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面試初中化學講課容易出的課題
都看看吧,主要是酸鹼鹽還有金屬、溶液……其實都容易出到,因為都比較簡單。開始引入的時候要吸引人,整個過程要一直微笑,即使他問的問題你不會回答,別讓他看出你的緊張。祝你成功!
② 初中化學課題研究如何選題要比較新穎,別人很少涉及
研究性學習的設置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是一次學習方式的革新。在現行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根據初中生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廣大教師所關注的問題,而研究型課題的選擇是開展好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和關鍵。在初中化學實際教學中,有時往往感覺無題可選,有時由於問題選擇的不恰當而影響研究,導致整個研究被迫半途而廢,從而影響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本文就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進行探討。
一、選題的一般原則
准備工作是最重要的,要想做好一個課題,就必須在准備工作上做足文章。首先,就是要選一個好的題目。世界上等待我們去研究的問題太多太多了,到底應該怎麼選題呢?選題是一門學問,需要綜合全面地考慮。第一,要根據興趣確定課題的范圍。課題的研究過程可能會很枯燥,可能會遇到很多難題,如果我們對問題沒有興趣,很容易就會半途而廢。第二,在興趣的基礎上要確定一個具體的題目。這個題目可以共同討論確定,可以到網上查一查相關領域的信息,還可以在別人的課題上進行擴展。但不論怎樣,這個題目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具有可行性、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可行性是首要的,要確定在有限的時間內,你可以完成這項工作,如果你的題目定位太高,超出了能力所及,是不大可能成功的;科學性是指要遵循嚴謹的科學方法,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創新性就是不要照貓畫虎,依葫蘆畫瓢,這就好比寫小說,模仿別人名作「創作」的作品,根本就沒有水平,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實用性則是指課題要有現實的應用價值,不能華而不實。總之,題目不能隨隨便便定,一定要經過嚴密的考察。
二、選題的一般方法
從課堂中選題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的主陣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由於課堂時間及其它條件的局限性不能在課堂上得到解決的,可作為學生研究性課題。如:CO2 與 NaOH 溶液反應,教材上沒有一個明顯的演示實驗驗證CO2 與 NaOH 溶液反應,能否設計實驗證明它們之間能夠發生化學反應呢?鹽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我們已經知道,在稀鹽酸中存在H2O分子、Cl- 離子和 Na+離子,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對比實驗研究下面的問題:可能是稀鹽酸中哪一種粒子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在學習了原子的構成後,根據教材表「幾種原子的構成」中的有關數據,你還能得出什麼結論?在學習《空氣》時用紅磷在鍾罩內燃燒,水面上升的體積約占鍾罩容積的1/5,由此判定空氣中的氧氣約佔1/5,為什麼非要用紅磷而不用其他物質呢?為什麼要用過量的紅磷呢?沒有鍾罩你能設計出其它的實驗裝置嗎?在教材中還有許多的閱讀材料,如稀有氣體的用途、人工降雨等,書本上只簡單介紹,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得更全面,這部分知識也可作為學生研究性的課題,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從生活中選題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化學現象,有的簡單問題學生通過現有的知識已能夠解決,但大多數問題僅靠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是不夠的。如:你買過食鹽嗎?你注意了食鹽包裝袋上的說明文字嗎?對此可向學生出示下列問題進行研究:1:你認為包裝袋上的碘酸鉀(碘元素符號為 I)的化學式為() ,其中碘的化合價為 () .2:精製碘鹽包裝袋上有這樣的說明文字:「待食物烹調好後,再放入碘鹽」,請用有關化學知識加以分析解釋。3:為什麼包裝袋上還註明要「密封貯藏」?請對照化學式,聯系使用說明,大膽作出你的猜想。又如:在開展了鋼鐵製品銹蝕條件的研究之後,可提出以下問題:1:銅會生銹嗎? 2:銅生銹應具備的條件,3:你能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結論嗎? 這些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身邊的化學知識,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雖然有較大難度,但在老師指導下完全可以得到解答。
從社會「熱點」中選題
「綠色化學」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並大力倡導、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化學研究性學習中進行有機滲透,應是提高學生環境意識、科學素質的有力舉措。如:講了二氧化碳性質和用途後,可讓學生調查二氧化碳給環境帶來的危害,研究如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如:講了PH值的測定後,可讓學生調查本地化工廠排出的污水的PH值,了解其直接排放對水及土壤產生的污染。
對前沿知識的拓展性研究。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可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拓展性的研究。如:講了金剛石和石墨,可讓學生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其結構、性質和用途。又如:講了《分子、原子》一節後,可讓學生了解什麼叫納米,什麼叫納米技術,納米材料有哪些特點等等。
總之,在研究性學習的選題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確定貼近社會生活實踐的課題,增加學科性的課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和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③ 以初中化學教學為主題的研究課題題目有哪些
一、課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一) 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化學教學應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體驗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學時效的內涵及衡量標准也由過去注重知識傳授傾向的時效觀逐漸向「生命課堂」的時效觀轉變。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支撐和歸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課堂教學形式上比以前活潑了,學生參與教學比以前積極了。但當前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還普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部分化學教師課堂教學仍然以「師授」—「生受」為主,學生參與度不夠;課堂導入無激情;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強;部分教師為單純提高紙筆測試成績搞題海戰術,學生的課業負擔重,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教學效率不高,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我縣整體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夠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受方方面面、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問題。聚焦課堂、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有效教學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近年來,國內關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課題也比較多,為切實提高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結合我縣目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我認為其改革應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選擇本課題,旨在通過以初中化學課堂作為研究對象,從課堂教學行為(導入、活動、作業設計環節)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研究的意義:
通過開展「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研究,對我縣初中化學教師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困惑與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幫助化學教師走出誤區,使我縣初中化學教師更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及理念,對自身的教育教學進行系統地梳理與提升,明確其教學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在教學實踐中邊教邊研,努力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有較大的轉變,提高教學研究能力;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課堂,使學生樂於學習,全面發展,促進我縣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課題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標。
(一)概念界定
1.初中化學:賀蘭縣中學九年級化學學科。
2.課堂教學:是指學生在校學習時的第一課堂,即以教室、實驗室為教學場所,以班集體為教學單位的,以40分鍾為一個教學時段的課堂教學。
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進步、有提高。具體而言是指使學生在認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使學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歡到喜歡,由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即關注學生在三維目標領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
4、策略:方法或手段。
(二)研究目標
1、通過理論學習和總結反思,尋求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支撐。
2、調研當前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 改變教師偏重於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努力實踐「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創設教學情景,優化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真實有效的互動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情感。改變學生偏重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體意識和能力的發展,促進「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的形成。
5、引領教師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提高我縣初中化學教師整體教研水平。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和遵循的原則
(一)理論依據:
1、辨證唯物主義關於矛盾的理論:「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教學工作中無論教師講的再多,也只能是學生知識、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學生自身的認識、實踐、反思才是內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建構主義理論: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過學習者的主動建構才能變成自身的知識。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於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得知識。因此,必須營造一個有利於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來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
3、互動教育理論:教育活動是師生間生命與生命的溝通;教學過程則是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活動。這個過程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產生教學共振。
4、課改理念: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性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二)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轉變教師自身理念,充分認識「以學促教,以教促學」的意義,認識學生學習的「主體」。
2、科學性原則。以我縣各校學生實際開展研究,始終遵循課題科學化管理,課題組成員精誠團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承擔子課題研究。
3、實踐操作原則。各校教研組積極開展「同課異教」「一課多講」等各種類型的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進行有效教學實踐研究,並及時總結,不斷改進。
4、適時性原則。各校課題負責人及時向課題總負責人反映課題研究情況,每月組織召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總結階段成果。
5、廣泛性原則。該課題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改變教師被動教和學生被動學的現狀,以成就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我縣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經實踐證明後,可將好的經驗向全市范圍內中學推廣。
6、評價激勵原則。在課題階段研究中,定期開展優秀教學設計、優質課評比並給予表彰獎勵,並將選出的優秀課例、論文等向市、區教研部們推薦,力爭高質量的完成該課題研究。
四、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內容:
(1)調查問卷
①了解新課程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
通過問卷形式了解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講授、師生互動、自學為主、練習為主)作業布置等方面。
②了解目前我縣各中學學生對於現有化學作業的認識。
(2)課堂教學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支撐,對現行的課堂教學從教育的高度和學校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全面深入的微觀分析,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觀察、聽課、跟蹤研究;對課堂教學環節要進行分析研究;對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對課堂教學的時間和效益進行分析研究;對篩選、提煉的有效教學策略加以驗證分析;探究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方法。
(3)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在課題研究中,突出探索當前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實際如何有機融合,讓課堂「活」起來;將重點探究:情境創設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師生活動、生生活動方案,實現有效「互動」?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切實提高課堂效率,讓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子課題:
1、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2、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師生活動設計策略研究
3、優化作業設計,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二)方法
1、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及有關本課題的已有研究成果。
2、調查法。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了解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教師作業布置情況,制定研究計劃。
3、行動研究法。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不同的課型有效情境創設的方法;有效的師生、生生活動的方案;如何優化作業設計。
4、經驗總結法。收集整理相關典型案例,在全縣范圍內交流、研討。及時整理階段研究成果,並上傳。
五、已經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和主要參考文獻:
成果:
論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寧夏化學學會開展的2009年度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
論文《提高初中化學試卷講評課效率之我見》在寧夏自治區教育廳教研室、寧夏教育學會開展的優秀教學論文網上評選中獲一等獎。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標准》
2、《走進新課程》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成果》
4、《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
5、《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6、其他相關課題研究成果。
六、研究步驟及分工:
1、研究准備和啟動階段(2010.9~2011.2)
成立課題組;學習理論,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指導;課題組成員培訓、交流,收集資料;研究文獻綜述;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制定總的課題研究方案,開題報告。
負責人:邢菊榮 岳淑萍
2、實施研究階段(2011.3.~2013.7)
第一階段:(2011.3~2011.7)
(1)、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2)、調查了解當前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具體負責人:郎海燕 蒙建甲 劉麗榮 牛春林 負責設計調查問卷,在師生中進行問卷調查並進行匯總統計,撰寫調查報告。
(3)、開展復習課「課堂觀察」活動。
負責人:郎海燕 蒙建甲 劉麗榮
第二階段:(2011.7~2012.7)
根據研究方案,開展好各子課題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施,並由每組負責人中的第一個老師撰寫子課題研究計劃、實施方案並撰寫子課題結題報告。
子課題1、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負責人:岳淑萍 郎海燕 王峰)
子課題2、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師生活動設計策略研究 (負責人:鄔瑞 岳淑萍 馬凱)
子課題3、優化作業設計,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負責人:蒙建甲 劉麗榮 牛春林)
(1)制定子課題研究方案,請專家對參與研究的教師進行輔導。
(2)以學校教研組或備課組教研活動為依託,開展 「如何有效導入——即情境創設」、「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如何優化作業設計」 集體備課研究、課堂教學觀摩研討;
(3) 藉助各種類型的公開課,進行有效教學實踐研究,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4)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
第三階段:(2012.8~2013.7)
(1)組織全縣范圍內觀摩課、示範課教學研討活動,開展優秀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優質課評比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經驗,並請專家指導。
(2)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根據研究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案。
(3)整理材料,撰寫教學案例、論文、階段小結。
負責人:邢菊榮 郎海燕 鄔瑞 蒙建甲
3、研究總結階段(2013.7~2013.12)
(1)對課題研究進行總結、梳理並展示研究成果,組織現場展示活動。
(2)申請結題驗收,出成果集,含論文、教學反思、教學設計、課例光碟等。
負責人:邢菊榮 岳淑萍 郎海燕
七、課題研究組織管理:
課題顧問:馬桂萍(寧夏教育廳教研室化學教研員)
安長忠(銀川市教科所副所長 寧夏化學學會理事)
李青萍(銀川市教科所化學教研員)
張學信(賀蘭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
徐國福(賀蘭縣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主任)
課題組組長:邢菊榮(賀蘭縣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化學教研員)
課題組副組長:岳淑萍(賀蘭一中教研室副主任)
課題組成員:
郎海燕(賀蘭一中初中化學備課組長)
鄔 瑞(賀蘭一中化學教師)
王 峰(賀蘭一中化學教師)
馬 凱(賀蘭一中化學教師)
蒙建甲(賀蘭二中理化生教研組長)
劉麗榮(賀蘭三中化學教師)
牛春林(銀川二十六中教師)
八、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在我縣已進行六年,教師教學理念已基本更新,教學方法在逐漸轉變,能夠積極配合此課題的實驗。
2、賀蘭縣委、政府、教育部門對此課題研究十分重視,給以大力支持。
3、本課題組成員愛學習,勤鑽研、善反思、具備課題研究的基本素質,有開展課題研究的經驗和能力。
九、研究成果形式
1、各種實踐活動的記錄資料、文字材料。
2、調查報告。
3、教學論文、教學案例集,優秀課堂教學實錄。
4、完成《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與實踐》結題報告。
④ 哪有有初中化學全國優質課資源
《初中九年級化學》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PwQnbTqjQP_-WCgYgc5Qfw
初中化學|2018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2018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2015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zip|2015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zip|贈品----黃岡名師中高考專題講座|9.3-1化學初中3下__第9單元課題3•溶液的濃度.rmvb|9.2-2化學初中3下__第9單元課題2•溶解度(二).rmvb|9.2-1化學初中3下__第9單元課題2•溶解度(一).rmvb|9.1-1化學初中3下__第9單元課題1•溶液的形成.rmvb|8.3-1化學初中3下__第8單元課題3•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rmvb|8.2-2化學初中3下__第8單元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二).rmvb|8.2-1化學初中3下__第8單元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一).rmvb|8.1-1化學初中3下__第8單元課題1•金屬材料.rmvb|2012九年級下冊化學.pdf
⑤ 如何打造優質的初中化學課堂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優質的課堂教學離不開一個精彩巧妙的導入。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⑥ 九年級化學講課參賽課題選哪個好
選C02的性質實驗比較不錯 簡單,而且現象明顯,容易而生動!望採納!謝謝
⑦ 初中化學學校要求上一個公開課,我想弄好點兒,但是不曉得哪個課題比較好!求高手推薦一下!謝謝!
製取氧氣。
氧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關鍵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呼吸的氧轉化為人體內可利用的氧,稱為血氧。
血液攜帶血氧向全身輸入能源,血氧的輸送量與心臟、大腦的工作狀態密切相關。心臟泵血能力越強,血氧的含量就越高;心臟冠狀動脈的輸血能力越強,血氧輸送到心腦及全身的濃度就越高,人體重要器官的運行狀態就越好。
簡介
實驗室制備氧氣有多種方法,例如:高錳酸鉀制氧、過氧化氫(雙氧水)、氯酸鉀分解(一般加二氧化錳作催化劑)、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等。
⑧ (急!!!)初中化學講哪節最容易出彩希望提供相應優秀教案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節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非金屬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學習了本章內容之後,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將較為完整,使同學們不僅對前面的非金屬的性質有所了解也對金屬的性質有所了解,同時本節內容的學習也為酸、鹼、鹽的知識奠定基礎,而且本節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視野。
2.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目標
A. 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氧氣,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
B. 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並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C. 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並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 過程和方法目標
A. 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初步學會運用對比、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並用化學語言進行表述,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
B. 通過符合認識規律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於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是本課題的重點。
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已經做過鎂條、鋁箔、鐵絲等在氧氣中反應的實驗,基於學生的已有的基礎知識,採用實驗事實→歸納的方法,歸納出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
2.由生活常識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語過渡更具「挑逗性」,學生也覺得「學習化學真有用」。
3.在第五單元學習質量守恆定律學習過鐵可以與硫酸銅反應,可引導學生推測金屬能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然後設計實驗驗證。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引導—實驗探究」教學模式。
舊的、傳統的學習觀認為,學習發生與否取決於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盡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於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後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於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認知情況,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引導—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A.金屬與氧氣反應採用回顧—自主學習教學方法。
B.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採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2.學法指導
實驗探究法:本課題是比較系統地認識一類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課學法指導的關鍵,對金屬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對比觀察、描述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歸納總結法:通過對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及與酸的反應事實,歸納得出置換反應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再一次得到升華。
總之本節課的學法形成,對以後學習酸、鹼、鹽等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因此在學法上重在指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正確的思維習慣。
3.評價方式:
側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思路的綜合評價。
4.教學手段: 實物呈現,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以生活中的事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金牟取暴利,我們可用什麼辦法來鑒別它們呢? 」引入,同學們能夠想到的多數是利用其物理性質,告訴同學們除物理性質以外還可以利用它們的化學性質,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1.在學習金屬跟氧氣的反應時,採取「回顧—引導—自學—討論—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在學生了解鐵絲在純氧中能夠燃燒但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憶在空氣中點燃鎂條的實驗,探究鐵鎂兩種金屬跟氧氣反應時的條件的差別,得出鎂比鐵活潑的結論,然後帶著「鐵和鋁的活潑性怎樣?為什麼鋁具有優良的抗腐蝕性能?分析「真金不怕火煉」蘊含的科學原理。「的問題閱讀,討論得出幾種金屬的活潑順序為:Mg>Al>Fe>Au
2.學習金屬與酸反應時,從生活中的普通現象導入,生活小知識綠豆在鐵鍋中煮熟後為何會變黑?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綠豆在鐵鍋中煮了以後會變黑;蘋果、梨子用鐵刀切了以後,表面也會變黑。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教師講解:這是因為綠豆、蘋果、梨子與多種水果的細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是一種酸、能和鐵反應,生成黑色的鞣酸鐵。綠豆在鐵鍋里煮,會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鐵,所以會變黑。問題: 從剛才的生活小常識中你有什麼啟示?學生猜想:金屬與酸可能會發生反應。學生親自動手做 鎂、鋅、鐵、銅與酸混合的實驗,探究鎂、鋅、鐵、銅的活潑性差異。由學生代表匯報探究結果,如上的教材處理目的在於使學生通過觀察現象——比較分析——歸納結論——總結規律的過程,通過此過程,幫助學生提高與他人交流、討論和語言表達能力,獲得主動發現的快感,增強了學習興趣。
3.在學習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時,通過鐵可以與硫酸銅反應,學生可推測金屬可能能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然後設計實驗驗證驗證猜想,在這幾個實驗中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做出的銅樹有黑色的物質,光亮的紅色不明顯,不及書上的圖漂亮,為了做出與書上一樣漂亮的銅樹,可將硫酸銅溶液改為氯化銅溶液(以飽和氯化銅溶液與水按1:1稀釋為宜)通過上述實驗,得出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Al>Cu>Ag經過實驗探究,不僅掌握了金屬的化學性質,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讓學生感受化學的物質美、現象美、直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以後更好地利用實驗探究自然科學知識打下基礎。
4.教師講述:經過了許多類似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人們進行了認真的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出了常見的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以及根據這些活動性,可以作為金屬能否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的一種判斷依據。
5.歸納小結,知識的升華
為了更好地系統地學習一類知識,我們常用比較歸納的方法。對化學反應我們常根據不同化學反應的共同特徵,歸納為多種反應類型。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今天學習的幾個化學反應,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引導學生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別如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金屬與化合物溶液的反應,這些反應有什麼特點? 總結置換反應的特徵,並回顧對比化合反應,分解反應。
6.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利用它們的化學性質來鑒別這枚金戒指的真假嗎?積極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
達標練習
練習1是對基本概念的考察,練習2、3都是利用本課的基礎知識,結合我們生活實際,對知識進行活用的例子
1.判斷下列反應分別屬於哪種反應類型?
(1) Fe+CuSO4=Cu+FeSO4
(2) 2Mg+O22MgO
(3) CH4+2O2CO2+2H2O
(4) H2O2H2O+O2↑
2.國際互聯網上報道:目前世界上約有近50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鐵性貧血。其中兒童和青少年由於營養不均衡,患缺鐵性貧血,其主要表現為:偏食、智力降低,對周圍事物反應差,易怒不安等。同時往往記憶力差,聽課精力不集中,智商偏低。 聯合國衛生組織經過嚴密的科學分析認為:我國的鐵鍋是最理想的炊具,可有效減少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如果在炒菜時經常加入適量的食醋(食醋中含有醋酸成分),效果會更好。 思考:為什麼我國的鐵鍋是最理想的炊具,其依據的化學原理是什麼?
3.我國西部某省有一個苦泉村,村子裡的泉水蒸發時產生藍色的膽礬。當地居民用鐵鍋煮一煮泉水就不苦了,久而久之,鐵鍋變成了「銅鍋」。你能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嗎?(膽礬的主要成分是CuSO4·5H2O,其溶於水形成CuSO4溶液)
⑨ 初中化學、高中化學試講時講哪些課好
高中化學怎麼輔導,高中化學輔導方法
高中化學知識和初中化學知識還是不一樣的,這兩者還有很大的差別,高中學習的難度明顯要大於初中的,高中化學該怎樣輔導?高中化學輔導的方法都有哪些?
化學實驗器材
在一個人嘗試給別人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是說出了全過程,要是他已經明白了,那最好.高中化學輔導方法也有很多,我也不能全部都給你們說出來.
⑩ 初中化學 哪一單元最好好講
第八單元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