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情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據教學設計理論,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可以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分析學生狀況應該從多個角度來分析。一個好的說課方案,應盡可能從學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麼知」等五個方面全面分析學生情況。1.學生的「已知」。這里的已知是指學生已經具備的與本節內容學習相關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等,明確這點很重要,它決定著學習起點的定位。2.學生的「未知」。「未知」是相對「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學習應該達到的終極目標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識,而且還包括實現終極目標之前,還要涉及學生所沒有掌握的知識。3.學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過這節課教學,所任教班級的學生能達到怎麼樣的目標,它決定了學習終點(即學習目標)的定位。這是因材施教的基礎。4.學生的「想知」。所謂「想知」,是指除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外,學生還希望知道哪些目標以外的東西(註:學生學習中,往往會通過提出疑問來體現「想知」。當然,學生的「想知」可能會超出教學目標或者學生認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課堂教學可不與拓展,但建議給學生一個提示性的交待)。5.學生的「怎麼知」。「怎麼知」反映學生是如何進行化學學習的,它體現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方法、習慣等。教案中如何寫三維目標的設計學習目標是指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要達到的預期的學習結果。所謂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一、設計三維目標的依據如何確立某一個教學單元或某一節課的三維目標,要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課程標准和教材信息轉化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顧該教學內容先前的實踐經驗和反思。在些基礎上,再進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個著眼點」:一是目標的著力點;二是內容的重難點;三是資源的開發點;四是落實的知識點;五是培養的技能點;六是情趣的激發點;七是思維的發散點;八是合作的討論點;九是滲透的育人點;十是知識的引申點。(二)要切實了解學生情況了解學生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師以為整天和學生在一起,沒必要進行專門的了解,這是一種誤解。我們要求教師通過多種途徑的調查,力求做到「十知道」:一是知道學生的現有水平;二是知道學生的學習需要;三是知道學生的學習環境;四是知道學生的學習態度;五是知道學生的學習方式;六是知道學生的學習習慣;七是知道學生的思維特點;八是知道學生的生活經驗;九是知道學生的個性差異;十是知道學生的認知規律。
⑵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說課稿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從教材體繫上看,《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這個課題是繼上一單元里所學的元素符號,化學式等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並與元素符號、化學式構成了九年級化學三個重要的化學用語。它在本單元中是聯系質量守恆定律和進行化學計算的「中介」,是進行化學計算的基礎,也是整個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前提和保證,更是解決化學問題的有力武器。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結合教材和課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②掌握化學方程式書寫步驟,初步學會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學習應用化學知識和化學工具的習慣和能力;通過游戲與練習,增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鞏固和掌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探索化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嚴密性,以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設置及對今後教學的影響,本節的教學重點為,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難點是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教學關鍵是創設恰當的情景,組織好活動與探究,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法分析】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結合教材,考慮到學生在書寫化學方程式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如化學式寫錯、沒配平、未標條件、箭頭使用不當或遺漏等)。本節課主要採用以學生的活動探究為主線,結合使用談話法,歸納分析法、討論法、實驗法、練習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試一試,練一練,議一議,做一做」的教學流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新知識,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課堂效率。
【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教會學生如何學,是教師的職責,是培養能力的關鍵。本節課我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他們自己去觀察、討論、分析,培養其自主能力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這樣做增加了學生參與機會,增強了參與意識,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程序】
第一步:想一想(溫故導新)
(多媒體顯示)
1、煤餅燃燒後剩下的煤渣的質量與煤餅相比有什麼變化?此反應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嗎?你能用化學方程式把這個反應表示出來嗎?
2、P2+02 點燃 P202 這個式子能不能稱為化學方程式?怎樣才能使它符合質量守恆定律的化學方程式呢?
[設計意圖]:通過想一想,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為新授知識做好鋪墊。通過想一想,把問題做為教學的出發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激情,從而引出——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猜一猜(觀察猜想)
(多媒體顯示)1、廣告:「水變汽油,經濟收入驚人,技術轉讓,請有識之士加盟」,同學們,假如你是老闆,你是否加盟呢?請談一談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思考,得出一個化學反應不是隨隨便便發生的,而是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的,絕對不能憑空想像。
(多媒體顯示)2、教材P93圖片
猜一猜:①第一幅圖片揭示的一個化學反應是什麼?左右平衡了嗎?
②第二幅圖片左右平衡了嗎?用一個什麼化學方程式把它表示出來?
③第二幅圖片中的平衡,是怎樣從第一幅圖中的不平衡變化來的?
[設計意圖]:從圖片形象直觀地告訴學生,H2和0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如何配平的?讓學生既懂得了配平的原理——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又很輕松地接觸到本節課的難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為下一步突破教學難點埋下伏筆。
第三步:試一試(自主探究)
1、你們看到過「找錯誤」這樣的電視節目嗎?現在我們也來試試,有人說,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這樣的
P+02—P02
請同學們指出這個化學方程式的錯誤有哪些?
(學生思考回答:生成物可能不對,沒有反應條件,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2、上述的化學方程式應該怎樣改正?寫出化學方程有哪些步驟?
(先讓學生們熱烈討論,找錯誤,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本,歸納步驟。) 4P+502 點燃 2P205
第一步:將磷、氧氣的化學式寫在左邊。P202的化學式寫在右邊。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畫一條短線。
第二步:配平:因為左邊有兩個氧原子,右邊有四個氧原子,兩數的最小公倍數10,所以在氧氣前面配上5,在P205前面配上2。式子右邊的磷原子個數是4,左邊磷原子個數是1,因此要在P的前面配上4(適時點撥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數法)。
第三步:標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把短線改成等號。
3、化學反應的信息是否都反應在化學方程式中了呢?
演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的實驗,有氣體生成。
4、能不能在化學方程式中表示出這一信息?
(能,在氧氣下的化學式後面用向上的箭頭表示。)
演示:氫氧化鈉與硫酸銅的反應,有沉澱產生。怎樣在化學方程式中表示這一信息?
(在氫氧化銅的化學式後邊加一個向下的箭頭。)
5、是不是見氣體和固體就不加箭頭呢?請你們看書自找答案。
[設計意圖]:強化理解、鞏固練習。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使學生在嘗試中知道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步驟。有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四步:練一練(講練結合)
(多媒體顯示)
1、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如不正確,為什麼?
①Fe+02點燃 Fe02 ②Fe+02 點燃 Fe304
2、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鋁在氧氣中燃燒
(2)鐵在氧氣中燃燒
(3)水通電分解
(4)一氧化碳(C0)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獨立完成,教師來回查看。幫助學生指點、糾正。反饋學生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還存在什麼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本節重點。
第五步:議一議(小結提高)
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是什麼?
2、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應注意什麼?
(多媒體顯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口訣
1、寫 左寫反應物,右寫生成物。
2、配 寫好化學式,記得要配平。
3、注 短線改引號,條件要著明。
氣體和沉澱,箭頭要分明。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本節所學知識,師生共同小結。讓學生體會要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六步:做一做(課節鞏固)
1、游戲。將學生分成六組,每組領取一塊小黑板和一個塑料盒子,盒子里有各種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數字、符號等。每個盒子里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個完整的化學方程式。1~4組盒子里有干擾卡片,5~6組提供反應的文字表達式。1~4組分別拼出了硫、鋁、鐵、鎂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5~6組拼出鋅與稀鹽酸反應,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意圖]:用游戲的方式取代傳統的紙筆練習,讓學生鍛煉眼、手、腦的協調能力,將理論學習知識搭上趣味,愉悅、競爭的載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
2、教材P99:1題、3題、4題。
3、根據信息寫化學方程式
(1)汽車尾氣中含有C0、N0等有害氣體,可在用鉑、鈀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種氣體和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一種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在宇宙飛船的火箭推進器中,常裝有液態肼(用N2H4表示)和液態雙氧水(H202),它們混合時發生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學生的做。反饋學生存在的問,下次上課時予以糾正。布置相應的針對性訓練題。
⑶ 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特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班級整體學習風格: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准確性稍微欠缺。
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⑷ 請分析和評價上述兩位老師的學情分析,說明學情分析對化學課堂教學有何意義
小學數學怎樣說課
一、說課的原則。
1、 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對說課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教材分析正確、透徹。學情分析客觀、准確,符合實際。
2、 理論性原則。說理精闢,能靈活運用學科理論和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並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體現出較高的理論素養。一方面要有理論指導。對教材的分析應以數學學科基礎理論為指導,對學情的分析以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對教法的設計以數學教學論和數學教學法為指導,力求所說內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另一方面,理論與實際要有機統一。
3、邏輯性原則。說課時要做到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表達清晰、說理嚴密、前呼後應。
4、創新性原則。這一原則是說課的靈魂,也是衡量說課質量的重要標志。即,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有鮮明的個性和特色,你無我有,你有我優,讓人耳目一新。
二、(課前)說課的內容。
(課前)說課,一般包括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等幾方面內容。
1、 說教材。
(1)介紹教材的來龍去脈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說課中教者首先要闡述所備、所上的數學內容的來龍去脈,分析本節課在整個一節、一單元乃至整個小學數學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課時教學內容
(2)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計算××習題」一類的套話,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幾方面分析、制定教學目標。
(3)說本課教學內容包含哪些知識點,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學內容的,教材敘述語言與例題怎麼搭配,按什麼順序展開的例題與習題的分布類型,其中的重點難點內容是什麼。
2、 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媒體的運用。
說學法。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和學習習慣,以及為什麼這樣做。
3、說教學程序。
說出自己教學思路及理論依據,課堂結構、教學媒體的合理運用,實驗設計及板書設計等。
4、 說對本節課教學計劃的預評估。
一般數學課的說課材料可從這四個方面去准備,但也不是面面俱到,這幾個部分不是簡單的羅列,我們在思考說課內容,陳述說課內容時還應做到以下基本要求:
1、依據教學課程標准分析教材、分析學生。
2、說明教學目標的確立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思路。
3、說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策略。
4、說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使用。
5、說明優化教學過程結構的設想。
三、說課的方法和技巧
只要我們的老師深鑽「綱本」,細研方法,優選習題,精琢程序,就能保證說課質量。
1、如何說好課
(1) 要明確說課的目的,根據說課的目的確立說課的形式。
(2)了解說課的程序,明確說課的流程。
(3)要精心構思,不可信口開河,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要說透如何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這一教育教學原則。
(5)要抓重點,抓關鍵,講究「省略」,過渡自然,前後照應。
2、 說課技巧
(1)說「清」教材。
教師在說課前應認真學習課程標准中的基本概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等,把它作為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結構以及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對這節課內容進行追本溯源,找到他在課程標准中的位置,看看數學課程標准對這個內容的要求,牢牢把握課程標准與教材的關系,把課程標准與教材緊密結合起來,反復揣摩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要求,合理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分析清楚明了。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剖析教材,課時安排,明確目標。
(2)說「對」教學法。
這個方法既包括教師實施教學目標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這一節課上要掌握的學法。說課時必須要「實」,要對路,對准學生的學習思路。可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習的方法技巧、個體發展和群體提高這三方面內容。
(3)說「精」教學程序。
說出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和環節;說出處理教材、教法和學生實際之間聯系的方法;說出對每個環節、每個層次、每個步驟的設想和安排及這樣設想和安排的依據;說出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好關鍵點的理由和方法;說出習題設計和板書以及設計的意圖、目的和理論依據。
一般可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教具學具准備,設計思路,教學流程,板書設計。
(4)說「准」練習安排。
習題的設計,既要准確體現該節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又要體現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考慮到不同類型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層設計、區別對待,真正體現讓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的數學發展。
四、說課應注意的問題
1、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成說課稿。在備說課稿時多問幾個「為什麼」。說課稿不宜過長,時間控制在10—15分鍾為宜,把握要求、容量適當。
2、說課稿側重於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
3、說課的理論依據要隨說課的步驟提出,使教例與教理水乳交融,有機結合。
4、應掌握詳略,突出重點,避免空泛,力求實在。
5、展現專長,突出特色。
附:說課稿(摘自網路)
構建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直線和線段的教學設計
鹿山上里小學 潘曉燕
一、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於以上理念,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了「引導探索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改革思路,並且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設計思路
(一)關於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93—99頁的直線和線段的認識。在本學段中,學生將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進一步學習圖形變換和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而直線和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的起始概念,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的基礎。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在這一學段的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直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特徵,初步學會畫直線和線段。
2、使學生學會量線段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直線和線段,會量線段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難點是理解直線的特徵。
(三)關於教學流程
為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自主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
1、設疑激情: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課中出示學生生活的校園環境的一角的簡筆畫,組織學生給簡筆畫中的線條歸類,引出課題「直線」。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並且強調學生建立空間感、符號感、數學感及鑒別結構和規律的能力。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在新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線和線段的特徵及兩者的異同,並通過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畫直線和線段、量線段的方法。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著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線段,分辨出某一物體由哪些線段組成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問題。
4、交流評價: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獲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如教學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獲、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獲和感想告訴大家。
三、教學過程(相關圖形參見課件)
(一)設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
1、多媒體出示描繪校園一角的畫面,有假山、流水,還有太陽、小鳥、教學樓以及小樹、各種花。
2、引導學生欣賞圖畫,感受校園美景,激發熱愛學校的情感。然後去掉顏色,成為一幅線描畫。
3、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這幅畫是由什麼構成的?這些線有什麼區別?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小組討論完成)
4、匯報:以一株花為例,請學生給線分類。多媒體顯示花變大,各線條間稍分開。指名分類,隨著學生的指點,線跳入相應的框中,框下分別注有直的線、曲的線。
5、引出課題:像這樣筆直的線,是直線(板書),今天的課我們就來研究這種直的線。
(二)引導探索
1、 認識直線:
(1) 認識直線的特徵:
課件出示媽媽織毛衣的場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繞來繞去的毛線。問:它是什麼形狀?老師把它這樣(用手把線拉直)(變直了),這種線你能給它取個名稱嗎?(板書:直線)。這是一條直線,它有什麼特徵?教師把毛線一點一點拉長問:」還可以拉長嗎」(可以)現在老師一個人不能把它拉長,誰來幫老師拉一拉?請兩位同學上來拉。教師問:」還可以拉長嗎?如果它不斷地拉長,請你想像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兒?」從中引出直線的一個特徵:無限延長 (板書:無限延長),那它有盡頭嗎?引出直線的另一個特徵:沒有端點(板書:沒有端點)
(2)畫直線:既然直線那麼長,我們能把它全部畫下來嗎?學生回「不能。」所以我們畫的只是直線的一部分。請同學們試著畫一條直線。
(3)學生匯報交流畫直線的工具、方法。教師總結。
(4)判斷直線(課件出示):請你認真觀察哪條是直線?哪條不是直線?
(5)在生活中你見過直線嗎?
2、 認識線段:
(1) 認識線段的特徵:
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多物體的邊是直的,但它有端點,那它是什麼呢?課件出示楊浦大橋上一根根斜拉的鋼索的照片(有的說是線段,那麼板書:線段。如果沒有人回答,那麼教師說)
請看大屏幕:這是一條直線,在直線上點兩個點,這兩個點之間的一段叫線段(板書:線段)。教師畫一條線段。
(2)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線段和直線比較有什麼相同點?(直)它們又有什麼不同點?得出線段的特點:有限長、有兩個端點。
(3)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3、 量線段
(過渡)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畫了線段,知道線段有長度,它可以用尺子等工具來測量。
⑸ 寫教案時,學情分析應該寫什麼
學情分析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原有知識的分析。要做到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這對備好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獲得的知識與即將獲得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常常是前後密切關聯的。 二、學生現有認知能力的分析。在學科教學中,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包括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等,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這些能力狀況,弄清楚教材中哪些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達到教學目的,對學生能夠理解、分析、歸納的內容,教師可少講,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自學機會,對學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問題便可多費些工夫講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的分析。每名學生在來到學校學習的同時,也帶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觀點、看法。這種已有的經歷、經驗和對待社會的觀點,對於即將進行的課堂學習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 四、學生的情感分析。情感因素,是教學設計環節中一個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隨著知識經驗的掌握、觀念的形成以及內部智力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它對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起著決定的作用。 五、學生的身心特徵的分析。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各有其特點。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
⑹ 初中學生的學情分析怎麼寫
初中生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生理,心理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薄弱,大部分學生家長包辦過多過細,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很差,農民工子女集中的學校,因學生家庭環境等原因,安全隱患多。
七年級的學生對"意志"的 內涵可能認識並不深刻,有必要讓學生對意志有更深刻的認識.另外,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相對比較優越,缺乏應有的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質水平較低.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認識意志和鍛煉意志.
從年齡特點來看,七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同時,我校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薄弱,但思維活躍,課堂敢於發言,素質整體上呈現多層次的特點。
八年級學情分析
由於當代中學生絕大多數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所以養成了他們很多人中以我為中心的心理,他們中有些人義務意識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不關注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另外,由於中學生是弱勢群體,有可能面對侵權受到傷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護自己。因此,對他們進行權利、義務教育,使之明確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九年級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受認知結構、能力水平的限制,對事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上,學生享受著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的成果,但對於科技與教育戰略地位的認識還有待深化,一部分學生還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依據課程標准九年級的學生應該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為什麼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⑺ 怎麼寫學情分析
包括班級現狀分析、原因分析、改進措施、對任課教師的建議四個方面。
1、班級現狀分析:
從上學期的各方面情況來看,本班總體還是不錯的。班風積極健康向上,學生思維較活躍,班幹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學生已經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是仍不排除少數一些自控力較差的學生。應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引導個別學生有明顯進步。
2、原因分析:
學生方面,班級里的優等生學習非常自覺認真,在班級里起了引領與帶頭作用,比學習,比進步蔚然成風。
3、改進措施:
鼓勵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他們與優等生逐一雌雄。多幫助下游生,使兩極分化最小化。
要做到勤說(每天每時常提醒)、勤問(每天能夠與個別學生進行交流)、勤查(每天檢查各科作業的完成情況),加大管理力度,讓學生能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
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闡明各校之間競爭的嚴峻形勢,讓學生有憂患意識,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4、對任課教師的建議:
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後續學習前提條件,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會給以後的教學帶很大的隱患,縮小差生面,杜絕出現低分。
(7)八年級化學學情分析怎麼寫擴展閱讀:
學情分析的重要性
切忌單純為了學情分析而去分析學生或者將學情分析孤立於教學設計之外。
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
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而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來闡述最近發展區就是教-學目標。
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內容分析往往是一盤散沙或無的放矢;因為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願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
總之,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⑻ 初三化學學科期中考試前學習情況分析總結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試試卷是自主命題,主要考查的的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二、三單元的內容,總分為60分。試題考查學生有效、准確記憶的東西較多,但又有考查學生邏輯推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的試題。全卷包括15個選擇題,7個大題目,與中考題量基本一致。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學生成績分布情況,50分以上的2人, 36分以下即不及格的為4人
2、透過學生答題分析,可以看出(1)學生只要態度端正,能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學習,即能取得較好成績。(2)對於成績不好的學生,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體現在課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聽課,不能主動簡要地做好筆記,不能自覺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不能積極進行習題訓練而達到提高的目的,這部分學生似乎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來學習。(3)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抱著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對學科考試無所謂的態度,把選擇題隨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況。
三、今後師生努力目標
1、學生應該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樹立信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且要努力、刻苦、勤奮,真正做到聽一聽,練一練,想一想,議一議,問一問「五個一」的要求。
2、教師應該充分利用40分鍾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教研,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同時扎實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及時要求學生進行課後復習和訓練。
3、抓住化學學科的特點,加強記憶,及時總結,使知識點形成網路結構。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4、向其他學科老師學習,與班主任密切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