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減少土壤中的化學污染

如何減少土壤中的化學污染

發布時間:2022-02-06 01:20:42

㈠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消除和減少土壤的重金屬污染

污染土壤的重金屬主要包括汞、鎘、鉛、鉻和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鋅、銅、鎳等元素。過量重金屬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亂、營養失調,鎘、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實中富集系數較高,即使超過食品衛生標准,也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此外汞、砷能減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細菌活動,影響氮素供應。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小,不易隨水淋濾,不為微生物降解,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後,潛在危害極大。消除和減少土壤的重金屬污染,首先應以預防為主。預防的重點應放在對各種污染源排放進行濃度和總量控制;對農業用水進行經常性監測、監督,使之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准;合理施用化肥、農葯,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須進行凈化處理;推廣病蟲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以及整治礦山防止礦毒污染等。改良治理方面,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類。但三種方法聯合使用才是最佳途徑。因重金屬污染者採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學改良劑,以及改變土壤的氧化還原條件使重金屬轉變為難溶物質,降低其活性;對有機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採用鬆土、施加鹼性肥料、翻耕曬壟、灌水沖洗等措施加以治理。這是針對污染嚴重且污染集中的土壤。生物方法,這是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大些。微生物的作用類似化學改良劑,將重金屬粒子轉化為難溶物質。植物的作用主要是吸附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粒子,將土壤重金屬逐漸吸收。消除和減少土壤重金屬一定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即土壤中的污水要採取措施不外流,種植在污染區域的植物,生長在污染地區的動物,不能食用,不能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㈡ 如何防止土壤污染

1、科學污水灌溉:工業廢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有些工廠排出的廢水可能是無害的,但與其他工廠排出的廢水混合後,就變成有毒的廢水。因此在利用廢水灌溉農田之前,應按照《農田灌溉水質標准》規定的標准進行凈化處理。

2、合理使用農葯:合理使用農葯,這不僅可以減少對土壤的污染,還能經濟有效地消滅病、蟲、草害,發揮農葯的積極效能。

3、合理使用化肥:根據土壤的特性、氣候狀況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特點,配方施肥,嚴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圍和用量。

4、施用化學改良劑:在受重金屬輕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劑,可將重金屬轉化成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

(2)如何減少土壤中的化學污染擴展閱讀

土壤污染物途徑:

1、礦山采冶:采礦業是農業污染的一個重要渠道,有專家在湖南一個礦區進行了長期的健康調查研究,他們發現農民的血液中有一些重金屬存在,不僅如此,由於采礦釋放出的有害物質會深入空氣和水流,污染土地及農作物。

2、工業三廢:廢氣污染空氣後的顆粒物沉降到土壤表面,污染土壤。廢水排放後灌溉農田,污染土壤。廢渣的堆放,有毒物質滲透到土壤中,污染土壤。

3、污水灌溉:不合理的污水灌溉,使土壤結構功能遭受破壞。可能有些地方,本身化肥用得很少,也沒有礦,但是如果上游的水污染了,下游的水稻也會引起污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壤污染

㈢ 如何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有效性

1.
工程措施
包括客土法、換土法、深耕翻土法、固化、穩定化方法、電動力修復法等,工程措施具有穩定、見效快的優點,但存在工程量大、投資費用高、二次污染隱患等缺點,不適宜大面積污染土壤的治理。
2.
化學治理措施
包括淋溶法、施用改良劑等方法,能夠在短期內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因人為向土壤中施加化學葯劑,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該方法是一種原位修復方法,重金屬Cd仍存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其潛在威脅並未消除。
3.
農業生態修復措施
通過調節諸如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陽離子代換量(CEC)、CaCo3和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及氣溫、濕度等因素,降低Cd生物有效性,以減弱重金屬對植物的毒害作用。Cd形態發生了改變,但仍存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對生物產生危害。
4.
微生物修復
微生物抗重金屬機制包括生物吸附、胞外沉澱、生物轉化、生物累積和外排作用。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毒性,並可以吸附積累重金屬;另一方面可以改變根系微環境,從而提高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揮發或固定效率。目前,大部分微生物修復技術還局限在科研和實驗室水平,實例研究還不多,無法大面積推廣。
5.
動物修復
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動物如蚯蚓進行重金屬cd污染修復的研究仍局限在實驗室階段,且因受低等動物生長環境等因素制約,其修復效率一般,並不是一種理想的修復技術。
6.
植物修復
將某種特定的植物種植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對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將植物收獲並進行妥善處理(如灰化回收)後將重金屬移出土體,達到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的目的。
6.1
植物提取法是利用一些植物對某種重金屬的吸收和在地上部的蓄積,並通過收獲地上部達到減少土壤重金屬含量的目的。是比較有前景的修復方法。
6.2
植物揮發是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將體內重金屬轉化為可揮發的狀態,並通過植物的葉片等部位揮發出去,從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揮發出的重金屬會造成大氣的重金屬污染。
6.3
植物穩定是通過吸收、分解、氧化、固定等過程,降低重金屬的流動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防止重金屬的滲漏和轉移,減少重金屬對植物的危害。重金屬Cd仍存留在土壤中
二、超積累植物
1.
特徵
1)超積累植物地上部分的重金屬含量是同等生境條件下其它普通植物含量的
100
倍以上。鎘為100mg/kg。
2)地上部的重金屬含量高於根部該種重金屬含量,即運轉率大於1。
3)地上部重金屬含量高於土壤含量,即富集系數大於1。
2.
局限性
1)超積累植物一般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長緩慢,季節性較強,不易機械化作業,修復效率不高。
2)多為野生型植物,對生物氣候條件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區域性分布較強,引種受到嚴重限制。
3)專一性強,一種植物往往只作用於一種或兩種特定的重金屬元素,對土壤中其他含量較高的重金屬則表現出中毒症狀,從而限制了在多種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
4)植物器官往往會通過腐爛、落葉等途徑使重金屬重返土壤。
5)防止植物的籽實可能被誤食導致食物鏈污染。
3.
鎘積累植物
公認的鎘超積累植物只有遏藍菜屬的少數幾種植物。但遏藍菜屬植物生長緩慢、植株矮小、
地上部生物量小,在實際應用中受到限制。
鎘富集植物:蕨類、向日葵、油菜、月季等花卉作物、雜草。

㈣ 如何防止石油化工對土壤的污染

土壤污染大致有以下幾種途徑:
1、污水排放: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含有重金屬、酚、氰化物等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果污水沒有經過必要的處理而直接用於農田灌溉,會將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質帶至農田,污染土壤。例如冶煉、電鍍、燃料、汞化物等工業廢水能引起鎘、汞、鉻、銅等重金屬污染;石油化工、肥料、農葯等工業廢水會引起酚、三氯乙醛、農葯等有機物的污染。
2、廢氣: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是工業中排出的有毒廢氣,它的污染面大,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粉塵、煙塵等固體粒子及煙霧,霧氣等液體粒子,它們通過沉降或降水進入土壤,造成污染。還有有色金屬冶煉廠排出的廢氣中含有鉻、鉛、銅、鎘等重金屬,對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產磷肥、氟化物的工廠會對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塵污染和氟污染。
3、化肥、農葯:施用化肥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措施,但長期大量使用氮肥,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過量地使用硝態氮肥,會使飼料作物含有過多的硝酸鹽,妨礙牲畜體內氧的輸送,使其患病,嚴重的導致死亡。還有噴施於作物體上的農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氣外,約有一半左右散落於農田,這一部分農葯與直接施用於田間的農葯,構成農田土壤中農葯的基本來源。農作物從土壤中吸收農葯,在根、莖、葉、果實和種子中積累,通過食物、飼料危害人體和牲畜的健康。
4、固體污染: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體污染物。例如,各種農用塑料薄膜作為大棚、地膜覆蓋物被廣泛使用,如果大量殘膜碎片散落田間,會造成農田「白色污染」。這樣的固體污染物既不易蒸發、揮發,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種長期滯留土壤的污染物。

㈤ 在實際生產中如何減少植物對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

一半是往土壤中添加某類能吸附(難降解類)或者是降解該污染物的化學物質或者微生物

㈥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問題要如何解決

1.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對已污染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
2.預防的重點應放在對各種污染源排放進行濃度和總量控制;
3.對農業用水進行經常性監測、監督,使之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准;
4.合理施用化肥、農葯,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
5.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須進行凈化處理;
6.推廣病蟲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
7.改良治理方面,因重金屬污染者採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學改良劑,以及改變土壤的氧化還原條件使重金屬轉變為難溶物質,降低其活性;
8.對有機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採用鬆土、施加鹼性肥料、翻耕曬壟、灌水沖洗等措施加以治理;
9.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

㈦ 怎樣減少生物污染,化學污染,物理污染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於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當進入環境的廢物濃度或有害於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總量超過環境自凈的能力,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費,使可用資源作為廢物排入環境而造成危害。環境污染不僅能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而且能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引起生物體遺傳物質的變化。長期接觸環境中的致癌因素還可引起惡性腫瘤,稱為環境(性)癌。環境污染按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質可分為生物污染、化學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態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液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按污染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生產污染和生活污染,前者又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圍又可分為全球性污染、區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等。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森林銳減直接導致了全球六大生態危機。
一、綠洲淪為荒漠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二、水土大量流失
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壞導致的最直接最嚴重的後果之一。只要地表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層,就可以把地表徑流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量減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的滲透力更強,一般為每小時250毫米,超過了一般降水的強度。一場暴雨,一般可被森林完全吸收。由於森林的嚴重破壞,全球水土流失日益加劇。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嚴重侵蝕,每年約有600多億噸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億噸。全球地力衰退和養分缺乏的耕地面積已達29.9億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23%。
三、乾旱缺水嚴重
森林被譽為「綠色的海洋」、「看不見的綠色水庫」。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約1000立方米,l萬公頃森林的蓄水量即相當於1000萬立方米庫容的水庫。由於森林銳減及水污染,造成了全球性的嚴重水荒。目前,60%的大陸面積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20多億人飲用水緊缺。預計今後30年內,全球約有2/3的人口處於缺水狀況。
四、洪澇災害頻發
水災與旱災是一對「孿生子」。破壞森林,必然導致無雨則旱,有雨則澇。大量事實說明,森林有很強的截留降水、調節徑流和減輕澇災的功能。森林憑借它龐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葉層和發達的根系,能夠起到良好的調節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截留和蓄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庫淤積。這兩個作用削弱後,一遇暴雨必然洪水泛濫。
五、物種紛紛滅絕
科學家分析,一片森林面積減少10%,能繼續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種就將減少一半。地球上有500萬至5000萬種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棲息繁衍。由於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壞,現有物種的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聯合國預測,1990—2000年每年可能失去了1.5萬至5萬個物種。目前,地球上的物種已消失了25%,還有20%—30%存在滅絕的危險。
六、溫室效應加劇
近代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過去110多年裡由270毫升/立方米上升到350毫升/立方米,到21世紀中期將達到600毫升/立方米。而森林吸收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每公頃森林平均每生產10噸干物質,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
從這六大生態危機可以看出,破壞森林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科學家們斷言,假如森林從地球上消失,陸地90%的生物將滅絕;全球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將減少90%;生物放氧將減少60%;許多地區的風速將增加60%至80%;同時將伴生許多生態問題和生產問題,人類將無法生存。目前,森林銳減導致的一系列生態危機,已經構成了對人類的嚴重威脅。
土地資源是三大地質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之一,是人類生產活動最基本的資源和勞動對象。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直接破壞,這主要表現為不合理墾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鹽鹼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為嚴重,乃當今世界面臨的又一個嚴重危機。據估計,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約為230億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億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噸/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層土壤喪失。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
水庫淤積,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濫成災。
威脅工礦交通設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災害,危及工礦交通設施安全。
惡化生態環境。20世紀30~60年代,人們對於水土流失災害的認識還停留在對土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後,開始聯繫到人類整個環境所受的影響,包括沉澱物的污染,生態環境的惡化等。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沖能力,並盡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續治理,才能奏效。 污染是環境污染的簡稱,指由於某種物質或能量的介人使環境質量惡化的現象。在法律上,環境污染則是指由於某種物質或能量的介人使某一特定區域的環境質量劣於適用該區域的環境質量標準的現象。能夠引起環境污染的物質稱為污染物,如生產過程中排放的SO2和其它有害氣體,各種重金屬等。能量介入使環境質量惡化的現象,通常也稱為污染,如熱污染等。 環境污染既可由人類的活動引起(如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排放的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也可由自然的原因引起(如火山爆發釋放的塵埃和有害氣體對環境的污染)。環境保護法所要防治的環境污染,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染。環境污染,按其污染物的性質可分為生物污染、化學污染、物理污染;按被污染的環境要素分,可分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按污染產生的來源,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運輸污染、生活污染等。 防治環境污染是環境管理和環境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開展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又是我國環境保護法的最主要的任務之一。第一,人類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於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於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決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第二,要從我做起,首先選擇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家園、善待地球,共創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製造噪音。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建議叔叔阿姨們加入我們的隊伍中來,為保護環境、造福後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㈧ 如何防止化肥對土壤的污染

控制方法:
1.調整化學肥料結構 肥料結構不平衡,是影響肥效當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普及平衡施肥技術,減少化肥用量 平衡施肥需在測土的基礎上按作物需要配方,再按作物吸收的特點施肥,並不是僅靠化肥的配置結構所能奏效的。因此,它需要社會有良好的技術服務,並與使用者的良好科技素質相結合才行。
3.有機無機肥混合施用 施有機肥,不僅能改良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時還能補充土壤的鉀、磷和優質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4.科學施肥,減少化肥的損失 施肥技術不當,表現在輕視底肥,重視追肥,撒施和追肥期不當,是形成化肥損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採用深施技術是避免化肥損失的關鍵。
5.合理灌溉,減少化肥流失 灌溉技術的優劣與化肥流失關系很大。中國的灌溉技術以傳統的地面漫灌為主,並在向管道灌溉、滴水灌溉等節水灌溉技術過渡,其中水的利用率與化肥的流失率很相關。地面漫灌引起土壤化肥流失的量是驚人的。
6.適當調整種植業結構,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減少化肥使用量
,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首先是汽車尾氣 美國進口 醫用口罩普衛伺服器欣,過濾性好,不僅防顆粒物也防飛沫。對小至0.1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效率達99.8%, 對小至0.3微米的細菌或病毒載體(常見於飛沫)過濾效率達99.9%。採用SecureFit專利技術,通過調節來適應不同臉型,達到很高的貼合性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出門戴上口罩,在J不俗的風格東,祝你幸福,望採納

㈨ 簡述化學污染的防治途徑

如何預防有毒金屬污染食品?
禁止使用含汞農用化學物質,限制食品加工工具、管道、包裝、容器、食品添加劑中的鉛含量及各種原料的砷含量;制定與完善食品中鉛、汞、鎘、砷等有毒金屬的食品衛生標准,加強對食品的監測;嚴格農葯、砷化物等保管制度;嚴格控制工業三廢的排放標准,防止水土遭到污染;要特別注意保護水資源,防止生活用水被污染。
什麼是糧谷的化學性污染,如何預防?
在農村要特別注意防止糧谷類農作物的化學污染。污染物與污染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1)農葯污染,是指用於農田殺蟲、殺菌、除草和糧倉殺蟲滅鼠的各種化學物質的污染。田間施用農葯時可通過各種途徑進入農作物,通過食物進入人體損害健康。為此,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控制食品中農葯的殘留量。對農葯施用時期、配置和施用方法等都必須嚴格遵守《農葯安全使用規定》和《農葯安全使用標准》。
(2)有害有毒物質的污染,工業廢水及城市生活污水是造成農作物污染的重要原因。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種有害的有機化學物質,工業廢水的成分較為復雜,主要污染物有重金屬、氰化物、胺類、酚類等。歷史上因工業污染發生的「水俁病」、「骨痛病」事件曾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因此,使用污水灌溉應採取必要的措施:①工業廢水一定要經過認真的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後放可排放。②制訂污水中各種有害化學物質的最高限量。③定期檢測農田污染程度及農作物的毒物殘留水平。
(3)糧食收購時,糧食水分往往超標,常需要烘乾處理,在烘乾的過程中空氣中漂浮的農葯等有害化學物質也會對糧食造成污染。
食物農葯殘留的原因有哪些?
所謂農葯殘留是指使用農葯後農葯在農作物、水體、土壤、食品中有其母體、衍生物、代謝降解物的殘留。農葯殘留的原因有:①直接污染。用葯量過大、次數過頻、離作物收獲期太近,都會造成農作物殘留量過高。②環境污染。有些農葯可在空中漂浮,降落到水體和土壤中污染環境。③生物富集作用。通過食物鏈的捕食關系,農葯能在處於食物鏈的高級位置的動物體內蓄積到很高的水平,人食用後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一定要加強對農葯的管理,學會科學使用農葯。
蔬菜、水果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如何預防?
污染物來自農葯、人畜糞肥、生活污水、污染的空氣及工業廢水,其中含有多種化學有害物質和致病性微生物、寄生蟲,它們都會對蔬菜、水果造成程度不同的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調查顯示,靠近公路兩側的蔬菜的鉛含量遠遠高於遠離公路的蔬菜。在土壤中鉛是以凝結狀態存在的,因此通過蔬菜的根系吸收的鉛量不大,蔬菜主要是通過葉片從大氣吸收鉛。預防措施:①人畜糞便應經過無害化處理後使用,可推廣沼氣池處理法。②推行蔬菜摘凈殘葉、去除爛根、清洗干凈、包裝上市。③水果和生食的蔬菜應徹底清洗干凈,有的還應消毒。④蔬菜的污染主要在採摘前的生長期,應嚴格遵守有關農葯安全使用的規定,嚴格執行農葯使用的殘留量標准。

㈩ 怎樣更好的清除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如何以預防為主,怎麼防控土壤污染「傳染」,怎麼整治已經「生病」的土壤?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開出三大葯方。

1、預防為主:從源頭上減少土壤污染

2、風險管控:阻斷土壤污染影響我們的生活

3、污染擔責:誰污染,誰治理

「土壤污染具有累積性、不均勻性和長期存在性等特點,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擴散和稀釋速度極慢,土壤一旦污染,將是天長地久 。」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的這段話包含一個道理:對土壤污染,最急迫的任務就是預防和控制新的污染產生。

大面積的土壤修復治理是個世界性難題,其復雜性和投入遠大於空氣和水。那麼土壤污染的治理和預防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一下土壤是如何被污染的。中國糧食產量年年增長,可是在表面光鮮的外表下,隱藏的危險更值得我們重視。現在農民普遍感到土壤板結了,莊稼難種了。居民普遍感到果不香、瓜不甜、菜無味,蔬菜雖然數量多了,但比小時候的難吃了。不僅如此,蔬菜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也比以前多得多。是什麼原因導致農作物品質嚴重下降的呢?

事實上,由於我們片面追求糧食產量的增加,使得土壤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不少地區農田中有機質的含量已經從解放前的5%-7%降低至0.5%的地步了,所謂土壤中的有機質就是各種動植物殘體與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機物質。這使得如果不施用化肥的話,地里什麼都長不出來。

但是長期使用化肥會造成重金屬污染,這些污染物一旦進入土壤後,不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可以通過食物鏈不斷在生物體內富集,甚至可以轉化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最終在人體內積累危害健康。

土壤環境一旦遭受重金屬污染就難以徹底消除。有些人可能有疑問,工礦企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可以理解,但是化肥怎麼也能造成重金屬污染呢?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化肥並沒有罪,它就像一把刀,看你怎麼用,之所以出現現在這種問題,只能說明用法不對。

化肥用量越來越多,最大的危害是酸化和富集鹽類物質。酸化伴隨著板結,過酸的土壤不僅造成作物必須的有益元素利用率下降,同時重金屬離子在酸性環境中活性大大提高,從而導致作物重金屬污染的出現。

並且過酸的環境不適宜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害病菌、病蟲特別是根結線蟲喜歡這種酸化板結的環境,因此導致作物病蟲害的加重,加劇了農葯的使用。這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此,關於農業土壤污染,我認為根本原因是過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過酸造成的。

那麼治理土壤污

閱讀全文

與如何減少土壤中的化學污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