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學:怎樣把教室里的空氣帶入實驗室(要教室里的純空氣)
拿個瓶子裝滿水,讓水溢出瓶口,讓後那玻璃片沿著瓶口推過去蓋住,拿到教室里,把水倒掉,然後把瓶子擦乾凈,再有玻璃片沿瓶口蓋上,帶到實驗室就可以了
Ⅱ 初三化學排水法收集空氣
排水法:搜集氣體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又叫排水集氣法.
(一)方法是:先將集氣瓶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然後倒立在水槽中。當導管口有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深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等瓶里的水排玩以後,在水裡用玻璃片蓋住瓶口,把集氣瓶移出水面,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當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時,正放在桌面上;當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時,倒放在桌面上】
(二)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條件有:
1.不跟水發生反應。
2.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排水法收集氣體
排水集氣法適用於難溶於水的氣體,如h2、o2、n2、co、no、ch4、c2h2、c2h4等。採用排水集氣法時注意:
1)集氣瓶裝滿水,不要有氣泡;
2)停止收集時,應先拔出導管或移走水槽後才能移開燈具,以免倒吸。
排空氣集氣法適用於比重與空氣相差較大的氣體,如h2、nh3、co2、hcl、cl2、so2等。比空氣輕的氣體採用瓶口向下排空氣法,比空氣重的氣體採用瓶口向上排空氣法。採用排空氣集氣法時注意:
1)集氣導管應盡量接近集氣瓶底;
2)密度與空氣接近或在空氣中易氧化的氣體不宜用排空氣集氣法,如co、no等。
我們取得的氧氣通常是通過排水取氣法收集到的,所以氧氣中不可避免地會含有水蒸氣(也就是說氧氣「不幹燥」)。水蒸氣有時候會干擾我們的實驗,所以需要獲得乾燥的氧氣。
判斷氧氣是否乾燥:將氧氣通過無水硫酸銅(cuso4,白色),如果無水硫酸銅變成藍色(有藍色則說明生成了cuso4·5h2o,也就是五水硫酸銅晶體),說明氧氣不幹燥。
獲取乾燥的氧氣:將原氣體通過乾燥的氯化鈣(cacl2)固體就可以了。
排水法:
(一)方法是:先將集氣瓶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然後倒立在水槽中。當導管口有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深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等瓶里的水排玩以後,在水裡用玻璃片蓋住瓶口,把集氣瓶移出水面,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當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時,正放在桌面上;當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時,倒放在桌面上】
(二)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條件有:
1.不跟水發生反應。
2.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排水法收集氣體
採用排水集氣法時注意:
集氣瓶裝滿水,不要有氣泡;
向下排空氣法就是集氣瓶的口向下,在空氣中收集氣體
學要注意的條件是:所收集的氣體密度必須比空氣小
這樣所收集的氣體才會向上浮
把瓶內的空氣擠出去
還有就是不能和空氣中的物質發生反應
不要把和空氣密度相近的氣體用排空氣法收集
向上排空氣法喝向下排空氣法差不多
Ⅲ 為測定教室內空氣的成分 怎樣收集教室內的空氣
先將集氣瓶裝滿水,蓋上玻璃片,拿進教室後將水倒出,靜置一會,蓋上玻璃片就好了;可以換成礦泉水的瓶子
Ⅳ 初中化學——氣體怎麼收集
收集氣體有規律可循:1排空氣法:瓶內的導管會有一種空間位置上的相對的上與下,所以,該氣體的密度適合用哪種排空氣法收集,則還有那種方法,如用向上排空氣法,則把瓶內相對位置中的上留給排出空氣用,則進氣自然從長進(當然是正放的那種裝置),相反同理.2排水法:水的密度都比氣體大,所以均用向下排水法,即相對位置在下的導管口要留給排出水用,進氣則從短進.
另外,若氣體與瓶內物質反應,通常為長進短出;若要將瓶內物質(當然要一滿瓶)排出常為短進長出;
Ⅳ 化學中收集氣體一般有哪三種方法
1,排水法 。適用於不易溶於水的氣體.例如氫氣,氧氣.
2,向上排空氣法。適用於比空氣密度大,溶於水的氣體,例如二氧化碳,氯氣.
3,向下排空氣法。適用於比空氣密度小,溶於水的氣體,例如氨氣.
Ⅵ 收集氣體的方法(化學實驗的)
收集氣體的方法,有如下的不同
1,排水法
適用於不易溶於水的氣體.例如氫氣,氧氣.
2,向上排空氣法,適用於比空氣密度大,溶於水的氣體,例如二氧化碳,氯氣.
3,向下排空氣法,適用於比空氣密度小,溶於水的氣體,例如氨氣.
向下排空氣法
H2
向上排空氣法
CO2,O2,SO2
排水法
H2
,CO
CO2用向上排空氣
CO用排水(向上不用,有毒)
H2
O2都是排水集氣法.(H2還可以用向下排空氣)
其實不溶於水的氣體都可以用排水集氣法
密度不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氣體反應的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氣
密度小於空氣的且不與空氣中的氣體反應的氣體可以用向下排空氣(如H2)
密度大小隻要看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密度就基本大於空氣.
Ⅶ 化學收集空氣的方法和原理
1,排水法,適用於不溶於水,且密度和空氣相差不大或者是有毒的氣體;
2,向上排空氣法,適用於密度比空氣大,且沒有毒性的氣體的收集;
3,向下排空氣法,適用於密度比空氣小,且沒有毒性的氣體。
普遍就是這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