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學性突觸傳遞過程
突觸前細胞藉助化學信號,即遞質(見神經遞質),將信息轉送到突觸後細胞者,稱化學突觸,藉助於電信號傳遞信息者,稱電突觸.在哺乳動物進行突觸傳遞的幾乎都是化學突觸;電突觸主要見於魚類和兩棲類.根據突觸前細胞傳來的信號,是使突觸後細胞的興奮性上升或產生興奮還是使其興奮性下降或不易產生興奮,化學和電突觸都又相應地被分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的為興奮性突觸,對下一個神經元產生抑制效應的為抑制性突觸.
㈡ 敘述突觸的信息傳遞過程
1.神經元之間聯系的基本方式是形成突觸,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後膜構成,突觸前膜內側有大量線粒體和囊泡,不同類型突觸所含囊泡的形態、大小及遞質均不同.突觸後膜上有遞質作用的受體.
2.信息傳遞的基本方式:化學性突觸傳遞,縫隙連接、非突觸性化學傳遞.
(1)化學性突觸傳遞是神經系統內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是一種以釋放化學遞質為中介的突觸性傳遞.基本過程如下:突觸前膜釋放遞質→突觸間隙→與突觸後膜受體結合→epsp或ipsp→突觸後神經元興奮或抑制.
(2)縫隙連接又稱電突觸,是細胞間直接電聯系,結構基礎是細胞上的橋狀結構.特點:以電擴布,雙向性,傳導速度快.
意義:使許多神經元產生同步化的活動.
(3)非突觸性化學傳遞:這種傳遞的結構基礎是:傳遞信息的神經元軸突末梢的分支上有大量曲張體,曲張體內有大量含遞質的小泡.
傳遞方式:曲張體釋放遞質入細胞間隙,通過彌散作用於效應細胞膜上的受體.
傳遞特點:①不存在突觸的特殊結構;
②不存在一對一的支配關系,一個曲張體能支配較多的效應細胞;
③距離大;
④時間長;
⑤傳遞效應取決於效應細胞膜上有無相應的受體;
⑥單胺類神經纖維都能進行此類傳遞,例如交感神經節後腎上腺素能纖維.)
㈢ 何謂突觸試述突觸傳遞的過程和機制
突觸是指一個神經元的沖動傳到另一個神經元或傳到另一細胞間的相互接觸的結構。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系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
突觸傳遞的過程和機制:
在前膜的內側有緻密突起和網格形成的囊泡欄柵,其空隙處正好容納一個突觸小泡,它可能有引導突觸小泡與前膜接觸的作用,促進突觸小泡內遞質的釋放。
突觸前神經元傳來的沖動到達突觸小體時,小泡內的遞質即從前膜釋放出來,進入突觸間隙,並作用於突觸後膜;如果這種作用足夠大時,即可引起突觸後神經元發生興奮或抑制反應。
(3)化學性突觸是如何傳遞的擴展閱讀:
傳遞機理
當神經沖動傳至軸突末梢時,突觸前膜興奮,爆發動作電位和離子轉移。此時突觸前膜對Ca2+的通透性加大,Ca2+由突觸間隙順濃度梯度流入突觸小體,然後小泡內所含的化學遞質以量子式釋放的形式釋放出來,到達突觸間隙。
化學遞質釋放出來後,通過突觸間隙,擴散到突觸後膜,與後膜上的特殊受體結合,改變後膜對離子的通透性,使後膜電位發生變化。這種後膜的電位變化,稱為突觸後電位。由於遞質及其對突觸後膜通透性影響的不同,突觸後電位有兩種類型,即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和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㈣ 化學性突觸功能
化學性突觸功能依靠神經遞質的傳遞來傳導動作電位,由突觸前膜中的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例如乙醯膽鹼),神經遞質與突觸後膜的離子通道(通常為K離子通道)結合,使後一個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既興奮或抑制,進而達到傳導神經信號的作用。
㈤ 化學突觸的信息傳導過程是怎樣的
化學突觸的形態特點是2個神經元之間有一個寬約為20nm~30nm的縫隙。縫隙的前後分別為突觸前膜和突觸後膜,縫隙的存在使神經沖動不能直接通過,只有在某種化學物質,即神經遞質的參與下,在神經遞質與突觸後膜上的受體結合後,突觸後神經才能去極化而發生興奮。
在突觸前膜內有很多小泡(上千個),稱為突觸囊泡(synaptic
vesicles),其內含物質就是神經遞質。
化學突觸實現神經傳導的過程:當神經沖動從軸突傳導到末端時,突觸前膜透性發生變化,使Ca2+從膜上的Ca2+通道大量進入突觸前膜。此時,含遞質的突觸囊泡可能是由於Ca2+的作用而移向突觸前膜,突觸囊泡的膜與突觸前膜融合而將遞質排出至突觸間隙。突觸後膜表面上有遞質的受體,遞質和受體結合而使介質中的Na+大量湧入細胞,於是靜息電位變為動作電位,神經沖動發生,並沿著這一神經元的軸突傳導出去。這就是通過神經遞質的作用,使神經沖動通過突觸而傳導到另一神經元的機制。
㈥ 突觸傳遞的原理是什麼
突出傳遞原理,常見的是化學突觸,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當神經沖動抵達軸突末梢時,突觸前膜發生去極化,導致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開放,鈣離子進入突觸前末梢內,促使一定數量的小泡與突觸前膜接觸融合,以小泡(包含神經遞質-很多種,常見的如乙醯膽鹼、去甲腎上腺素、還有5-羥色胺等)的形式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後膜,並作用與突觸後膜的特異性受體或化學門控通道,產生突觸後電位。
㈦ 化學性突觸是如何實現神經沖動傳遞的
當神經受到刺激,軸突小泡釋放神經遞質,由突軸前膜釋放到突軸後膜,神經遞質與後膜結合後,突軸的電位產生變化,神經沖動就相應地產生了。
化學性突觸特點:以神經遞質為媒介,單向傳導,化學性突觸是由突觸前成份,突觸後成份和突觸間隙組成因為電突觸的傳導速度快,所以在人體保留下來,以便完成某些不是非常復雜但是要求速度的工作。
(7)化學性突觸是如何傳遞的擴展閱讀:
化學突觸的優勢在於以下幾點:
1、化學突觸可以保證神經傳導的單向性。
我是這樣想的。人的大腦要接受很多信息,有的信息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如果是電突觸的話,那麼,很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兩個神經元同時傳向對方的信息就完全相反的,會「打架」。
化學突觸就不一樣了,由於神經遞質的作用,可以保證信息傳遞的單向性,更好的幫助大腦工作。
2、化學突觸可以保證突觸後膜選擇性的接受前膜的信息。
化學突觸的傳導機制是這樣的,由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進入突觸間隙,遞質通過突觸後膜的受體進入突觸後膜,傳遞信息。這樣就可以保證進入突觸後膜的信息是經過篩選的。
就像大腦的血腦屏障一樣,可以保證進入大腦的物質是經過篩選的。這樣對人體是一種保護作用。
3、化學突觸更適應高級神經系統的活動。
由於遞質的存在,化學突觸很容易疲勞(因為遞質的耗竭),而正是這種疲勞可以保證高級神經中樞的正常運轉。
參考資料:
網路——化學性突觸
㈧ 化學性突觸處的興奮性和抑制性信息傳遞過程及鈣離子的作用
當神經沖動從軸突傳導到末端時,突觸前膜透性發生變化,使Ca2+從膜上的Ca2+通道大量進入突觸前膜。此時,含遞質的突觸囊泡可能是由於Ca2+的作用而移向突觸前膜,突觸囊泡的膜與突觸前膜融合而將遞質排出至突觸間隙。突觸後膜表面上有遞質的受體,遞質和受體結合而使介質中的Na+大量湧入細胞,於是靜息電位變為動作電位,神經沖動發生,並沿著這一神經元的軸突傳導出去。這就是通過神經遞質的作用,使神經沖動通過突觸而傳導到另一神經元的機制。當神經沖動從軸突傳導到末端時,突觸前膜透性發生變化,使Ca2+從膜上的Ca2+通道大量進入突觸前膜。此時,含遞質的突觸囊泡可能是由於Ca2+的作用而移向突觸前膜,突觸囊泡的膜與突觸前膜融合而將遞質排出至突觸間隙。突觸後膜表面上有遞質的受體,遞質和受體結合而使介質中的Na+大量湧入細胞,於是靜息電位變為動作電位,神經沖動發生,並沿著這一神經元的軸突傳導出去。這就是通過神經遞質的作用,使神經沖動通過突觸而傳導到另一神經元的機制。
鈣離子作用:
(1)
降低軸漿粘度,以利突觸小泡前移;
(2)
消除突觸前膜上的負電荷,便於小泡與前膜接觸、融合和破裂
㈨ 簡述化學性突觸的超微結構和信息傳遞 過程。
神經元與神經元或神經元與非神經細胞間特殊連接稱突觸
電鏡突觸電突觸化性突觸化性突觸電鏡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與突觸膜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