩種元素,稱為特短周期;第2、3周期有8種元素,稱為短周期;第4、5周期有32種元素,稱為長周期;第6周期有32種元素,稱為特長周期;第7周期是未完成周期。僅從周期表本身的規律而言,當未完成周期被填滿之後,將有等同於第六周期相同的32種元素。實際上自95號鎇元素以後多為人造元素。根據現有物理理論,人造元素的數量是有限的,未完成周期可能不會被填滿。2016年1月IUPAC官方宣布第113、115、117和118號元素存在[1],而第119號和第120號元素的制備非常困難,比第120號元素更重的元素的制備成功可能性很小。
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數較為復雜,主要取決於該元素的價層電子數或最外層電子數。
維爾納長式周期表按傳統分為主族、副族和零族元素。在現代化學應用中常常表示為A族,B族、VIII族和0族元素。其中A族大致相當於傳統意義上的主族元素;B族和VIII族相當於傳統意義上的副族元素;0族即零族元素。
IA族到VII族元素其族數等於各自的最外層電子數,即等於它們的價層電子數(ns電子與np電子數的總和)。
0族元素電子排布最外層是一個滿層( 或 ),通常化學變化中既不會失去也不會得到電子,可以認為價電子數為零,故稱為零族元素或VIIIA族。在傳統上,由於該族元素化學性質很穩定,又被稱為惰性元素。
IB和IIB族元素,其族數等於各自的最外層電子數,即 電子的數目。但是在化學應用中應考慮到其價層電子應包括 電子和 電子。
IIIB到VIIB族元素,其族數等於各自的最外層 電子數和次外層 電子數的總和。但是處於IIIB族的鑭系和錒系元素的價層電子除 電子和 電子外還包含部分 電子。
VIII族元素占據周期表中三個縱行,其價層電子數為 電子和 電子的總和,分別為8、9、10。按理應分別列為三個族,但因為這三列元素性質類似,故仍舊合並為一個族,也稱為VIIIB族。
⑶ 化學元素周期表 周期和族怎麼分的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五、六周期間的副族除外)
具有相同電子層數的一系列元素按原子序數遞增順序排列的一個橫行為一個周期。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周期表中共有七個橫行,也就是七個周期。第1周期(只含2種元素),稱特短周期;第2、3周期(各含8種元素)稱短周期;第4、5周期(各含18種元素)稱長周期;第6、7周期(含32種元素),第7周期(尚未全部發現)稱特長周期。也有將第1、2、3周期稱短周期,第4、5、6、7周期稱長周期的。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創造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當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或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周期表。
⑷ 寫出化學一到二十元素的名稱,符號,周期和族
1:氫H,第一周期,第IA族
2:氦He,第一周期,第0族
3:鋰Li,第二周期,第IA族
4:鈹Be,第二周期,第IIA族
5:硼B,第二周期,第IIIA族
6:碳C,第二周期,第IVA族
7:氮N,第二周期,第VA族
8:氧O,第二周期,第VIA族
9:氟F,第二周期,第VIIA族
10:氖Ne,第二周期,第0族
11:鈉Na第三周期,第IA族
12:鎂Mg,第三周期,第IIA族
13:鋁Al,第三周期,第IIIA族
14:硅Si,第三周期,第IVA族
15:磷P,第三周期,第VA族
16:硫S,第三周期,第VIA族
17:氯Cl,第三周期,第VIIA族
18:氬Ar,第三周期,第0族
19:鉀K,第四周期,第IA族
20:鈣Ca,第四周期,第IIA族
⑸ 化學的元素周期表有幾個周期幾個主族
七個周期,三短三長,還有一個是不完全周期。
一共十六個族,七主七副,一個第八族(注意,這個族每周期有三個元素),一個零族(就是稀有氣體,不算主族更不算副族)
⑹ 化學元素1~18號元素分別在第幾周期第幾族
分別在第一到第三周期的Ⅰ-Ⅷ主族。
⑺ 請簡單介紹化學元素周期表,如元素排列規則,有多少族,周期組成有什麼作用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創造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數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VIII族包含三個縱列)。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長周期(4、5、6、7)。共有16個族,從左到右每個縱列算一族(VIII族除外)。例如:氫屬於IA族元素,而氦屬於0族元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也顯示了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被稱為化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0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元素周期表的意義重大,科學家正是用此來尋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⑻ 化學元素周期表怎麼寫
第 01 號元素: 氫 [化學符號]H, 讀「輕」, [英文名稱]Hydrogen Discovered : by Henry Cavendish in 1766
Isolated in London, UK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hydro genes』, meaningwater forming. hydrogen[5haidrEudVEn]n.【化】氫(1號元素, 符號H) hydro-[5haIdrEJ]源自希臘語,表示「水, 液,流體」之義, 表示「氫的 含氫的」之義gen-gene-意為「產生」 讀一讀: hydrogen(氫)—— oxygen(氧) —— nitrogen氮 be derived from 源自於derive[di5raiv]vt.獲得, 導出(from),起源於, 出自,推論, 推究(from),溯源【化】衍生 第 02 號元素: 氦 [化學符號]He, 讀「亥」, [英文名稱]Helium Discovered : by Sir William Ramsay in London, and independently by P.T. Cleve and N.A. Langlet in Uppsala, Sweden in 1895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helios』, sun helium[5hi:ljEm, -liEm]n.【化】氦(2號元素, 符號 He)聯想記憶:Helios[5hi:liCs]n.【希神】赫利俄斯(太陽神) 讀一讀,比一比:helium —— helios 第 03 號元素: 鋰 [化學符號]Li, 讀「里」, [英文名稱]Lithium Discovered : 1817 by J. A. R. Arfvedson
Isolated in Stockholm, Sweden
Origin : From the Greek 『lithos』 meaning stone. lithium[5liWiEm]n.[化] 鋰聯想記憶:lithia[5liWiE]n.[化]氧化鋰讀一讀,比一比:lithium(鋰) —— lithia(氧化鋰) —— lithos(希:石頭 )
第 04 號元素: 鈹 [化學符號]Be, 讀「皮」, [英文名稱]Beryllium Discovered : by N.L. Vauquelin in 1797
Isolated in 1828 by Friedrich W??hler in Berlin, Germany and A.A. Bussy in Paris, France
Origin : The name comes from 』beryllos』, the Greek for the semi-precious stone beryl. beryllium[bE5riljEm]n.【化】鈹(4號元素, 符號Be)聯想記憶:beryl[5beril]n.綠玉, 綠寶石
第 05 號元素: 硼 [化學符號]B, 讀「朋」, [英文名稱]BoronDiscovered : by J.L. Gay-Lussac and L.J. Thenard in Paris, France, and Sir Humphry Davy in London, UK in 1808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Arabic 』buraq』, borax, its principal ore. boron[5bC:rEn]n.【化】硼(5號元素, 符號B),原子反應堆控制棒 聯想記憶:borax[5bC:rAks]n.硼砂carbon[5kB:bEn]n.[化]碳(元素符號C)carb-[kB:b](=carbo-)[前綴]表示「炭」之義 讀一讀,比一比:boron — borax — carbon 第 06 號元素: 碳 [化學符號]C, 讀「炭」, [英文名稱]Carbon Discovered : known from prehistoric times.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carbo』, charcoal. carbon[5kB:bEn]n.[化]碳(元素符號C), (一張)復寫紙聯想記憶:charcoal[5tFB:kEul]n.炭, 木炭, 活性碳,(繪畫用的)炭筆,木炭畫char[tFB:]v.燒焦coal[kEul]n.煤v.加煤
第 07 號元素: 氮 [化學符號]N, 讀「淡」, [英文名稱]Nitrogen Discovered : by Daniel Rutherford in 1772
Isolated in Edinburgh, UK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nitron genes』, meaning nitre forming : nitre is potassium nitrate, commonly known as saltpetre. nitrogen[5naitrEdVEn]n.【化】氮(7號元素, 符號N)nitro-[5naItrEJ]表示「硝基, 硝石」之義聯想記憶:nitre[5naitE]n.[化]硝酸鉀, 硝石niter[5naitE]n.<美>(=nitre)[化]硝酸鉀, 硝石 nitron[5naitrCn]n.[化]硝酸靈,硝酸試劑potassium nitrate n.[化]硝酸鉀potassium[pE5tAsjEm][化]鉀(19號元素, 符號K) 第 08 號元素: 氧 [化學符號]O, 讀「養」, [英文名稱]Oxygen Discovered : by Joseph Priestley in Wiltshire, England and independently by C.W. Scheele in Uppsala, Sweden in 1774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oxygenes』, meaning acid forming. oxygen[5CksidVEn]n.【化】氧(8號元素, 符號O), 氧氣oxy-[`CksI]表示「氧, 氫氧基」之義oxy-來自希臘語oxus [尖的,酸的]聯想記憶:oxyacid[7Cksi5Asid]n.[化]含氧酸acid[5AsId]n.[化]酸, <俚>迷幻葯adj.酸的, 諷刺的, 刻薄的 第 09 號元素: 氟 [化學符號]F, 讀「弗」, [英文名稱]Fluorine Discovered : 1886 by Henri Moissan
Isolated in Paris, France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fleure』, to flow. fluorine[5flu(:)Eri:n]n.【化】氟(9號元素, 符號F)聯想記憶:fluoride[5flu(:)Eraid]n.氟化物Florida[5flCridE]n.佛羅里達(美國州名)
第 10 號元素: 氖 [化學符號]Ne, 讀「乃」, [英文名稱]Neon Discovered : by Sir William Ramsay and M.W. Travers in 1898
Isolated in London, UK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neos』, meaning new. neon[5ni:En]n.【化】氖(10號元素, 符號Ne)氖光燈, 霓虹燈neo-[ni:EJ]表示「新, 新近」之義 第 11 號元素: 鈉 [化學符號]Na, 讀「納」, [英文名稱]Sodium natrium[5neitriEm]n.[拉]=sodium Discovered : 1807 by Sir Humphry Davy in London.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English potash (from which it was first isolated), and the chemical symbol comes from the Latin kalium, 『potash』. sodium[5sEudjEm, -diEm]n.【化】鈉(11號元素, 符號 Na)(sod(a)+ium)聯想記憶:soda[5sEudE]n.蘇打, 碳酸水
第 12 號元素: 鎂 [化學符號]Mg, 讀「美」, [英文名稱]Magnesium Discovered : recognised as an element by Joseph Black of Edinburgh,UK in 1755
Isolated by Sir Humphry Davy in 1808
Origin : The element is named after Magnesia, a district of Thessaly inGreece, where it was first found. magnesium[mA^5ni:zjEm]n.【化】鎂(12號元素, 符號Mg)magnesia[mA^5ni:FE]n.鎂氧(礦); 氧化鎂from Magn??a [Magnesia, an ancient city of Asia Minor]源自 馬格內西亞 [馬格內西業,小亞細亞的一個古城] 第 13 號元素: 鋁 [化學符號]Al, 讀「呂」, [英文名稱]Aluminum Discovered : 1825 by Hans Oersted
Isolated in Copenhagen, Denmark
Origin : From 』alumen』, the Latin for the mineral alum. aluminum[E5lju:minEm]n.[美](=aluminium)【化】鋁alumin(a)-(i)umalum[E5lQm]n.明礬, 礬 (=alumnus, alumna)[口]校友 alumnus[E5lQmnEs]n.男畢業生, 男校友alumna[E5lQmna]n.(pl. alumnae [E5lQmni:]) [拉]女畢業生; 女校友 第 14 號元素: 硅 [化學符號]Si, 讀「歸」, [英文名稱]Silicon Discovered : by J.J. Berzelius in 1824
Isolated in Stockholm, Sweden
Origin :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silicus』, meaning flint. silicon[5silikEn]n.(=silicium)
⑼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數和族序數分別指的是什麼
周期數代表元素核外電子層數,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都相同,共7個周期;族序數代表核外電子最外層電子數,每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族又分為主族(ⅰa、ⅱa等)、副族(ⅰb、ⅱb等)、0族和ⅷ族。
⑽ 誰能告訴我化學元素周期表上所有的元素族分別是什麼
從左到右依次為:
IA(第一主族),IIA(第二主族),IIIB(第三副族),IVB(第四副族/鈦副族),VB(第五副族/釩副族),VIB(第六副族/鉻副族),VIIB(第七副族/錳副族),VIII(第八族),IB(第一副族/銅族),IIB(第二副族/鋅族),IIIA(第三主族/硼族),IVA(第四主族/碳族),VA(第五主族/氮族),VIA(第六主族/氧族),VIIA(第七主族/鹵族),O(零族)
【說明】
1.元素周期表共16族,其中主、副族各7個,一個第八族,一個零族。
族的一般寫法為,羅馬數字+A(表示主族)或B(表示副族),零族元素用阿拉伯數字「0」表示,如上文。需注意的是,第八族元素不屬於主族或副族,因此只有羅馬數字「VIII」而沒有A/B。零族元素也是一樣。在使用中文表述時,應將族序號用漢字(零,一,二,…)表達,並標明主/副族。
IIA~IIIB和IIB~IIIA是主、副族的分界線。
2.第一主族除H外均為金屬元素,稱為鹼金屬元素;第二主族全為金屬元素,稱為鹼土金屬元素。
3.IIIB族~VIIB族也可以用代表元素+副族的方式命名為「某副族」,即「鈧副族」~「錳副族」,但其中「鈧副族」的表達方式較少見。
4.IB族~VIA族也可以用代表元素+族的方式命名為「某族」,即「銅族」~「氧族」。
5.VIIA族也稱為「鹵族」,原因是該組元素均可形成無氧酸鹽(「鹵」即「鹽」的意思),如食鹽NaCl。
6.零族元素舊稱「惰性氣體元素」,現稱「稀有氣體元素」。
7.第八族元素占據周期表的三列(分別以鐵、鈷、鎳為代表),其他族各佔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