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三化學酸鹼鹽有什麼做題的方法,需要注意的 我作題時都不知道從哪下手....
沒有必要看的太復雜,如果沒給少量足量過量可以用排列組合方法:
共有三種情況
1恰好反應,生成物唯一
2其中一個過量
3另一個過量
得出三個結果,套入到下一個反應里,把重復的劃死,得到的再看題目有沒有顏色,現象的提示,可以排除幾個,最後就可以了
『貳』 初中化學酸鹼鹽典型題解答方法
第一題,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所以應用氯化鋇 然後過濾即可 同理接下來用氫氧化鈉 得到氫氧化銅後過濾即可
第二題,B中氫離子與氫氧根不共存,不行 C中鎂離子與氫氧根不共存生成沉澱 D中氫離子與碳酸根不共存生成CO2
第三題,碳酸鈣不溶於水,所以是沉澱。 一定不含硫酸銅,因為是藍色。 碳酸鈣 氯化鋇。
第四題 選D 氫氧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澱,再因為氫氧化鋇遇酚酞變紅,所以最後不反應為HCl
純手打,希望採納我
『叄』 初三化學酸鹼鹽怎麼學才能學好
帶過近千個一對一學員了,對於學生們的個性化問題算是有點心得,分享一下酸鹼鹽的知識
目錄:
酸鹼鹽的考察形式
酸鹼鹽的難點
酸鹼鹽的易錯點
突破酸鹼鹽難點
一、酸鹼鹽的考察形式
作為初中化學最難的一部分,酸鹼鹽通常以圖像、除雜和鑒別、變形實驗、推斷和探究實驗的形式出現,佔分的話在20分左右。
二、酸鹼鹽的難點
1.客觀環境:大多數學生是在寒假過後開始學的酸鹼鹽,這時候有個比較尷尬的就是進度比較趕,因為要抓緊講完,一模考試前又要開啟一輪復習,所以這時候的時間緊任務重勢必會使得難點的內容消化時間不夠,所以從客觀上造成了學生感覺酸鹼鹽比較困難。
2.性質難點:酸鹼鹽老師們通常以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的形式展開去講解,這其中物理性質都可以考察難點出來,比如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那畫出來溶質質量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與溶液相結合,利用性質分析判斷);化學性質中方程式是需要著重記憶和掌握的,這裡面的性質也是實驗中非常容易考察的,以酸的化學性質為例:使得指示劑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與金屬氧化物反應、與鹼反應、與部分鹽反應,這些需要記住的同時,將方程式也一並掌握。比如可以這樣考察:現有兩種無色溶液,已知一種是稀鹽酸,一種是氯化鈉溶液,請問如何鑒別?
但從題目的角度來看已經達到了應用的層次,如果沒能快速把握住要點很容易就懵了,此時結合性質一條條過就行了,鑒別無非是現象不同即可,第一條指示劑,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二條活潑金屬,加入鋅粒有氣泡生成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三條金屬氧化物,加入氧化銅,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四條鹼,加入氫氧化鐵,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此時需要注意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等雖然由放熱但不易觀察,沒有顏色、沉澱、氣味等明顯現象,所以用難溶性的鹼更好些);第五條部分鹽,加入碳酸鈉固體,有氣泡生成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這里注意不能用硝酸銀溶液,因為現象均為生成白色沉澱,無法鑒別)。
通過上述例題總結下:實驗考察的是知識的應用層次,用性質解決問題,所以對於能否反應、如何反應、反應後現象等需要精準記憶,而以老師經驗來看,多數同學對酸鹼鹽的基礎知識存在模稜兩可現象,導致題目拿捏不準。
3.除雜難點:除雜也是選擇和實驗非常愛考的一種,比如CO2(HCI),除去HCI的話選取哪種試劑,先要思考除雜要點:除雜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除雜不能消耗主要的物質,符合這兩點就可以,我們挨個嘗試一下:比如同學想到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和HCI反應達到除去HCI的目的,但是同樣會除去CO2,不符合要點;有同學想到用碳酸鈉溶液,這里HCI可以和它發生反應,但其實CO2也可以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CO2+H2O+Na2CO3=2NaHCO3)所以也不能用;實際上應該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能消耗HCI,但沒有引入新的雜質、消耗CO2,所以符合要點。
總結一下除雜要結合性質+要點選擇,缺一不可,鑒別與除雜異曲同工。
4.實驗儀器、葯品作用:
這部分屬於大多數同學看不上,但卻容易失分的,比如導管的作用:導氣、冷凝迴流、平衡氣壓,一般同學能想到導氣,後續的基本都想不到;比如制備實驗中濃硫酸試劑瓶的作用,大多數同學都可以想到乾燥氣體,但其實還可以有的作用:通過觀察氣泡的流速來控制反應速率、混合反應氣體等;比如鹼石灰的作用,多數同學能夠想到乾燥氣體,但是還可以有處理尾氣XX,防止污染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水,防止進入到發生裝置使得xx葯品xx。
總結一下:實驗儀器、葯品的作用等不能還停留在走進化學世界那時候的水平,需要結合實驗總結、整理、歸納出來,這樣你的實驗思路才能打開。
三、酸鹼鹽的易錯點
1.現象描述不全或者錯誤
多數同學對於現象的記憶看似比較准確,稍微變一下就容易犯嘀咕,比如將熱膨脹法檢驗裝置氣密性的儀器將儀器中加入水和氧化鈣,書寫右側觀察到的現象:多數同學能夠寫出來導管口有氣泡生成,但實際上還需要寫出來,冷卻到室溫後的倒吸現象,一旦涉及到現象與壓強相關,同學們普遍發懵。再比如天平兩側放等質量足量稀硫酸,左右兩側分別加入等質量的Mg和AI,天平的指針現象:這個就要結合性質去分析,考察金屬與酸反應的圖像分析,熟悉的同學應該知道,Mg的金屬活動性更強,所以Mg反應速率更快,因此剛開始是天平向右傾斜,但是從量來看,AI生成的氣體更多,所以最終天平向左傾斜。
2.材料分不清
化學與生活作為送分題通常是得分率比較高的,但是一弄材料就有點分不清,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合成材料、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等等需要具體的掌握,比如復合材料中有玻璃鋼、鋼筋混凝土,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有纖維素類棉、麻,蛋白質類羊毛和蠶絲等,合成材料中有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中的熱固性塑料諸如電木等容易被遺忘。
3.計算多次添加不會算
在計算題目中,多數類型按照老師的套路、模板可以直接計算,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多次添加的問題就需要分析了,這種題目對學生不太友好,下面拿一個例題為例闡述一下:
有興趣的同學先別看解析,自己先去分析解決一下,10分鍾以內答完挺不錯。
分析:第一次剩餘35.2g,第二次是在這個基礎上加的25g,所以理論上應該有60.2g,但是只有58.4g,所以生成氣體1.8g,第三次也是這樣分析,生成氣體0.8g,所以從這要分析出來,這塊已經反應結束了,因為加入的酸是一樣的,應該生成1.8g。所以整理一下:第一次氣體不知道,第二次氣體1.8g,第三次氣體0.8g,熟悉計算題的學員應該能反映出來這就是經常出現的表格題目了,第一次也應該生成1.8g,總的來說生成氣體4.4g,結合這個重要信息再去計算就迎刃而解了。
四、突破難點
在酸鹼鹽學習的時候,可以按照下面的節奏學習:
1.熟記基礎性質——看山是山
大多數同學對知識掌握層次不夠,導致失分較多,所以需要把基礎的東西達到快速准確的表達出來:比如酸的化學性質5條,分別是XXX,快速的背誦出來;這里可以用誦讀的形式每天背誦一下,加深印象,避免遺忘。
2.學習技巧——看山不是山
需要開始理解性質,比如原來酸的最大特點在於解離出來的H+,那麼反應的實質就是H+與XX反應生成XXX,如果能達到這種進一步的層次,對於性質掌握就不僅僅是在記憶上, 而是在理解的層面上精進了一步,此時你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3.歸納整合——看山是山
這個階段是需要多做限時訓練的同時,把最基礎的東西回歸整合,題目中考察實驗原來從實驗目的出發、開始實驗設計、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總結反思,但其實這個你早就學過了,只不過你對於每一個步驟有了具體內容上的認知,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詞彙。
以上是老師近千名學員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能踏踏實實看到底部,你已經超越了90%的學生了,點贊一下,讓更多的人看到吧~超過2000再更
『肆』 化學酸鹼鹽推斷題怎麼做
一般情況下,在化學式前為 「H」開頭的,酸根結尾的(除CH3COOH醋酸外),的式子表示的都為酸。或者說。在電離時,電離出的離子,全是(或僅有帶正電荷的粒子)為「H"離子的化合物就叫做酸。
關於鹼,即
在電離時,電離出來的陰離子全是(OH)根的化合物就是鹼。或者是說,左邊是由金屬或(NH4),右邊是由(OH)根組成的化學式表示的物質,一般情況下是鹼。
關於鹽,只需看;如既不是鹼,又不是酸的物質,大多是鹽。但化合物除外。
如果,實在分不清。可用指示劑來觀察。初中階段只學無色酚酞,和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劑。
酸,在化學性質中,呈酸性。鹼則同理,呈鹼性。而鹽,不會使任何指示劑變色,一般情況下,呈中性。
分辨到底該物質呈酸性還是鹼性。酚酞和石蕊的變化是不同的。
當該物呈酸性,加入指示劑,酚酞不顯色。石蕊變化成紅色。
當呈鹼性時,石蕊變成藍色,酚酞變成紅色。
希望能幫助你
『伍』 初三化學酸鹼鹽辨別題竅門
主要就是要記住一些經常在題目中出現的:有顏色的,有特殊氣味的,有特別現象的,點燃有特別顏色的火焰的,等等。
記住這些之後,就要能夠靈活應用,當出現某個信息,如:白色沉澱。這樣就應該想到與白色沉澱有關的一些反應以及物質,如:硫酸鋇,碳酸鈣,氯化銀……
總而言之,學習初中化學鑒別,最好的方法就是:1.背誦特別的物質 2.學會聯想,看到某些信息就要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些信息。
這些是本人學習的一些小竅門,希望LZ能夠從中吸取一些有用的東西!
o(∩_∩)o
『陸』 有圖的初三化學酸鹼鹽推理題,要有答案
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末,可能含有CuSO4、BaCl2、Na2SO4、Na2CO3、KCl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同學對其組成進行了探究,過程如下:
根據以上實驗推斷,這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柒』 化學酸鹼鹽的鑒別題怎麼解啊給幾個例子講一下
(1)有特殊pH值的考慮
指示劑
.
如:
H2SO4
HCl
Na2CO3
CaOH
可以選用紫色的
石蕊試液
,
酚酞
或
pH試紙
.
(2)放出氣體,有
碳酸根離子
或
碳酸氫根
離子的化合物遇到酸放出CO2氣體.
如:
CaCO3
Na2CO3
NaHCO3
CaHCO3
(3)產生沉澱,這需要記物質的溶解性.
具體沉澱如下:SO4(2-):Ba(2-)[白色沉澱].
Cl(-):Ag(-)[白色沉澱]
OH(-):Fe(2+)[]
Fe(3+)[紅棕色沉澱]
Cu(2+)[藍色絮狀沉澱]
Al(3+)[]
Zn(2+)[]
CO3(2-):Ca(2+)[白色沉澱]
Fe(2+)[]
Fe(3+)[]Cu(2+)[藍色絮狀沉澱]
Al(3+)[白色沉澱]
Zn(2+)[]
Al(-)[白色沉澱]
(註:有些沉澱的顏色我也
不太清楚
,沒有標出.)
『捌』 初三化學酸鹼鹽,求詳解!!我有標答,要的是思路或過程,謝謝! 尤其是這個圖,沒看懂。A瓶要是會有
A有現象即由紅變無色,說明A瓶是用來除掉二氧化硫的,(因為 二氧化硫通入水溶液中形成酸與氫氧化鈉反應是使成中性)那麼之後通入管中的就可能是氫氣或是空氣若是氫氣則氧化銅發生置換反應變成銅成紅色 B瓶是為了乾燥
『玖』 初三化學題:酸鹼鹽 急,在線等待
好吧,如果你一開始是與CuCl2產生氫氧化銅沉澱,生成的氫氧化銅沉澱也會立即與HCl再生成CuCl2
化學反應沒有這么麻煩的,總是傾向於一步反應生成產物
自然是先於HCl反應生成BaCl2
如果要解釋,這個與H+濃度有關系,H+濃度主要來自HCl,所以先於HCl反應
Cu(2+)會水解,產生H+,但是數量及其小(高中知識)
所以先於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