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青黴素化學結構式怎麼讀

青黴素化學結構式怎麼讀

發布時間:2022-08-03 00:40:00

❶ 青黴素g的化學結構,哪部分不穩定,為什麼

青黴素g的化學結構,哪部分不穩定,為什麼
青黴素的化學結構式如下: 其中,因為青黴素中含有β-內醯胺環,所以在酸性環境中很不穩定,極易發生開環反應,生成其他化學物質。

❷ 青黴素結構式

青黴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 G、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單環類、頭黴素類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❸ 青黴素的化學本質是什麼(不要籠統地回答是一類抗生素)

青黴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
青黴素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G、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
青黴素分子式如下:

❹ 青黴素的資料

青黴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青黴素類抗生素是β-內醯胺類中一大類抗生素的總稱。

青黴素 化學本質:鹽酸巴氨西林。其化學名為1-乙氧甲醯乙氧6-〔D(-)-2-氨基-2-乙醯氨基〕青黴烷酸鹽酸鹽。 分子式:C21H27N3O7S·HCl 分子量:501.98 青黴素它不能耐受耐葯菌株(如耐葯金葡)所產生的酶,易被其破壞,且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黴素G有鉀鹽、鈉鹽之分,鉀鹽不僅不能直接靜注,靜脈滴注時,也要仔細計算鉀離子量,以免注入人體形成高血鉀而抑制心臟功能,造成死亡。 青 青黴素
[2]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是化療指數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黴素類抗生素常見的過敏反應在各種葯物中居首位,發生率最高可達5%~10% ,為皮膚反應 ,表現皮疹、血管性水腫,最嚴重者為過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後數分鍾內發生,症狀為呼吸困難、發紺、血壓下降、昏迷、肢體強直,最後驚厥,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各種給葯途徑或應用各種制劑都能引起過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葯的發生率最高。過敏反應的發生與葯物劑量大小無關。對本品高度過敏者,雖極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體內可致癲癇樣發作。大劑量長時間注射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葯或降低劑量可以恢復。 使用本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黴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黴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准確。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人死於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葯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准備。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黴素時,也需重作皮試。乾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製為佳。而且對於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葯性,故不提倡。
編輯本段家族分類
青黴素用於臨床是40年代初,人們對青黴素進行大量研究後又發現一些青黴素,當人們又對青黴素進行化學改造,得到了一些有效的半合成青黴素,70年代又從微生物代謝物中發現了一些母核與青黴素相似也含有β-內醯胺環,而不具有四氫噻唑環結構的青黴素類,可分為三代:第一代青黴素指天然青黴素,如青黴素G(苄青黴素);第二代青黴素是指以青黴素母核-6-氨基青黴烷酸(6-APA),改變側鏈而得到半合成青黴素,如甲氧苯青黴素、羧苄青黴素、氨苄青黴素;第三代青黴素是母核結構帶有與青黴素相同的β-內醯胺環,但不具有四氫噻唑環,如硫黴素、奴卡黴素。 按其特點可分為 : 青黴素G類:如青黴素G鉀、青黴素G鈉、長效西林等。 青黴素分子結構球棍模型
青黴素V類:(別名:苯氧甲基青黴素、6-苯氧乙醯胺基青黴烷酸) 如青黴素V鉀等(包括有多種劑型)。 耐酶青黴素:如苯唑青黴素(新青Ⅱ號)、氯唑青黴素等。 廣譜青黴素:如氨苄青黴素、羥氨苄青黴素等。 抗綠膿桿菌的廣譜青黴素:如羧苄青黴素、氧哌嗪青黴素、呋苄青黴素等。 氮咪青黴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點為較耐酶,對某些陰性桿菌(如大腸、克雷伯氏和沙門氏菌)有效,但對綠膿桿菌效差。
編輯本段特點
青黴素類抗生素是β-內醯胺類中一大類抗生素的總稱,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但它不能耐受耐葯菌株(如耐葯金葡)所產生的酶,易被其破壞,且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黴素G有鉀鹽、鈉鹽之分,鉀鹽不僅不能直接靜注,靜脈滴注時,也要仔細計算鉀離子量,以免注入人體形成高血鉀而抑制心臟功能,造成死亡。 青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療指數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黴素類抗生素常見的過敏反應在各種葯物中居首位,發生率最高可達5%~10% ,為皮膚反應 ,表現皮疹、血管性水腫,最嚴重者為過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後數分鍾內發生,症狀為呼吸困難、發紺、血壓下降、昏迷、肢體強直,最後驚厥,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各種給葯途徑或應用各種制劑都能引起過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葯的發生率最高。過敏反應的發生與葯物劑量大小無關。對本品高度過敏者,雖極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體內可致癲癇樣發作。大劑量長時間注射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葯或降低劑量可以恢復。
編輯本段葯理作用
青黴素——發現者
[3]內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壞。肌注或皮下注射後吸收較快,15~30min達血葯峰濃度。青黴素在體內半衰期較短,主要以原形從尿中排出。 青黴素葯理作用是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青黴素的結構與細胞壁的成分粘肽結構中的D-丙氨醯-D-丙氨酸近似,可與後者競爭轉肽酶,阻礙粘肽的形成,造成細胞壁的缺損,使細菌失去細胞壁的滲透屏障,對細菌起到殺滅作用。 對革蘭陽性球菌及革蘭陽性桿菌、螺旋體、梭狀芽孢桿菌、放線菌以及部分擬桿菌有抗菌作用。 青黴素對溶血性鏈球菌等鏈球菌屬,肺炎鏈球菌和不產青黴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對腸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腦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狀桿菌、炭疽芽孢桿菌、牛型放線菌、念珠狀鏈桿菌、李斯特菌、鉤端螺旋體和梅毒螺旋體對本品敏感。本品對流感嗜血桿菌和百日咳鮑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蘭陰性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對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對梭狀芽孢桿菌屬、消化鏈球菌、厭氧菌以及產黑色素擬桿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對脆弱擬桿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黴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四肽側鏈和五肽交連橋的結合而阻礙細胞壁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有效,由於革蘭陰性菌缺乏五肽交連橋而青黴素對其作用不大。 其中青黴素為以下感染的首選葯物: 1.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蜂窩織炎和產褥熱等 2.肺炎鏈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產青黴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傷風、氣性壞疽等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鉤端螺旋體病 8.回歸熱 9.白喉 10.青黴素與氨基糖苷類葯物聯合用於治療草綠色鏈球菌心內膜炎 青黴素亦可用於治療: 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2.放線菌病 3.淋病 4.奮森咽峽炎 5.萊姆病 6.多殺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熱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擬桿菌以外的許多厭氧菌感染 風濕性心臟病或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口腔、牙科、胃腸道或泌尿生殖道手術和操作前,可用青黴素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

❺ 青黴素的化學式

青黴素的分子式:
C13H20N2O2

青黴素水解化學式:
C16H18N2O4S.H2O

❻ 青黴素鈉,青黴素鉀,氨苄西林鈉及硫酸鏈黴素的化學結構式

1、青黴素鈉:

分子式:C16H17N2NaO4S

分子量:356.3719

❼ 青黴素的說明書

通用名稱:注射用青黴素鈉
英文名稱:Benzylpen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漢語拼音:Zhusheyong Qingmeisuna
【成份】

成份:青黴素鈉

化學名稱:(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醯氨基)7-氧代-4-硫雜-1-氮雜雙環[3.2.0]庚烷-2-甲酸鈉鹽。
化學結構式:

分子式: C16H17N2NaO4S
分子量: 356.38
【性狀】本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
【適應症】青黴素適用於敏感細菌所致各種感染,如膿腫、菌血症、肺炎和心內膜炎等。其中青黴素為以下感染的首選葯物:1.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蜂窩織炎和產褥熱等。2.肺炎鏈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症等。3.不產青黴素酶葡萄球菌感染。4.炭疽。5.破傷風、氣性壞疽等梭狀芽孢桿菌感染。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7.鉤端螺旋體病。8.回歸熱。9.白喉。10.青黴素與氨基糖苷類葯物聯合用於治療草綠色鏈球菌心內膜炎。青黴素亦可用於治療: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2.放線菌病。3.淋病。4.奮森咽峽炎。5.萊姆病。6.鼠咬熱。7.李斯特菌感染。 8.除脆弱擬桿菌以外的許多厭氧菌感染。風濕性心臟病或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口腔、牙科、胃腸道或泌尿生殖道手術和操作前,可用青黴素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

【規格】以C16H17N2NaO4S計(1)0.48g(80萬單位) (2)0.96g(160萬單位) (3)2.4g(400萬單位)

【用法用量】青黴素由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葯。1.成人:肌內注射,一日80萬~200萬單位,分3~4次給葯;靜脈滴註:一日200萬~2000萬單位,分2~4次給葯。 2.小兒:肌內注射,按體重2.5萬單位/kg,每12小時給葯1次;靜脈滴註:每日按體重5萬~20萬/kg,分2~4次給葯。3.新生兒(足月產):每次按體重5萬單位/kg,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時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時1次,嚴重感染每6小時1次。4.早產兒:每次按體重3萬單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時1次,2~4周者每8小時1次;以後每6小時1次。5.腎功能減退者:輕、中度腎功能損害者使用常規劑量不需減量,嚴重腎功能損害者應延長給葯間隔或調整劑量。當內生肌酐清除率為10~50ml/分時,給葯間期自8小時延長至8~12小時或給葯間期不變、劑量減少25%;內生肌酐清除率小於10ml/分時,給葯間期延長至12~18小時或每次劑量減至正常劑量的25%~50%而給葯間期不變。6.肌內注射時,每50萬單位青黴素鈉溶解於1ml滅菌注射用水,超過50萬單位則需加滅菌注射用水2ml,不應以氯化鈉注射液為溶劑;靜脈滴注時給葯速度不能超過每分鍾50萬單位,以免發生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
【不良反應】1.過敏反應:青黴素過敏反應較常見,包括蕁麻疹等各類皮疹、白細胞減少、間質性腎炎、哮喘發作等和血清病型反應;過敏性休克偶見,一旦發生,必須就地搶救,予以保持氣道暢通、吸氧及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措施。2.毒性反應:少見,但靜脈滴注大劑量本品或鞘內給葯時,可因腦脊液葯物濃度過高導致抽搐、肌肉陣攣、昏迷及嚴重精神症狀等(青黴素腦病)。此種反應多見於嬰兒、老年人和腎功能不全患者。3.赫氏反應和治療矛盾:用青黴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疾病時可由於病原體死亡致症狀加劇,稱為赫氏反應;治療矛盾也見於梅毒患者,系治療後梅毒病灶消失過快,而組織修補相對較慢或病灶部位纖維組織收縮,妨礙器官功能所致。4.二重感染:可出現耐青黴素金葡菌、革蘭陰性桿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5.應用大劑量青黴素鈉可因攝入大量鈉鹽而導致心力衰竭。
【禁忌】有青黴素類葯物過敏史或青黴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1.應用本品前需詳細詢問葯物過敏史並進行青黴素皮膚試驗,皮試液為每1ml含500單位青黴素,皮內注射0.05~0.1ml,經20分鍾後,觀察皮試結果,呈陽性反應者禁用。必須使用者脫敏後應用,應隨時作好過敏反應的急救准備。2.對一種青黴素過敏者可能對其他青黴素類葯物、青黴胺過敏,有哮喘、濕疹、枯草熱、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患者應慎用本品。3.青黴素水溶液在室溫不穩定,20單位/ml青黴素溶液30℃放置24小時效價下降56%,青黴烯酸含量增加200倍,因此應用本品須新鮮配製。4.大劑量使用本品時應定期檢測電解質;5.對診斷的干擾:(1)應用青黴素期間,以硫酸銅法測定尿糖時可能出現假陽性,而用葡萄糖酶法則不受影響。(2)靜脈滴注本品可出現血鈉測定值增高。(3)本品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或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動物生殖試驗未發現本品引起胎兒損害。但尚未在孕婦進行嚴格對照試驗以除外這類葯物對胎兒的不良影響,所以孕婦應僅在確有必要時使用本品。少量本品從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婦女用葯時宜暫停哺乳。
【兒童用葯】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
【老年用葯】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
【葯物相互作用】1.氯黴素、紅黴素、四環素類、磺胺類可干擾本品的活性,故本品不宜與這些葯物合用。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葯減少青黴素的腎小管分泌而延長本品的血清半衰期。青黴素可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3.本品與重金屬,特別是銅、鋅、汞呈配伍禁忌。4.青黴素靜脈輸液中加入林可黴素、四環素、萬古黴素、琥乙紅黴素、兩性黴素B、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苯妥英鈉、鹽酸羥嗪、丙氯拉嗪、異丙嗪、維生素B族、維生素C族等後將出現渾濁。5.本品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導致兩者抗菌活性降低,因此不能置同一容器內給葯。
【葯物過量】 葯物過量的主要表現是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葯並予對症、支持治療。血液透析可清除青黴素。

【葯理毒理】 青黴素對溶血性鏈球菌等鏈球菌屬,肺炎鏈球菌和不產青黴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對腸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腦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狀桿菌、炭疽芽孢桿菌、牛型放線菌、念珠狀鏈桿菌、李斯特菌、鉤端螺旋體和梅毒螺旋體對本品敏感。本品對流感嗜血桿菌和百日咳鮑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蘭陰性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對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對梭狀芽孢桿菌屬、消化鏈球菌厭氧菌以及產黑色素擬桿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對脆弱擬桿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黴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
【葯代動力學】 肌內注射後,0.5小時達到血葯峰濃度(Cmax),肌內注射100萬單位(600mg)的峰濃度為20000單位/L(12mg/L)。新生兒按體重肌注青黴素2.5萬單位/kg(15mg/kg),經0.5~1小時後,平均血葯濃度約為22mg/L,12小時後即降至9.6~19.2 mg/L。成人每2小時靜脈注射本品200萬單位或每3小時注射300萬單位,平均血葯濃度約為19.2mg/L。於5分鍾內靜脈注射500萬單位(3g)青黴素,給葯後5分鍾和10分鍾的平均血葯濃度為400mg/L和273mg/L,1小時即降至45mg/L,4小時僅有3.0mg/L。本品廣泛分布於組織、體液中。胸、腹腔和關節腔液中濃度約為血清濃度的50%。本品不易透入眼、骨組織、無血供區域和膿腔中,易透入有炎症的組織。青黴素可通過胎盤,除在妊娠頭3個月羊水中青黴素濃度較低外,一般在胎兒和羊水中皆可獲得有效治療濃度。本品難以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在無炎症腦脊液中的濃度僅為血葯濃度的1%~3%。在有炎症的腦脊液中濃度可達同期血葯濃度的5%~30%。乳汁中可含有少量青黴素,其濃度為血葯濃度的5%~20%。本品血漿蛋白結合率為45%~65%。血消除半衰期(t1/2β)約為30分鍾,腎功能減退者可延長至2.5~10小時,老年人和新生兒也可延長。新生兒的t1/2β與體重、日齡有關,體重低於2公斤者,7日和8~14日齡新生兒的t1/2β分別為4.9和2.6小時;體重高於2公斤者,7日和8~14日齡的t1/2β則分別為2.6小時和2.1小時。本品約19%在肝內代謝。腎功能正常情況下,約75%的給葯量於6小時內自腎臟排出。青黴素主要通過腎小管分泌排泄,在健康成年人經腎小球濾過排泄者僅佔10%左右;但在新生兒,青黴素則主要經腎小球濾過排泄。亦有少量青黴素經膽道排泄,肌內注射600mg青黴素後2~4小時膽汁中濃度達到峰值,為10~20mg/L。由於青黴素在被腸道細菌所產青黴素酶破壞,糞便中不含或僅含少量青黴素。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而腹膜透析則不能。

【貯藏】密閉,在避光並不超過20℃乾燥處保存。
【包裝】包裝規格:0.48g(80萬單位)/瓶 0.96g(160萬單位)/瓶 2.4g(400萬單位)/瓶

包裝材料:鈉鈣玻璃模製注射劑瓶、葯用氯化丁基膠塞(抗生素瓶塞)。
【有效期】24個月
【批准文號】0.48g(80萬單位) 國葯准字H0817

0.96g(160萬單位) 國葯准字H0818

2.4g(400萬單位) 國葯准字H0819

閱讀全文

與青黴素化學結構式怎麼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