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學結晶計算
Na2CO3溶解度為40g(100水中能溶解40gNa2CO3)
飽和Na2CO3溶液的質量分數為40/(40+100)=28.57%
500g飽和溶液中含Na2CO3質量為500*28.57%=142.86g
含水質量為500-142.86=357.14g
加入無水碳酸鈉後,析出Na2CO3·10H2O(晶體中含Na2CO3質量分數為
106/286=37.06%,含水質量分數為62.94%),剩下的溶液仍然是飽和的
設析出晶體xg,則晶體含水62.94%*xg,這部分水全部來自原溶液
析出晶體後溶液中含水質量為(357.14-62.94%*x)g
晶體含Na2CO3質量為37.06*xg,這部分Na2CO3包括投入的無水碳酸鈉,也包括溶液中的一部分水進入晶體後析出的碳酸鈉
溶液析出的Na2CO3質量為(37.06%*x-10.6)g
溶液中剩餘的Na2CO3質量為142.86-(37.06%*x-10.6)
剩餘溶液仍然飽和
溶質質量:溶劑質量=[142.86-(37.06%*x-10.6)]:(357.14-62.94%*x)=40:100
解得x=89.23g
B. 兩道初中化學計算題
1、設析出晶體質量為x,則其中包括5g加入的無水硫酸銅粉末和(x-5)g原飽和溶液,所以其中含硫酸銅質量=5+(x-5)*25/125=4+x/5 g,即晶體中硫酸銅質量= x*160/250=4+x/5 ,解得x=9.1g
2、原來溶液應該是飽和溶液吧?其中溶質質量=500*55/155=177.4g,水質量=322.6g
設析出硫酸銅晶體質量為x,則溶液中剩餘硫酸銅質量=177.4-x*160/250,剩餘水質量=322.6-100-x*90/250,此溶液為30℃飽和溶液,所以(177.4-x*160/250)/(322.6-100-x*90/250)=41/100,解得
x=175g。
C. 初3化學溶解度曲線 析出晶體的多少 有無析出晶體 怎麼做
在一定的溶解度曲線的條件下是會析出的
析出晶體是指溶液中的溶質在溫度,濃度,壓強等條件變化時,溶質從溶液中析出形成的晶體
如果一種溶液的溶解度為在一定溫度下每一百克溶30g,在此溶解度曲線上方的點所含溶質>30g,多餘的則不會溶進去,成為析出的晶體
D. 化學題目 析出晶體的計算
(1)先求30度碳酸鈉飽和溶液560g中溶質的質量為560×40/140=160
(2)設析出Xg十水碳酸鈉
列式[160-(106/106+180)X]/560-X-25=7/107
E. 析出晶體怎麼算
根據溶解度來算吶 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溶劑減少的 一種是溶解度變化的 但是通過溶解度的比例關系都可以列出方程來
復雜點的一般析出的晶體中會含有水 如五水硫酸銅 這個要考慮前面加的和後面析出的不一樣
F. 怎麼比較溶液中析出晶體誰多誰少
根據同溫同壓下溶解度來判斷,溶解度大的降溫析出多一些,這是初中化學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哦!
G. 如何計算晶體中的結晶水個數 如硫酸銅等晶體所含的結晶水個數(不用太深,初中化學)
這個就是先算出物質里所含有的分子數是多少 比如五水硫酸銅 就是先算硫酸銅的分子數
接著就要根據化學式 再用分子數乘以每個分子內的結晶水的個數 就是所有的結晶水的個數了
H. 初三化學中:怎樣計算出析出晶體的質量
如果物質的溶解度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將一飽和溶液降低溫度,就會有晶體析出;升高溫度不會析出晶體;如果物質的溶解度是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將一飽和溶液升高溫度就會有晶體析出,降低溫度不會析出晶體。或者恆溫蒸發溶劑,達到飽和狀態後也會有晶體析出。
I. 化學當溫度變化時析出的晶體質量如何求
化學當溫度變化時析出的晶體質量w
查出在溫度t1時的溶解度w1和溫度t2時的溶解度值w2,假設w1>w2則,不考慮體積變化的影響時析出結晶量約為:W=w1/(100+w1)-w2/(100+w2)(g/100g溶液),
工業上計算通常查出溫度t1時飽和濃度C1和溫度t2時的I濃度值C2,假設C1>C2則,考慮體積變化系數的影響(溶液收縮系數α)時析出結晶量約為W=M(C1-αC2)(kg/m3)M為析出物質的摩爾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