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化學早期認識的發展歷史分析,化學的開端為什麼是以「水」「火」「土」「氣
化學早期認識是樸素的唯物主義。
不管是古希臘「水」「火」「土」「氣」四元素,還是中國古代的「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學說,古希臘人把「水、氣、火、土」,中國古人把「金木水火土」當成世界萬物之源,這個思想有著社會的、宗教的、文化的以及生活的根源。
當時的人們無法解釋科學現象其內在的原理,只是利用其經驗來來進行生產和生活,根據現實生活中實際觀察到的現象,對物質大體上進行分類,這些簡單的分類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是不準確的,但確實是樸素的科學思想,為後來的化學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❷ 五行化學
和化學沒有關系
按照論語所說就是「形而下為器 形而上為道」
五行是形而上的東西
那是古人整理出的一套哲學理論
類似古希臘人的五元素理論
如果按西方哲學分類的話
應該屬於形而上學里的普遍科學
❸ 化學類屬於金木水火土哪個,
超乎五行之外,不在三界之中
❹ 金、木、水、火、土、各代表什麼元素
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道家學說中。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如果說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物質組成學說,與西方的地、水、火、風四元素學說類似,但在偏重純科學的近代,這種集哲學、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社會學等諸多科學於一身的理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更談不上汲取精華和發揚廣大了。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穡」,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金、木、水、火、土本身,而是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可相比擬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五行的各種意義上面已經分析,為了清楚起見,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1)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2)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範》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3)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里蔡墨所持。
(4)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徵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❺ 化工行業算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哪個方面,請懂易經的回答,謝謝
太籠統了,具體做哪一方面的?
如果做銷售,貨物流通如水,五行屬水。
如果是生產化工產品,看產品是啥樣的了。象酒精屬水,金屬屬金
如果是生產線上裝配產品,產品一個一個流過去,即屬水,是不是
❻ 化學和古代說的金木水火土有關么
「金木水火土」是中國古代的元素論.
根據化學元素論,化學反應只是改變了原子的結合方式,而一種元素不會變成另一種元素,只有在發生核反應的條件下,元素才會轉化.然而,五行說卻認為在通常條件下金木水火土(元素)相生相剋,即可以相互轉化,這說明,五行說跟其他古代文明的元素論相似,其出發點最致命錯誤是:並未認識到,客觀世界千變萬變的表象背後組藏著的元素本身並不會在通常條件下發生改變,物質的變化僅僅是元素結合方式發生改變而已.
❼ 金木水火土屬性分別是化學元素
不是,一個是古代的微觀的理想模型,一個是現代科學的微觀具體的分子。