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鍍鎳為什麼會發黃j是鍍液還是後處理的問題請大家幫忙解決一下!
一般化學鎳表面發黃,有幾種原因:1.後處理不當:熱水浸泡時間過長;鈍化水液殘留;2,鍍液質量問題,3,產品基材有關。
2. 我是做鋁鰭片化學鍍鎳的,最近遇到了難題,就是做出來的產品表面發黃,黃色上面還帶有一層油。
如果可以擦掉,那就可以確定是後處理的問題。估計你化學鍍鎳後沒有使用鉻酸鈍化,直接使用油性封閉劑造成的。
3. 化學鍍鎳 用什麼做光亮劑 顏色比較黃
這個不止是光亮劑的問題
還有其他原因
各種光亮劑含量的不一樣 造成了 化學鍍鎳層 顏色有的泛白 有的泛黃
4. 鍍鎳出來為什麼會發黃
鍍鎳出來因為沒有清洗干凈,發黃是因為含有鐵元素,導致氧化所致。5. 鑄鐵件化學鍍鎳後發黃是怎麼回事
一般鑄鐵件的前處理工藝如下:除油--水洗--酸洗--水洗--超聲波清洗--活化--水洗--預鍍鎳。一是鑄鐵件表面往往凹凸不平,組織疏鬆,孔隙率高,特別是在鑄造質量不高的情況下,還存有氣孔、裂紋及砂眼等缺陷;
6. 鍍鎳工件發黃什麼原因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6
7. 化學鎳銅塊表面發黃,怎麼處理
用稀硫酸可以除去,不建議用鹽酸,氯離子對鎳具有腐蝕性
8. 化學鍍鎳時,工件經過除光曹水洗以後為什麼會變黃
HH118-9鹼性化學鍍鎳添加劑 使用工藝說明書本產品分為A液和B液兩種。 HH118-9A液:用於配製化學鍍槽工作液,PH值4.5~5,密度約1.22,液體呈淺黃色或無色透明狀。 HH118-9B液:用於配製化學鍍槽工作液和補充液,PH值6~6.5,密度約1.01,液體呈藍色透明狀。該添加劑適合於鋼鐵、銅和鋁等多種金屬材料的化學鍍鎳工藝以及石墨、塑料等非金屬材料的化學鍍鎳工藝,特別應用於鋁件的直接化學鍍鎳工藝。該鍍層光亮均勻、結合力好、防腐性能較強、工藝操作比較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一、配槽工藝配方及參數硫酸鎳 25g/L 次亞磷酸鈉 25g/L HH118-9A 100mL HH118-9B 100m/L PH值 8.5~9 溫度 80~85℃ 裝載量 1~1.2dm2/L 首先用槽液總體積一半的水,分別將計算好的硫酸鎳、次亞磷酸鈉溶解、沉澱、過濾後入鍍槽,連續攪拌均勻。先後將計算好的HH118-9A液和HH118-9B液倒入鍍槽中,連續攪拌均勻後,加水至槽液總體積,攪拌均勻,對槽液過濾處理一次後,用氨水調試槽液的PH值至工藝要求,加氨水時要注意同時均勻攪拌槽液,測試PH值時,必須等氨水攪拌均勻後進行。PH值調好後,便可升溫試鍍。註:配槽液用水,最好用除離子水或者純凈水。配好後的槽液即為工作液。二、補充液的配製基本配方:硫酸鎳 25g/L 次亞磷酸鈉 25g/L HH118-9B 100mL 補充液主要用於工作液在施鍍過程中的消耗補充調整,實際生產中,可根據槽液水分的蒸發情況,將補充液配成濃縮液,最好濃縮一倍,較方便工作液的調整。配製補充液的用水同上。另外,現場可根據當天(或一個班次)補充液的用量,配好待用。配製的方法可參考工作液的配製方法。三、鍍液的調整和補充鍍液在工作過程中, 一些主要成分由於消耗而發生變化,影響鍍液相關的理化性能,必須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其方法可根據現場條件和情況進行選取。 1. 有分析和檢測條件時,可在規定的時間里,對鍍液中的硫酸鎳的含量進行分析檢測,確定硫酸鎳需要補充的重量(g/L),然後要根據補充液的配方,按其它材料與硫酸鎳的比例關系,計算出次亞磷化鈉和HH118-9B需要添加的重量,分別用水溶解,沉澱去渣後進行混合攪拌均勻,配成補充液過濾入槽。此時用水的多少,要注意槽液水分的蒸發量,如蒸發量過少,可視槽液的工作狀況,部分採用槽液配製補充液。補充完成後,用氨水將PH值調到工作范圍內,然後升溫至工作溫度,進行下一批次的施鍍工作。 2. 沒有分析和檢測方法條件時,一般情況下,要求每施鍍一小時補充調整一次。補充時,補充液的用量為實際工作鍍液的10%進行添加。而實際工作鍍液(升)=槽中實際鍍件施鍍面積的總和(平方分米)施鍍時間不到一小時的,每鍍一次產品,都需進行一次補充調整。補充液的添加量要根據實際施鍍時間佔一小時施鍍時間的比例關系進行換算,得到補充液的添加量。同樣,當用補充液添加時,由於槽液的蒸發量不夠大,而造成加水過多時,可將補充液濃縮一倍後進行添加,最後加水至槽液的體積。補充完成後,用氨水將PH值調到工作范圍內,然後升溫至工作溫度,進行下一批次的施鍍工作。附: 1. 鋼鐵、銅等金屬常用化學鍍鎳工藝流程化學除油→水洗→酸洗活化→水洗→熱水預熱→化學鍍鎳→水洗→後處理 2. 鋁件直接化學鍍鎳工藝流程化學除油→水洗→酸洗出光→水洗→表調→化學鍍鎳→水洗→後處理(或後續工序) 3. 石墨板化學鍍鎳工藝流程化學除油→水洗→活化→水洗→預處理→水洗→化學鍍鎳→水洗→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