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設計安全化學品

如何設計安全化學品

發布時間:2022-08-05 12:45:33

A. 怎樣設計安全的化學品

問題有點過於簡單。首先要看你想生產的是哪一類的化學產品,按照危險化學品名錄(正在編制中)現在依據的是(《危險貨物品名表》2005版)《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家重點監管的首批危險化學品名錄等法律法規。可以直接查一下產品的MSDS了解一下,然後再查看相應的法規。

B. 綠色化學的十二條原則怎麼理解

綠色化學的十二條原則
1. 防止污染優於污染治理:防止廢物的產生而不是產生後再來處理;
2. 提高原子經濟性:合成方法應設計成能將所有的起始物質嵌入到最終產物中;
3. 盡量減少化學合成中的有毒原料、產物:只要可能,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應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4. 設計安全的化學品:設計的化學產品應在保護原有功效的同時盡量使其無毒或毒性很小;
5. 使用無毒無害的溶劑和助劑:盡量不使用輔助性物質(如溶劑、分離試劑等),如果一定要用,也應使用無毒物質;
6. 合理使用和節省能源,合成過程應在環境溫度和壓力下進行:能量消耗越小越好,應能為環境和經濟方面的考慮所接受;
7. 原料應該可再生而非耗盡:只要技術上和經濟上可行,使用的原材料應是能再生的;
8. 減少不必要的衍生化步驟: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過程(如基團的保護,物理與化學過程的臨時性修改等)
9. 採用高選擇性催化劑:盡量使用選擇性高的催化劑,而不是提高反應物的配料比;
10. 產物應設計為發揮完作用後可分解為無毒降解產物:設計化學產品時,應考慮當該物質完成自己的功能後,不再滯留於環境中,而可降解為無毒的產品;
11. 應進一步發展分析技術對污染物實行在線監測和控制:分析方法也需要進一步研究開發,使之能做到實時、現場監控,以防有害物質的形成;
12. 減少使用易燃易爆物質,降低事故隱患:化學過程中使用的物質或物質的形態,應考慮盡量減少實驗事故的潛在危險,如氣體釋放、爆炸和著火等。
原子經濟性
原子經濟性(atomeconomy),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幾的原子轉化成了產物。
原子經濟性的概念是1991年美國著名有機化學家Trost提出的 ,他以原子利用率衡量反應的原子性。
原子利用率= 預期產物的分子量×100%
反應物質的原子量總和
原子利用率越高,反應產生的廢棄物越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

超臨界二氧化碳
具有無毒,不可燃,價廉等優點,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溶解能力可通過控制壓力來調節,因而有可能提高某些反應的選擇性。
具有很好的惰性,以它作為氧化反應的溶劑非常理想。
超臨界狀態容易達到,設備投資不高。

設計中考慮的問題
一、設計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危害小的, 淘汰有害的反應起始物(原材料)
二、選擇最佳的反應(生產) 條件, 包括溫度, 壓力, 時間,介質, 物料平衡等等, 以實現最大限度的節能和零排放
三、研究最佳的轉換反應和良性的試劑(含催化劑)
四、設計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更安全的目標化合物(最終產品)
(1)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反應條件下進行;
(3)具有「原子經濟性」,即反應具有高選擇性,極少副產品,甚至實現零排放;
(4)產品應是對環境友好的;
(5)滿足「物美價廉」的傳統標准。
綠色化學技術
不對稱催化技術
相轉移催化技術
酶催化技術
電化學合成技術
改變化學反應的溶劑
離子液體
超臨界流體技術
水溶液反應
溶劑的固定、無溶劑化學反應
微波技術
膜技術

C. 設計安全有效化學品的外部效應原則和內部效應原則有哪些

設計安全有效化學品的外部效應原則:
「外部」效應原則,主要是指通過分子設計。改善分子的與其在環境中的分布、人和其他生物機體對它的吸收性質等重要物理化學性質,從而減少它的有害生物效應。通過分子結構設計,從而增大物質降解速率、降低物質的揮發性、減少分子在環境中的殘留時間、減小物質在環境中轉化為具體有害生物效應物質的可能性等均是重要的「外部」效應原則的例子。另外,通過分子設計,從而降低或妨礙人、動物、水生生物對物質的吸收也是「外部」效應原則要面對的問題。

設計安全有效化學品的內部效應原則:
「內部」效應原則通常包括分子設計以達到以下目標:增大生物解毒性,避免物質的直接毒性和間接生物毒性或生物活化。
增大生物解毒性包括把分子設計為本身是親水性的或很容易與葡萄糖醛酸、硫酸鹽或氨基酸結合,從而加速其從泌尿系統或膽汗中排出。要避免物質的直接毒性,就要把物質分子設計成無毒無害類化合物,或在分子中引入一些無毒功能團。

D. 危險化學品需要哪些安全防護措施

1、替代

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學品,但這很難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學品,選用可燃化學品替代易燃化學品。例如,甲苯替代噴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烴替代膠水或粘合劑中的芳烴等。

2、變更工藝

雖然替代是控制化學品危害的首選方案,但是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有害化學品。

這時可通過變更工藝消除或降低化學品危害。如以往從乙炔制乙醛,採用汞做催化劑,直到發展為用乙烯為原料,通過氧化或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劑。通過變更工藝,徹底消除了汞害。

3、隔離

隔離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用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

隔離操作是另一種常用的隔離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把生產設備與操作室隔離開。最簡單形式就是把生產設備的管線閥門、電控開關放在與生產地點完全隔開的操作室內。

4、通風

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於安全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通風分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兩種。局部排風是把污染源罩起來,抽出污染空氣,所需風量小,經濟有效,並便於凈化回收。全面通風亦稱稀釋通風,其原理是向作業場所提供新鮮空氣,抽出污染空氣,降低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在作業場所中的濃度。全面通風所需風量大,不能凈化回收。

對於點式擴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風。使用局部排風時,應使污染源處於通風罩控制范圍內。為了確保通風系統的高效率,通風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對於已安裝的通風系統,要經常加以維護和保養,使其有效地發揮作用。

對於面式擴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風。採用全面通風時,在廠房設計階段就要考慮空氣流向等因素。因為全面通風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將污染物分散稀釋,所以全面通風僅適合於低毒性作業場所,不適合於腐蝕性、污染物量大的作業場所。

像實驗室中的通風櫥、焊接室或噴漆室可移動的通風管和導管都是局部排風設備。在冶金廠,熔化的物質從一端流向另一端時散發出有毒的煙和氣,需要兩種通風系統都要使用。

5、個體防護

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個體防護用品既不能降低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也不能消除作業場所的有害化學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

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著保護屏障的消失,因此個體防護不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

防護用品主要有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身體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

6、保持衛生

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持作業場所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防止有害物通過皮膚滲入體內。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

1、立即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2、迅速控制危害源,測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事故的危害區域及危害程度。

3、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大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危害,迅速採取封閉、隔離、洗消等措施。

4、對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進行監測、評估,並採取相應的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措施。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危險化學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E. 設計安全有效化學品的外部效應原則和內部效應原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化學葯物質量控制分析方法驗證技術指導原則

一、概述
保證葯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是葯品研發和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其中,對葯品進行質量控制是保證葯品安全有效的基礎和前提。為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需要多角度、多層面來控制葯品質量,也就是說要對葯物進行多個項目測試,來全面考察葯品質量。一般地,每一測試項目可選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為使測試結果准確、可靠,必須對所採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學性、准確性和可行性進行驗證,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測試項目的要求,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方法進行驗證。 方法驗證的目的是判斷採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能有效控制葯品的內在質量。
從本質上講,方法驗證就是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預先設置一定的驗證內容,並通過設計合理的試驗來驗證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檢測項目的要求。
方法驗證在分析方法建立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並成為質量研究和質量控制的組成部分。
只有經過驗證的分析方法才能用於控制葯品質量,因此方法驗證是制訂質量標準的基礎。方法驗證是葯物研究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方法驗證的一般原則
原則上每個檢測項目採用的分析方法,均需要進行方法驗證。
方法驗證的內容應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結合所採用分析方法的特點確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會有不同的驗證要求。例如,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用於制劑的鑒別和雜質定量試驗應進行不同要求的方法驗證,前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而後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准確度、定量限。
三、方法驗證涉及的三個主要方面
(一)需要驗證的檢測項目
鑒別、
雜質檢查
定量測定(含量測定、溶出度、釋放度等)、
其他特定檢測項目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生物活性等)
鑒別的目的在於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標化合物,而非其它物質,用於鑒別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較強的專屬性。
雜質檢查主要用於控制主成分以外的雜質,如有機雜質、無機雜質等。雜質檢查可分為限度試驗和定量試驗兩種情況。用於限度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側重專屬性和檢測限。
用於定量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強調專屬性、准確度和定量限。
定量測定包括含量測定、制劑的溶出度測定等,由於此類項目對准確性要求較高,故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專屬性、准確度和線性。
其他特定檢測項目包括粒徑分布、旋光度、分子量分布、生物活性等,由於這些檢測項目的要求與鑒別、雜質檢查、定量測定等有所不同,對於這些項目的分析方法驗證應有不同的要求。
(二)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為完成上述各檢測項目而設定和建立的測試方法。
分析方法原理
儀器及儀器參數
試劑
系統適用性試驗
供試品溶液制備
對照品溶液制備
測定
計算及測試結果的報告等
測試方法
化學分析方法
儀器分析方法
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同一測試方法可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但驗證內容可不相
(三)驗證內容
驗證內容:
方法的專屬性
線性
范圍
准確度
精密度
檢測限
定量限
耐用性
系統適用性等
四、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
(一)專屬性
專屬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雜質、降解物、輔料等)可能存在下,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鑒定、檢出被分析物質的特性。
通常,鑒別、雜質檢查、含量測定方法中均應考察其專屬性。如採用的方法不夠專屬,應採用多個方法予以補充。
1、鑒別反應
鑒別試驗應確證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徵。
專屬性試驗要求證明能與可能共存的物質或結構相似化合物區分,需確證含被分析物的供試品呈正反應,而不含被測成分的陰性對照呈負反應,結構相似或組分中的有關化合物也應呈負反應。
2、雜質檢查
作為純度檢查,所採用的分析方法應確保可檢出被分析物中雜質的含量,如有關物質、重金屬、有機溶劑等。因此雜質檢查要求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專屬性。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可向供試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證明雜質與共存物質能得到分離和檢出,並具適當的准確度與精密度。
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專屬性可通過與另一種已證明合理但分離或檢測原理不同、或具較強分辨能力的方法進行結果比較來確定。或將供試品用強光照射,高溫,高濕,酸、鹼水解及氧化的方法進行破壞(制劑應考慮輔料的影響),比較破壞前後檢出的雜質個數和量。必要時可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和質譜檢測,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
3、含量測定
含量測定目的是得到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價的准確結果。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對於主成分含量測定可在供試品中加入雜質或輔料,考察測定結果是否受干擾,並與未加雜質和輔料的供試品比較測定結果。
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可採用另一個經驗證了的或葯典方法進行比較,對比兩種方法測定的結果。
也可採用破壞性試驗(強光照射,高溫,高濕,酸、鹼水解及氧化),得到含有雜質或降解產物的試樣,用兩種方法進行含量測定,比較測定結果。
必要時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證明含量測定成分的色譜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
(二)線性
線性系指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檢測結果與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濃度(量)直接呈線性關系的程度。 線性是定量測定的基礎,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如雜質定量試驗和含量測定均需要驗證線性。 應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測定線性關系。可用一貯備液經精密稀釋,或分別精密稱樣,制備一系列被測物質濃度系列進行測定,至少制備5個濃度。以測得的響應信號作為被測物濃度的函數作圖,觀察是否呈線性,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 必要時,響應信號可經數學轉換,再進行線性回歸計算,並說明依據。
(三)范圍
范圍系指能夠達到一定的准確度、精密度和線性,測試方法適用的試樣中被分析物高低限濃度或量的區間。 范圍是規定值,在試驗研究開始前應確定驗證的范圍和試驗方法。
可以採用符合要求的原料葯配製成不同的濃度,按照相應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范圍通常用與分析方法的測試結果相同的單位(如百分濃度)表達。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對范圍進行驗證,如含量測定、含量均勻度、溶出度或釋放度、雜質定量試驗等。
范圍應根據劑型和(或)檢測項目的要求確定。
1、含量測定 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80%~100%或更寬。
2、制劑含量均勻度 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70%~130%。根據劑型特點,如氣霧劑、噴霧劑,必要時,范圍可適當放寬。
3、溶出度或釋放度 對於溶出度,范圍應為限度的±20%;如規定限度范圍,則應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 對於釋放度,如規定限度范圍為,從1小時後為20%至24小時後為90%,則驗證范圍應為0~110%。
4、雜質 雜質測定時,范圍應根據初步實測結果,擬訂出規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測定與雜質檢查同時測定,用面積歸一化法,則線性范圍應為雜質規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四)准確度
准確度系指用該方法測定的結果與真實值或認可的參考值之間接近的程度。有時也稱真實度。 一定的准確度為定量測定的必要條件,因此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驗證准確度,如含量測定、雜質定量試驗等。准確度應在規定的范圍內建立,對於制劑一般以回收率試驗來進行驗證。試驗設計需考慮在規定范圍內,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各測定3次,即測定9次,報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測定結果平均值與真實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1、含量測定
原料葯可用已知純度的對照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葯進行測定,或用本法所得結果與已建立准確度的另一方法測定的結果進行比較。 制劑可用含已知量被測物的各組分混合物進行測定。如不能得到制劑的全部組分,可向制劑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測物進行測定,必要時,與另一個已建立准確度的方法比較結果。
2、雜質定量試驗
雜質的定量試驗可向原料葯或制劑中加入已知量雜質進行測定。如果不能得到雜質,可用本法測定結果與另一成熟的方法進行比較,如葯典方法或經過驗證的方法。 如不能測得雜質的相對響應因子,可在線測定雜質的相關數據,如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器測定紫外光譜,當雜質的光譜與主成分的光譜相似,則可採用原料葯的響應因子近似計算雜質含量(自身對照法)。並應明確單個雜質和雜質總量相當於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積比(%)。
(五)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同一均質供試品,經多次取樣進行一系列檢測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離散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標准偏差或相對標准偏差表示。取樣測定次數應至少6次。
精密度可以從三個層次考察:
重復性
中間精密度
重現性
1、重復性
重復性系指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由同一分析人員測定所得結果的精密度。 重復性測定可在規定范圍內,至少用9次測定結果進行評價,如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各測定3次,或100%的濃度水平,用至少測定6次的結果進行評價。
2、中間精密度
中間精密度系指在同一實驗室,由於實驗室內部條件改變,如時間、分析人員、儀器設備、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驗證設計方案中的變動因素一般為日期、分析人員、設備。
3、重現性
指不同實驗室之間不同分析人員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當分析方法將被法定標准採用時,應進行重現性試驗。
(六)檢測限
檢測限系指試樣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檢測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確定量。 該驗證指標的意義在於考察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檢測能力。因此對雜質限度試驗,需證明方法具有足夠低的檢測限,以保證檢出需控制的雜質。
六、對方法驗證的評價
(一)有關方法驗證評價的一般考慮
總體上,方法驗證應圍繞驗證目的和一般原則來進行,方法驗證內容的選擇和試驗設計方案應系統、合理,驗證過程應規范嚴謹。 並非每個檢測項目的分析方法都需進行所有內容的驗證,但同時也要注意驗證內容應充分,足以證明採用的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如雜質限度試驗一般需要驗證專屬性和檢測限,而對於精密度、線性、定量限等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則一般不需要進行驗證。
(二)方法驗證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方法驗證內容之間相互關聯,是一個整體。因此不論從研發角度還是評價角度,方法驗證均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 例如,對於鑒別項目所需要的專屬性,一般一種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完全鑒別被分析物,此時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分析方法可加強鑒別項目的整體專屬性。在方法驗證內容之間也存在較多的關聯性,可以相互補充。如原料葯含量測定採用容量分析法時,由於方法本身原因,專屬性略差,但假如在雜質檢測時採用了專屬性較強的色譜法,則一般認為整個檢測方法也具有較強的專屬性。
總之,由於實際情況較復雜,在方法驗證過程中,不提倡教條地去進行方法驗證。
此外,越來越多的新方法不斷被用於質量控制中,對於這些方法如何進行驗證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不能照搬指導原則。

F. 什麼是綠色化學品怎樣設計安全的化學品

綠色化學是指:在製造和應用化學產品時應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廢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險的試劑和溶劑。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採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
綠色化學品的定義是,不會對人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且不會對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污染。
綠色化學品的舉例:水.氧安全化學品的定義是,對人不會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
安全化學品的舉例:水.二氧化碳,氧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的研究者們總結出了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驗化學家開發和評估一條合成路線、一個生產過程、一個化合物是不是綠色的指導方針和標准。
●防止污染優於污染形成後處理。
●設計合成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轉化到最終產品中。
●盡可能使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設計化學產品時應盡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採用無毒物質。
●能量使用應最小,並應考慮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合成方法應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驟。●催化試劑優於化學計量試劑。
●化學品應設計成使用後容易降解為無害物質的類型。
●分析方法應能真正實現在線監測,在有害物質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途徑
(1)開發綠色實驗。如實驗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實現了原料和反應過程的綠色化(2)防止實驗過程中尾氣、廢物等環境的污染,實驗中有危害性氣體產生時要加強尾氣吸收,對實驗產物盡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實驗試劑的用量,使實驗小型化、微型化。(4)對於危險或反映條件苛刻,污染嚴重或儀器、試劑價格昂貴的實驗,可採用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或觀看實驗錄像等辦法(5)妥善處置實驗產生的廢物,防止環境污染。

G. 化學品安全標簽怎麼做,有什麼標准要求

標簽是用標簽機列印的,需要選擇防水 耐腐蝕標簽 。
標簽編寫規定
--------------------------------------------------------------------------

《化學品安全標簽編寫規定》是為規范化學品安全標簽內容的表述和編寫而制定的。安全標簽是《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和國際170號《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要求的預防和控制化學危害基本措施之一,主要是對市場上流通的化學品通過加貼標簽的形式進行危險性標識,提出安全使用注意事項,向作業人員傳遞安全信息,以預防和減少化學危害,達到保障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監督總局發布GB15258-2009
編輯本段
《化學品安全標簽編寫規定》

本標准規定了化學品安全標簽的術語和定義、標簽內容、製作和使用要求,適用於化學品安全標簽的編寫、製作和使用。
本標準的4.1、4.2、4.3、5.1、5.2、5.4.1、5.4.2為強制性的,其餘為推薦性的。
本標准對應於聯合國《仝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第二修訂版),與其一致性程度為
非等效。
本標准代替GB 15258—1999《化學品安全標簽編寫規定》。
本標准與GB 15258—1 999相比,主要差異如下:
——4.2中標簽內容作了調整;
——5.3中增加了「標簽尺寸」;
——4.3中增加了「簡化標簽」;
——調整了附錄A、附錄B、附錄C,根據GHS設計了安全標簽樣例、安全標簽與運輸標志粘貼樣
例,提供了不同類別危險化學品的防範說明。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准自實施之日起實施過渡期為1年。
2009-06-21發布 2010-05-01實施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化學品安全標簽的術語和定義、標簽內容、製作和使用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化學品安全標簽的編寫、製作與使用。
產品安全標簽另有標准規定的,例如農葯、氣瓶等,按其標准執行。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到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3、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3.1劇毒品
急性毒性為:經口LD50≤5mg/kg;經皮接觸24hLD50≤40mg/kg;吸入1hLC50≤0.5mg/L的化學品。
3.2有毒品
急性毒性為:經口5mg/kg<LD50≤50mg/kg;經皮接觸24h40mg/kg<LD50≤200mg/kg;吸入1h0.5mg/L<LC50≤2mg/L的化學品。
3.3有害品
急性毒性為:固體經口50mg/kg<LD50≤500mg/kg;液體經口50mg/kg<LD50≤2000mg/kg;經皮接觸24h200mg/kg<LD50≤1000mg/kg;吸入1h2mg/L<LC50≤10mg/L的化學品。
4、標簽
4.1表示
安全標簽用文字、圖形符號和編碼的組合形式表示化學品所具有的危險性和安全注意事項。
4.2內容
4.2.1化學品和其主要有害組分標識
4.2.1.1名稱
用中文和英文分別標明化學品的通用名稱。名稱要求醒目清晰,位於標簽的正上方。
4.2.1.2分子式
用元素符號和數字表示分子中各原子數,居名稱的下方。若是混合物此項可略。
4.2.1.3化學成分及組成
標出化學品的主要成分和含有的有害組分、含量或濃度。
4.2.1.4編號
標明聯合國危險貨物編號和中國危險貨物編號,分別用UNNo.和CNNo.表示。
4.2.1.5標志
標志採用聯合國《關於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和GB13690規定的符號。每種化學品最多可選用二個標志。標志符號居標簽右邊。
註:聯合國《關於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可從國家化學品登記注冊中心索取。
4.2.2警示詞
根據化學品的危險程度和類別,用「危險」、「警告」、「注意」三個詞分別進行危害程度的警示。具體規定見表1。當某種化學品具有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危險性時,用危險性最大的警示詞。警示詞位於化學品名稱的下方,要求醒目、清晰。
表1警示詞與化學品危險性類別的對應關系
警示詞化學品危險性類別
危險爆炸品易燃氣體有毒氣體低閃點液體一級自燃物品一級遇濕易燃物品一級氧化劑有機過氧化物劇毒品一級酸性腐蝕品
警告不燃氣體中閃點液體一級易燃固體二級自燃物品二級遇濕易燃物品二級氧化劑有毒品二級酸性腐蝕品一級鹼性腐蝕品
注意高閃點液體二級易燃固體有害品二級鹼性腐蝕品其它腐蝕品
4.2.3危險性概述
簡要概述化學品燃燒爆炸危險特性、健康危害和環境危害。居警示詞下方。
4.2.4安全措施
表述化學品在處置、搬運、儲存和使用作業中所必須注意的事項和發生意外時簡單有效的救護措施等,要求內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
4.2.5滅火
化學品為易(可)燃或助燃物質,應提示有效的滅火劑和禁用的滅火劑以及滅火注意事項。
4.2.6批號
註明生產日期及生產班次。生產日期用××××年××月××日表示,班次用××表示。
4.2.7提示向生產銷售企業索取安全技術說明書。
4.2.8生產企業名稱、地址、郵編、電話。
4.2.9應急咨詢電話
填寫化學品生產企業的應急咨詢電話和國家化學事故應急咨詢電話.
5、製作
5.1編寫
標簽正文應簡捷、明了、易於理解,要採用規范的漢字表述,也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文字或外文,但意義必須與漢字相對應,字形應小於漢字。相同的含義應用相同的文字和圖形表示。具體參照附錄A、附錄B所提供的短語進行編寫。
當某種化學品有新的信息發現時,標簽應及時修訂、更改。
5.2顏色
標簽內標志的顏色按GB13690規定執行,正文應使用與底色反差明顯的顏色,一般採用黑白色。
5.3印刷
標簽的邊緣要加一個邊框,邊框外應留≥3mm的空白。標簽的印刷應清晰,所使用的印刷材料和膠粘材料應具有耐用性和防水性。安全標簽可單獨印刷,也可與其它標簽合並印刷,樣例見附錄C。
6、使用
6.1使用方法
標簽應粘貼、掛拴、噴印在化學品包裝或容器的明顯位置。多層包裝運輸,原則上要求內外包裝都應加貼(掛)安全標簽,但若外包裝上已加貼安全標簽,內包裝是外包裝的襯里,內包裝上可免貼安全標簽;外包裝為透明物,內包裝的安全標簽可清楚地透過外包裝,外包裝可免加標簽。
6.2位置
標簽的位置規定如下:
桶、瓶形包裝:位於桶、瓶側身;
箱狀包裝:位於包裝端面或側面明顯處;
袋、捆包裝:位於包裝明顯處;
集裝箱、成組貨物:位於四個側面。
6.3使用注意事項
6.3.1標簽的粘貼、掛栓、噴印應牢固,保證在運輸、貯存期間不脫落,不損壞。
6.3.2標簽應由生產企業在貨物出廠前粘貼、掛拴、噴印。若要改換包裝,則由改換包裝單位重新粘貼、掛拴、噴印標簽。
6.3.3盛裝危險化學品的容器或包裝,在經過處理並確認其危險性完全消除之後,方可撕下標簽,否則不能撕下相應的標簽。
附錄A(提示的附錄)
化學品安全標簽的危險性概述常用短語
A01遇熱、明火、震動易爆炸
A02易爆、高毒、強刺激性
A03易爆、高毒、對環境有害
A04易爆、有毒、刺激皮膚
A05易爆、有毒有害
A10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A11易燃易爆、強刺激性
A12易燃易爆、具刺激性
A13易燃易爆、具腐蝕性
A14易燃易爆、強腐蝕性
A15易燃易爆、對人體有害
A16易燃易爆、具刺激和麻醉作用
A17易燃易爆、具刺激和致敏作用
A18易燃易爆、有毒、具刺激性
A30極易燃、有毒有害
A31極易燃、強刺激性
A32極易燃、具刺激性
A33極易燃、強腐蝕性
A34極易燃、對人體有害
A35極易燃、具腐蝕性
A36極易燃、高毒、具刺激性
A37極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A38極易燃、有毒、具腐蝕性
A39極易燃、具刺激和麻醉作用
A40極易燃、具刺激和致敏作用
A50高度易燃、有毒有害
A51高度易燃、強刺激性
A52高度易燃、具刺激性
A53高度易燃、具腐蝕性
A54高度易燃、強腐蝕性
A55高度易燃、對人體有害
A56高度易燃、具腐蝕和刺激性
A57高度易燃、高毒、具刺激性
A58高度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A59高度易燃、有毒、具腐蝕性
A60高度易燃、具刺激和麻醉作用
A61高度易燃、具刺激和致敏作用
A70易燃、有毒有害
A71易燃、強刺激性
A72易燃、具刺激性
A73易燃、具腐蝕性
A74易燃、強腐蝕性
A75易燃、對人體有害
A76易燃、高毒、具刺激性
A77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A78易燃、有毒、具腐蝕性
A79易燃、具刺激和麻醉作用
A80易燃、具刺激和致敏作用
A81易燃、具自燃性、有毒
A82易燃、具自燃性和刺激性
A83可燃、低毒
A90自燃、具刺激性
A91自燃、高毒、具刺激性
A92自燃、有毒、具刺激性
A93自燃、遇濕易燃、高毒
A94自燃、遇濕易燃、有毒
A95自燃、遇濕易燃、強腐蝕性
A96自燃、遇濕易燃、具刺激性
A97自燃、高毒、對環境有害
A101遇濕易燃、強腐蝕和刺激性
A102遇濕易燃、具腐蝕和刺激性
A103遇濕易燃、自燃、有毒
A104遇濕易燃、自燃、強腐蝕性
A105遇濕易燃、自燃、具腐蝕性
A106遇濕易燃、具刺激性
A107遇濕分解放出毒性自燃氣體
A110強氧化性、易燃、有毒
A111強氧化性、易燃、具腐蝕性
A112強氧化性、有毒、具刺激性
A113強氧化性、有毒、具腐蝕性
A114強氧化性、強腐蝕性、有毒
A115強氧化性、強腐蝕和刺激性
A116強氧化性、具腐蝕和刺激性
A117強氧化性、具刺激性
A118強氧化性、易燃易爆
A119強氧化性、易燃易爆、有毒
A120強氧化性、易燃易爆、具腐蝕性
A121強氧化性、對人體有害
A130具氧化性、易燃、有毒
A131具氧化性和腐蝕性、易燃
A132具氧化性、有毒
A133具氧化性、有毒、具腐蝕性
A134具氧化性、有毒、強腐蝕性
A135具氧化性、強腐蝕和強刺激
A136具氧化性、腐蝕和刺激性
A137具氧化性和刺激性
A138具氧化性、易燃易爆
A139具氧化性、易燃易爆、有毒
A140具氧化性和腐蝕性、易燃易爆
A150強氧化性、容器受熱有爆炸危險
A152具氧化性、容器受熱有爆炸危險
A153具窒息性、容器受熱有爆炸危險
A154低毒、具窒息性
A155強刺激性和腐蝕性
A156具窒息性、對環境有害
A170劇毒、易燃、強腐蝕性
A171劇毒、易燃、具刺激性
A172劇毒、易燃、對環境有害
A173劇毒、可燃、具腐蝕和刺激性
A174劇毒、強腐蝕性
A175劇毒、具腐蝕刺激性
A176劇毒、強氧化性
A177劇毒、具氧化性、強刺激性
A178劇毒、對環境有害
A181高毒、易燃、強腐蝕性、
A182高毒、易燃、具刺激性
A183高毒、易燃、對環境有害
A184高毒、可燃、具腐蝕性
A185高毒、強腐蝕性
A186高毒、具腐蝕性和刺激性
A187高毒、強氧化性、強刺激性
A188高毒、具氧化性、強刺激性
A189高毒、極易揮發、助燃
A190高毒、對環境有害
A195有毒、易燃、強腐蝕性
A196有毒、易燃、具刺激性
A197有毒、易燃
A198有毒、可燃
A199有毒、易燃、對環境有害
A200有毒、可燃、具腐蝕和刺激性
A201有毒、可燃、具刺激性
A202有毒、具腐蝕性
A203有毒、具腐蝕和刺激性
A204有毒、強氧化性、強刺激性
A205有毒、具氧化性、強刺激性
A206有毒、極易揮發、助燃
A207有毒、對環境有害
A211強腐蝕性、易燃高毒
A212強腐蝕性、可燃高毒
A213強腐蝕性、高毒
A214強腐蝕性、有毒有害
A215強腐蝕性、有毒易燃
A216強腐蝕性、有毒可燃
A217強腐蝕性、有毒、遇濕反應
A218強腐蝕性、有毒、強氧化性
A219強腐蝕性、有毒、具氧化性
A220強腐蝕性、高毒、具氧化性
A221強腐蝕性、強氧化性
A222強腐蝕性、具氧化性
A223強腐蝕性、易燃
A224強腐蝕性、可燃
A225強腐蝕性和刺激性
A226強腐蝕性、對環境有害
A231具腐蝕性、易燃有毒
A232具腐蝕性、高毒
A233具腐蝕性、有毒有害
A234具腐蝕性、有毒易燃
A235具腐蝕性、有毒可燃
A236具腐蝕性、有毒、遇濕反應
A237具腐蝕性、有毒、強氧化性
A238具腐蝕性、有毒、具氧化性
A239具腐蝕性、高毒、具氧化性
A240具腐蝕性、強氧化性
A241具腐蝕性、具氧化性
A242具腐蝕性、易燃低毒
A243具腐蝕性、可燃低毒
A244具腐蝕性和刺激性
A245具腐蝕性、對環境有害
A246具腐蝕性、對環境有害
附錄B(提示的附錄)
化學品安全標簽的常用安全措施短語
B01遠離熱源、火種,避免撞擊、摩擦
B02遠離熱源、火種,嚴禁撞擊、摩擦
B03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
B04遠離熱源、火種,貯於陰涼通風處
B05避免接觸火種、熱源、氧化劑
B06避免接觸火種、高熱,防止陽光直射
B07貯於低溫通風處,遠離火種、熱源
B08貯於低溫乾燥處,遠離火種、熱源
B09貯於陰涼、通風、乾燥處
B10貯於通風乾燥處,切忌受潮
B20密閉包裝,並貯於乾燥通風處
B21密閉包裝,並貯於陰涼通風處
B22容器密封,避免震動、撞擊
B23密封包裝,不易大量貯存或久貯
B24密閉包裝,切勿受潮,防止破損
B25密閉包裝,避光保存,切勿受潮
B26密閉包裝,不可與空氣接觸
B27避光保存,切勿受潮,防止破損
B31注意增加濕潤劑
B32搬運時戴好鋼瓶安全帽、防震橡皮圈
B33在氮中操作處置,切忌受潮
B34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
B40按危險貨物配裝表分類劃區儲運
B41切忌與氧化劑等共儲混運
B42應與氧氣、壓縮空氣、氧化劑等分儲
B43應與氧氣、鹵素、氧化劑等分儲分運
B44切忌與易(可)燃物等共儲混運
B45應與氧化劑、酸鹼類等分儲分運
B46切忌與氧化劑、酸類等共儲混運
B47切忌與氧化劑、鹼類等共儲混運
B48應與還原劑、易(可)燃物等分
B49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等分儲
B50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儲
B51應與氧化劑、鹼類、食用化學品分儲
B52應與氧化劑、爆炸品等分儲分運
B53應與H發泡劑、易(可)燃物等分儲
B54切忌與鹵素、酸類等共儲混運
B55應與氧化劑、鹵素等分儲分運
B56應與還原劑、金屬粉末等分儲分運
B70注意個體防護,嚴禁身體直接接觸
B71吸(食)入者迅速就醫
B72用水徹底沖洗身體接觸部位
B73用肥皂水和清水沖洗身體接觸部位
B74身體直接接觸者迅速就醫
B75若皮膚或眼睛接觸,用清水沖洗
B76若被凍傷,就醫治療
B77眼睛接觸,用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B78吸入,給輸氧或作人工呼吸,就醫
B79吸入中毒者,給吸亞硝酸異戊酯,就醫
B80誤食,飲溫水,催吐,就醫
B81誤食,飲溫水,催吐,洗胃,就醫
B82誤食,飲水,催吐,洗胃,導泄,就醫
B83誤食,給飲植物油,催吐,就醫
B84誤食,漱口,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B85誤食,用5%硫代硫酸鈉洗胃
B86誤食,用1%硫代硫酸鈉洗胃
B87誤食,催吐,用碳酸氫鈉溶液洗胃
B88誤食,催吐,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腸
B89誤食,立即用2%硫酸銅洗胃
B90誤食,用硫酸鈉溶液洗胃,導泄
B91誤食,催吐,用高錳酸鉀溶液洗胃
B92誤食者,洗胃,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B93誤食,用水漱口,無腐蝕症狀者洗胃
B94誤食,催吐,用1%碘化鉀60ml灌胃
B95若皮膚接觸,立刻塗抹2%的硝酸銀

H. 什麼是綠色化學品怎樣設計安全的化學品

綠色化學是指:在製造和應用化學產品時應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廢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險的試劑和溶劑.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採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
綠色化學品的定義是,不會對人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且不會對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污染.
綠色化學品的舉例:水.氧安全化學品的定義是,對人不會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
安全化學品的舉例:水.二氧化碳,氧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的研究者們總結出了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驗化學家開發和評估一條合成路線、一個生產過程、一個化合物是不是綠色的指導方針和標准.
●防止污染優於污染形成後處理.
●設計合成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轉化到最終產品中.
●盡可能使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設計化學產品時應盡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採用無毒物質.
●能量使用應最小,並應考慮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合成方法應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驟.●催化試劑優於化學計量試劑.
●化學品應設計成使用後容易降解為無害物質的類型.
●分析方法應能真正實現在線監測,在有害物質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I. 危險化學品安全標簽如何製作,求方法或者樣本

危險化學品安全標簽,我們能按新法規要求製作,一次通過。你來我們這里做一份,不就是有樣本了

J. 設計更安全的化學品主要有哪幾種途徑

化學品是指各種元素或由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按照這種定義,可以說人
類生存的地球和大氣層中所有有形物質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等都是化學品。目前全世界已有的化學品多達700萬種,其中已作為商品上市的有10萬余種,經常使用的有7萬多種,現在每年全世界新出現化學品有1 000多種。

化學品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及相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極大地改善了現代人的生活質量,加速了社會發展的進程。然而,由於化學品自身的特性,化學品的生產具有諸多危險性。隨著化學品數量和種類的不斷增加,化學品使用、儲運、管理不當造成的災害日益嚴重,因此應予以高度重視。
化學品主要有以下危險性: (1)爆炸性; (2)燃燒性;(3)氧化性; (4)毒性、刺激性、麻醉性、致敏性、窒總
性、致癌性; (5)腐蝕性; (6)放射性; (7)高壓氣體危險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設計安全化學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